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5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5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5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5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5篇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看、沟通等活动,经受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究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看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商量。

3、全班沟通,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可直接鼓舞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着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沟通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商量: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舞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看、沟通空间。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篇2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稳固本单元所学的学问,加深理解,提高把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学问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计算下面各题:

2/5+1/5=3/8+5/8=7/9-4/9=1-1/3=4/6+5/6=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与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学问。七巧板又变成了讨论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肯定要鼓舞学生亲自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育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篇3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冊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动,使学生把握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借助“时间尺〞理解一般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相转换。

2、借助时间尺的学习,渗透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3、直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理解一般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相转换。

教学难点:

学会一般计时法和和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教具学具预备:

课件、直尺、学生活动单、学生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听声音猜时刻

〔播放新闻联播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

2、看画面、起冲突、导入计时法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画面,使结果更有劝说力。〕

二、预习反馈

〔一〕出示预习反馈题:

1、什么是24时计时法?你认为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2、你觉得用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有什么区分?

3、你是怎样将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进行转换的?

4、你还有什么问题期望在这节课上得到解决?

三、探究学习

1、教学一天的开始

〔利用春晚倒计时视频,激活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感受半夜12时是前一天的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回忆一天

〔课件演示钟表的转动,唤起学生对一天的记忆〕

3、简洁介绍一般计时法

像这样在具体的时刻前加上时间词来计时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一般计时法,同时它是用0到12来表示时刻的,也叫12时计时法。〔板书一个上午的时刻〕

4、引入24时计时法

去掉前面的时间词只用0到12还能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吗?为了避开混淆,人们就用0到24来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5、探究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课件演示24时计时法,使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把握用24时

计时的方法。〕

6、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方法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作业,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是

怎么做的?使教学更加的有效)

7、练习用24时表示时间

〔课件演示钟表转到具体的时刻,削减了手播中钟面产生的麻烦,

节约教学时间〕

8、引入时间尺

〔用课件演示时间尺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有劝说力〕

9、教学一般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课件演示,使活动更加好玩高效〕

四、生活中的应用

1、将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计时法转换成一般计时法

〔课件出示生活中见到的24时计时法,把事物搬到了课堂上而且

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看到,更好的帮我到达教学效果〕

2、洛阳一日游、谁当小导游

〔课件展示更有利于情景创设〕

五、拓展延长

这是他们买的一张返程的火车票,从票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火车开车前10分钟就要停止检票了,从酒店到火车站需要30分钟,你能帮他想想他们最晚要在什么时候从酒店出发去火车站吗?

〔课件出示火车票,帮助学生能够直接观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六、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的

24个小时,还能娴熟的把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下课后,请大家用24时计时法记录一下爸爸妈妈的一天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把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敏捷运用小数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进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把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日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学问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期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把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敏捷运用小数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

〔2〕独立完成,思索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沟通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竞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竞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沟通。

全班沟通,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把你的发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篇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把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索: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假如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教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