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课题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课型新授课总课时2本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提升实验探究的能力。2.增强定量研究实验的意识。情感目标1.通过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组成的足迹,培养大胆质疑、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认识到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提高环保意识和觉悟。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成分;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难点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设计思路空气的成分科学家研究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科学家研究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用途工业分离得到各成分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科学精神保护资源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图片导入】:两幅启发内心感受的图片【提出问题】: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提出问题】:空气的成分是亘古不变的吗?二、探究过程探究一:空气成分的发现观看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模拟视频。学生结合多识一点思考:拉瓦锡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他得出什么结论?瑞利和拉姆齐的发现是什么?探究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思考: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运用什么方法?2.铜粉、木炭、镁都能用于本实验吗?实验中所选择的药品应具有哪些条件?3.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具备了哪些条件?装置中气球有什么作用?4.实验的步骤有哪些?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针对测定思路、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步骤进行交流展示。进行实验,测出所需数据并计算。教师请求支援: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不吻合,反思哪些环节造成了误差,这些误差对实验的结果又哪些影响?师生共同分析各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探究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概括系统地认识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触及学生内心对空气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快速找出答案,解决心中的疑惑。以科学家自己的口吻讲述科学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精神,同时体会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学生在体会拉瓦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探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探究实验。通过分析学生明确了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根据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整理可能存在的误差。学生将探究的过程自动升华,内化为方法。学生体会到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自动唤起保护空气的意识。三、盘点收获分离分离4.1空气的成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但初三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空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常识,而是在较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1.试图通过分析空气饼状图,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试图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及误差分析,掌握实验原理、装置、现象及结论,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3.让学生在了解拉瓦锡对发现空气成分的贡献的同时,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4.1空气的成分效果分析

本课试图改进学生的学生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课堂过程中采用了1.精彩穿越剧的引入,吸引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2.给学生动脑思考看图讨论交流的环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3.让学生初步利用化学实验获取实验结论。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目标的达成。本节课,还有的精彩之处在于1.由精彩的穿越剧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更清晰的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效果好,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2.增强直观的体验,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是用实验和事实说话的学科。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原先预设的各项目标。4.1空气的成分教材分析《空气的成分》是新课标鲁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空气是学生学习了熟悉的水后,接触到的又一种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空气的成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性质的探究,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维持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4.1空气的成分评测练习1.(2015北京中考)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3.某小组在完成教科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中,测得氧体积偏小,不可能的原因是()A. 铜粉的量不足B. 没冷却在读数C. 加热时间不够D.注射器来回推拉次数太多4.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5.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

.实验过程中,注射器如何操作?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

条);

参考答案:1-4BADA5.(1)

17%

(2)装置二;便于空气流通;不停推拉活塞。(3)铜粉不足;装置未冷却(其他合理也可给分)4.1空气的成分课后反思一这堂课之后,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平日总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探究,更别说什么创新。然而我们是否反思一下,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有多少提问与思考的火花被教师消灭在萌芽中?有多少探究与创新的欲望没有得到教师的支持而无法延伸?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等问题,因这不是教师预设的知识而打消学生的探究意识,我直接给出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通过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要求,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予以落实,更没有引发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提问。通过这堂课我受到很大启示,在以后教学中,我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好地抓住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发现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有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会提问题,而是教师不会引导学生去想问题,去提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4.1空气的成分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的设计,了解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科学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意识。二、主要内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主要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2.用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