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美术-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展示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我们所学的中西绘画就植根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之中。欣赏作品《朝元图》、《最后的审判》(稍解释画作),找一下两幅作品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找的越有细节越好。答:线条,真实感等等感受一下这两幅人物作品,你更喜欢哪种风格?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小结:咱们高中生以简单的像不像的思维方式来评价美术作品准确吗?不准确。那么如何来认识和理解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人物作品,这就是咱们今天的学习目的。讲授新课:1、中西方人物绘画在造型手段上的不同造型手段是指在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方法和手段,绘画中主要借助线条、色彩、明暗、透视(空间)等方法来实现。展示两幅人物头像,各采用哪种造型手段?学生回答后,小结:中:线条、笔墨;西:色彩、明暗。用线造型是构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要素,是中国美术的独特技巧。有工笔重彩人物画,如《朝元图》,也有色彩淡雅,墨色丰富变化的写意人物画,它以多变的效果产生极为丰富的绘画美感。展示任熊的《自画像》、曾鲸的《王时敏像》,引导学生分析画作中的线条,对比后小结: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独特技巧,有浓淡、干湿、长短、虚实等,一个钢劲有力,一个圆润柔和。任熊生于晚清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他的画笔反映了一种抗争精神;王时敏,明末清初画家,文人形象。曾鲸画人物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后人评其画“如镜取影,妙得神情”。许多文人不外乎把自己绘成拈花寻幽或正襟危坐,而任熊这样将自己画成裸露右肩,不修边幅,昂然而立的形象,恐怕只此一人。空间的表现:引导思考,在表现人物的画面中,中西在空间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展示《捣练图》、《倒牛奶的女仆》,稍赏析画作。小结:西方绘画运用透视,模拟再现真实场景,《倒牛奶的女仆》,画面朴素宁静,普普通通,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情节,但一切都显示出生活的真挚,以朴素的抒情风格来打动观众。中国人物画背景处理多以空白体现无限空间,不拘泥于对现实空间的模拟。展示《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稍赏析画作,小结:在西方绘画中,无论是狭小的空间还是宏大的场面都运用透视,模拟再现真实场景。通过视频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来看一下,在画作中是如何模拟当时的场景的。2、中西人物绘画在审美追求上的差异展示《洛神赋图》,稍分析画作。“四体妍媸,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丑,是无关紧要的,画像要能传神,关键就在这个。)展示《击鼓说唱俑》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正在表演的说唱艺人的形象,表情怎么样?身材怎么样?展示细节,头?大;腿?短。身体比例不协调。展示不同侧面,这个雕塑能不能把说唱艺人边说边唱,眉飞色舞的神情表现出来?能。用什么手法?夸张。正是运用表情和形体的夸张来突出艺术形象。这个说书艺人仿佛说到最为精彩的地方了,神情激动,表情夸张,不自觉的手舞足蹈,咱们甚至可以想象在他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他的快乐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精神风貌的刻画正是中国人物画重神不重形的反映,这种神很难用具体的数字、语言描述。把《说唱俑》跟西方的《武士》作一对比:谁更注重外在形体的刻画?西方。可以用“形似”概括一下。《武士》被西方学者称为近五百年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能否看出心情或神态?不能。西方表现的是在科学严谨的写实基础上,对比例造型的追求。谁更注重内在神态的刻画?中国。可以用“神似”概括一下。中国人物画追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概括一下就是“以形写神,重在传神”展示《蒙娜丽莎》,请学生谈一下对这幅画作的认识。后展示画作简介。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它征服了我们所有人的心。那么她是怎样打动我们的心的呢?展示抽象蒙娜丽莎。如果画成这个样子,它还能打动我们吗?不能达芬奇曾说过,画家应当拜镜子为师,因为镜子所反应出来的物象最为真实。达芬奇以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将画中人物刻画的柔和娴静,惟妙惟肖,反映了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写实。整个画画散发着一种写实美。除了写实美不得不说的就是她那神秘的微笑。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为什么说她是神秘的微笑?因为我们不同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似乎感受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略带严肃;有时又有淡淡的忧伤;有时又略带一丝的嘲讽。为什么一幅作品带给大家如此多的视觉感受?小实验:同桌之间观察,五官中哪个部位最能表露感情。眼角、嘴角。引导分析画作中眼角、嘴角是如此表现的?明朗、明确?不是,而是融入到阴影中去了。给她的眼角、嘴角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此产生了含蓄的神秘感,所以才有不同的解读。这就是是达芬奇所开创的“明暗转移法“,这也是他对于艺术最大的贡献,至此,西方绘画告别了那种平涂式的画面效果,趋于写实。有了明暗对比,使得画面立体而又逼真,是不是完全的写实呢?不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画家在描绘美的形象时,是将许多人的美集中到一个形象上,这就是西方的理想美。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整个人物形象更加的理想化了。理想美的典范----古希腊雕塑(引导谈谈对希腊的了解、思想、地理)三面环海,气候宜人,人们喜欢户外运动。不以裸露身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荣,这种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塑的发展。欣赏《掷铁饼者》、《米洛的阿芙罗底德》、《武士》,稍分析雕塑作品。判断两个说法:中国人物画造型追求神似,不求形似。不对,偏于神似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形似,不求神似。不对,偏于形似形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神是以形为载体的,形也只有具备了神才更有意义。形神兼备,画面才具有形式美。展示《韩熙载夜宴图》,感受一下形神兼备的画面效果。这是一幅3米多的长卷,表现的是宴请宾客的场景。画面共分为五部分:听乐、观舞、休息、轻听、散宴。展示听乐:找一下哪位是主人公韩熙载?高帽之人。小结:当时这个长卷做成奏折呈报给南唐皇帝李昱,皇帝打开长卷,一一道出姓名,这说明什么?描绘人物形象把握准确,达到了形似的要求。所有人都在干什么?听乐或者看着琵琶女。琵琶的旋律统领着所有人,被音乐感染,陶醉其中,这就是准确的形象与传神心理的完美结合。展示赏舞:谁再次出现?韩熙载等。表情如何?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对比说唱艺人,同样击鼓,表情完全不同。韩击鼓伴奏,欣赏优美的舞蹈,应该十分兴奋才对,可我们根本看不出他高兴的样子。在回到整个画面,思考:韩的内心世界跟歌舞升平的夜宴场景是否一致?不一致。据说韩与帝王貌合神离,歌舞升平的夜宴场景为的是自保。小结:韩熙载前后出现5次,5次形象统一,说明人物刻画准确,再加上听乐部分准确表现在场人物形象,都说明作品达到了形似的要求。其每次出现表情、神态也十分统一,给我们一种格格不入、压抑的感觉,他的内心世界被准确的表达出来。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中国西方不同造型手段线条、笔墨明暗、色彩、光影审美追求偏于“神似“以形写神偏于“形似“写实美与理想美相同1.都以生活场景、人物肖像、历史故事等为题材。2.人物塑造上都达到了“神似”与“形似”完美结合。通过这节课我们发现,中西绘画各有渊源,我们剖析中西绘画差异不是为了争优胜劣态,而是认识彼此差异的互补性。作为我们高中生,应立足和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发展。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创设比较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加强与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高中生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性,切合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学科特性,提高元认知级问题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始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合理、有针对性的插入视频和图片,既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性体验,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循循善诱,善于抓住作品的鉴赏切入点,有主有次,以点带面;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教学中不但眼观耳听,更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融入其中,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实践证明,这节课相对成功,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很投入,不但学到了知识,也真正的陶冶了情操。本课出自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中西美术比较”第三课。教材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美术的造型特点、审美理想等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和赏析中西美术各自的特点以及异与同,这是以往美术教材所没有的,具有创新性。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方式,以往的教材大多是通过学习美术史的方式,先分中外,后从发源到发展细细密密、美术理论、美术言论、美术年代、美术作品、风格流派等等,精微细致。这对于专业人士和艺术类学生而言是必要而必须的。但对于素质教育来说,美术课面对的是更广泛的普通受教育人群,对非专业人群,显然此种方式不合适,不实际。中西绘画各有渊源,自成体系,差异甚巨。对中西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则侧重不同,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欣赏、审视不同传统形式的美。通过对比、参看、交流、勾通等方式,更通俗、更平易的了解和认识世界范围内美的形式、形态。从而更好的挖掘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术。首先,比较的出现,说明认识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比较是人类在同外部自然交流勾通中较高的一种认识阶段,它可以同时将两个和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参照系统建立联系,从而避免认识上的独立性、静止性和片面性。其次,比较可以见出异同。对所比较的事物有更明确、更客观的认识。而使得在对纷繁浩瀚的艺术作品欣赏时,能够更为透彻,更加从容自由。再次,比较不是以高低优劣为目的。它通过对大量丰富的美术观念、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从中发现中西美术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保护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更准确、客观的认识我们民族美术的长处与不足。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重点,而本课是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二单元“中西美术比较”的开篇课。因此,上好这一课显得尤为重要。1.分析伦勃郎《自画像》和曾鲸《王时敏像》中的线条有何不同?参考: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独特技巧,有浓淡、干湿、长短、虚实等,一个钢劲有力,一个圆润柔和。任熊生于晚清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他的画笔反映了一种抗争精神;王时敏,明末清初画家,文人形象。曾鲸画人物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后人评其画“如镜取影,妙得神情”。2.在表现人物的画面中,中西在空间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展示《捣练图》、《倒牛奶的女仆》作为参考参考:西方绘画运用透视,模拟再现真实场景,《倒牛奶的女仆》,画面朴素宁静,普普通通,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情节,但一切都显示出生活的真挚,以朴素的抒情风格来打动观众。中国人物画背景处理多以空白体现无限空间,不拘泥于对现实空间的模拟。3.达芬奇运用了什么绘画技法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神秘?参考:通过小实验发现五官中眼角、嘴角最能表露感情。画作中眼角、嘴角融入到阴影中去了,给她的眼角、嘴角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此产生了含蓄的神秘感,所以才有不同的解读。这就是是达芬奇所开创的“明暗转移法“,4.判断两个说法:中国人物画造型追求神似,不求形似。不对,偏于神似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形似,不求神似。不对,偏于形似注:形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神是以形为载体的,形也只有具备了神才更有意义。形神兼备,画面才具有形式美。由于高一学生的美术欣赏基础不高,所以,在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要善于循循善诱,抓住作品的鉴赏切入点,有主有次,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讲述鉴赏心得。课堂中插入的视频和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搜索,网络这种工具,为美术鉴赏课提供了无比的便利,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性体验,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可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以形写神”特点,西方传统人物造型的“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画造型手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内在的、深沉的审美品格,同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二)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