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_第1页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_第2页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_第3页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_第4页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艾滋病

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一、艾滋病流行现状

及医务人员感染潜在危险性感性认识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约43.68万例。(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甚至本人也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专家预测我国的感染人数约为74万!2013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01万例。性传播已占新报告病例的90%以上,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在年轻人中间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感性认识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地说在一个标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感染只需1.4毫微升血液,只需0.4毫微升血液。每毫升血液中含病毒就有1亿个感染剂量。你的世界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治疗。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源暴露引起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以数百次可能的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你想过没有?40年代首次出现了职业感染乙型肝炎的病例报道。1984年首次出现针刺伤引起职业感染的病例报道。1987年首次报道了针刺伤感染非甲非乙型肝炎职业感染的病例。我国医院现状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逐渐增多。医院内医务工作者的知识,尤其是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未普及。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感染的一个高危人群。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病人接触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艾滋病院内传播特点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辨别,却具有传染性一。艾滋病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病人常到各科就医,就诊时不易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医务人员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多发生在非传染科室。常见的传播途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感染的主要途径;其次是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被暴露人员本身皮肤有伤口。粘膜暴露:粘膜部位如眼、鼻、口腔等接触或含有的血液、羊水等。感染源无症状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较长,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为8-10年。窗口期的感染者有传染性(窗口期是指感染到体内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窗口期为2周—3个月,少数可到4-5个月,很少超过6个月)。传染性的强弱与感染者体内的的浓度、病毒复制的活跃有关。院内感染常见人群护理人员:抽血、注射时针刺伤;伤口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含血体液。手术医生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口腔科医生在给感染者拔牙或镶牙时,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医疗器具损伤。血库或化验室人员被带有病毒的针头或玻璃损伤;或伤口接触到被污染的血液、含血体液。血透人员。57例感染的医务人员职业分布

(美国2000年)42%护士33%检验人员14%医生11%其他人员感染概率不同暴露方式感染的危险性经皮损伤:0.33%(经皮暴露最危险)经粘膜损伤:0.09%破损皮肤:<0.1%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的因素接触血液量大或接触污染物多受损伤口深: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接触的感染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艾滋病或正处于窗口期等锐器刺伤的现状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所有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误伤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是为常见针刺伤>刀割伤>其它锐器锐器刺伤的危害医务人员针刺误伤后感染、、的几率:病原浓度感染机率%1000-100,000.0006.0-30.010-1000.0002.7-6.010-10000.31使医务人员受到锐器误伤的操作重新处理针头或其它锐器收集用后器具(如锐器用后未及时入利器盒)试图将针帽重新套上触摸已使用的针尖或其它锐器医疗机构有义务采取感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医务人员可能受到的感染危险。1983年美国制定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1991年美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局()制定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微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保护。200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医发[2004]10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更要树立风险意识,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自觉做好职业防护。职业感染的影响因素一、病原体的种类二、暴露的类型三、病毒接种量四、病毒滴度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病原体职业暴露传播的危险病原感染几率

22.030.0%1.06.0%1.8%0.3%二、经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类型经皮损伤经粘膜损伤破损皮肤咬伤82.0%14.0%3.0%1.0%经皮损伤的器械类型空心锐器:60.0%(粘血的空心针最危险!)刀片缝合针等实心针:32%不明的:6.0%玻璃:2.0%三、病毒接种量经皮暴露于职业传播危险因素深部损伤:15%损伤器械见到血液:6.2%损伤时在进行动脉或静脉穿刺:4.3%终末期患者:5.6%四、病毒滴度不同体液的滴度

高中低血液精液尿血清阴道分泌物粪便伤口渗出物唾液汗液眼泪乳汁

职业暴露的免疫及血清阳转状况在暴露平均25天时,81%的人有急性感染症状。95%的感染者在6个月内出现血清阳转,平均时间为65天。有个别在6个月,12个月内出现血清阳转。二、院内感染的预防坚持普通性防护原则在为病人进行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实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而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一)、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二)、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先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净现消毒;常用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含氯消毒剂、2%双氧水、70%酒精足以灭活;(三)、认真洗手;(四)、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1、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2、疑有体液、分泌物喷溅或产生气溶胶时要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3、戴乳胶手套: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凡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它被污染的物品时;进行静脉切开、内窥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治疗和尸体解剖时;手套发生撕裂、刺破时应更换;手上有伤口要戴双层手套。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五)、安全处置废弃物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口腔科医生防护要点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血液、唾液的飞溅和产生所溶胶;操作完毕时应对有血液或唾液污染的环境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每位病人用过器械均应经过消毒或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防止将病人口腔的液体抽入牙科机头或水管,应安装回控制阀;对器械难以消毒的部位如综合治疗台、灯罩的手把柄等,可用表面光洁的材料覆盖,一用一更换。外科妇产科医生防护要点对患者进行手术、穿刺、静脉切开、静脉注射和其他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当进行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感染性体液、粘膜的操作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的手套;对血液有可能外溅或可能形成气溶胶时,应戴眼罩和口罩;在操作中过程要防止被器械损伤皮肤;尽量减少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口对口呼吸,而借助使用口器、人工呼吸用的皮球或其它辅助呼吸用具。护理人员防护要点实施护理时护士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因为手是接触感染的第一屏障。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护士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可尽量集中安排,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护理人员防护要点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使用的锐利针具不要误伤自己。使用注射器时,要保证针头安牢在针管上,采血后不要将注射器针套套回去,最好使用真空采血管及相应蝶形针具等,以保护抽血者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利器盒中。如果手套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则必须及时更换手套或洗净手套,防止通过污染的手套将病毒传给其他病人;用后的针具应置于坚硬的厚塑料容器内,统一消毒毁形处理。实验室人员防护要点实验室检测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普遍性防护措施;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把所有标本都应看作潜在的传染源;病人的标本应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避免污染到容器外,如果泼洒出来,应尽快用消毒剂进行处理;实验室人员防护要点标本的运送均应放入有盖的容器内;离心、搅拌、超声、吸吹标本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这些操作应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尽量避免使用锐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锐器,建议在使用锐器前更换两副新的手套,并小心操,避免戳伤;操作时如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工作结束后,在收检和消毒工作台面时应小心避免被利器损伤。对实验室的要求1、血液标本或沾污的血液标本,置于合适的容器内,将口盖紧,不要污染盛器外部。如果盛器被污染,要用次氯酸钠擦拭。盛器外标有病人的姓名。2、所有血液标本均需标上“小心血液和体液”字样。3、每个血液标本外面套上塑料袋,袋口要封住。4、当有血液外溢时,应立即用次氯酸钠溶液擦拭。5、如果标本由一个单位转送至另一个单位时,宜放在金属盒内,并标上标记。对实验室的要求6、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学安全操作和消毒技术。7、不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吸烟、吃食物或化妆打扮。8、为防止血液溅上,在工作服外应围上一次性塑料围裙9、在丢弃或洗涤时,对沾有血液或体液的围裙、工作服、隔离衣要高压处理。10、在操作时需直接接触可能有传染性的标本或材料时,要戴上手套。11、切记不用嘴吸液。12、避免用尖锐的器材。对实验室的要求13、尽可能用塑料物品,少用玻璃器皿,以减少刺伤机会。14、为避免发生气溶胶,宜用乙类或丙类生物安全操作柜台。15、离心操作最好放在安全柜内进行,或者离心机附有自动灭菌头。16、工作完毕,用0.6%次氯酸钠溶液擦拭工作台表面,并干燥20分钟。17、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工作人员必须用肥皂水清洗双手。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在医务工作者中提倡普遍性防护原则,将医疗卫生人员接触到病人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这是因为:第一,与其它传染病相比,艾滋病的传染期长数月至10余年且不易发现传染源。当感染者因其他原因到医院就诊时,不易被发现而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第二,艾滋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性,很容易造成误诊,没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将这些病人误诊为一般的感冒、肺炎、结核等忽视其传播的可能。第三,大多数感染者隐匿的,甚至本人也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第四,由于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偏差,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一旦暴露于公众会受到严重歧视,使感染者不愿意向他人甚至医生说明自己感染情况。所以,在医疗工作中应把接触到的所有情况不明的患者和物质都看作潜在的传染源进行防范,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处理分泌物、排泄物、医用敷料、病理废物以及外科和实验室废弃物等污物,应直接焚化处理或高压消毒后处理。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环境,应用次氯酸钠(1:10)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的灭活作用三、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1、局部紧急处理:清水清洗—近心端轻挤压—再冲洗—消毒—包扎;被暴露的为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负责人;3、填写报告卡;4、报告医院感染科及公共卫生科,并向单位领导报告;5、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评估感染的危险性(暴露方式和严重程度,以及源病人的血源感染状况);6、向地区性安全药物储备点报告和确定暴露的药物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7、合适的治疗、随访和咨询:预防用药最好4小时内实施,所以凡要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术前要进行、、和梅毒抗体检测。如暴露前未检测,暴露后要及时对源病人进行相关检测。暴露者血液抗体检测: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暴露后处理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和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汉实施预防性用药。经皮损伤方案选择源病人的感染状况暴露方式阳性,1类阳性,2类不明较轻基本方案加强方案不需要严重加强方案加强方案不需要1类:无症状或病毒载量低2类:有症状、或病毒戴量高粘膜和破损皮肤暴露的方案选择源病人的感染状况暴露方式阳性,1类阳性,2类不明较轻基本方案基本方案不需要严重基本方案加强方案不需要1类:无症状或病毒载量低2类:有症状、或病毒戴量高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虽然医疗卫生人员因为工作原因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大。但只要我们认识了艾滋病的特点及的特性,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工作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及个人防护措施,的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重在预防!57谢

谢谢谢7月-2323:50:0923:5023:507月-237月-2323:5023:5023:50:097月-237月-2323:50:092023/7/523:50:09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FAITHIMEANAVISIONOFGOODONECHERISHESANDTHEENTHUSIASMTHATPUSHESONETOSEEKITSFULFILLMENTREGARDLESSOFOBSTACLES.BYFAITHIBYFAITH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PART01一、安全注射二、职业防护主要内容安全注射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健康报》

别让输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有数据显示,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国”。2009年我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平均水平。我国抗生素人均消费量是全球平均量的10倍。因此我国被称为:

“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和药品滥用大国”。2016年国家十五部委重拳出击

遏制细菌耐药《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6-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量化指标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合格率100%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100%规范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施注射100%(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100%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100%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依从性≧90%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相关内容基本概念安全注射现况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如何实现安全注射意外针刺伤的处理

基本概念

注射

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钢针、留置针、导管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或注射、牙科注射及使用以上医疗器械实施的采血和各类穿刺性操作。

基本概念

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对实施者无危害;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不安全注射发生率东欧:15%中东:15%亚州:50%印度:50%中国:50%对我国某地3066个免疫接种点的调查表明:一人一针一管的接种点为33.5%一人一针的接种点为62.1%一人一针也做不到的接种点......

目前情况

不安全注射

没有遵循上述要求的注射常见不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不必要的注射注射器具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污染或重复使用手卫生欠佳注射药品污染不当的注射技术或注射部位医用纱布或其他物品中潜藏的锐器常见不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是防止注射相关感染的最好方法据调查,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有些国家高达70%的注射不是必须的应优先考虑那些同样能达到有效治疗的其他方法口服纳肛不安全注射-对实施注射者采血技术欠佳双手转移血液不安全的血液运输手卫生欠佳废弃锐器未分类放置不必要的注射双手针头复帽重复使用锐器锐器盒不能伸手可及患者体位不当不安全注射-对他人不必要的注射带来过多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废弃锐器置于锐器盒外与医用纱布混放放在不安全的处置地点—如走廊中容易拌倒废物处理者未着防护用品(靴子,手套等)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最佳注射操作注射器材和药物注射器材药物注射准备注射管理锐器伤的预防废物管理常规安全操作手卫生手套其他一次性个人防护装备备皮和消毒清理手术器械医疗废物二次分拣2023/7/5Dr.HUBijie782023/7/511/05/0978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适,放在地上或治疗车下层头皮针入锐器盒时极易散落在盒外,医废收集人员或护士在整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损伤不正确使用利器盒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概念的理解普遍仅局限于“三查七对”,因此安全注射的依从率也非常低。安全注射现况滥用注射导致感染在口服给药有效的情况下而注射给药临床表现、诊断不支持而使用注射治疗

由于滥用注射,导致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安全注射现况注射风险外部输入风险:注射器具、药品、材料等产品质量;非正确使用信息,非正规或正规培训传递错误信息,非合理用药及操作习惯等。内部衍生风险:注射的“过度”与“滥用”、非正确的注射、未达标的消毒灭菌、被相对忽略的职业暴露、不被关注的医疗废物管理。

安全注射现况

当前院感注射途径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使用同一溶媒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操作台面杂乱,注射器易污染注射后医疗废物管理欠规范---注射器手工分离与二次分捡

对患者的危害-------传播感染

是传播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不安全注射的最主要危害。注射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导致多种细菌感染,如脓肿、败血症、心内膜炎及破伤风等。败血症破伤风心内膜炎脓肿不安全注射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针刺伤:每年临床约有80.6%-88.9%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频率的针刺伤!原因:防护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防护知识缺乏。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拿捡来的注射器当“玩具”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三防:人防、技防、器防四减少:减少非必须的注射操作减少非规范的注射操作减少注射操作中的职业暴露减少注射相关医疗废物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

重视环境的准备警惕锐器伤正确物品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执行手卫生安全注射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

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应在指定的不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干净区域里,进行注射准备。当进行注射准备时,必须遵循以下三步骤:1.保持注射准备区整洁、不杂乱,这样可以很容易清洁所有表面2.开始注射前,无论准备区表面是否有血液或体液污染,都应清洁消毒。3.准备好注射所需的所有器材:-无菌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无菌水或特定稀释液等配制药液-酒精棉签或药棉-锐器盒重视环境的准备手卫生之前先做脑卫生!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安全注射,“手”当其冲!认真执行手卫生工作人员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应洗手。操作前的准备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操作前的准备给药操作指导单剂量药瓶——只要有可能,对每位患者都使用单剂量药瓶,以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污染多剂量小瓶——如果别无选择,才使用多剂量药瓶-在对每个患者护理时,每次只打开一个药瓶-如果可能,一个患者一个多剂量药瓶,并在药瓶上写上患者姓名,分开存储在治疗室或药房中-不要将多剂量药瓶放在开放病房中,在那里药品可能被不经意的喷雾或飞溅物污染药物准备给药操作指导丢弃多剂量药瓶:-如果已失去无菌状态-如果已超过有效日期或时间(即使药瓶含有抗菌防腐剂)-如果打开后没有适当保存-如果不含防腐剂,打开超过24小时,或制造商建议的使用时间后-如果发现未注明有效日期、储存不当,或药品在不经意间被污染或已知道被污染(无论是否过期)药物准备给药操作指导具有跳起打开装置的安瓿瓶——只要有可能,就使用具有跳起打开装置的安瓿瓶,而不是需要金属锉刀才能打开的安瓿瓶如果是需要金属锉刀才能打开的安瓿瓶,在打开安瓿瓶时,需使用干净的保护垫(如一个小纱布垫)保护手指药物准备准备好注射所需的所有器材:-无菌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无菌水或特定稀释液等配制药液-酒精棉签或药棉-锐器盒注射准备对药瓶隔膜的操作步骤在刺入药瓶前用蘸有70%乙醇棉签或棉球擦拭药瓶隔膜(隔层),并在插入器材前使其晾干每次插入多剂量药瓶都要使用一个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不要把针头留在多剂量药瓶上注射器和针头一旦从多剂量药瓶中吸出药品并拔出,应尽快进行注射注射准备贴标签多剂量药瓶配制后,应在药瓶上贴上标签:-配制日期和时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配制浓度-失效日期和时间-配制者签名对于不需要配制的多剂量药品,贴上标签:-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者名字和签名注射准备皮肤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落实皮肤消毒的操作流程(以注射点作为中心,自内向外,直径5cm以上)。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禁止重复使用。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使用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必须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红圈标注地方绝对不能碰触!××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药液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或保存不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妥善处置。

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2小时内:——输注类药品;

24小时内:

——溶媒启封抽吸后;

——灭菌物品启封后(棉球、纱布等)提倡使用小包装。每周更换2次:

——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等,容器应灭菌。

7天内:——启封后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温度、避光)——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禁用。应注明开启时间物品管理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传递利器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随意丢弃锐器,随时入锐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医疗废物

操作时保证充足光线、空间宽敞

操作时从容不迫

操作时尽可能采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六禁止三操作警惕锐器伤耐用,防穿透,防渗漏。大小合适,锐器可以完整放入。可能产生锐器的地方均配,不需二次分捡。放置的位置醒目且方便使用,治疗车要放在上层的侧面。一次性使用、禁止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使用。禁止放入其他杂物。到达3/4时及时封闭。在转运过程中确保密闭,避免内容物外漏。

规范使用锐器盒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其他04年7月23日,广州某医院在一次急诊抢救意外伤中,9名医务人员均直接接触了出血较多的重伤员。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急诊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在为病人清创缝合时被扎破手指,麻醉科医生带着受伤的手指为病人进行麻醉。当时参与抢救的多数医务人员的白大衣、口罩都被病人的鲜血染湿了。3天后这位病人被检测出是艾滋病人,HIV抗体反应强阳性。半年后有2名医务人员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悲剧。“艾滋惊魂”事件

锐器伤案例山东某院妇产科主任因全身发黄、乏力等去查体,结果是大三阳且转氨酶高达1300多,诊断暴发性肝炎。事后回忆,发病前曾为一大三阳病人手术时,被针刺伤过,当时未在意,没做任何处理!某院一检验科医生给一丙肝患者进行血气分析,不慎被沾有病人血液的针头刺伤,第三个月出现肝炎症状,感染丙肝病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①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②放射性职业暴露③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④其他职业暴露

中国医务人员特别需要防范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

——血源性感染!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感染HIV:全球每年至少

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HCV、HBV等:触目惊心血源性传播病原体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30多种血源传播最多:HIV、HBV、HCV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的多。医务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最大的血源性传播疾病1、HBV-感染率为6%~30%2、HCV-感染率为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为1.8%职业暴露的危险性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发生HIV锐器伤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0.3%黏膜暴露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0.09%血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