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课件_第1页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课件_第2页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课件_第3页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课件_第4页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收入分配

第一节国民收入及其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定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可分为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下的部分;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产值。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1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MPS体系SNA体系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国民收入

GNP/GDP

(关系)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折旧depreciation:一年中已经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NI(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

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PI(个人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2GDP与GNP的关系GNP=GDP+常住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非常住居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要素收入”指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3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企业单位内部进行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国有企业的初次分配:税收、工资、企业利润。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等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再分配的途径:国家预算、社会保障等。4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1。维持非物质生产部门,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发展。2。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3。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4。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5。调节个人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5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国家预算。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支出、行政管理等各方面。2。社会保障。三方共同承担。3。价格体系。政府通过价格体系的调整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4。银行信用。利息是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通过信贷和收付利息,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银行、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再分配。6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从国民收入主体来看,可以归之于三者:一部分归社会主义国家支配;一部分归企业支配;一部分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从最终用途来看,可以归结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7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个人收入分配一、公平与效率: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视角两种观点:“公平与效率冲突论”“公平与效率协调论”

81。“公平与效率冲突论”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涉及到两个方而问题:一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效率问题);二是这些财富如何在各社会成员之间恰当地进行分配(公平问题)。据此,形成“效率优先论”和“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里德曼、哈耶克和科斯,其中以弗里德曼最为典型。“公平优先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勒纳、罗尔斯以及英国的琼·罗宾逊等。92。“公平与效率协调论”主张公平与效率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和谐关系,试图寻找一条既能保持市场机制优点,又能消除收入差距扩大的途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协调。“协调论”认为,公平并不是收入分配结果的绝对平均,而是“随着努力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收入上的差异,一般被认为是公平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但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平衡与协调。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凯思斯、萨缪尔森、布坎南、奥肯等。10二、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及其构成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来源所获得的,并能够自由支配的货币或可用货币来表现的财富的总和。个人收入的构成:劳动收入: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如工资、奖金、承包收入、经营管理收入、出售个人发明专利或技术所获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投资收入、福利性收入、利息收入、财产收入、其他收入等。11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21。按劳分配一般认为:按劳分配原则就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的内在规定性: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方式和原则。其内在规定是:(1)范围的规定性。首先,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原则;其次,实施按劳分配的主体必须能够了解劳动者的劳动量。(以劳动券作为凭证)(2)尺度的规定性。“劳”界定为“劳动”,但这个“劳动”必须是经过衡量的社会劳动。由于马克思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个人劳动可以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3)结果的规定性。实行按劳分配,结果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的消费品。在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借助于证明劳动的“凭证”实现,这种证明由一种叫“社会中心”来发放。13现实中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的设想存在的差异第一,按劳分配不是依据劳动者提供的直接社会劳动时间量进行消费品的直接分配,而是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按劳动创造的价值来分配。第二,按劳分配不能由一个社会中心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实现,必须通过企业这一环节来实现。第三,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主要是工资,而不是劳动券。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非市场型的,而今天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是市场型的。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一种制度的创新。142。按生产要素分配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要素所有者凭借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应报酬(收入).生产要素有:资本、技术、信息、企业家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1)资本收入:即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而形成的收入。利息、股息、投资利润、租金等。(2)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使用权收益。(3)经营才能收入:企业家、经营者凭借经营才能获得的收入。(4)技术要素收入。1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就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3)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16四、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现状的基本判断:目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城乡、地区、行业、部门、群体间收入差距拉大。

具体情况:171。个人收入整体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越大,反之越小。国际上通常认为,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18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人口百分比财产百分比AB洛伦茨曲线192005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此0.47水平2021年份1978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008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元)133.62366.42475.62622.03234.23587.04140.44760.6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元)343.46859.67702.88477.29421.611759.513785.815780.8城乡差距209.84493.25227.25855.26187.48172.59645.411020.2城乡收入比1:2.571:2.901:3.111:3.231:2.911:3.281:3.321:3.3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2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1998年东部与西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4.8:1。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8438.9元,是最低山西4989.9元的1.69倍,2000年这一比值增加为2.48倍。2005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14584.60元、9418.36元、9295.57元和9393.22元。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234.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和1990年相比,2000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行业和技术服务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分别达到470%,542%和466.8%,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增幅最低,仅为236.4%和206.8%。其他行业增幅在250%-400%之间。“银行加证保,两电(电信与电力)加一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拿不少”。2003-2008年行业收入情况

行业平均工资的极值比与极值差245.不同所有制单位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历年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纵向,时间序列数据)2006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情况(横向,截面数据)25四、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何认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倒U假说”(Kuznets)由西蒙·库兹涅茨[美]提出。该理论内容: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呈现一种倒U形的关系,即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将经历收入分配暂无多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26Kuznets的倒U曲线收入差距扩大阶段稳定阶段人均GDP(经济增长指标)基尼系数(收入差距指标)收入差距缩小阶段收入分配曲线●27怎样看待“倒U曲线”?Kuznets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倒U型关系”,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设,并非是一种成熟的或者准确的理论,不能也不应当将这个假说作为一种定论的理论依据直接分析一国的现实收入分配关系——权衡:“收入分配与经济增民的相关性:现代分析框架及其争论”,《社会科学》,2004(6)282。体制内“平均主义”和体制外“收入差距过大”并存。3。居民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1993——2007年,居民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由49.49%降低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4。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工资支付不规范、变相提高收入、管理人员职位消费随意性强等。295。非法非正常收入大量存在。所谓非法非正常收入是指在目前法律规定条件下不合法的收入,如偷税漏税、贪污腐败、走私诈骗等,或貌似合法但有悖于道德规范的非正常的收入,如集团消费转化成个人消费等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

存在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基尼系数0.41680.42450.40150.41700.4262

不存在非法非正0.34980.36970.34690.36900.3772常收入基尼系数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

存在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基尼系数0.45950.51110.51730.49900.4932不存在非法非正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