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意象,通过想象、资料助读等方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诗中独特的乡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乡愁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学难点:品析诗歌的意象,感受丰富的意象背后深刻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说,乡愁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音乐,接下来,就让我们在这样的旋律中,缓缓的翻开乡愁的书卷,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去体会他那永不老去的乡愁。配乐播放有关的余光中的视频。二、诵读,感受乡愁情怀诗人说,我用短短的20分钟,就写出了20年的相思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余光中,去倾听他的心声。教师配乐朗读诗歌,学生认真倾听。1.同学们,听完了老师的朗读,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触?如果我们来朗读,应该用什么的语速,什么样的感情读?个别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2.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的朗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3.这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感情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愁。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愁绪齐读这首诗,就我们的声音感受这份愁,注意语速放慢。学生齐读诗歌。4.在这首诗中,作者的这种愁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作者却把它们分别化作了具体的事物,请同学们找出来。我们通常把这种传情达意的事物叫做意象,请同学们齐声读一读,什么叫意象。5.我们的古人就经常借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经典的诗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三、品读,体会乡愁意蕴。(一)品读诗歌第一小节。请女同学齐读。1.听了女同学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在里面?作者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什么上?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注意重读和节奏。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余光中在寄信和收信时的画面,讲这个画面描绘出来。小组内交流讨论,展示。3.补充诗人流沙河收到信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母亲思念之情的理解。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绷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字迹。多次失望之后,他收到了一封信,比打牙祭还快活,在恭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都背熟了。后来,他仔细观察了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还盖着邮戳----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他看也能看见,摸也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4.这张小小的邮票,将母子二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所承载的就是一份浓浓的爱和亲情。有感情的齐读第一小节。品读诗歌第二小节。请男同学读一读。1.听完男生的朗读,你感受到乡愁又包含了什么?2.补充诗人晚年回忆和妻子离别的场景的诗歌,学生朗读,感受这种爱的期许。指导朗读。《三生石》当渡船解缆/风笛催客/只等你前来相送/在茫茫的渡头/看我渐渐地离岸/水阔,天长/对我挥手。
我会在对岸/苦苦守候/接你的下一班船/在荒芜的渡口/看你渐渐地靠岸/水尽,天回/对你招手。有感情的齐读第二小节,读出这份愁绪里面那缕温馨和柔情。学生齐读第二小节品读诗歌第三小节,教师朗读第三小节。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小节和前面两小节相比,在词语的选择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区别?这头和那头,是时间的距离,距离再遥远,我们还有邮票,我们还有船票,我们还有相见的一天。里头和外头,是生命的距离,那是天人的永隔,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指导学生朗读,运用颤音,读出生命的厚重感。补充诗人写的思念母亲的诗歌,教师配乐朗读。《母难日》:每到母难日,总是握着电话筒/很想拨一个电话,给久别的母亲/只为了再听一次,母亲的声音/这世界从你走后,变得已不能指认/唯一不变的只有,对你永久的感恩……在《招魂的短笛》: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让我们深情的读出诗人浓浓的哀愁。学生齐读第三小节。品读诗歌第四小节,学生齐读。在这一节中,乡愁又包含了什么?补充诗人《当我死时》这首诗,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深。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3.整整22年,诗人都没有回到大陆,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这里,我们把浅浅的换成深深的可以吗?小组内讨论一下。诗歌中的浅浅的,包括前面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都是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诗人故意用这样一组词语,更加反衬出他的乡愁之重。海峡浅浅的,情感却是深深的。让我们把这些叠音词读好,注意语速和感情,齐读诗歌。四、拓展,领会乡愁文化1.同学们,乡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历代的文人骚客都留下了很多的传世之作,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特有的“乡愁文化”。齐读经典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唐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唐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元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南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宋代)2.这5句诗有什么不同?前三句是写个人的家愁,后两句上升到了国愁。正如余光中的诗,从个人的乡愁,到最后的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看到,余光中的诗,从内在情感上,它寄托了中国经典传统诗歌中的民族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民族感和历史感。3.有人说乡愁它代表了一代人的心声,它更承载了一个族群的痛,观看视频,感受台湾同胞40年之后回到家后的激动。学生观看视频,谈谈感受。总结:视频中的女孩说:“我衷心这样期盼,期盼终有团聚的一天。”乡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的文化烙印。同学们,那你心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我们也围绕"乡愁"说一段话。两种方式:一个比喻句:例如:我的乡愁就是。一节现代诗:例如:小时候,乡愁是那棵村口的老树,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开始写。学生写作,小组内交流作品,全班展示。3-4组同学利用投影仪到黑板前展示。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情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板书:民族,精神,文化)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永远不会老去。台湾作家席慕蓉也曾写过乡愁,她是这样写的: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永远不会老去的,没有年轮的大树。就像余光中的乡愁,他把乡愁的根,已经深深的根植在我们每一个血液中。(板书:画出大树)最后,让我们深情的朗诵这首诗,希望今天的这节课能够开启同学们乡愁文化的阅读之旅,这几本书推荐给大家。《乡愁》学情分析我们班级学生来自县城农村家庭,他们的课外阅读积累有限,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从知识占有角度来说,他们接受了八年正规的语文学习,对于诵读并积累这首诗,不成问题;从人生阅历来看,学生们缺乏深厚的感情体验,不能完全理解诗歌中逐渐递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自己的乡愁,这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学生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以《乡愁》为例,尝试创作诗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于学生的学情,我的设计理念是浅文深教,注重诵读,通过古代经典诗歌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余光中笔下特殊的思乡之情,并把这首文质兼美的诗镌刻在学生心中。《乡愁》效果分析《乡愁》这节课,通过余光中的个人事迹和大陆台湾问题的小视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为后面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做了一个情感铺垫。在诗歌朗读环节,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来朗读,首先是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基调,然后学生谈感受,指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接着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朗读诗歌,最后带着愁绪齐读,在一环一环的朗读中,学生能够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欣赏诗歌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助读资料、视频等方式体会意象背后深刻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乡愁,这首诗歌看似简单,但意蕴丰厚,学生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体验缺乏,所以借助助读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乡愁》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型单元,共五首现代诗,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完成学习鉴赏、诗歌诵读和尝试创作三个任务。乡愁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弥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乡愁》一共4小节诗,每一小节实际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事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时空的隔离和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诗人与母亲永远分开了,最后,一湾浅浅的海峡将诗人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戛然而止,留下悠长的韵味。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故乡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给全诗营造了一中低回怅惘的基调。《乡愁》评测练习同学们,那你心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我们也围绕"乡愁"说一段话。两种方式:一个比喻句:例如:我的乡愁就是。一节现代诗:例如:小时候,乡愁是那棵村口的老树,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开始写。学生写作,小组内交流作品,全班展示。3-4组同学利用投影仪到黑板前展示。《乡愁》教学反思《乡愁》是一首文学性强的诗歌,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我把朗读分为有机组合的三个阶段。初读阶段只注重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并从朗读中得到初步印象,这是最基础的朗读。在分析讨论主题之后再进行指导朗读,着重于诗歌中情感的表达,读出思乡的韵味,这是对诗歌情感把握后的朗读。学生通过助读资料、视频等形式,体会乡愁的意蕴之后,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就可以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新的理解,读出来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乡愁。这样分层递进的诵读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教会学生理解一首诗的感情不难,但要学生能够运用诗一般的联想和想象去看待诗歌,并进一步活学活用,指导自己的写作就不简单了。这节课,我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资料,视频等,帮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在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自己感悟,不断地通过教师的点拨、同伴间思想的碰撞、富有个性的表达,争论、点评、分析以及画面、声响等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节课,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紧紧围绕文本教学,紧紧抓住字词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感受,体现了语文味。《乡愁》课标分析【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内设计装修合同协议-双方权利义务明确规定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 2024年采购合同锦集
-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协议范本
- 房地产公司合同管理规范
- 代理商股份合作合同范本精讲
- 十万短期借款合同
- 中国银行总行异地直贷项目委托代管合约
- 2024年电影独家买断发行合同样本
- 整厂出售与合作协议书
- CT影像诊断学课件
- 中医医院骨伤科医疗质量管理检查评分细则
- 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方法与安排
- JJG(交通)105-2012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现代管理学原理课件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PPT 77页)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33部分:患者服务 随访服务 T∕CHAS 10-2-33-2019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冒号引号、关联词习题
- GB-T 16919-2022 食用螺旋藻粉质量通则(高清版)
- 中国联通通信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办法试行
-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