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西厢记》,进一步熟悉元杂剧。
2、能力目标: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3、情感目标: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王实甫的语言被人称赞为“花间美人”,《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笔,其语言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语,从而形成了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我把曲词鉴赏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主要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了交融的高度.我把鉴赏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为这节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1〉诵读感悟法
曲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课曲词优美,感情浓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启发诱导与点拨教学法
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做适当的点拨,较难的问题可做启发诱导。
(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片既扩大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教育学中直观性原则。
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二、导入新课。歌曲《送别》朴树在录音棚里开唱《送别》,当音乐缓缓响起,朴树唱着唱着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这种哽咽应该有他背后的故事,有演唱者的心事,有作词者的心事,有听曲者的心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我们今天要讲的也是一个离别的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关于《西厢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过这样一段双玉读《西厢记》的描写: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三、初步感知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四个场面,请给每一个场面加上一个小标题。并且,每个小标题中有一个字是相同的。明确: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2、结合课文,说说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明确:柳长亭酒泪秋
四、分析曲词。
《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们却看不见呼天抢地,也没有抱头痛哭,我们看到的只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接下来我们就用鉴赏诗词的方法来欣赏一下几首曲子。全体学生朗读,老师做示范性朗读【端正好】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
【端正好】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其妙处,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变化,而且令这种变化带上了剧中人强烈的哀怨情绪。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结尾两句采用设问、夸张、情景交融的手法。在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
过渡语:就在这样一个萧瑟而又凄美的秋景里,我们的女主人公莺莺正伤心地走在去送别张生的路上,那么她此刻的心理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滚绣球】,教师范读,学生朗读1.这首曲子用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明确:选取“柳丝”“玉骢”“疏林”“斜晖”等意象与富有主观色彩的“难系”“恨”“挂住”“迍迍”相结合,在柳丝飘垂、斜阳挂树、暮色苍然的景色中表现依依不舍的惜别深情。2.这首曲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情景交融,夸张(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写出莺莺身心的交瘁。反复三个“恨”反复出现,表现了炽热而又复杂的感情。3、“柳”字在古典送别诗词里的作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怎么体现情景交融的?(让学生从意象意境
情感几个方面分析)
诵读:分析[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前三句写出了莺莺对张生的痴情:那种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之情。后两句“无声”与"有声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它们的妙处。明确: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化虚为实),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汉卿曲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山,如奔骐骥;其光也,如火,如金铁。实甫曲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烟,如霞,如幽林曲涧,如漾,如珠玉之辉。—(清)姚鼐五、语言特色总结: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富于意境美六、课堂练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张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崔莺莺长亭相迎······;张生名落孙山,落魄而还,莺莺长亭相迎······;张生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崔莺莺长亭思盼······根据以上三种情景,任选一种情景,写出一段情景交融的话。七、小结《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浓郁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处处给人以深沉的美感,将永远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八、作业1、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剩下来的曲目。2、背诵并默写“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四支曲子。《长亭送别》学情分析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们的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高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亟待提高。因此,我把曲词鉴赏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在学习完情景交融的方法之后,趁热打铁,进行当堂小练笔,使学生活学活用。《长亭送别》效果分析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本课导入的时候播放歌曲《送别》,并且选了学生普遍很喜欢的歌手朴树演唱的版本,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步步走入本次课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跟着唱,跟着旋律满满走进了离别的故事。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本文我是采取了鉴赏诗词的手法来鉴赏王实甫的语言,在引导学生鉴赏完第一手曲词【端正好】之后,后面的曲词让学生自己主动鉴赏,学生掌握效果不错,慢慢地学会了情景交融的词句的鉴赏方式,而且能够充分体会主人公崔莺莺的感情。当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鉴赏完四首曲子之后,学生对情景交融的写作方式已经不陌生了,趁人打铁,让学生进行情景写作,假设三种不同的情境,任选其一进行写作,要求必须使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在这三种情境中有两种情境是悲伤的,而要求利用春天的景物写出哀情,用乐景衬哀情。学生展示出来的小随笔写的很不错,既有环境的衬托,也有心理的揣摩,教学效果基本达成。《长亭送别》教材分析1、《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全剧的角度来说,本文的情节比较简单,所以本课的教学可以着重对曲词情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进行感悟与体会。其主要的着力点为戏曲语言艺术的品味、评价和鉴赏,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要求。2、意境化抒情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也是大部分优秀诗歌共同的特点。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元曲分为散曲和剧曲,《长亭送别》属于剧曲,严格来讲并不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很多优秀的元杂剧中的曲词,如《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一煞、收尾等,本身又具有诗歌的属性,艺术价值很高,非常适合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长亭送别》评测练习1、课堂练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张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崔莺莺长亭相迎······;张生名落孙山,落魄而还,莺莺长亭相迎······;张生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崔莺莺长亭思盼······根据以上三种情景,任选一种情景,写出一段情景交融的话。课堂练笔是当堂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情景交融的方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课后作业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剩下来的曲目。背诵并默写“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四支曲子。《长亭送别》课后反思1、本文选择读、赏、析的教学流程,以赏析诗歌的角度来品赏17首唱词,重点较为突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启发、指导,基本完成教学目标。2、作为元曲重点学习掌握的文本,教者只用了一个课时,在文本的赏析扩展上较为有限,不能引导学生更有效、更深入地了解、体验元曲的魅力,有点遗憾。3、由于接触元曲较少,对这种文学体裁了解不深,教者原本以为学生在理解唱词、把握意境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参照教者的赏析示范,以较为饱满的热情参与鉴赏活动,鉴赏技巧的运用比较到位,大都能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切入,谈及唱词在措辞、修辞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4、《西厢记》是一部爱情经典,《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好的一折戏,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像这样的文章,老师应该营造一个氛围,让学生沉潜其中,咂摸作品、涵泳情感、升华人格,老师不要多言,也无须多言。可我偏偏把它作为阅读课、问题教学策略课来教,似乎有不知趣之嫌。5、发展设想:①教学课时应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赏析唱词,第二课时重点评鉴人物(崔莺莺),如有可能,设置第三课时,作课外的延伸对比阅读。②课后作业安排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唱词,化用其意境、或借用其措辞,或运用其修辞,仿写唱词,做到活学致用。《长亭送别》课标分析1、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作了如下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高考命题者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越来越关注。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即面向所有考生,要求高中毕业生具备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试卷中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的题型之一。抛开选拔考试功利性的一面不谈,诗歌鉴赏题目中经过命题专家精挑细选的诗歌文本,答题过程中丰富多样的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化学试题(1)-初中化学
- 《湖南卫视媒体资料》课件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汽车行业维修培训
- 《糖尿病与肥胖》课件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文化的定義》课件
- 保险增员激励话语
- 幼儿园大班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测试
- 地震预警安装方案
- 汽车产品定义 培训课件
- NICU患儿常规监测和护理要点
- 光伏并网前单位工程验收报告-2023
- 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与护理
- 数字工程勘察信息平台构建
- 喷涂设备保养和维护操作规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研究生
- 抖音学习考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一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