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社会工作介入分析TOC\o"1-3"\h\u32619一、引言 117521二、相关理论概述 1721(一)青少年 125801(二)人际交往 222345(三)介入的方法 213190(四)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18516三、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分析——以小组工作介入为例 513596(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现状 610750(二)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原因分析 731397四、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运用分析 88139(一)小组工作介入的准备阶段 824476(二)小组工作介入的实施阶段 921474(三)小组工作介入效果评估 126052参考文献 14一、引言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青年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青少年群体在新时代仍然面临着多元的需求与问题,特别是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为此,各地政府面对青少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国家检测与评估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笔者也发现社会对青少年群体如何提升人际交往的方法与途径关注程度较高,不同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临床医学等层面都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社会工作视角,来探索如何提升青少年群体人际交往能力。早先在2014年1月10日,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了社会工作对于解决青少年问题的积极意义,需要不断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搭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进一步深化了理论研究,探索出青年发展规划实践新路径,以系统观念推进青年发展规划落地见效,加快社会工作覆盖青少年各个领域。也更加突出了青少年社会工作在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借此契机,笔者选取A市C中学部分青少年为例,做社会工作微观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提升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中的运用研究,以此推进青少年群体全面发展。二、相关理论概述(一)青少年对于青少年这一概念,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各个部门对其理解不同,判断依据也不同。生理学按照生理机能的巨大变化,例如肌肉和骨化的发育以及耐力等肢体活动的发育,而在这之中,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用来判断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以及性发育是否完全成熟的标准。心理学根据人的思想、情感来确定其是否处于青春期。当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情绪相对稳定时,青少年开始进入青春期;当青少年逻辑抽象思维复杂时,心智成熟,情绪稳定,则开始进入成人期。社会学认为青春期是个人进入青春期和达到社会可接受标准之间的时期。当青少年具备独立解决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时,他们就成为了成年人。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和社会变迁经常改变社会标准,因此这些标准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社会工作将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视为青少年时期。也就是说,青春期开始时,约为12-13岁,年龄下限应在社会成熟时结束。由于不同的背景和社会环境,这个年龄限制也会出现较大的不同。总而言之,青少年对年龄没有明确的定义。考虑到藏区的特殊性,如注册延迟的可能性,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处于中学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并且没有对研究对象的年龄做一些严格的限制。(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有多种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百科全书》(1995)认为,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集体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个人思想和感情等信息相互交流的基本过程。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烈耶娃区分了人际交往的三个方面:一是通信,即在通信过程中相互交换信息;二是互动,即个体之间的活动交流;三是感知,即双方的人际感知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相互理解。金胜华等(2000)定义,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接触,在心理上相互影响,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在静态层面上情感联系的积累,当然这也包括物质信息交换的动态方面。简而言之,人际交往主要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产生心理或行为影响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通过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情感和欲望的表达、经验和技能的交流,进而实现相互的认同、理解和合作。(三)介入的方法1.小组工作法小组工作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小组工作强调团队的影响和帮助,组建小组既是该方法的手段也是目的。小组往往是由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组员组成,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沟通交流并且分享经验。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不仅可以认识到宅生活的弊端,而且在组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个案工作法个案工作法是当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主要面向有问题的个人或家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一对一的工作方式,能够切实了解到案主的真实内心和需求,针对个别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而且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持续跟进。个案工作法在解决案主的问题过程中,不是一味的将案主作为治疗的对象使其被动地接受,而是鼓励案主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一种自知自觉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问题,并进而积极地配合社会工作中解决问题。3.心理社会治疗法该工作模式强调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工作和成长,人的发展受到来自于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人际沟通能力是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技能,是人健康人格形成的前提,因此,该模式非常强调对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和提高,着重针对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善言辞的个人。该模式主要通过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的方法,在诊断案主原因的基础上,帮助案主解除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适应性工作法该工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组织一些活动对案主进行适应性的辅导,它不泥于个案治疗或是小组治疗的方式,而是通过组织一些游戏、竞赛等活动,增进青少年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增强青少年对于陌生人的信任和友爱。具体而言,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人际交往的适应性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的适应性辅导以及生活方式的适应性辅导,提高他们走出宅的能力和心理认知,真正的使青少年能够融入社会。(四)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可行性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该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以提供服务为特征的帮助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的工作方法,可以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他人,并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来帮助自己。事实上,与青年受众互动的社会工作团体需要提供服务,来培养和提高青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一,就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指导而言,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和制度,来帮助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特定的群体活动,介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二,将社会福利专业人士的工作方法和实践能力科学地运用到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运用案例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而在这之中,案例工作主要是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小组工作主要通过社会团体或团体中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共同目标。社区工作就是帮助社区成员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采取行动获得更多的资源,帮助成员实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标。目前来看,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的方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以案例活动为辅助的方法。为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健康、快乐、有竞争力的青少年,社工可以通过“沟通、协作、友谊、冲突、亲子游戏”五个维度进行集体活动和游戏。治疗模式青少年人际交往也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考虑到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培养青少年的沟通技巧,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必要性现如今,就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现状而言,学校生活、家庭结构、父母婚姻状况以及教育背景占据了大部分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影响。事实上,由于父母缺乏培养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学校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他们主要专注于教学和管理青少年的学习,所以无法发展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急需能够引导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者、家长和教师,因此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福利干预话题也在不断的增加。一是青少年缺乏心理引导。纵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情况,不难看出12至18岁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引发其他的各种心理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还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就会降低他们的社会化和适应能力。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这时候,社会工作者就应运而生,主要负责解决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二是家庭和学校在这方面缺乏指导。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节,家庭的观念、习惯、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学校占据了青少年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校园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和习惯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知道家和学校两道防线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父母是家庭环境中的主导因素,但有时会因为教育背景等原因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在学校,由于时间和精力等诸多原因,教师没有就学生的心理问题向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指导。因此,青年素质的提高、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养成都属于一定程度的自由发展,急需专业人力的引导和帮助。社会工作应运而生,它可以让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指导,并通过专业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三、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分析——以小组工作介入为例文章以某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在开展活动前与班委、老师沟通,初步了解组员整体情况,在开展活动后,通过访谈收集组员对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工作者的反馈,了解组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情况,并整理访谈资料,调整活动内容,也为小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该中学属于公办义务初级中学,17年搬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校区,位于该区中心区域,周边建筑较少,还处于发展中,学校占地面积约90.32亩,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硬件设施齐全。学校只设有初中部,约有教职工150人,大多数为本科学历,开设45个教学班,约有2500个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为走读生,平时自己步行或骑自行车回家,父母多为务工人员,该校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但是总体排名位于该市靠后。(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现状1.人际关系认知发展不完善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较难赞同他人的观点,对与自己观点不相同的事,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敌意。比如,容易打断他人谈话、随意批判他人观点,缺乏耐心的倾听,忽略他人的建议等。此外,在同感他人情绪方面,一些同学能够根据他人的情绪状态做出适当的回应,而另一些同学不能准确体会到他人情绪的变化,导致冲突产生。并且,自我中心倾向突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能力欠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班级同学能够赞同他的做法或者观点。2.“小团体”现象突出因为爱好、性格,座位位置、家庭居住区域、经历相似等因素,大多数学生都会加入到具有某种特征的小团体中,积极的小团体有利于班集体建设,比如,学习型团体,由一些学习成绩突出或者某学科表现优异的同学组成,他们会在一起相互讨论题目,或者一起上课外辅导班,有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建设。此外,班级里会存在“拔毛”等行为欺凌型小团体,并且这种团体会具有排他性,他们能够在团体中展现自我,获得团体成员足够的支持,会给班级里有精神障碍的同学起外号“精神病”“疯子”等。如果不对这类团体给予关注,会影响同伴关系,容易造成病态、不健康的同伴关系出现,同伴交往的目的也不是学习与成长,而是欺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影响青少年自身和家庭,会给班级带来不良社会风气,不利于班级团队凝聚力建设、打破班级里互帮互助的氛围。3.师生关系削弱进入初中,学生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会把老师当作权威的代表,对老师的身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该校部分教师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念等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阻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师生关系逐渐削弱。比如,老师认为成绩优先,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喜欢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对于成绩较差的不闻不问。此外,师生情感互动较少,学生与老师都希望能够贴近、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内心的感受。但迫于教学压力,师生间交流的时间、机会较少,也逐渐造成师生关系疏远,缺乏情感的链接,学生对老师出现冷漠的态度。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部分学生会因为电子产品的使用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与父母产生冲突,且沟通形式单一,易形成面对面的冲突,造成矛盾激化,而对于工作较忙的父母,多采用电话或者网络询问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比如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同学反映说,他们觉得父母这样做是不爱自己的表现。面对冲突,大多数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导致冲突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亲子间的信任感降低。另外,学生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总是要求他们顺从父母的意思,逐渐自己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觉得沟通受阻。(二)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原因分析1.个体因素学生个体的情绪性格等会影响到个体人际关系的发展,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不会主动与同伴、老师、父母沟通,而自己主动时,又会避开他。而情绪易激动、敏感的同学会与同伴、老师、父母有距离感、不易理解他人。此外,随着个体性别意识的加强,又受到个体性格不同的影响,对同伴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生也会存在交往技能不足,比如,缺少倾听的能力,在与同伴、老师、父母相处时会出现困扰,进而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的状况。父母对子女要求高,想要控制孩子的想法,往往会造成孩子情感交流互动低,很难理解他人。务工的父母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好好读书能够有好工作,往往在孩子学习上采用严格的教养方式,甚至认为打出来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忽略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加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样的方式往往容易产生冲突,使得家庭处于紧张的氛围中。3.学校因素学校把教学任务和教学成绩摆在首要位置,忽视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的提升,较少组织类似班会,甚至把班会作为考试课,使得学生主动交往的意愿降低,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当出现人际交往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另外班级“小团体”的排他性,会与其他同学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同学相互之间能感受到被忽视、被排挤。班级里个人优势较强的学生能够获得同学、老师的支持,也渴望自己的能力能被大家认可,并且希望对方也有优势。对于不符合“小团体”标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变得不自信。4.社会因素首先,社交媒体的大量出现,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和方式产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网络交往、虚拟性交往。并且手游、电视剧、小说的复杂性会误导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比如,学生沉迷于各种与现实脱节的言情小说,会以小说的人物标准选择现实中的朋友,阻碍其人际关系的正常运行。其次,社会中各种价值观传入校园中,特别是功利化、攀比心、拜金主义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的交往日趋世俗化,很少存在单纯的友谊。最后,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大,社会规范、标准不断增加,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也越来越高,青少年的压力逐渐增加,主动交往的意愿降低,交往圈子趋于固定并逐渐缩小。四、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运用分析(一)小组工作介入的准备阶段1.小组成员的招募组员招募方式:不耽误学生上课时间发放问卷,了解服务对象人际交往状况,发现潜在服务对象;通过观察访谈法进行交流,班主任主动推荐调查对象,并课堂口头报告,在初一(1)班的课上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活动课,并介绍该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小组活动的目的、目标和意义,吸引年轻学生主动报名,最终有12人参加了本次活动。2.小组成员的需求评估及目标确立在此次调查中,笔者主要使用问卷和访谈来评估研究对象的需求。通过对班主任的深入访谈,了解小组成员的情况,并对选定的小组成员进行事先了解和简单访谈。最后,团队成员之间的主要人际关系中断被确定为语言障碍、缺乏自信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作为需求评估的结果,群体的特征被确定为成长型、学习型和教育型群体。集团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帮助西藏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勇敢地表达自我,积极与他人互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探索、建立自信、学习人际交往能力,并展示有效和适当的沟通行为。在满足调查对象需求的基础上,笔者制定了团体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了团体活动。(二)小组工作介入的实施阶段1.第一次小组活动:“初相识”小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是小组成员的首次聚会,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接受,打破壁垒,消除彼此的距离感,在此基础上,营造和谐的小组氛围,建立友好的小组关系。具体成果:①社工与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与小组成员相互了解,向小组成员介绍社会工作和各小组活动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等);②明确活动动机,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前明确群体目标;③制定群体规范,逐渐形成一股群体凝聚力。小组活动流程和内容:①工作人员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重复小组的目的和重要性,小组活动的主要方法是“游戏”,而后明确社工在小组活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对此,让小组成员对社会工作和后续的小组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以舒适的心态参与每一项活动;②利用“我眼中的我”游戏,让组员在一张大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每个组员依次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的自画像,以便组员提前了解;③利用游戏“面对面介绍”,进一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的印象,消除彼此的距离感。游戏规则:将大家排成两个相对的同心圆。当同心圆旋转时,内外圆向相反方向旋转,歌唱停止时,面对面的两个人应握手介绍自己。当歌曲恢复时,游戏继续。④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一起建立小组规范,明确小组应该有的秩序,并提醒小组成员遵守规则,帮助小组成员建立信任,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对小组的看法,并明确自己希望或从小组活动中获得什么?2.第二次小组活动:“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小组活动目标:此次活动主要是引出人际交往的话题,形成对人际交往的正确认识,明确自己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总结人际交往的一般条件。具体如下:①回顾团体规范,加强成员对团体规范的理解,增强团体凝聚力。②“一元几角”和“不可貌相”的热身游戏加深了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队员从舒适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在此过程中进行团队锻炼,并增强了成员应对变化和相互协作的能力。③通过“我的秘密”游戏,介绍人际交往的话题,分享组员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同时加强组员之间的信任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小组活动流程及内容:①在开展本节活动前,工作者向团体成员说明活动的目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并指导团体成员复习第一次活动中设定的团体规范。而后分配和提醒小组成员遵守共同合同,并完成第一个活动——讲述这个故事。分享者可以在与小组成员分享故事的过程中练习普通话,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②工作人员准备比赛所需的音乐,向队员介绍热身赛“一元几角”的比赛规则,带领队员进行比赛,分享比赛心得;③工作人员介绍“人不可貌相”的游戏规则,志愿者向队员们分发纸笔。在答题纸上进行自己的观察,介绍每个参与游戏活动的人,并分享这样写的原因;④在“我的秘密”游戏中,先把自己人际交往的优缺点写给队员,然后分享给大家,其他队员会提出建议,按喜欢的顺序列出。在这个过程中,社工需要注重对队员的引导和鼓励,给团队成员信心;⑤社工邀请小组成员自由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受,总结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完成的项目,为下一次活动设定时间,包括设置关于人际交往的小任务,进而感谢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团体做出的贡献,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3.第三次小组活动:“增强自信,我能成功”小组活动目标:帮助每个小组成员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自信状态,提高小组成员的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培养积极的自我肯定,并学会接受个人的缺点。也就是说,在评价自己的时候,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具体成果:①通过“优点大轰炸”游戏激活团体氛围,让团体成员对团体产生良好的感情和认同感,营造相互支持的团体氛围,让每个成员发现和思考自己的长处;②“别人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我”的区别,在于自信的增加与否。对积极任务重新定义并赋予它们积极的意义,也就是说,自己所认为的缺点实际上都是一些优点;③正确看待这些缺点,并肯定自己。小组活动流程及内容:①复习上节活动内容,志愿者收集不喜欢的人际交往词语,并说明本次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目标。②围绕游戏“优点大轰炸”的游戏规则,带领团队进行游戏,主要以“别人夸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和“你不知道的优点是什么?”为分享主题;③社工介绍“积极赋予意义”游戏的规则,并将小组成员分成两组,而后报告,每组选择一名记录员和一名记者分享小组创造的积极意义的例子,并讨论某些词在哪些情况下具有意义积极影响,在哪些情况下他们会产生消极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消极影响。④分享游戏经验,鼓励和引导小组成员对小组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提出建议;⑤回顾和总结小组流程和小组内容完成本节的活动目标,为下一次活动的小任务提前做准备。4.第四次小组活动:“心之桥——学会沟通”小组活动目标:本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认识“沟通”、“倾听”和“合作”的力量,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具体成就:①通过本节主题游戏“巧解千千结”,体会到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善于聆听和协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②了解“撕纸”游戏中的不同事物,并思考为什么每个团队成员在不同情况下撕下的纸片都不同;③让成员学会分享、交流和欣赏,促进团体内部的和谐、相互合作,在此基础上,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小组活动流程及内容:①志愿者首先确认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介绍本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②社会工作者向组员介绍“巧解千千结”的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随机分成两组解开“结”,小组成员在比赛结束后分享他们的感受。③玩完游戏后,志愿者给每个组员一张游戏所需的白纸,组员闭上眼睛,按照工人的指示开始撕纸。赛后讨论:为什么有些组员会撕出来同样的纸片?有些成员撕不出来?④小组成员分享第四次小组会议的感受和结果,回顾小组过程和小组内容,总结本节活动目标,确定下一次活动的时间,分配小任务,并通知小组成员。告诉小组成员,“微笑的格桑花”成长小组即将解散,让他们做好分别的准备。5.第五次小组活动:“信任、合作、冲突解决能力”小组活动目标:学习更多的人际交往知识,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加深对沟通的理解,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沟通中的冲突,展示解决能力。具体成就:①在“寻宝”游戏中,队员们体会到信任的力量,合而为一,明白只有完全信任向导才能找到宝物,有助于增进队员之间的信任和沟通;②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成员了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展示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流程及内容:①志愿者确认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志愿者介绍本节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②所有组员抽签分为A组和B组,每组选择一名向导。其他组员戴上眼罩,要求向导用肢体语言带领小队寻宝,首先找到的第一组能够获得奖励。两组结束后,A组和B组进行单独讨论,成员在游戏中分享自己的感想;③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组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冲突情境,社工鼓励其他组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谈判;④小组成员分享活动的经验和好处,回顾小组的流程、内容和完成的目标,约定第六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分配任务,并告知下一个活动是最后一个活动。6.第六次小组活动:“明天会更好”小组活动目标:①社工总结整个小组活动,回顾小组的成长过程;②使团队成员能够为未来的人际沟通做好计划;③鼓励团队成员在彼此之间实施这些计划;④评估小组活动完成后,正式解散小组。小组活动流程及内容:本次活动是“微笑的格桑花”成长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以复习总结为主。①社工说明本次活动的基本内容,并声明本次活动为最后一次活动。②鼓励小组成员分享感受、内心历程、变化、收获、遗憾等,志愿者记录每个成员最大的变化和进步。③对于进步,员工和团队成员分别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员工指导团队成员制定未来计划并不断改进。④处理分离感,进行调查评估合影留念后,向团队成员分发活动结束的照片。(三)小组工作介入效果评估为了理解小组工作干预的效果,笔者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一是过程评价;二是结果评价。在过程评价中,主要采用满意度评价表进行评价。首先,笔者根据各部分的内容设计了小组满意度测评表,在活动结束时,要求小组成员对小组活动的时间分配、地点、小组活动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工作绩效等进行评价,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主观评价各小组活动环节的满意度和各活动环节目标的达成情况,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成员们表示“游戏非常具有挑战性和乐趣,我在游戏中很开心,对每项活动都普遍感到满意”。但也有队员反映“场地太窄,场地太热”,大部分队员认为“比赛时间太短”。在结果评价中,主要采用自我评价等评价方法来评价团体活动的干预效果,自我评估主要是邀请小组成员参与本次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在最后的活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教育培训机构合伙人招募合同下载3篇
- 2024年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协议模板版B版
- 《基于EXT4系统的文件恢复算法及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系统的应用》
- 2024年度市政工程承包商周转资金借款合同样本4篇
- 2024年林业资源培育与保护树木购买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房产分割与共同财产分割及债务承担合同3篇
- 2024年害虫防治与旅游服务合同范本3篇
-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2024年版重庆股权转让协议精简版版B版
- 学生的实习报告范文7篇
- 咸阳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装修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全国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1题说题课件
- 2024年荆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防雷与接地-等电位连接
- 202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述题
- 国际货运代理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以KX公司为例
-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处罚细则
- 重庆洪崖洞旅游营销策划
- 消费者调查访谈提纲模板
- 山东建筑大学混凝土结构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 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