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三、教学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自学卡片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屏幕上会出示一些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图形,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的说出它的名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现在老师这里有6个长方形,如果把这6个长方形围起来,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图形呢?(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展示)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脉络。用学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二)探究新知1、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你还摸到了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摸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加以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自学卡片”(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自学卡片)自学卡片(1)长方体有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个顶点。(2)交流汇报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教师:你怎么知道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教师:可以分成几组?(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辨析判断题,提出概念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三)巩固练习评测练习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完全()。2、长方体的上面和(),左面和(),后面和(),都是相对的面。说一说:12厘米3厘米5厘米(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它相同?(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找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2厘米7厘米6分米6分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五、小结收获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七、课后反思《长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这节课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中的不足:1、我对学生引导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过程中给出的时间太过仓促,部分学生研究的不够充分。2、课堂中老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反馈以及教学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还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去捕捉。《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初步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学生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二、课前准备为了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各样长方体的物品,例如牙膏盒、魔方、药盒子等。学生通过搜集,形象具体的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框架,为上课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打好基础。三、难度分析在研究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有序思考,降低学习难度,教师提前设计了“自学卡片”,让学生在“自学卡片”的指导下,分别研究长方体面有几个,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棱一共有几条,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顶点一共有几个。《长方体的认识》效果分析《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充分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人人学习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重视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一、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当学生交流长方体有6个面时,教师追问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分“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相对的面来数,突出“相对”,并且带着学生一起用手势有序的数一数。在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数棱的时候。这样教学效果很好。教师还不是地穿插积极性的评价语言来教会学生学习,激励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练习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练习设计新颖有趣,使学生将获得的新知逐步转化为技能。习题的形式不拘泥于课本,呈现多样化,针对性强,体现了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加深了对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练习时,我尽可能做到每一道题均能面向全体学生,如用手势法,全员参与,看得清,反馈快。整节课,我注意不时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引领学生在思维的天空展翅翱翔,“数学味”浓厚,学生学得愉快幸福,教师教得酣畅淋漓。《长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在联系

“长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信息窗的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二、

内容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信息窗呈现的是,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图片,借助对这些实物的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引出对长方体特征的研究。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长方体的特征,教材中呈现了学生借助长方体学具研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序思考,教材设计了统计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并指导学生观看长方体直观图和介绍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学习三、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及长、宽、高的认识。为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有序探究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有序地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学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写一写等方式,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四、

教法学法分析

在这个重点环节,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数面的个数时,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另外,在处理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举例子说明问题,“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长、宽、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提出问题:“相交于长方体的同一个顶点有几条棱?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在书本上自学,然后交流,课件演示,师生归纳。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长、宽、高,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的三种不同位置,得到三组不同的长、宽、高,激发学生求知欲,体会到“变”中有“不变”,蕴涵了辩证的数学思想,避免了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和僵化评测练习一、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完全()。2、长方体的上面和(),左面和(),后面和(),都是相对的面。二、说一说:12厘米12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5厘米5厘米(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它相同?(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三、找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4厘米7厘米2厘米2厘米4厘米7厘米2厘米2分米6分米2分米6分米6分米6分米6厘米10厘米8厘米6厘米10厘米8厘米《长方体的认识》课后反思《长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这节课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中的不足:1、我对学生引导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过程中给出的时间太过仓促,部分学生研究的不够充分。2、课堂中老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反馈以及教学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还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去捕捉。《长方体的认识》课标分析一、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设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规定的:(课标P23)

1.图形的认识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

展开图。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与《长方体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