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它们的()A.猜想假设 B.科学探究 C.设计实验 D.交流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学习物理的方法与科学家们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一样都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去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故选B。【点睛】考点:物理学方法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探究,并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2.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140m B.170m C.200m D.230m【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意知s车=30m,s桥1=70m通过第一座桥时,车通过总路程s=s车+s桥1═30m+70m=100mv车==10m/s当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故车通过总路程s2=v车×t2=10m/s×20s=200m因为车通过总路程s2=s车+s桥2所以s桥2=s2﹣s车=200m﹣30m=170m故选B。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105μm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30m/s【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m="1.65"×106μm,故A错;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15cm=150mm,故B错;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故C正确;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30km/h=8.3m/s,故D错;就选C.考点:常见数据的估计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答案】D【解析】【详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快慢程度一定,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故选D。5.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鞋的尺码3637383940光脚长度230235240245250A.m B.cm C.nm D.mm【答案】D【解析】【详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约合0.24m、2.4×10-10nm,24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站在观光电梯里的乘客在随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详解】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A错误;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故B错误;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与电梯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的,楼房的窗户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7.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答案】D【解析】【详解】以飞机为参照物,在相等的时间里,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很大,鸟与飞机间的相对速度就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事故,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四个选项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落下的物体用了2.5s【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50×m/s≈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可见,汽车的速度是最大的。故选B。9.下列对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就可以避免误差C.改进实验方法,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使实验方法更为完善,可以减小误差【答案】D【解析】【详解】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A错误;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改进实验方法,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使实验方法更为完善,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D正确.故选D【点睛】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10.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 B.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C.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D.人步行10m路程所用的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A.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约为2~8s,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24h,故B不符合题意;C.人在安静时脉搏1min跳动大约60~70次,所以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s,故C符合题意;D.人步行10m路程所用的时间约为7s~8s,故D符合题意。应选C1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答案】A【解析】【详解】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明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迎面的行人、从身旁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12.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答案】D【解析】【详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声音传递了金属内部是否存在伤痕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声音传递出心脏跳动的相关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声音传递地震的方位、大小等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声音能传递能量,将结实击碎,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快,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锣面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④。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4.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6mm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答案】C【解析】【详解】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略小于此数值,在60μm=0.06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故C符合实际;D.手机的宽度约7cm,一般文具盒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7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15.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关于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正确的是()A.将声、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B.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相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C.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都能传递信息D.在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中,只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C【解析】详解】A.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故A错误;B.声的频率不同,我们把声分为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相同温度时,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声能传递信息,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都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选C。17.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可以减弱即将传入人耳的噪声,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时,瓶子壁的振动受到水的阻挡,水少的瓶子振动快,音调高,水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低,故A符合题意;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实验设计的评估.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要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让声音经过真空和非真空环境,来进行比较,因此应该选择C.20.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详解】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B错误;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的时间为t=×0.1s=0.05s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s=vt=340m/s×0.05s=17m故C错误;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D错误。故选A。21.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速度是80k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答案】D【解析】【详解】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汽车到达贵阳需要时间,故选D22.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详解】已知:t=4s,s=20m,那么物体的速度为:v==5m/s,由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也是5m/s.故选C.23.一列火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的货车,以的速度驶过,那么坐在火车窗口边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s=300m,v火车=20m/s,v货车=10m/s,由于火车与汽车相向行驶,即v=v火车+v货车=20m/s+10m/s=30m/s,所以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故选A.24.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答案】B【解析】【详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物体全程的时间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故选B。2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4:9 B.9:4 C.1:1 D.3: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6.一人用300N的水平推力将一质量为3kg的铅球推出,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的作用),所受合力为__,方向__.【答案】①.29.4N②.竖直向下【解析】【详解】铅球推出后只受重力作用,所受合力为:.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点睛:本题考查力的合成的运用,注意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27.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为3∶2,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答案】3∶2【解析】【详解】由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为3∶2,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故由v=可得,两者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3∶228.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_____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_____是运动的.【答案】①.静止②.流水【解析】【详解】[1]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和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老树以枯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2]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29.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道,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m,时间是_____s.火车上乘客看见隧道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____为参照物得出的结论.【答案】①.1800②.90③.火车【解析】【详解】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s=2000m200m=1800m,火车速度v=72km/h=20m/s,由得,火车的运动时间:t==90s;路灯相对于火车位置不断后退,以火车为参照物路灯在不停地往后退.点睛:(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2)知道火车完全在隧道力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然后根据速度跟上v=计算.30.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km/h;该汽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的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h。【答案】①.80②.0.5【解析】【详解】[1][2]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236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276km,则物体行驶的距离为则31.如图甲是体育课上老师使用的哨子,图乙是其发声原理图。当用力吹气时,气流在哨子内___________发出声音,哨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答案】①.振动②.空气【解析】【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所以当用力向哨子内吹气时,气流在哨子内振动发出声音;而我们与哨子之间隔着空气,所以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32.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答案】①.传递信息②.响度【解析】【详解】[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33.完成下列各填空:(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cm,硬币的直径是__cm.(2)图乙所示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__(注意要写出单位),汽车以此速度行驶45min通过的路程为__m(3)如图丙是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_min__s.【答案】①.0.1②.2.45③.80km/h④.6×104⑤.5⑥.10【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0.1cm;硬币的直径:.

(2)速度仪的单位是km/h,由图知速度仪的读数是80km/h,

在45min内汽车通过的路程:.(3)由丙图可知,秒表的分针示数是5min,秒针示数是10s,则秒表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5min10s.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对刻度尺读数,速度仪的读数、求路程,秒表的读数等问题.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34.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答案】①.变速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③.0.1④.EF⑤.C【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到D,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