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台风》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阐述其形成的原因、影响及防御措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台风的成因,能够说出台风的分布。(难点)2.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台风带来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能够树立科学的防灾意识,形成辩证的分析思维。(重点)【教材分析】在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不在单独成册,而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和防御在必修教材自然地理部分中呈现。这是比较合理的编排,因为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所以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可以编排到自然地理部分不同圈层的部分分别呈现。【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学习台风打下了知识基础。台风的本质是气旋,所以这一部分关键要讲解清楚气旋的形成。但是由于高一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因此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教学重点】1.台风的成因。2.台风给登陆地带来的影响。3.台风的防御措施。【教学难点】台风的成因。【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2017年8月23日第1713号台风“天鸽”登陆广东省的画面。图片展示:台风静态的卫星云图、台风动态的卫星云图。设问:台风是什么形态的?答:运动的旋转的气流。这种气流叫做大气涡旋,也就是气旋。图片展示:《气压分布图》,并在图中标注气旋的位置。教师讲解:气旋是生成台风的天气系统,台风是气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天气现象。设问:气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上的任务一:探究气旋。(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图,用时约3分钟)教师:点评讲解学生的画图结果,特别强调水平气流的画法。对比南北气旋的差别,并强调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展示正确画法: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天气系统名称气旋中心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水平气流流向垂直气流流向天气特点举例转折:从理论上讲,形成台风的气旋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但是实际的台风比较特殊。展示图片:问题:台风眼的天气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形成台风眼?(学生独立思考)答:由于台风眼有大气做下沉运动,所以是晴朗无风的天气。台风眼的形成是由于大气涡旋产生了离心力。讲解: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的天气特点。转承: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台风的实质就是气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气旋都是台风呢?当然不是,气旋按照形成位置的不同,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台风究竟生成于哪里呢?下面我们进入任务二:追踪台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下两幅图,思考问题1。A区域A区域图一世界台风主要生成区图一世界台风主要生成区图二A区域放大图图二A区域放大图答:世界台风生成区主要是在低纬度的热带和副热带洋面;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台风移动路径是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设问: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容易形成台风?因为这些地区有形成台风的条件。视频:“台风形成的条件”。问题:归纳出台风形成的条件。答:1.广阔的暖洋面;2.充足的水汽;3.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转承:由形成台风的条件不难看出,海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台风的形成,由此请你推断台风形成的季节?答:夏季。追问:只有夏季吗?在今年截止到11月中旬,太平洋海域总共生成了25个台风。请大家看“2017年太平洋海域台风形成时间分布”图。答:夏秋季节。从月份上来概括是7—11月。其中25个台风中有6个登陆了我国东南沿海,其中第13号台风“天鸽”在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7级,这是什么等级呢?请看台风等级划分。设问:威力如此巨大的台风会给登陆地区带来哪些影响呢?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归纳总结,主动发言。材料一中新网深圳8月23日电(陈文年路瑶)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23日上午给深圳带来狂风骤雨,记者在市区看到,树枝折断公交车遇阻、广告牌落地、垃圾桶横滚。材料二东莞时间网讯(记者程玮坚刘耕)受台风“天鸽”影响,昨日上午10时,我市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同时,台风与天文大潮叠加引发风暴潮,令我市多地江河水位超出历史最高纪录,防风工作面临严峻压力。材料三广东省气象台8月23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8月23日20时至8月24日20时,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280毫米)。教师点评归纳: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教师:针对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影响,我们还是要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的。请同学们讨论,概括出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学生活动:讨论针对性措施,主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防御措施。学生活动:思考概括本节课的收获。【当堂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于10月18日上午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一带登陆,于23日13时分登陆福建漳浦“鲇鱼”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13级,未来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福建省气象台预测,从登陆后到23日午夜前,福建沿海阵风10—12级,台风经过的陆地区域风力8—9级;漳州、厦门、未来12小时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局部可能出现强降雨。材料二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图茂名茂名1.下图中正确表示“鲇鱼”的气压和气流状况的是()2.超强台风“鲇鱼”带来的海洋灾害主要有_____;“鲇鱼”带来强降雨在山区容易引发有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3.结合“鲇鱼”路径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22日17时,茂名市的风向是______,23日17时,茂名市的风向是。【板书设计】气象灾害——台风一.什么是台风(What)二.台风生成的区域与时间(WhereandWhen)三.台风的影响(Which)四.如何防御台风(How)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已经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学习台风打下了知识基础。台风的本质是气旋,所以这一部分关键要讲解清楚气旋的形成。但是由于高一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因此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2.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动图呈现台风的卫星图片、视频展示台风带来的影响、并配以直观的图片和表格。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生的听、观、思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涨。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气旋的形成和气流运动状况,是抽象的内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学生的地理专业术语表达能力还很欠缺。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根据学情,补充了教材中未涉及到的并且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其它的文字材料与视频,台风卫星云图、气旋气流运动状况、台风多发的海域图等,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编写的学案上也增加了更多的相关图表材料,如气旋气流运动状况图标填写、气旋气流运动图的绘制等,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设计上采用对台风的追踪为轴线,学生乐于接受,且学习热情较高。从课堂活动和解决探究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错,我认为是达成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在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不在单独成册,而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和防御在必修教材自然地理部分中呈现。这是比较合理的编排,因为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所以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可以编排到自然地理部分不同圈层的部分分别呈现。这种编排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这是对教材的合理整合。评测练习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反映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正确表示气旋与反气旋的是()A.③①B.②④C.③② D.①②2.容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A.①B.②C.③ D.④右图为世界某地区2014年某月某日某天气系统的风流场(某一时刻气流运动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地可能位于()A.北美洲B.南美洲C.欧洲D.大洋洲4.据图可知()A.甲地降水最多B.乙地吹东南风C.丙海区水温最高D.丁地气压最低2012年10月末,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肆虐了美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登陆后与陆地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由台风和寒流发展而成的锋面气旋。读右图回答5-6题。5.可能形成暴风雪的区域是()A.

a

B.

b

C.

c

D.

d6.此次飓风导致P河口形成史上罕见的风暴潮,下列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天文大潮B.北方强冷空气C.喇叭形河口地形

D.台风引发的巨浪7.下图示意2014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3)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课后反思一.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教学中我设计的探究活动,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探究活动有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都锻炼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本节要求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绘图能力也是必备的地理素养,其中设计让学生绘制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培养地理素养的必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中的失误语言的表述,有些地方不够简洁准确,需要锤炼;多媒体的使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课标分析本节内容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阐述其形成的原因、影响及防御措施。依据最新地理学科素养要求,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