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忆国之殇探国之强-回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忆国之殇探国之强-回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忆国之殇探国之强-回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忆国之殇探国之强-回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忆国之殇探国之强-回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题目《忆国之殇,探国之强,—回望甲午中日战争》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年版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017年版课标: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课标解读:03年版课标侧重于列举史实、概述事迹和体会精神,而17年版课标则是强调西方侵华史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在概述反抗事迹时更注重理解抗争的性质和意义。尤其是新增加了要对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普通高中高三学生优势与特色知识基础:经过高一高二学习,学生已经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史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的关系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习基础:经过高中前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史料解读等历史学习方法。不足与潜力学生普遍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者少,因此教师将在关键点上予以点拨,引导学生在问题导向中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从子目编排上看,本课各个子目间线索清晰,且材料多样,图文并茂。但是,教材中出现了学生较难理解的名词,同时对战败的影响只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概括,学生难以从概括性的语句真正体会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此,教师将适当补充材料。从单元上看,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更专注于中西方各自的历史发展,第四单元涉及中西方的重要历史交汇,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横向比较;本单元上承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于学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与清末腐朽的封建主义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本课为本单元学习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奠定基础。从课程安排上看,本课内容与必修二、必修三、选修课程联系紧密,学生打好基础是关键。教学目标核心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理解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时空线索的梳理,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华的重要史实;2.学生通过史料解读理解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3.学生通过问题导向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作出自己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解读地图、图片,逐步掌握提取并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2.学生通过研读史料初步掌握解读史料方法,增强史论结合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旅顺大屠杀等史实中,学生体会战争的罪恶及认识到国家命运其实是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2.学生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中体会中华民族坚韧的宝贵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据2003年版课程标准,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列强侵华和反侵略史实作为本课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将从多个视角看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作为本课教学难点。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情感升华看果课堂小结情感升华看果—《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导入导入探策—寻找救国之策-—jiuguojiuguozhice探策—寻找救国之策-—jiuguojiuguozhice拯救寻因—爆发、失败的原因课前任务:完成《课前导学案》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导入】由视频《甲午中日海战打捞出的济远舰》导入,并设置疑问:济远舰给历史留下了怎样的悲凉和愤恨。【过程】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2.在北洋海师军舰致远舰的残骸认识中,提出问题:日本这个弹丸小国为何敢对中国挑起战争?致远舰给国人留下了怎样的悲凉和愤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图片,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将学生的思绪引入百年前的中国,以视频为切入点,提出问题。视通千里,思接百载,凝神起兴的同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一)寻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失败的原因材料一:材料一: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其发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经济上,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小。……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寻求出路。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许知远《110年的中国变革》材料二: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中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中国政府不顾污辱自国之体面,一味向强国乞哀求怜,自开门户,以迎豺狼。——《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材料三:俄国“暗中支持日本在朝鲜扩大事态,待机趁火打劫”;英国为了对抗俄国,有意拉拢日本;美国则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材料四: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了《江华条约》,日本从朝鲜获得开港通商和免税特权,在朝鲜拥有了领事权和裁判权。1884年朝鲜“甲申政变”后,中日在天津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今后朝鲜国若有重大变乱事件,清日两国如要派兵,须事先相互行文知照”。1894年,朝鲜全罗道农民不满郡守酷政,发动农民暴动。朝鲜政府决定向清国请求出兵镇压。日本政府决定抢先完成在朝鲜的军事部署。——宗泽亚《清日战争》【提问】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挑起战争的原因?【教师点拨】尝试从多方角度作答。【教师点拨】日本:大陆政策(材料一)。中国:腐败懦弱(材料二)。列强:默许支持(材料三)【教师点拨】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作为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需要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和殖民地,中国便满足了日本这一需求,因此日本对侵略中国做了严密的工作,例如大陆政策的制定,以朝鲜为跳板更是其计划的重要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日甲午战争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没有东学党起义,日本也会另寻时机侵略中国。2.战争过程:战火起,连失海陆【课前小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导学案,在课前自主完成简易战争线索图。【教师课堂讲述】利用文字与地图材料讲述战争史实,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提升时空观,利用图片直观感受战争过程。图源见教材【设疑】通过地图战争过程,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黄海海战【提问】甲午战前,中国在军舰总数、火炮门数、军队人数,都和日军相差不大,为何还是速败了?【教师点拨】根据史料,多角度分析失败的原因?【表格梳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以及教师提示,完成表格,整体认识中日双方。日本中国政治君主立宪制度封建专制制度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学习战败原因:学生在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与日本的对比中,对中日双方有整体的认识,并利用材料解读,对中国有一个更为立体的认识,以此深刻理解甲午战败的多方原因。学习战败原因:学生在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与日本的对比中,对中日双方有整体的认识,并利用材料解读,对中国有一个更为立体的认识,以此深刻理解甲午战败的多方原因。经济为主导对西学的态度全盘西化中体西用19世纪90年代中日对比表格材料一:祝寿北洋海军在1888年正式成军时,实力大大超过日本海军。而此后六年间海军未再添置一舰、一炮。但为筹备慈禧太后六十寿典,共花费白银3000万多两。——《最后的皇权》“为慰灵魂,清国军舰定远,三十珊(厘米)半之弹丸——海军中将伊东祐亨。”——见日本佐世保旧海军基地定远舰开花弹刻字【教师讲解】甲午战争后,实心弹被带回日本,日本士兵视之为“上苍的庇佑”,现置于日本佐世保旧海军基地,在日本士兵墓道入口处,为日本士兵“守灵”。材料三:避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冷漠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经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材料四:当甲午战争急迫之际,翁同龢衔西太后之命诣李鸿章问策。鸿章怒目向视,半晌无一语。李鸿章:师傅(指翁同龢)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翁同龢:……事诚急,何不复请?李鸿章: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翁同龢语塞。——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66页。【教师点拨】在探究过程中,应该看到当时的中国在洋务运动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但是开展洋务运动后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遇失败,与当时的战备、战略、地方对战争的态度等方面都有很多的联系,不应只看到一个方面,切忌以偏概全。4.看结果:乞议和,丧权马关马关春帆楼日清议和纪念馆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资本输出——新的主要侵略方式之始1.赔款(从主要通过军事、政治侵略获得经济利益到主要通过经济侵略获取政治利益):材料一:前外务大臣井上馨说:“一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地富裕”。——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74页。材料二:数据源自张晨林:《内外交困中的晚清财政变革》材料三:英德集团……取得第二次借款权,……借款总额为1600万英镑,……以海关收入为担保,分36年还清。借款合同还规定,借款偿还期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担任,从而使英国获得了控制中国海关行政36年的保证。——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华书局。【提问】甲午赔款带来的危害仅仅是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吗?【教师点拨】甲午赔款为日本送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但是却为中国带来深重代价。国库空虚,国内对百姓的剥削加重;同时清政府向列强借款,政治性的借款是列强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通过借款,列强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尤其是英国对中国海关行政的控制。回溯鸦片战争,英国在中国获取经济利益只能通过一次一次的战争与政治手段;甲午战争相反,《马关条约》的签订表现了列强可以通过资本的输出获取政治权益。设厂与商埠开放(从商品倾销到投资设厂)材料三:“据统计,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之前,日本在这一时期的海外资本输出总额约为5亿日元,而中国一个国家就占到了全部资本输出的80%”。——小风秀雄:《日本近现代史研究事典》,东京堂出版,1999年。材料四:《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与《马关条约》中国通商口岸开设情况【提问】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通商口岸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材料五:——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见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第59页。【提问】(1)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内容?(2)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列强从这次战争获取利益的机会在哪里?(3)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什么样的命运呢?【总结】台湾在甲午战败后“让”给台湾,成为现在台湾问题难以解决的历史原因之一;通过对比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部分条款,我们发现在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的世界大背景下,列强借甲午战争之机,主要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醒来——一战则人皆醒矣甲午战后大事记(截止到1900年)1、1895年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2、1895年5月—10月,邱逢甲、徐骧领导的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多次重挫日本占领军。3、1895年,清政府先后派胡熵棻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4、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5、1898年6月—10月,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维新变法运动。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7、1898—1900年,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列强以沉重打击。8、1899年,江苏南通人张謇放弃科举功名,创办大生纱厂,力求“实业救国”。【提问】甲午一战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分析史料,探究问题绘简易线索图:绘简易线索图: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的引导,描绘简易甲午中日战争线索图,理清时空线索。当堂背诵,掌握基础知识根据地图,结合文字梳理战争过程。学习大屠杀史实:学习大屠杀史实: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旅顺大屠杀史实,在图文互证下体会战争的罪恶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多角度对比中日实力,进一步巩固对比方法提炼关键词,分析战败原因学习战败影响:学习战败影响:学生根据表格材料(尾页),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条约内容;在整理《马关条约》内容的基础上,立足史料,师生合作学习,探讨《马关条约》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经济侵略的加重,并使得国人一战惊醒,同时拉长时间线,认识甲午对中国造成的创伤还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中。重点讲解通商口岸的变化和解读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理解资本输出绘简易线索图:绘简易线索图:学生立足时间坐标,跟随事件的空间变化,并利用图片等历史细节,在激发旧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构筑时空坐标,对甲午战事发展脉络有较宏观的掌握。学习大屠杀史实:学习大屠杀史实:通过对旅顺大屠杀的图文互证,揭露日本的战争罪行,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学习学习战败影响:设问激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在史料分析中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过渡:——周振汉:《射猪斩羊图》,见孔祥宇:《近代中国历史漫谈(1840-194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三)探策——寻找救国之策甲午战后,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涌现多种救国方案,选择一种救国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参考答案:1、维新变法救国2、强军救国3、革命救国4、教育救国5、实业救国6、开启民智以救国7、改造思想以救国8、医学救国【教师点拨】:根据所学,利用评述的方法,把每一种救国之策的时代背景、活动特点、领导阶级、活动评价深入探究。评述“维新变法救国”述: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康有为等维新派认识到,中国要强大需要变革制度,走君主立宪的民主的道路。为此,维新派掀起了公车上书,办学会,办报纸,办学堂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评述“维新变法救国”述: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康有为等维新派认识到,中国要强大需要变革制度,走君主立宪的民主的道路。为此,维新派掀起了公车上书,办学会,办报纸,办学堂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评:积极:(1)维新变法开始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2)进一步传播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3)以挽救危亡为目的,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局限:因为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变法最终失败了。维新变法运动未能找到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小组讨论:梳理甲午战后大事记,根据所学探讨救国之策。评述“实业救国”评述“实业救国”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评:积极:(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作用(2)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下,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3)同时它使无产阶级的队伍随之壮大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局限:因为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民族工商业不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引导学生自主发表观点。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提升史料运用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辩证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四)小结观看视频《邓世昌》《致敬,以国家之名》和片段,体会危难之下国人的卓绝斗争。【结语】甲午海战给历史留下了永不可被遗忘的伤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是分水岭,是转折点。正是在危难刺激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得以觉醒,不畏艰难,卓绝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大国、强国。【情感升华,齐声朗读】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中国才能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有难,我必上,吾辈当自强!总结升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面对近代侵华历史,我们到底需要记住什么,有利于学生体会历史的创伤,同时更加理性看待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增强民族责任感。甲午中日战争一、寻因:甲午中日战争一、寻因:战烟笼,蓄谋已久看果:乞议和,丧权马关探策:促觉醒,救国方案课后反馈看《甲午》纪录片任意一集,并写800字观后感。《回望甲午中日战争》补充材料:(一)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偷袭中国的一次海战。1894年7月,清政府命济远、广乙等舰护航送仁字军增援驻朝鲜牙山清军。7月25日晨,当济远等舰返航驶至丰岛海面时,突遭日军吉野等三舰袭击。广乙号中弹起火后搁浅焚毁。清政府雇用的英船高升号及同行的炮舰操江号,赴朝途中亦在此与日舰遭遇,操江被俘,高升被击沉,船上清军官兵约八百五十人死难。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中国被迫于9月1日对日宣战。(二)平壤战役中日甲午战争中在朝鲜平壤的一次重要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汉城附近牙山袭击清军后,即组织万余人兵力,由山县有朋率领,分四路包围平壤。时该城由叶志超、左宝贵、马玉崑、卫汝贵等率清军一万五千人驻守。自9月15日起,日军分三路发动总攻。左宝贵登城指挥,身负重伤仍坚持备战,后中炮牺牲,玄武门破。叶志超弃城溃逃,渡过鸭绿江,平壤失陷,此役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失去对朝鲜的控制权。(三)黄海海战(大东沟之役)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亦称大东沟之役。北洋舰队于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此战,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四)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21日开始,日军对旅顺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五)威海卫之战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半岛抗击日军侵犯威海卫的战役。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令海军避战自保,使北洋舰队困守威海卫基地。1895年1月20日,日军出动二十五艘兵舰运送陆军二万余人在荣城湾登陆,并以军舰封锁港口。1895年2月2日,日本占领了威海卫南、北炮台,与陆军一起炮轰停泊在刘公岛和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受敌水陆夹击,人员伤亡惨重。北洋海军中的洋员煽动哗变,胁迫丁汝昌投降。2月11日,丁汝昌拒绝投降,被迫自杀。余舰十一艘为日军所获。至此北洋海军彻底覆亡。学情分析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史实储备,因此,本课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太困难。而选择把甲午战争放在一个宏观历史背景中去分析看待,对学生是一种挑战,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看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针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学生的一轮复习,要落实考点,提升思考维度。效果分析本次授课我依据课标、根据学情,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总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借鉴与发扬。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授课。构建了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通过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消除学生的迷惑点,难点,疑点、盲点。借助史料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分析材料,变题演练答题技巧,提升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家国情怀”。总的来说,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空间,学生积极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题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从子目编排上看,本课各个子目间线索清晰,且材料多样,图文并茂。但是,教材中出现了学生较难理解的名词,同时对战败的影响只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概括,学生难以从概括性的语句真正体会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此,教师将适当补充材料。从单元上看,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更专注于中西方各自的历史发展,第四单元涉及中西方的重要历史交汇,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横向比较;本单元上承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于学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与清末腐朽的封建主义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本课为本单元学习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奠定基础。从课程安排上看,本课内容与必修二、必修三、选修课程联系紧密,学生打好基础是关键。讲评练习1.《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4分)1..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2.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