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_第1页
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_第2页
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_第3页
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_第4页
2022-2023年高二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

儿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

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

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

动挑战〃表明了在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后他们之间瓜分世界的矛盾

也就随之而来。故答案选择B项。A项是无关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60年代,所以C项错误。D项是无关项,材料

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这个问题。

选择题

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

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下列事件中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

①英法签订《英法协约》②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③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④英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说明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英法签订《英法协约》、英俄

签订《英俄协约》和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都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

出发点,①②③正确;三国同盟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

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缔结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英国是三国协约成员国,

④错误,排除;故选D。

选择题

英国首相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

年那样一一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

题。"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1898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

布全球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

国家矛盾的焦点是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故B项正确;"争夺商品

市场和原料产地”说法没有突出世界性和全球性,故A项错误;"争夺

非洲市场”说法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争夺亚洲市场〃说法也过于

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

选择题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

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

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

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

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

住关键信息"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

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再结合题干时间

1914年,可以看出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而对德作战,其真实意

图在于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AB

项不是其真实意图,排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选择题

一战后,欧洲大陆的版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国家是根

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而建立的。下列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

家的是

A.波兰B.立陶宛C.捷克斯洛伐克D.保加利亚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波兰摆脱德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统治,属于

新兴国家;立陶宛是一战后摆脱德国的统治的新兴民族国家;捷克斯

洛伐克是一战后摆脱奥匈帝国统治而独立的国家,ABC不符合题意,

排除;保加利亚是一战前就存在国家,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

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

1896年,一位法国记者在《德国制造》一文中指出:"看看你们的周

围,各位衣服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你现在看这篇报道的纸张也是德

国生产的,即使你想烧掉这张报纸,你手拿的火柴也是德国制造的。”

其意在说明此时期

A.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B.德国生产技术已经超越了法国

C.法国市场已被德国的商品占据D.法德经济利益冲突已显而易见

【答案】D

【解析】

法国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其最初目的是扩大产品的出口,结果

却导致了此时德国物品的大量涌入,说明法德经济利益冲突已显现,

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德国生产技术与法国的比较,无法退出"德国生

产技术已经超越了法国"排除B;C反映的是材料的现象,不是实质,

排除。

选择题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B.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C.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D.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

【答案】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892年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1907

年英俄缔结协约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所以答案选

A,BCD三项与上述史实题意特征不符。

选择题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

其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

D.英国实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英国与日本结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日本抗衡德国和俄国,从而争

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一战后,日本的大肆扩张,影响了英国在亚太地

区的权益,因此华盛顿会议以四国同盟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故选

Bo

选择题

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

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玲②3③玲④〉⑤^⑥

B.②玲④好①玲③玲⑤〉⑥

C.④玲①玲②玲⑤玲③玲⑥

D.①玲④玲③玲②玲⑤玲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后起的资本主

义国家德、日等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随着经济

实力的迅速增长,提出了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

家英、法等国,不仅要维持已有的霸权和殖民地,而且还想进一步扩

大侵略势力。于是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

集团,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不符

合逻辑。

选择题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华盛顿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即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九国公约》的

签订使美国长崎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

对中国的独占,从而是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一场尖锐,而美国代替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C不是当时的国际形

势,故为正确答案。

选择题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

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

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他"理直气壮”的理由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山东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C.美国在和会上的支持D.中国对一战作出的贡献

【答案】D

【解析】

根据"巴黎和会"“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结合

所学可知,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对一战作出了贡献,故D正确;1919

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A不符合史实,排除;结

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山东问

题成为国际问题,B错误;巴黎和会上,美国没有支持中国,排除C。

选择题

1921年,美国向英、中等国发出正式参会邀请,邀请书中第二部分

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

可能。为消除"误会",该会议签署了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C.《非战公约》D.《洛迦诺

公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根据材料的叙述,参与国家有美国、英国、中国。根

据"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

能”可知,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了国家之间的"误会”,因此本题选择B

选项。

选择题

“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

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

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

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B.时间的不断更替

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D.国际关系的变革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20世纪的三个时代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国际

局势的重大变化与国际关系的变革,一、是两次世界大战时代,二、

是美苏两极格局时代,三、是苏联解体后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的时

代,故D项正确。A、C两项说法片面,仅仅认识了三个时代的一个;

B项讲述时间更替,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

因为

A.德军主力部队被消灭B.德国军事上犯了严重战略错误

C.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答案】D

【解析】

索姆河战役德国主力部队被消灭,排除A;一战一开始德国军事上犯

了两线作战的严重战略错误,排除B;凡尔登战役德军由进攻转入防

御,排除C;马恩河战役使得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英法联军合

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是一战的关键战役,故D正确。

选择题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B.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C.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

D.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

【答案】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A错误;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对立的政治军

事集团,一战前有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二战前德意日组成"柏林一一

罗马一一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二战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

立,B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

战场是苏德战场,C错误;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

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故D正确。

选择题

"持续了300多天"、"几乎由法军独自承担,最终又以将战线恢复到

原始状况告终"、"给徒劳无功的德军留下了难以恢复的伤痛回忆〃,

这段文字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B

【解析】

试题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914年9月12日,战争

持续了一周,故A项排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宰场〃、"地

狱"之称,时间为1916年2月21日至1916年12月18日,最后以法

军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告终,与题干信息一致,故

B项正确;索姆河战役为1916年7月1日至11月中旬,故C项排除;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是苏德战场上具有转

折意义的战争,故D项排除。

选择题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

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

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

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C.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答案】D

【解析】

"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

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

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

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故选D项;此时

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建立于1922

年,故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选择题

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是因为()

A.西班牙战争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B.德意的公开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成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国际冲突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前西班牙内战及其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7日一一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

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

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在西班牙内战中,法西斯势力、反法西斯力量

以及英法的纵容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有相似的表现。综上可知,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符

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C。

选择题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

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

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

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4月,美军攻占柏林,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以上材料有几处错误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德"突袭苏联”应为"突袭波兰〃;"列宁

格勒”应为"斯大林格勒〃;"雅尔塔"应为"德黑兰";"美军"应改为"苏

军〃。因此错误有4处,故C项正确;ABD三项所述不符合题意与史

实,排除。

选择题

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隐患

B.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C.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答案】D

【解析】

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

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时间不符合题

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但符合题意,故选D;ABC符合20世纪30

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的叙

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二战是不必要的战争"。以

下哪些因素导致了二战的最终爆发?

①《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②纽伦堡审判的进行

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④慕尼黑会议上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法国人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③《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②纽伦堡审判是在二战后对德国

的审判,④慕尼黑会议上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不是法国;故

①③正确,故选D。

选择题

下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

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1939至1942年欧洲战场形势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图示中①是英国,②是法国,③波兰,④是俄国,依据已学

知识可知德国法西斯最后侵略的是俄国,④应该在最后,排除B项: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

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

僵持半年多的假战,最后在6月份法国头先,而随后开始侵略英国,

但是到1940年秋天英国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意图,1941年6月

22日,德军突入苏联,德军坦克师和步兵师,如潮水般向前奔涌,

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C。。

选择题

以下是四位历史人物在二战期间的言论,按其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①丘吉尔:"胜利一一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②罗斯福:"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

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

状态〃

③斯大林:"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

们。"

④希特勒:"让,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

①1940年丘吉尔就职演说:"胜利一一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②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1941年11月7日,斯大

林在莫斯科红场发表的著名演说,④巴巴罗萨是德军对苏联作战的

具体行动方案,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故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B.①④③②。

选择题

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

中国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

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

2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

欧洲战场

苏军

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

太平洋战场

美军

3000公斤炸药

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A.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反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

C.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

D.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战场坚持抗战的艰难,正面战场也不能像英

美那样以大量火炮弹药杀伤敌军,可见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关键,排除。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而是

强调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排除B。题干强调中国抗战尤

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而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排除D。综上

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选择题

1944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发了一份贺电:“他们的光荣胜利遏止

了德国侵略的势头,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罗

斯福赞扬的是

A.百团大战B.瓜岛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战役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他们的光荣胜利遏止了德国侵略的势头,成为盟军反侵略

战争的一个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1940年,瓜岛战役是1942-1943年,百团大

战和瓜岛战役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与"遏止了德国侵略的势头〃无关,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1944年6月6日,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Do

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世界正义力量团结

在一起",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其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

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国

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故B正确;《慕尼黑协定》是指二战之前,

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

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4年6月6

日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建立,排除C;1945

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

胜利,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

那个臭名昭著的阴谋想牺牲一个小国的利益来保全大国的和平,结果

那个叫希特勒的纳粹分子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这句话中“很好的

一课〃是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党

C.英法遭到法西斯侵略D.纳粹德国突袭苏联

【答案】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导致了慕尼黑阴谋的

出现,牺牲一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保全大国的和平。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1940年,德国对英国和法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迫使法

国投降,使英国遭受了重大损失,给英法上了很好的一课,故C正确;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利益并没有受到很大损失,不符合"给

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排除A;B是德国国内情况,和“英法利益〃

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排除;“那个臭名

昭著的阴谋想牺牲一个小国的利益来保全大国的和平"指的是慕尼黑

阴谋,慕尼黑阴谋与苏联无关,纳粹德国突袭苏联,不能说是"给他

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排除D。

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

A.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B.使人类文明得到拯救,世界和平得以

恢复

C.使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D.为新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

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二战是一场关系人类的前

途和命运的战争,其胜利赢得了和平与进步,人类文明得以拯救,B

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但不属于最主

要的历史意义,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选择题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

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

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答案】C

【解析】

注意1942年这个时间信息,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

材料表明中美联合抗日,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故C正确;中美联合抗日不能说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故B

错误;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选择题

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

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

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方战胜

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A.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D.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答案】B

【解析】

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

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材

料"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说明安倍意在质疑东京

审判,故B项正确。东京审判是世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

安倍的言行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这说明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的强

大和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值得世人警惕,材料没有涉及钓鱼岛问题,

故A项错误;安倍的言论是企图否定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审判的

东京审判,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国的信息,故D项错误。

选择题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柏林战役B.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C.墨索里尼政府垮台D.意大利新政府最先退出战争

【答案】D

【解析】

题目要求选择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轴心国集团开始瓦

解应该指的是这个集团里面的某些国家开始投降了,联系教材史实,

北非战事结束和英美盟军西西里岛登陆都是二战后期盟军的重大军

事胜利,促进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失败,西西里岛登陆后,攻入意

大利本土,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

投降,这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C、D两项比较,应该

以意大利国家的投降为标志,答案为D,排除BC;柏林战役,德国

失败,不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排除A。

选择题

201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活动选择在9月3日是因为

A.日本1945年9月3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B.1945年9月3日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胜利纪念日

C.日本1945年9月3日向盟军签署投降书

D.日本1945年9月3日向国民政府签署投降书

【答案】B

【解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当天中午时分,日本裕仁天皇宣

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不过,投降协议尚未正式

签署,日本的投降尚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9月2日,在停泊于东

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同中国及其他八个同盟国

的代表签署了日本降伏文书。次日,也就是9月3日,中国境内的日

本军队正式向中国政府投降。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

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因此,当时,9月3日就被定为抗战胜利纪念

日。故B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A时间错误;日

本1945年9月2日向盟军签署投降书,C时间错误;日本1945年9

月2日向国民政府签署投降书,D时间错误。

选择题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

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答案】B

【解析】

试题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不难发现,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

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

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

的只能是B,另外,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

是必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

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

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8月11S,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

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

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

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国会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

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

材料二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

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

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

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

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

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

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

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

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

"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是指何事?

【答案】(1)危害:军费开支过大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

人力;造成社会不稳定。计龙J:限制海军军备。

意图:利用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同意美国

提出的限制海军军备计划;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以取得信任。

(2)依据: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

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日本在此的防御工事已经竣工),英国在香港

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四国条约》

和《九国公约》日本仅作虚幻的保证。

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解析】

(1)危害:根据"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得出军费开

支过大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

'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得出消耗了大量人力,造成

社会不稳定。计划:根据"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得出限制海

军军备。

意图:根据所学,可从利用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和取得信任等角度分

析总结。

(2)依据:根据“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

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

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日本早已承

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等

信息概括得出。

事件:根据"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

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联系1941年太平洋战

争爆发的史实分析即可。

正职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

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的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殖

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14.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