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

A.《陈情表》B.《谏逐客书》C.《大同》D.《秋水》

2.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

A.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虽然他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B.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C.如果敌人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敌人如果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D.不仅我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3.贯穿《谏逐客书》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B.归纳论证C.演绎论证D.比喻论证

4.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李白

B.杜牧

C.李商隐

D.王维

5.《种树郭橐驼传》的创作意图主要是()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C.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D.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

6.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梁启超

7.古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论语》B.《孟子》C.《左传》D.《战国策》

8.以下作家中,属于现代的是()

A.梁实秋B.徐志摩C.余秋雨D.莫言

9.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入是()

A.沈从文B.茅盾C.鲁迅D.巴金

10.《马伶传》的作者是

A.刘义庆B.侯方域C.柳宗元D.宗臣

1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国难当头时,无数爱国志士毁家纾难,为拯救民族的命运而奔走呼告,这种精神令人景仰。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他的画在当地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12.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文本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卜司汤达——法国——长篇小说

B.《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苏联——短篇小说

C.《项链》——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

D.《堂吉珂德》——塞万提斯——西班牙——短篇小说

13.《山居秋暝》一诗中表达作者眷恋山林,向往归隐的决心的一句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门槛》一文是

A.抒情诗B.散文诗C.寓言诗D.哲理诗

15.我国诗歌史上其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A.A.屈原;B.杜甫;C.白居易;D.陆游

16.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A.旷达飘逸B.慷慨雄壮C.沉郁顿挫D.诗中有画

17.《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抨击的人物是()

A.张籍B.于嵩C.李翰D.贺兰进明

18.《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象征D.烘托

19.《我爱这片土地》中诗人着力刻画的一个象征形象是()

A.鸟B.暴风雨C.土地D.河流

20.《报刘一丈书》暴露封建官场黑暗所采用的笔法是

A.客观的求真笔法

B.夸张的漫画笔法

C.含蓄的暗示笔法

D.犀利的怒斥笔法

二、填空题(10题)21.诗集《北方》的作者是________。

22.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柳宗元则主张__________。

23.南宋爱国诗人是______,这是他写的一句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25.《论学问》的作者是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__________。

2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7.杜甫的诗因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而被称之为:“__________”。

28.《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9.王三胜是小说__________中的人物。

30.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__和__。

三、判断题(5题)31.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2.《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33.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34.《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5.《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37.文章为什么要介绍王恺的身份及珊瑚树的来历?

38.(一)阅读《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齐人见田骈①,曰:“闻先生高议②:设为不宦③,而愿为役④。”

田骈日:“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田骈日:“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⑤,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⑥。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⑦,徒⑧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田子辞。注:①田骈:齐国文士。②高议:高论。③设为不宦:提倡不做官。设:提倡。④为役:为百姓效劳。⑤设:假托。⑥嫁过毕:比嫁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意思是说比出嫁之女还会养孩子。⑦訾:同“资”,财富。钟:古时的一种量器。⑧徒:侍从。解释划线的字訾养千钟:

子何闻之:

五、现代文阅读(3题)39.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0.作者为什么说由《红楼梦》和《水浒》改编的电视剧最失败?

41.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

六、作文(1题)42.以“温暖”为话题,联系现实,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

1.A“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见于晋李密的《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D

3.A《谏逐客书》一文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将秦国历史上四位明君任用客卿使秦国富强与现今秦王逐客对比;将现今秦王重物与轻人对比;将任用客卿之利与逐客之害对比等。

4.D

5.D《种树郭橐驼传》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可人为破坏百姓正常的生活秩序,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

6.A

7.C

8.B

9.C

10.B

11.A

12.C

13.B诗人是那样地高洁,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联引用典故寄慨言志,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依然可以在幽美的秋色中流连徜徉。

14.B

15.B

16.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要求考生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风格。

本题四个选项分别代表了四个不同的著名诗人的风格。考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除了要注重具体作品的分析,更要注重对诗人整体风格的把握,否则容易错选A项,或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A项“旷达飘逸”,是诗仙李白诗歌的风格,B项“慷慨雄壮”是辛弃疾诗歌的风格,C项“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风格。王维多才多艺,擅长绘画,并将画家观察景物的眼光运用到诗的创作当中,使其诗作带有绘画的特点。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项,即“诗中有画”。

17.D

18.A

19.A

20.B

21.艾青

22.寓言

23.陆游

24.泣孤舟之嫠妇泣孤舟之嫠妇

25.培根

26.江月何年初照人

27.诗史

28.文选文选

29.《断魂枪》

30.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

31.Y

32.Y

33.Y

34.N

35.N

36.其一,表明自己不愿学张翰(季鹰)置国事于不顾,弃官归隐;其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