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设计 总说明书_第1页
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设计 总说明书_第2页
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设计 总说明书_第3页
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设计 总说明书_第4页
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设计 总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PAGE第1页共15页DL1-2设计总说明书PAGE概述项目背景廉江市“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把握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继续打好“三大会战”,以工业崛起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叠加共享为动力,深化北部湾区域合作,贯彻实施《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深层次合作,努力实现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廉江建设成为环北部湾县域中心城市,成为北部湾区域发展龙头。为实现上述目标,廉江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生态旅游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廉江市罗州大道西延伸线是廉江市境内的一条东西向交通干道,随着廉江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各种转移园区、工业园区的建成投产,廉江市的经济将会呈现跨越式的发展,区域交通运输需求也将迅猛发展,廉江市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对廉江市的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廉江市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的建设,将构建廉江市东西向一条干线道路,不仅可以缩短市区与乡镇的路段里程,还将有效缓解廉江市城区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区域道路网络的功能,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要求,发挥项目所在地区乃至整个影响区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项目的建设将加快廉江市的城镇发展进程,拉大城市架构,拓宽城市空间,调整城市功能区布局,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提高城市区域竞争优势,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把廉江真正建设成为北部湾新兴工业、生态旅游、城乡宜居的县域中心城市。本项目位于廉江市,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廉江市西郊北部湾大道与罗州大道西的交叉路口处,终点位于石岭镇。路线由东往西走,途径上源金村、廖屋村、大铜村、从大岭脚村与向阳村之间穿过,至低山村东面约K5+350附近下穿玉湛高速公路,至K7+000附近跨越九洲江后从舟头埠与新村仔之间穿过,至芙蓉头北面转往东南向走,至终点接上省道287线及县道X675线。项目包含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监控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任务依据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勘察报告;设计标准及采用的技术规范根据工可及规划部门关于本工程设计条件的相关意见,本项目K0+000~K6+546.286段按双向八车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60km/h,道路红线宽度为50m;K6+646.286~K12+826.493段按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60km/h,道路红线宽度为39.5m;K6+546.286~K6+646.286段为渐变段。为配合项目建设,本项目共分为四个标段,第一标段为K0+000~K3+800段绿化工程除外所有工程,第二标段为K3+800~K7+200段绿化工程除外所有工程,第三标段为K7+200~K12+896.493段绿化工程除外所有工程,第四标段为全线(K0+000~K12+826.493)绿化工程。采用的行业标准与设计规范如下:对工可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本项目对工可执行情况如下:道路等级:与批复一致。设计速度:60km/h。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彩色环保砖,绿道为绿色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桥涵设计荷载:城市—A级;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30年;建设条件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廉江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提出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思路为:以廉江大道[现省道293(六遂线)]、罗州大道、廉安路和吉水路为城市格网骨架,按照“拉开框架、中心聚集、重点崛起”的思路,加快构建以廉城为中心、安铺(横山)为次中心、石岭、青平、塘蓬和良垌为重点镇的城镇化发展大格局。加大对重点镇的培育力度,推进重点镇体系建设,提高重点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使其成为“人口集中、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的特色经济发展的县域副中心,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做大、做强具备优势条件的中心镇,发挥中心镇聚集与辐射功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廉江市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的主干路,通过省道293线(六遂线)、北部湾大道与兰海、汕湛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建立起廉江市通往珠三角、湛江和北部湾的快捷通道,缩短廉江市与珠三角乃至长三角的时间距离,将廉江市纳入这两大经济圈,并通过此快捷通道建立起通往北部湾的桥梁。通过与兰海、汕湛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形成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快速通道,以便更好地依托内陆腹地的市场、资源优势发展廉江的工业和农业,为廉江市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廉江市城区道路网主要由廉江大道、九洲江大道、北部湾大道、罗州大道、人民大道、石城大道、建设路、创业路等组成主骨架,并与城区外围主干道省道293线、省道286线、县道680线等衔接。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项目建设区域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道有廉江大道、北部湾大道、九洲江大道、罗洲大道,道路宽度为40—60m;次干道有人民大道、石城大道,建设路、创业路等,道路宽度28—40m;支路道路宽度15—20m。2017年廉江市城市“扩容提质”行动有效推进。市政道路不断完善,城区12条道路“白改黑”项目全部竣工,北部湾大道三期2018年6月通车,东环大道已动工建设,人民大道西延伸线拟动工建设。本项目平面线位已与规划部门协调一致,按规划线位布线。由于本项目沿线区域暂时还没有竖向规划资料,经与业主以及规划部门沟通,本项目起终点标高顺接现状旧路标高,沿线其他路段标高在满足洪水位的要求下尽量降低标高,降低以后城市开发成本。项目沿线路网规划图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地形、地貌廉江市地域幅员宽阔,东西相距79.5公里,南北相距60.2公里。海岸线长108公里,土地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地形南宽北窄,东西两面若曲尺之外向,颇似“凸”字形。地势北高南低,从丘陵到台地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延伸到海。北部山峦起伏,若高远之画境,双峰嶂顶海拔382米,为廉江市的最高点。九洲江从北东向西南斜贯市境流入北部湾,沿河两岸及其下游三角洲有较大的冲积平原分布,南部宽阔平坦。全市地形大致分为三类:北及北西部为丘陵区,东南部及中部属缓坡低丘陵地带,南及西南濒海地带。区域地质概况据钻探资料显示,拟建场地范围内根据地层的成因类型及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将钻孔揭露深度内的地基土层划分为以下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素填土:褐黄、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为人工新近堆填的坡、残积粘性土组成,遇水易湿陷。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主要有粉粒、粘粒组成,含少量中细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为砂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全风化砂岩:红黄、褐红色,岩石完全风化,可见原岩结构,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强风化砂岩:红黄、褐红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成份显著变化,原岩结构较为清晰,岩芯呈坚硬土状,岩芯手捻易碎,遇水易软化。中风化砂岩:浅灰色,细粒结构,层状构造,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岩质较硬。微风化石灰岩:灰黑、浅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气象水文廉江地处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过渡带,属南亚热带、北热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热同季,降水分布不均匀,干湿季明显,冬季寒潮入侵偶有严寒,夏秋期间,台风、暴雨频繁。廉江属于南亚热带、北热带气候,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值较高,年平均气温22.3℃~23.9℃之间,≥10℃的年积温达8180小时以上,热量资源丰富。亚湿润季风气候明显。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季风特征明显。冬半年以偏北风为主,夏半年则以偏(东)南风为主。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季明显。除西部沿海地区因地形等因素制约而少雨外,多数地区年降雨量在15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地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从历史上发生的地震烈度均≦5度。拟建场地属于相对稳定场地,场地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值Tg=0.35s。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地质资料揭示,本项目有浅层软土发育,埋深较浅,主要为淤泥质土,需要对该种土体进行处理方可填筑路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粉质粘土含有较多粉土,容易发生路基失稳定现象,且该层土分布深度不深,需要挖除换填处理。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本项目所经地区无保护区、矿产资源、重要的自然景观。环境敏感区(点)主要为沿线的沿线住宅、厂区等。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廉江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项目区域内无铁路和机场。本项目沿线相交河涌均为内河涌,沿线所跨的河流水系主要有九洲江,其余均为一些小河涌、水渠。项目内的设置一座桥梁跨越九洲江,另外设置两座桥跨越小河涌以及水渠。原有旧路状况及利用情况本项目属于新建道路工程,起点为北部湾大道与罗州大道西的交叉路口,起点平交罗州大道西以及北部湾大道路面状况比较好,对其进行利用,仅在局部地方进行拓宽改建。终点为本项目与省道287线及县道X675线的交叉路口,其中省道287线平交范围内现状旧路纵坡较大,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改建调坡。另外其他路段旧路路面状况较差,对其进行挖除重建。沿线管线设施状况及利用情况沿线管线主要有:供电、通信、给水、水泥厂输送管道等。根据建设单位计划,全部管线均需要迁改,具体另行安排。施工前需要安排管线协调会,通知所有管线权属单位做好迁改工作。项目用地征拆情况本项目道路红线内有砼房、砖瓦房等建筑物需拆迁,另有部分树木需砍伐或迁植。道路沿线没有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该工程除部分民房需拆除外,道路用地已基本具备,修建该道路已成为可能。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土、砂、石料本项目土方总体填大于挖,需借部分土方,另有部分表土等需要外运出去。本项目取弃土场具体位置均未定,取土、弃土运距均按10km计。项目周边建筑用砂、石、土料较丰富,砂、石可以购买,土料可以外借。工程所需石料可在当地就近解决。据调查,本市有多处石料均在开采可按需加工,供应各种规格的碎石。工程用水及其他本项目经过九洲江,沿线水系较发达,保证了工程用水的质量与供给,通讯、电力等方面也比较发达,设施齐全,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用电。运输条件道路所经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路线长度较短,有北部湾大道、省道287线等可以到达施工场地。工程所需石料、砂料、路基填料、工程用水、外购材料等均可顺沿线及附近道路送至施工工点,运输方式主要采用汽车运输,运距约为5~20公里,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其他材料:工程所需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等材料,均由采购获得。道路工程设计设计标准道路等级:根据工可,项目均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彩色环保砖,绿道为绿色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桥涵设计荷载:城市—A级;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30年;路线坐标及高程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规范或规划指标采用指标1采用标准城市道路城市道路2设计速度km/h60603路幅宽度m--50.0/39.54行车道数条--8/65行车道宽度m3.50(大车道)3.25(小车道)3.75、3.56停车视距m70大于707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60022008最大纵坡%52.59最小坡长m11022010竖曲线最小半径(1)凸形m18005000(2)凹形面面层类型--水泥混凝土12路面横坡%--车行道2.0%,人行道、绿道1.5%。路线平面设计本项目平面线形在工可阶段线位基础上,结合规划、征拆、工程规模等因素进行微调。本项目路线全长12.826Km,起点位于廉江市西郊北部湾大道与罗州大道西的交叉路口处,终点位于石岭镇。路线由东往西走,途径上源金村、廖屋村、大铜村、从大岭脚村与向阳村之间穿过,至低山村东面约K5+350附近下穿玉湛高速公路,至K7+000附近跨越九洲江后从舟头埠与新村仔之间穿过,至芙蓉头北面转往东南向走,至终点接上省道287线及县道X675线。主要控制点:起点、玉湛高速、九洲江、沿线村道等现状道路、道路沿线两侧村庄、终点等。九洲江大道延伸线道路全线设置了三处平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1000米,最小平曲线长度为634.564米,平曲线占路线总长31.43%,均满足路线规范要求。道路起点与北部湾大道、罗州大道西十字交叉口,终点与省道287线及县道X675线十字交叉口,玉湛高速连接线交叉口均采用拓宽车道的展宽式处理;其余与现状村道等支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交车站设置,采用右进右出或十字交叉平交方式。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根据历史洪水位、地形条件、沿线河涌、现状道路标高、规划交叉口控制点标高、排水要求及构筑物及平、纵面线形组合等进行纵断面设计,以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的路面处作为纵断面设计线,本项目道路净高不小于5.0m。本项目共设边坡点24个,最大纵坡2.5%,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220米,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50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0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38.38%。标准横断面形式及加宽超高方式标准横断面考虑路网规划、道路使用功能、拆迁工程量、工程造价等因素,结合目前交通状况及预测未来交通流发展趋势,本项目第一标段(K0+000~K3+800段)设计横断面布置如下:1.5米(绿化带)+3.5米(人行道)+2.0米(绿道)+1.5米(绿化带)+0.5米(右侧路缘带)+4×3.5米(机动车道)+0.5米(左侧路缘带)+3.0米(中央分隔带)+0.5米(左侧路缘带)+4×3.5米(机动车道)+0.5米(右侧路缘带)+1.5米(绿化带)+2.0米(绿道)+3.5米(人行道)+1.5米(绿化带)=50.0米(道路红线宽度)。详见下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K0+000~K3+800段)路基加宽超高本路段路线位于直线上,路基无加宽超高,桥涵结构物与路基同宽。路基设计填方路基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大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米的安全高度。填土高度除受洪水位控制的路段外,还应考虑地面积水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无其他因素控制时,路基填方高度尽量大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受其他因素限制,路基填高较小时,采取增加路面碎石排水垫层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安全。一般填方路基设计(1)本项目填方高度普遍不大于8m,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坡率可统一按1:1.5放坡;(2)当路基放坡受限时,通过设置挡土墙支挡结构收缩边坡。(3)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原地面清除表土,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若剩余水塘还保留鱼塘使用功能,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对于路堤高度或挖方深度小于路面厚度与路床厚度之和(1.61m)的路基,称为低填浅挖路基。(1)低填浅挖方路段,考虑对路基范围80cm厚路床(天然地基)作超挖并回填80cm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6%。(2)当地下水发育,浅挖段应根据前后地势设置渗沟,渗沟应与路床的级配碎石层连通。桥涵台背路基处理桥头路堤的处理主要是解决桥头、涵洞、通道跳车病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主要是由于地基软弱土、路堤填料质量不合格、路堤压实度不够、刚度突变产生振动作用促使路堤塑性变形过大、台后填料受渗水浸蚀变形等引起桥台与台后路堤过大的差异沉降。据此,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1)盖板涵、箱涵:台后路基填土应分层压实,靠近台背1.2m范围内难以压实的部位为人工夯实(配小型压实机械)区域,涵两端须设置3m宽包边粘性土,涵洞后5m范围内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其它范围按一般压实要求处理。(2)柱式桥台、肋板式桥台:先填土至台帽底,然后钻桩,最后施工台帽;桥台后路基填土应分层压实。桥头搭板后2m范围内(包括桥头搭板范围)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桥台后1.5m范围内填筑碎石,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填筑碎石区底部设置Φ7.5cmPVC管,PVC管横坡与路拱横坡相同,出水端头应伸出耳墙外,实施耳墙时注意预留位置。一般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设计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合理控制挖方深度。土质挖方深度根据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土质情况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兼顾土石方平衡、工程造价等进行设计。本次路堑设计均为一般边坡,在合理设计坡率条件下,以防护为主。设计采用细则如下:对高度H小于10m的边坡,按1:1.25一坡到顶;对高度H大于10m的边坡,分级设计边坡,第一级边坡按1:1.25设计,第二级按1:1.25设计,第三级按1:1.50设计,第四级按1:1.75设计。碎落台按2.0宽m设计,边坡之间的平台按6.0m宽设计。填挖交界处治设计(1)纵横向填挖均根据地面坡度确定挖台阶及其尺寸。当地面坡度超过1:5时,需要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2)在填挖交界处向挖方方向超挖80cm深,然后再回填碎石碾压,直至达到不小于96%的压实度。纵向填挖交界超挖的平均长度不小于10m。横向填挖交界超挖外边缘线应尽量设在中央分隔带中部,如路基填挖交界点距挖方侧路基外缘距离小于半幅路基宽度时,则对路基挖方一侧全部超挖。(3)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4)施工中应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渗沟),填挖交界路段路面结构全宽设置未筛分碎石垫层。特殊路基设计根据地勘资料,本项目沿线的不良土质主要为软土以及素填土,对于承载力较低不适于做路基持力层的地层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片石、碎石。土工材料(1)路基拼接、半填半挖及填挖交界土工格栅采用单向聚丙烯土工格栅(GDL100/PP)。每延米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00kN/m,标称抗拉强度下的伸长率不大于10%,2%伸长率时的拉伸力不小于30kN/m,5%伸长率时的拉伸力不小于59kN/m,土工格栅的主受力方向应与路基变形趋势的方向一致。格栅拼接时采用U型钢筋连接,U型钢筋间距2m。路基填料与压实(1)对于新建路基段,路基填筑前,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对菜地、旱地、荒地等应清除草皮、平整压实。(2)含草皮、淤泥、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3)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性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4)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5)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6)最终形成的路基断面填料强度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7)道路红线范围内新近填筑的建筑垃圾土必须挖除,回填的土方需满足填料的要求。(8)沿线道路红线范围的池塘、河沟、耕植地必须把淤泥清除干净,回填透水性材料(片石)再根据地基处理一览表进行特殊地基处理,进行路基填筑。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本项目路基填料情况如下表所示。路基压实度及最小强度要求(主车道)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10≥96下路床30~80510≥96上路堤80~150415≥94下路堤>150315≥93零填及路堑路床0~80810≥96路基压实度及最小强度要求(绿道及人行道)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510≥92下路床30~80310≥92上路堤80~150315≥91下路堤>150215≥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0~80510(1)除满足上表最低要求外,尚应满足设计图纸中注明的特殊要求。(2)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按分层压实原则实施。(3)一般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4)纵向填挖交界过渡段填土,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5)路侧填平段、弃土场的填土压实度不小于85%。(6)修建在填土之上的涵洞基底以下及垫层两侧各2m范围内所有填土的压实度均应不小于96%。(7)涵底基底垫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6%。(8)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压实度的的检验方法和内容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080/1-2017》(土建工程)附录B的规定实施。密度法,每200m压实层检验4处。路基防护工程方案填方边坡防护本地区属南方暖湿气候,降雨量较为充沛,存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先决条件。从沿线外业调查来看,路线经过地区植被非常茂密,为与周围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植物防护。结合本项目设计标准化的要求,本次边坡防护设计原则如下:(1)对于一般路基边坡,填方边坡防护以3m为界。边坡填土高度小于3.0m时,采用喷播植草防护;边坡填土高度为3~8m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2)对于边坡平台、护坡道、排水沟外边缘至用地边界的范围内采用植当地野草防护。土路肩培土并喷播植草。(3)沿线广泛分布鱼塘、水田,为了保护路基和沿线耕地,当路基通过水(鱼)塘路段时常水位以上50cm以及常水位以下路基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满铺防护,其上部防护同正常路段,当路基通过稻田、苗圃、水田地段,为减少占地,采用护脚收缩坡脚,护脚上部边坡采用一般路基防护原则。(4)桥头锥坡采用空心六棱砖植草防护(非浸淹路段)或实心六棱砖(浸淹路段),其数量计入桥梁设计中。考虑锥坡范围10m桥头路基段,采用同锥坡同样的防护形式,工程数量计入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挖方边坡防护路堑边坡防护的作用和目的有两个:一是控制边坡表层的风化速率;二是防止地表雨水冲刷。边坡防护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1)土质边坡和类土质边坡,坡高不大于6m,喷播植草防护;坡高大于6m,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三维网喷播植草均需选择适合本地生长草籽,并加入种子量30~40%的矮灌木籽;当边坡坡面土体松散易守水冲刷或坡顶有仰坡需加强坡面防护时,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骨架内铺设三维土工格网垫植草绿化,骨架采用C25预制块拼装,预制块具体尺寸和拼接方式见相关设计图;坡面表层欠稳定的高边坡采用锚杆格梁植草及防止坡面冲刷相结合的防护。(2)石质边坡不进行防护。支挡结构设计1、布设原则本项目在局部放坡受限路段,采用路肩墙进行收坡,对于支挡结构外的自然边坡,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加强绿化防护。2、工程材料(1)墙底采用级配碎石垫层,墙身和基础用C20砼现浇。(2)墙后设置0.5m厚的砂砾排水层,同时在挡土墙墙身部位设置∅7.5cm的PVC排水管作泄水孔。(3)墙后填料:应尽可能采用渗水较好的粗粒土,如中粗砂、碎石土、未筛分碎石等,具体根据地材供应确定。3、排水设计墙身设置泄水管排水。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部分30cm。4、墙底开挖墙底换填挡墙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地基,墙前土必须回填且回填后墙趾埋深需要满足设计要求,并需要保证墙前土压实度不小于90%。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设计原则(1)路基、路面排水自成体系,与沿线农田灌溉系统、水塘各成体系。该体系遵循“安全、和谐、美观、环保”的原则。(2)路基排水尽可能结合沿线排洪(涝)渠、自然沟谷等设施,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3)路基排水设计尽可能遵循“断面尺寸合理、节约土地、少占农田耕地”的保护原则;(4)路基排水应综合考虑改沟设计;(5)在设计年限内,排水体系畅通,不产生积水;(6)路基排水设计重现期为15年。(7)路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为5年。路基排水1、本项目路基排水设计根据流量大小,拟定了路堑边沟、路堤排水沟等的合理尺寸,并结合地材供应情况,确定本项目排水设施材料主要以C20砼为主。2、挖方路段边沟用于排泄路堑坡面雨水,根据排水流量的大小分别采用不同尺寸的边沟。边沟型式采用C20现浇砼明沟,设置60×60cm和80×60cm两种断面。边沟断面尺寸按如下原则确定:(1)正常挖方路段(含超高段内侧)单向排水长度L<300m,超高外侧挖方路段单向排水长度300m<L<400m时,采用60×60cm断面。(2)正常挖方路段(含超高段内侧)单向排水长度300m<L<400m,超高路段外侧挖方路段单向排水长度L>400m时,采用80×60cm断面。3、路堤两侧的排水沟设置于护坡道外侧,排泄路基范围的地表水,与桥涵及排灌系统形成综合排水系统。一般路段排水沟采用矩形,并根据排水流量的大小调整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对于低填排水沟、排水沟与边沟相接区段,尽可能进行景观和绿化设计。排水沟采用C20现浇砼明沟,设置矩形60×60cm、80×60cm两种断面,对于需要将路侧水沟和线外工程改沟(渠)合并使用的场合,由于流量较大,则将排水沟尺寸适当加大,尺寸有100×100cm、250×150cm两种断面,具体见相关设计图。矩形排水沟断面尺寸按如下原则确定:排水路径L<300m时,采用60×60cm断面;排水路径300m<L时,采用80×60cm断面。本项目汇水面积大的路堑顶设置截水沟,截水沟采用60×60cm断面。考虑沿线灌溉系统较发达,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中断,在部分路段排水沟外侧设置灌溉沟,尺寸采用60×60cm断面。路面、超高排水(1)正常路段和超高段内侧路面排水路面水经过雨水口汇集到雨水井,再经过雨水管道排走。(2)超高段外侧路面排水本路段无超高排水设计。(3)雨水管设计见相关篇章。路面结构层排水路面边缘排水路面结构层排水流入中央分隔带设置的碎石盲沟,盲沟水PVC横向管最终流入雨水管。路面设计路面设计本项目所在地区为华南沿海台风区(IV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量充沛。因此,要求有高质量的路面,以充分发挥道路的使用功能。路面结构应根据交通量和公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象、水文、地质及材料等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同时充分考虑路面的防滑、防水、防裂、防高温等性能,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利于环境保护等多项综合性指标进行设计。在满足交通量及使用要求前提下,根据因地制宜、方便施工、合理选材等原则,选用经济合理、技术成熟的路面结构形式,努力提高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根据未来各特征年分车型交通量预测结果,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1.75×107次,属于重交通。设计标准本项目采用水泥路面设计,以双轮单轴载100KN为标准,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水泥路面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规定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本路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a、自然区划:华南沿海台风区(IV7区);b、路面交通量等级:重交通等级;c、路面形式:水泥路面(抗折强度≥5.0MPa,抗滑构造深度为0.7~1.1mm);d、标准轴载:BZZ-100。e、设计年限:水泥路面30年。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结构面层:28cm水泥砼面层下封层:热沥青+洒布碎石透层:乳化沥青基层:20cm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18cm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未筛分碎石总厚度:81cm小型交叉相交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图面层:24cm水泥砼面层下封层:热沥青+洒布碎石透层:乳化沥青基层:18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绿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cmGAC-10细粒式沥青砼粘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1.0~1.2kg/m2)基层:20cmC30水泥混凝土,表面拉毛人行道路面结构面层:6cm(30×15×6)环保彩砖垫层:3cm厚1:3水泥砂浆基层:15cmC30水泥混凝土层间连接水泥砼路面透层、下封层《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明确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表面,宜喷洒热沥青和碎石做下封层,或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本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透层+滑动封层”的防水结构保护半刚性基层顶面,提高其抗冲刷能力。①透层本项目新建水泥路面路段,透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用量一般为1.0~1.2L/m2,宜通过试洒确定。透层宜在半刚性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立即喷洒,为了使透层油不被运输车辆破坏,在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后应尽快进行滑动封层施工。②下封层滑动封层采用石油热沥青+碎石,热沥青用量为1.2~1.5kg/m2。沥青洒布后,应及时撒铺洁净、干燥的碎石,碎石的粉尘含量应不大于0.8%,碎石的规格应符合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沥青面层用粗集料S12的规格要求,撒布量为8~10m3/1000m2(满铺的70%~80%),撒布后用6-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间粘结水泥砼路面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之间设置水泥浆粘结层,水灰比要求为2:1,洒布量为0.5~1kg/m2。路面材料参数要求(1)水泥砼面层1)水泥水泥砼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重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交通等级重交通龄期(d)328抗压强度(MPa),≥23.052.5抗折强度(MPa),≥4.57.52)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砼路面粗集料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碎石压碎值%≤22JTGE42T03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8JTGE4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15JTGE42T0311含泥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1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JTGE42T0310吸水率(按质量计)%≤1.0JTGE42T0307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13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1.0GB/T14685洛杉矶磨耗损失%≤28JTGE42T0317火成岩岩石抗压强度MPa≥100JTGE41T0221变质岩岩石抗压强度MPa≥80水成岩岩石抗压强度MPa≥60表观密度kg/m3≥2500JTGE42T0308松散堆积密度kg/m3≥1350JTGE42T0309空隙率%≤47JTGE42T0309磨光值%≥35JTGE42T0321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3)细集料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砼路面天然砂的质量标准标表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6JTGE42T0340含泥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3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JTGE42T0335氯离子含量(质量计)%≤0.02GB/T14684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7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JTGE42T0341海砂中的贝壳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3JGJ206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8吸水率%≤2.0JTGE42T0330表观密度kg/m3≥2500JTGE42T0328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JTGE42T0331空隙率%≤45JTGE42T0331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36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25JTGE42T03244)级配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合成级配的要求。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6.5mm。粗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泥砼路面粗集料级配范围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试验方法级配类型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级配4.75~1695~10085~10040~600~10JTGE42T03024.75~19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单粒级级配4.75~9.595~10080~1000~1509.5~1695~10080~1000~1509.5~1995~10085~10040~600~15016~26.595~10055~7025~400~100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细度模数宜在2.0~3.7之间的砂。天然砂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天然砂级配范围砂分级细度模数方孔筛尺寸(mm)(试验方法JTGE42T0327)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3.1~3.7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中砂2.3~310090~10075~10050~9030~608~300~100~5细砂1.6~2.2100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5)水水应采用人或牲畜的饮用水,遇有可疑水源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试验鉴定。6)胀缝接缝板水泥砼胀缝接缝板设计采用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胀缝板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胀缝板种类—橡胶泡沫类压缩应力(MPa)0.2~0.6弹性复原率(%)≥90挤出量(mm)<5.0弯曲荷载(N)0~50注:各类胀缝板吸水后的压缩应力不应小于不吸水的90%。7)填缝材料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低温时不脆裂、负温拉伸量大,耐油、耐火、抗疲劳耐久性好等性能。填缝材料应优先选用常温施工式的硅酮类、树脂类、橡胶类填缝料或加热施工式的改性沥青填缝料,并宜在填缝料中加入耐老化剂。本项目填缝料设计采用硅酮类。硅酮类密封料的性能指标项目高模量型试验方法表干时间(h)≤3GB13477.5针入度(0.1mm)≤50JTGE20T0604伸长100%拉伸模量

(MPa)23℃>0.4GB13477.8-20℃>0.6定伸黏结性定伸60%无破坏GB13477.10弹性恢复率(%)≥90GB13477.17抗拉强度

(MPa)≥无处理0.4GB/T528热老化(80℃,168h)0.3紫外线(300W,169h)0.3延伸率

(%)≥无处理500GB/T203热老化(80℃,168h)400紫外线(300W,169h)400浸水(4d)500耐高温性(90℃±2℃)×168h倾斜45°表面不流淌、开裂、发黏JTGE20T0608负温抗裂性(-40℃±2℃)×168h弯曲90°不开裂JTGE20T0613耐油性93号汽油浸泡48h前后质量损失率≤5%,且浸泡48h后试件表面不发粘GB/T528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1)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强度等级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单独使用R型快硬早强水泥,不得单独采用强度等级过高的硅酸盐水泥。(2)水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3)原材料为了有效控制混合料的级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集料规格应至少划分为四档:0~5、5~10、10~20、10~25,为有效防止基层开裂,保证基层强度的均匀性和结构的耐久性,建议上基层按下面层要求备料。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集料级配范围宜符合下表规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集料级配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4.752.360.60.075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底基层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集料级配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4.752.360.60.075底基层10075~9050~7029~5015~356~200~5基层集料中不应含有泥土等杂物,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表观密度不小于2.5g/cm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碎石原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尽可能选择优质碎石,同时严格控制石屑含泥量及水泥用量,加强养生,防止出现过多干、温缩裂缝。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推荐采用5.0%水泥剂量,要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4.0~6.0Mpa,底基层推荐采用4.0%水泥剂量,要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3.0~4.5Mpa,在保证强度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收缩裂缝,基层、底基层水泥剂量施工时可根据试验作适当调整,基层顶面的裂缝采用带肋聚酯玻纤布处理。当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水泥稳定基层与底基层的材料及要求须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的要求,基层与底基层之间要求喷洒水泥浆,水灰比要求为2:1,洒布量为0.3~0.6kg/m2。垫层垫层材料的选用以透水、经济并有一定的强度为原则,设计采用未筛分碎石垫层。水泥砼路面板块划分及接缝设置(1)面层板块划分及接缝设置原则普通混凝土面板一般采用矩形,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错位,必须缝对缝。纵向施工缝间距(即板宽)按路面宽度和行车道宽度综合而定,变化范围一般为3.0~4.5m,纵缝应避开轮迹部位。纵缝长(即横向缩缝间距、板长)一般为5m,最大不超过6m,最小不小于板宽。板宽和板长的比例宜控制在1:1.3以内。面板最小边长应不小于1m。纵缝与路线中线平行。在路面等宽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2)纵缝纵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采用设拉杆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采用设拉杆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钢筋混凝土面板可不设拉杆)。纵缝上部锯切槽口灌塞填缝料,具体构造设计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3)横缝横缝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型,上部锯切槽口灌塞填缝料。每天摊铺结束、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或连续摊铺长度约200m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与胀缝或缩缝重合。横向施工缝应与路线中心线垂直。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在胀缝处其与胀缝构造相同。横缝具体构造设计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4)胀缝在临近桥梁、其他固定构造物处,凹曲线底部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1~3道横向胀缝。胀缝具体构造设计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5)拉杆、传力杆拉杆采用螺纹钢筋,传力杆采用光圆钢筋,其尺寸和间距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表5.2.3和表5.3.5中规定。另外为方便施工,拉杆间距按统一数值设置,具体详见相关设计图纸。附属工程设计(1)无障碍通道为方便残障人士,在人行道上铺设宽度为30cm的盲道,为保证盲道连续铺筑,中途不得有障碍物截断,起、终点、人行横道人口和转弯处设置提示盲道;同时在道路交叉口及路段中间人行道处等有需要的地方设置缘石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施工时严格控制断口处道牙高度。缘石坡道一般采用单面坡缘石坡道,坡道下口宽度一般大于2m,坡度小于等于1:20,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大于1cm。(2)路缘石本次设计路缘石均为花岗岩材质,具体尺寸详见设计图纸。(3)车止石柱为减少车辆乱停放占用人行道,在上落人行道的缘石坡道、断口等位置设置止车石柱,禁止车辆上落人行道。施工方法基本原则(1)为了保证基层的质量,应采用厂(场)拌法生产混合料,基层应采用摊铺机摊铺工艺。(2)基层和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要具有要求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基层的干缩和温缩变形要小;基层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高程符合要求。(3)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平整、耐磨、抗滑。并应在浇筑后选择最佳时机硬刻槽。混凝土面板的自由边、自由角隅,均应设补强钢筋。(4)路面的施工应及早与路基施工配合,解决好分隔带、路基强度以及预埋件、盲沟等的位置,施工过程应做好与路基、桥涵的协调工作。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照路基路面设计图纸对沿线的路面综合排水进行调查核实,如有未完善的应提交设计院进一步完善。(5)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包括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及工程交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结构层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6)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来源或规格的变化时,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特别是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在供料和收料过程中,必须保持不同规格碎石颗粒组成的一致性,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始终在设计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7)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要求。当检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追加检测数量,查找原因,作出处理。以使各道工序的质量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以影响质量,造成返工。施工方法(1)半刚性基层基层施工要点如下:①基层的配合比以干质量为准,施工时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的变化而经常性的计算出施工配合比,包括混合料的用水量。结合料的剂量是按双边波动界限控制,应加强混合料均匀性控制,确保结合料的剂量不超出波动范围。②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和修整各工序应安排紧凑,确保连续性,全部操作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若摊铺因故中断时间已超过2小时,而又未按规定作接头缝,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③应在半刚性基层材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并达到重型击实法确定的压实度要求。④基层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检查和试验各项质量项目(除弯沉外),若质量不合格,则必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修整。基层施工完毕后必须采用塑料薄膜保湿养生7天后,才能进行下一结构层的施工。养生期内除洒水设备外,不得通车,养生期过后,应立即铺筑下一层。⑤基层应在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立即喷洒乳化沥青透层。半刚性基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铺筑下封层后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km/h。⑥半刚性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得施工。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稳定材料遭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雨后重新开始施工时,应彻底排除下承层表面积水。(2)水泥混凝土面层1)原材料①本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路面水泥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1.1中重交通相对应的指标要求。②水泥混凝土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1.2中特重、重交通路面相对应的指标要求。③水泥使用前应进行试配试验,确保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冻性等技术指标合格。2)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施工准备①本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推荐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②施工单位进场后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机械设备、施工条件等确定路面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③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测量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复测路面中心边缘全部标桩,测量精度应满足规范相应规定。④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计划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混凝土配合比优选,监理工程师应对原材料抽检和配合比试验验证,报请业主正式审批,同时应报送设计代表处备案。⑤应根据路面施工进度安排,保证并及时供给原材料。所有原材料进出场应进行称量、登记、保管或签发。应将相同料源、规格、品种的原材料作为一批,分批量检验和储存,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批量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的规定。当原材料规格、品种、生产厂、来源变化时,必须进行原材料检验。⑥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进行全面的破损检查,当基层产生纵、横向断裂、隆起或碾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彻底修复后方可进行面层铺筑。⑦滑动封层表面撒布碎石后,应保证表面不露沥青黑色,将封层与水泥混凝土面板彻底隔离。为保证碎石与封层沥青粘结牢固,应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2~3遍,摊铺路面前发现局部裸露沥青现象,应及时补撒碎石。4)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和运输①商品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能满足施工需要。②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应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出料到运输、摊铺完毕时间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的规定。③在运输过程中应严防拌和物硬化,一旦出现混凝土拌和物硬化在车内或罐内的情况,必须抓紧时间在混凝土强度较小时紧急凿除已经硬化的混凝土,否则应不得再次使用此车罐。5)混凝土面层铺筑①面层铺筑宜选用双车道或三车道滑膜摊铺机。滑膜摊铺机机械配套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的规定。②施工前应设置基准线,基准线宽度应保证摊铺宽度外,尚应满足两侧650~1000mm的横向支距要求。基准线的设置精度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的规定。基准线垂度应小于1mm。③面层摊铺前,封层表面及履带行走部位应清扫干净,摊铺面板位置应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④横向连接摊铺前,前次摊铺路面纵缝的溜肩胀宽部位应切割顺直。纵向施工缝的边缘切割顺直度应超过其正确位置的20mm以上。⑤滑膜摊铺机前的正常料位高度应在螺旋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