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了解端午节习俗,感受浓浓亲情。游戏导入游戏: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小汤圆,圆又圆(PPT)?再听,吃月饼,赏明月,(PPT)。元宵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再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PPT)反过来考考你,端午节吃什么呢?(PPT)没错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PPT)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题目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请你——你都认识了,粽为什么是米字旁呢?看老师写题目。(师边板书边指导)立做偏旁横变提,午是生字一块写,米字旁捺变点,空出位置写右边。初读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纸《端午粽》,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就多读几遍,开始吧。检查生字eq\o\ac(○,1)带拼音,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同学们刚才读的特别认真,那生字会读了吗?(PPT)现在把这些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读对了你就夸夸他,读错了,你就教教他。eq\o\ac(○,2)去拼音,开火车读读完的同学端正坐好。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PPT),看拼音没了,位置也变了,你还认识吗?咱们来开小火车。火车火车从哪开?从你开——拐弯。小火车开的快又稳。(纠音正音)eq\o\ac(○,3)抢读瞧,生字宝宝躲到粽子里了(PPT),咱们和他们赛跑,来抢读(PPT)————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精豆!老师也是用豆来夸奖大家。eq\o\ac(○,4)指导书写“豆”那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豆?(评价:“豆子”是总称/各种颜色的豆子)——说了这么多,那这些呢?认识吗?——小豆子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看好了,小豆子大变身,(PPT)变成什么字了啊?还有一首小儿歌(PPT)帮助我们记住它,我们一起读。观察一下,怎么能写好它?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送到田字格里。边说儿歌边跟老师一起写(边板书边说儿歌),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到红色的“豆”,认真描一描,提笔即练字,哪怕我们只描一个,描好就坐正,铅笔橡皮进桌洞。听故事,读课文eq\o\ac(○,1)听故事(范读)生字学的好,课文也能读流利。在读之前我们先来听这个故事。一起走进端午节。(PPT)eq\o\ac(○,2)照样子读故事好听吗?老师也想听你们读故事,请你们学着样子再把课文读一读,自己准备准备。eq\o\ac(○,3)分段读eq\o\ac(□,1)第一自然段好,同学们都准备好了。谁来读第一段,请你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老师有问题。一到端午节,一锅粽子,一的读音变化了,你都读对了。eq\o\ac(□,2)第二自然段第二段,谁来?请你读——这么厉害啊!长句子也不怕,标点停,词语连起来,就把长句子读好了。eq\o\ac(□,3)就第三自然段就像这样,谁来读第三段,你来——我听出来了,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悄悄换口气,就能把长句子读流利了。eq\o\ac(□,4)第四自然段最后一段,你来——真好!eq\o\ac(○,4)说一说读得很好,那听得怎么样?读完了,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呢?瞧,咱们同学们都多会读书啊!品读梳理脉络轻轻放下书。咱们脑海了还一定留下了一些温暖的画面。一起看(PPT)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PPT煮好一锅粽子)你们读,盼着我们回去,煮熟了,我剥开粽叶,(PPT咬一口粽子)又黏又甜,临走时,外婆还会(PPT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同学们,课文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锅粽子一份心,一篮粽子一片情。品读第二自然段第1句eq\o\ac(○,1)拼读“糯和箬”你们爱吃粽子吗?那一定知道外婆是用什么包粽子的。谁来说?请你——都被你找到了,谁来读读这几个词?(PPT)你来——字音读的真准,糯和箬有点难读,遇到难读的字我们来拼一拼,拼拼看——现在我们连起来读一遍——拼过以后我们就读的更准了。eq\o\ac(○,2)理解“箬竹叶”瞧,这就是箬竹叶(PPT)什么样的?(你关注的是它的颜色)——它还有股清香呢,长箬竹叶的地方,就用箬竹叶包粽子,越煮越香,而我们这习惯用又细又长的芦苇叶,不同的粽叶一样能包出好吃的端午粽,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eq\o\ac(○,3)练读偏正短语加上颜色,(PPT变红)谁再来读一读?请你——越读越好,谁还想读?请你——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读青青的,你们读箬竹叶,我读箬竹叶,你们读——一起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eq\o\ac(○,4)整体感知一小把糯米,一大颗枣,几片箬竹叶,在外婆的手里就变成了一个好看的粽子喽,咱们快把词语放到句子里,来读给大家听,你来————像他这样读,齐——外婆包的粽子好看,同学们读得也好听。那好看的粽子包起来!(PPT视频),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那味道怎么样呢?咱们接着往下读品读第二自然段2、3句eq\o\ac(○,1)理解“又黏又甜”外婆一掀开锅盖,谁来接着读?请你——黏黏的是什么?那甜甜的就是?真是又黏又甜。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他。eq\o\ac(○,2)拓展“香囊”“端午绳”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你,老师也要送你一个小礼物,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端午香囊送给你,喜不喜欢?还有同学想读吗?请你——你读的也有进步,老师把一根好看的端午线送给你。你们带过吗?那今年就继续把它带起来,祝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eq\o\ac(○,3)忆往昔,升华情感eq\o\ac(□,1)老师讲小时候过端午的事还有这么多人都想读啊,轻轻放下手,真喜欢你们这么爱读书,听你们读着读着,老师也想到小时候,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婶婶弟弟妹妹们一起去村口的芦苇塘采芦苇叶;想起了妈妈包粽子时,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看她包粽子,然后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偷吃一颗红枣;想起了粽子放到锅里煮了,我就不停地问妈妈“煮熟了吗?”“煮熟了吗?”……eq\o\ac(□,2)学生回想过端午的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回想回想。谁想好了说给大家听一听——eq\o\ac(□,3)情感升华同学们想一想,你端午节都是和谁一起过的?你说——端午节传统佳节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端午节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eq\o\ac(□,4)配乐读(PPT)小小的粽子里包着外婆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读第二自然段。我读黑色的字,你读红色的字。(师生配合配乐读)读的情真意切,我们一起带着我们对端午节美好的回忆来一起读。总结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外婆包各种花样的粽子,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告诉我永远要纪念的人。(贴屈原像)拓展丛书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阅读单《端午节》。自己读一读这个小儿歌。请两位同学读一读。提问:读完儿歌,你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再次齐读。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读一读语文主题丛书,去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对端午节的习俗和过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从导入开始,以我国的其它传统节日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识字教学多样,比如自由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有层次的学词语,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使得课堂充满低年级的童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整节课力求体现童趣。低年级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结构,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想方设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识字欲望。比如闯关和糯米粽来交朋友,奖励精美的小手工礼物,入情入境地回忆创境,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让学生在美得感染下,唤起学习的欲望。这正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情感。总体而言,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就比较理想。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练习。端午节张春明五月五,是端午,赛龙舟,敲大鼓。怀念大诗人屈原,妈妈给娃讲典故。娃娃帮妈包粽子,还给妈把古诗读。【课后反思】本节课上课伊始,我以看图片猜节日开始,激发孩子的兴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接着的识字环节,先是在同桌小组自主合作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开火车、抢读等方式让孩子乐于识字,并通过生活中识字和多媒体等直观方式,识认书写“豆”字。并引导孩子观察田字格中的写法,描红时,注意写字姿势。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存在个别唱读的现象,所以,先让孩子在初读之后,再次听范文朗读视频,鼓励孩子们也是小小朗读者,让孩子们再次读课文,准备当朗读者。不一样的语言,孩子们给出的反馈不一样。并在孩子逐段的朗读中,及时评价孩子“一”的变调读准了;遇到标点符号地方停顿,“的”字词语连起来不要读破或是在悄悄地换了口气等具有指导性的评价语来告诉孩子读好长句子的方法。在具体的朗读指导中,除了通过听范文朗读和偏正短语的练习,以及创设情境回忆过端午的情形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以达到读好长句子和体会情感的目的。对于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其中的人文情感,通过创设情境,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忆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的一些画面“和妈妈弟弟们去芦苇塘边采芦苇叶”“看妈妈包粽子时偷吃红枣”“煮粽子时没有耐心,不停地问妈妈熟了没”,来激发孩子们也打开记忆的闸门,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谈端午节和自己过端午的感受。披文以入情,再读文章,似乎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最后,链接课外的一篇《端午节》小儿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更多端午节的习俗。并继续在课下阅读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在同桌小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