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季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学史略稿》高屋建瓴,大处着眼,从世界文学的界域,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大势上体察叙述文学现象。长之先生说:“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觉得现在的分期还多少为朝代所拘。而事实上,两汉前后、中唐前后在中国文学发展上都是分水岭。因而,我心目中的分法是:第一期上古到西汉(古代);第二期东汉到盛唐(中世纪);第三期中唐到鸦片战争(近古);第四期鸦片战争到五四(近代)。”“这样的分法,大体上符合一般历史的发展。”长之先生把这个大视野贯彻于全书的各个重要节点。比如,讲到屈原,他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伟大诗人。他不但是古代的一个伟大诗人,而且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站第一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是只有司马迁、李白、杜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等才可以比拟的。原因是他像这些伟大的诗人一样,忠实地并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时代。他也不但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他并应该和俄国的普希金、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意大利的但丁比肩。理由是他也像这些伟大的作家一样表现了当时的进步思想,并优异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真正优长。”在叙说中国文学史时,长之先生随手拈世界文学加以比照,水乳交融,毫不牵强。这既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全面而透彻的把握,也源于《中国文学史略稿》成自于长之先生一人之手,全书贯穿,一气呵成。《中国文学史略稿》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学术成果。其精深处,发人所未见,成一家之言。比如长之先生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是主张“体例多样化”的,认为“客观事物是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认识的,问题在所认识的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深度如何,而不在只可以选择某一角度而不是其他。”他批评当日的文学史著作“分期还多少为朝代所拘”。因他是强调文学史重在研究“文学的演进”的,故《中国文学史略稿》在体例上也便沿此思路,如第六章讲“汉代的散文和辞赋”,第七章就讲“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第八章讲“唐代的诗歌”,第九章讲“唐代的传奇文学”,第十章讲“宋词的发展”。在叙述上并不怎么“为朝代所拘”。长之先生之所以突出唐代的传奇文学,是因为他认为“传奇文学的特点是:一则接近了后代的小说,二则密切地影响着后代的戏曲。我们现代人所谓文学作品,其主要部分(除了抒情诗之外)是只有到这时才看见了端倪的。”具体叙述作家和作品的时候,《中国文学史略稿》也突出文学演进的脉络和线索,依此标准权衡其大小详略,轻重显晦。不能说《中国文学史略稿》在这方面的选择无可非议,绝对正确。因为体例是多样的,“横切”或“竖切”互有利弊。因为是探索,《中国文学史略稿》也存在疏漏不完美之处,但这种探索的本身特色突出,非常难得。长之先生是诗人、散文家,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稿》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文笔明晰简洁、优美准确,不因笔锋带感情便失去评价的分寸;也不因凝练和概括,而显得枯涩难读。虽然是教材,却引人入胜,这是当日它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摘编自于天池、李书《一部具有学术品格而未尽其才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谈李长之的〈中国文学史略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世界文学的界域,从中国文学发展大势体察叙述文学现象,是《中国文学史略稿》的一大特点。B.作者认为,两汉前后、中唐前后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分水岭,批评当时文学史的分期多少为朝代所拘。C.李长之主张“体例多样化”,他认为如果事物符合客观实际且有深度,是可以进行多角度认识的。D.《中国文学史略稿》文笔明晰简洁、优美准确,既不失评价的分寸,又不至于隐晦而难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即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略稿》的突出特点,并列举书中相关观点加以论证。B.文章引用李长之对屈原的评价,来论证《中国文学史略稿》一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大视野。C.文章一分为二地评价《中国文学史略稿》“体例多样化”的特点,体现了思辨性色彩。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对《中国文学史略稿》一书进行评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之所以说屈原是世界的伟大诗人,是因为屈原能够忠实而深刻地反映所处的时代,表现当时的进步思想。B.在叙说中国文学史时,李长之对世界文学信手拈来,主要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全面透彻的把握。C.唐代传奇接近后代的小说,密切影响着后代的戏曲,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开端,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D.《中国文学史略稿》在体例上注重文学演进的脉络和线索,在具体叙述作家作品时,依此标准权衡详略。【答案】1.B2.D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作者认为,两汉前后、中唐前后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分水岭,批评当时文学史的分期多少为朝代所拘”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长之先生说:‘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觉得现在的分期还多少为朝代所拘。而事实上,两汉前后、中唐前后在中国文学发展上都是分水岭’……”可知,这是李长之的观点,而非作者。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把握的能力。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错误。本文第一段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略稿》的突出特点,然后列举书中相关观点加以论证;第二段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略稿》的价值,即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学术成果;第三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所以文章采用的是分总的结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之所以……,是因为……”错误,由文中“理由是他也像这些伟大的作家一样表现了当时的进步思想,并优异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真正优长”可知,原因还有“优异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真正优长”。B.“主要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全面透彻的把握”错误。由原文“在叙说中国文学史时,长之先生随手拈世界文学加以比照,水乳交融,毫不牵强。这既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全面而透彻的把握,也源于《中国文学史略稿》成自于长之先生一人之手,全书贯穿,一气呵成”可知,在叙说中国文学史时,李长之对世界文学信手拈来主要有两个原因。C.“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开端”错误。由原文“我们现代人所谓文学作品,其主要部分(除了抒情诗之外)是只有到这时才看见了端倪的”可知,是现代文学主要部分的开端。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明显具有储存和提取生理信息的能力。然而,这并不是说植物要记住所有东西。事实上,植物忘掉的东西比它们记住的东西多得多,特别是在记忆胁迫的时候更是如此。记忆可以引发固定模式的反应;在反复出现可预测的变化的环境中,记忆是很有益处的。然而,在稳定或难以预测的环境中,对植物来说,完全返回到胁迫前的状态——也就是“忘记”胁迫曾经发生过——反而是更好的策略。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从个人经验出发理解这一点:如果记忆不能帮助我们在未来采取不同的行动,那它还有什么好处呢?一些前不久完成的研究指出,记忆—遗忘的平衡会受到胁迫的复现周期影响,也就是说,会受到前一次胁迫发生后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影响。从具体机制上来说,这个平衡是由细胞中某些mRNA【注】分子的稳定性所控制的。我们会本能地觉得这种能力和我们每天唤起的详细而充斥情绪的记忆相当不同。但是在一个基本层面上,本文描述的各种植物的行为的确就是记忆的原始类型。卷须的缠卷、捕蝇草的闭合和拟南芥记住环境胁迫的行为全都包括三个过程:形成事件记忆、把记忆保留一定时间、在一个较晚的时间点为了专门做出某种发育反应而提取记忆。植物记忆涉及的很多机制——包括表观遗传和电化学梯度——在人类记忆中也有涉及。大多数人都知道脑是记忆器官,而电化学梯度正是人脑神经连接不可或缺的条件。最近几年中,植物科学家发现,不仅植物细胞会凭借电流来传递信息,植物本身也含有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作为神经受体的蛋白质。谷氨酸受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脑中的谷氨酸受体对于神经通讯、记忆形成和学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有神经活性的药物都以谷氨酸受体为作用靶点。所以,对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来说,发现植物也有谷氨酸受体,拟南芥竟也对能改变谷氨酸受体活性的神经活性药物敏感,实在是个极大的意外。植物要利用谷氨酸受体之类的神经受体蛋白质干什么呢?特别是考虑到它们没有神经元,这个问题就更令人好奇。由葡萄牙的若泽·费若及其团队所做的后续工作表明,植物中这些受体能在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其方式非常类似人类神经元彼此之间的通信方式。这让我们不禁为在植物演化中扮演“脑受体”角色的受体啧啧称奇。也许人脑的运作和植物生理之间的相似性要比我们想象的还大。植物记忆就像人类的免疫记忆一样,不是托尔文所定义的语义记忆或情景记忆,而是程序记忆,也就是对如何行动的记忆。这些记忆依赖于感知外部刺激的能力。托尔文进一步提出,这三个层次的记忆的每一层次都与意识从低到高的某个层次相联系。程序记忆与感知意识相关,语义记忆与理智意识相关,而情景记忆与自知意识相关。按照定义,植物显然不具备与语义记忆或情景记忆相关的意识。但就像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说的:“以程序记忆为特征的最低层次的意识——失知意识——是生物体感知外部和内部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能力,所有植物和简单的动物都具备这种能力。”这把我们带到了所有问题中那个最引人入胜的问题面前:如果植物能展现出多种类型的记忆,还有某种形式的意识,那么是否应该认为它们具有智力?(摘编自《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美】丹尼尔·查莫维茨著,刘夙译)【注】【mRNA】即信使RNA(messengerRNA),是把DNA上的活动基因携带的信息转录出来用于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个人经验出发来理解植物的遗忘功能,认为记忆的作用是能够对在未来采取不同的行动有所帮助,化深奥为浅显。B.为让读者了解植物记忆涉及的很多机制在人类记忆中也有涉及,作者解释谷氨酸受体在人类和植物记忆中的相似作用。C.作者提及托尔文对程序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这三种层次记忆的阐释,意在说明植物记忆属于最低层次的程序记忆。D.文章论证了植物具有记忆能力,在结尾提出问题“是否应该认为它们具有智力”,以引起读者思考,增加科普文趣味性。6.植物记忆和人类记忆有哪些相似之处?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答案】4.D5.C6.①各种植物的行为的确就是记忆的原始类型。
②植物记忆涉及的很多机制在人类记忆中也有涉及。
③植物受体能在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其方式非常类似人类神经元彼此之间的通信方式。
【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说明植物具有某种感知能力,能够对物理世界产生意识”错误。从原文“程序记忆,也就是对如何行动的记忆”“程序记忆与感知意识相关”来看,“能够对物理世界产生意识”是错误的。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C.“意在说明植物记忆属于最低层次的程序记忆”错误。从原文“托尔文进一步提出,这三个层次的记忆的每一层次都与意识从低到高的某个层次相联系。程序记忆与感知意识相关,语义记忆与理智意识相关,而情景记忆与自知意识相关”来看,作者提及托尔文对程序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这三种层次记忆的阐释,是为了说明不同记忆的感知方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我们会本能地觉得这种能力和我们每天唤起的详细而充斥情绪的记忆相当不同。但是在一个基本层面上,本文描述的各种植物的行为的确就是记忆的原始类型。卷须的缠卷、捕蝇草的闭合和拟南芥记住环境胁迫的行为全都包括三个过程:形成事件记忆、把记忆保留一定时间、在一个较晚的时间点为了专门做出某种发育反应而提取记忆”可知,各种植物的行为的确就是记忆的原始类型。由“植物记忆涉及的很多机制——包括表观遗传和电化学梯度——在人类记忆中也有涉及”可知,植物记忆涉及的很多机制在人类记忆中也有涉及。由“由葡萄牙的若泽·费若及其团队所做的后续工作表明,植物中这些受体能在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其方式非常类似人类神经元彼此之间的通信方式”可知,植物受体能在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其方式非常类似人类神经元彼此之间的通信方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人的高歌冯至大家游西山回来,坐在滇池的船上,回望西山的峭壁,总不免要把那峭壁上凿出来的龙门作为谈话的资料。有人在赞叹宗教的力量,它使人类在大地上创造些足以与雄壮的山川相抗衡的事物。回想南北朝,佛教全盛的时代,尤其是在北朝,有多少人,无论是僧或俗,发了愿心,在山西,在河南,在甘肃,从没有树林的枯山里凿出多少伟大的石窟,使我们在那里行旅的人除却放眼所见到的混浊的河水,无边的黄土外,偶然还能遇到宁静的庄严的石像。我们的身体虽然浴在黄土里,但是我们的心情对着那些石像,或者会感到天空般晴朗。“这峭壁上一段小小的工程,比起云冈、敦煌等地的石窟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M君这样说。C君,略微知道一些昆明的掌故,听了这话,不以为然,他说道:“不能这样比。你要知道,像云冈,像敦煌,以及河南的龙门,多半是从南北朝开端,经过隋、唐,一直到宋时,还在那儿开凿,那是几世纪内,千万只手的成绩。而这里的龙门规模虽然小,却是一个人左手持凿,右手持锤,只是两只手一点一点地凿成的——”M君不回答,C君回转头来,望着山腰上的三清阁继续说:“这是一个人用坚强的意志凿成的。在乾隆年间有一个石匠,不知那时就是一个道教徒呢,还是后来才成为道士。他姓吴,他在没有正式工作的时候,也离不开他的凿和锤,他在昆明城内或四郊到处走着,看见路上或桥上有什么残败的地方,就施展开他手里的工具加以修补。一天他正在西郊修补一座小石桥,对面来了一个人用手指着那峭壁向他说,你看那巉岩,那上边有一座石室,从三清阁到石室是没有道路的,人们只在岩石边架上一条铁索。人在铁索上走着,稍一不慎,便会跌落到湖里。况且铁索如今也朽败不堪了,你为什么不一劳永逸,因山就势,开凿出一条石路呢?“那石匠听了,望着西山的峭壁,心中就从岩石里盘算出一条宛宛转转、高下不平的小路。不久他开始了他的工作:左手持凿,右手持锤,不顾寒暑,不管风天或雨天,日日和那顽固的岩石搏斗。他不受任何人的帮助,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我们方才登临过的那条石路。这十多年的工夫,是单调的,没有什么事迹可说,除却一凿一锤从早到晚的声音外,恐怕这人连话都没有说的机会。“现在逛西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到那里去玩一玩,眺望湖景。就艺术来看,它当然抵不住云冈的任何一个石窟,但它的开凿人的意志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因为他在刚凿成的那一年便死去了。”最后,C君说出他的感想:“方才我说完那段石工的故事,或许,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我这时也觉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许多穷乡僻壤,也总少不了类似的故事。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做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1942年,写于昆明(有删改)文本二:昆明附近的山水是那样朴素,坦白,少有历史的负担和人工的点缀,它们没有修饰,无处不呈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我在它们那里领悟了什么是生长,明白了什么是忍耐。(节选自冯至《山水后记》)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写云冈、敦煌及河南龙门等石窟开凿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直接表现了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B.“一个人左手持凿,右手持锤”一句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石匠只身一人开凿石路的艰辛不易,凸显了石匠坚强的意志。C.文本一用词凝练质朴,句式灵活变化,用简洁的语言将石匠开凿石路的故事娓娓道来,饱含情感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D.文本二中的“自然”对作者来说不仅是审美上的愉悦体验,也是汲取生命思考的源泉,使之从中领悟到生长和忍耐的奥义。8.文本一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冯至先生曾经说:“无论在多么暗淡的时刻,《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闪着微光,使我生长,使我忍耐。”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从风景、人物两方面分析“微光”的内涵。【答案】7.A8.①文中用M君、C君二人的对话展开故事的叙述,把吴石匠的故事和其他地方石窟对比,突出吴石匠单凭一人之力开凿石室、石路的艰难;
②采用对话方式,C君讲述自己熟知的故事,使故事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采用对话方式,可以自然穿插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和感想。9.①风景方面:“微光”指西山上石室、石路等景物给予作者的启示,吴石匠的坚持、忍耐成就了如今的景观。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是山水维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战必胜。
②人物方面:“微光”指像吴石匠那样的人给予作者的启示,他默默工作,坚持忍耐,滋养了作者的心灵,令作者感动欣慰。【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直接表现了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错,此处是通过“云冈、敦煌及河南龙门等石窟开凿时间长、参与人员多”侧面衬托出吴石匠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文本一“‘这峭壁上一段小小的工程,比起云冈、敦煌等地的石窟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M君这样说”“C君,略微知道一些昆明的掌故,听了这话,不以为然,他说道:……”“M君不回答,C君回转头来,望着山腰上的三清阁继续说:……”可知,文章对典型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M君的话引出C君对吴石匠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吴石匠开凿石室、石路的时间之漫长、开凿之艰难,故事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最后,C君说出他的感想:‘方才我说完那段石工的故事,或许,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我这时也觉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许多穷乡僻壤,也总少不了类似的故事。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做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C君通过讲述故事,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感想和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叙议结合,便于表现人物的观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从风景方面,文本一“现在逛西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到那里去玩一玩,眺望湖景。”,可以看出“微光”指的是吴石匠当年的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景观,“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从人物方面,“就艺术来看,它当然抵不住云冈的任何一个石窟,但它的开凿人的意志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因为他在刚凿成的那一年便死去了”当时游玩西山时为吴石匠开凿石室、石路艰难与忍耐的钦佩,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赵盾举韩厥,晋君以为中军尉。赵盾死,子朔嗣为卿。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腰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占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曰:“此甚恶,非君之身,及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也。至子赵朔,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晋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至赵盾,遍告诸将曰:“赵穿弑灵公,盾虽不知,犹为首贼。臣杀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后生男,朔客程婴持亡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曰:“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疾问韩厥,韩厥知赵弧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皆赢姓也,中衍人面鸟喙,降佐殷帝太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候。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今及吾君,独灭之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曰:“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对。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令,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令,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军,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韩厥可谓不忘恩矣。(节选自《说苑·复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腰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B.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腰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C.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腰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D.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腰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作难”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难”字含义相同。B.“妄诛谓之乱臣”与“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妄”字含义不同。C.“而叔带去周适晋”与“彼且奚适也”(《逍遥游》)两句中的“适”字含义相同。D.“矫以君令”与“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矫”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屠岸贾不仅深受晋灵公宠幸,还得到了晋景公的赏识,他担任司寇时,借惩治谋杀晋灵公凶手的名义来设计陷害赵盾。B.韩厥声称先君认为赵盾没有罪,如今要诛杀赵盾的后代不符合先君的意思,这是无视国君的做法,以此反对屠岸贾。C.屠岸贾要杀赵朔,赵朔没有听取韩厥的建议逃跑,是因为他认为韩厥不会拒绝赵氏的后代,这样他死后也没有遗憾了。D.晋景公病后进行占卜,韩厥对卜语作出解释,向景公秉明赵氏孤儿存活于世的事实,竭尽全力帮助赵氏的后代恢复兴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甚恶,非君之身,及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也。(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令,群臣之愿也。【答案】10.A11.A12.B13.(1)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
(2)若不是您生病,臣下们本来也要请求君主立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已有命令,这正是臣子们的心愿。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到了景公三年,赵朔担任晋国将军,娶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想要诛杀赵氏一家。当初,赵盾在世时,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取成公姊为夫人”,“成公姊”为兼语,既作“取”的宾语,又作“为”的主语,“夫人”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C;“已而”表时间的副词,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作乱/困难”;句意:他想作乱/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吗?B.正确。“随意/胡乱”;句意:胡乱诛杀就叫乱臣贼子/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C.正确。均为“到,往”;句意:叔带就离开周朝来到晋国/你将要去哪里?D.正确。“假托/抬起”;句意:他假传君王的诏令/有时抬起头向远处看看。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是无视国君的做法”错误。由原文“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诛,妄诛谓之乱臣”可知,如今要诛杀赵盾的后代不符合先君的意思,而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无视国君。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及”,涉及;“然亦君之咎也”,判断句,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咎”,过错;(2)“微”,假如不是;“固”,本来;“群臣之愿也”,判断句,这正是臣子们的心愿。参考译文:晋国赵盾举荐韩厥,晋国国君就让韩厥做中军尉。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继承父职为上卿。到了景公三年,赵朔担任晋国将军,娶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想要诛杀赵氏一家。当初,赵盾在世时,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儿子赵朔,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屠岸贾最初就受到晋灵公的宠爱,到了晋景公的时候,屠岸贾就当上了司寇。他想作乱,就借惩治谋杀晋灵公的凶手,来罗织赵盾的罪名,通告将领们说:“赵穿杀害晋灵公,赵盾虽然不知道,但他仍是首犯。臣子刺杀国君,他的子孙却在朝里当官,凭什么能惩治罪犯,请求诛灭他们!”韩厥说:“晋灵公遇害时,赵盾在外地,先君成公认为他没有罪,所以没有诛杀他。如今诸位要诛杀他的后代,这是认为先君的做法不对然后又胡乱诛杀,胡乱诛杀就叫乱臣贼子。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的劝告。韩厥告诉赵朔赶紧逃跑。赵朔不肯,说:“您一定不会让赵氏断绝祭祀,我死了将会没有遗憾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就借口有病不再出门。屠岸贾不向国君请示就擅自和众将将赵氏围在下宫,杀了赵朔、赵括、赵婴齐,把他们的家族全部灭掉。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怀有遗腹子,逃进景公宫内躲藏起来,后来生下一个男孩,赵朔生前门客程婴抱着赵朔的儿子逃进山中躲藏起来。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病了,占卜的人说:“大业的后人当中,有冤情的人在作祟。”景公立即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活着,就说:“大业的后人在晋国断绝了祭祀的人,那不是赵氏吗!自中衍以后的子孙都姓嬴,中衍人面鸟嘴,投降并辅佐殷帝太戊以及周天子时,都有美好的品德。往下传到周幽王、周厉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晋文侯,一直到晋成公,赵家世世代代都为晋国建立功劳,不曾断绝过祭祀。现在到了国君您这一代,唯独您诛灭了赵家的宗族,国人都哀怜他们,所以在占卜的龟策上表现出来,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件事。”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把实情详细地禀告了他,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要立赵氏孤儿,并召见赵氏孤儿,把他藏在宫里。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病情,景公依靠韩厥人多势众,威胁将军们面见赵氏孤儿,孤儿名叫武。将军们不得已,就说:“从前下宫发生的祸乱,是屠岸贾做的,他假传君王的诏令,并且命令群臣,要不是这样,谁敢作乱?若不是您生病,臣下们本来也要请求君主立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已有命令,这正是臣子们的心愿。”于是景公召赵武、程婴一个一个拜见诸将军,将军们就反过来跟程婴、赵武一道攻打屠岸贾,灭掉了他的家族,晋景公又赐给赵武跟从前一样的田地采邑。所以人怎么可以不施恩德?在此时对人有思惠,所以会在彼时得到回报。没有程婴那么赵氏孤儿就不能保全,没有韩厥那么赵氏后代就无法再立,可以说韩厥是不忘恩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偶。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诗和苏诗都写出了月亮清寒的特点,以月夜清辉之景衬托出诗人的形象。B.晏诗和苏轼都以“转”字赋予了景物动态感,以动衬静,增添了诗歌意趣。C.晏诗由月亮联想到“素娥”有“玉蟾”“桂花”的陪伴,来反衬诗人的孤独。D.苏诗把月比作“玉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秋时节圆月冰清玉洁的美感。15.这两首诗中,诗人借“月”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4.B15.①晏诗用月景引出羁客之情,又借猜想素娥独在清冷月宫的怅恨之情写自己无处排遣的孤独、寂寞。
②苏诗表达了对月圆人圆的珍惜,对亲人团聚的渴求与忧虑,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和感慨。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来反衬诗人的孤独”错误。“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意思是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诗人借写嫦娥在月宫的孤凄寂寞,实则抒发了自身羁旅在外的孤独之情。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晏诗:“此夕羁人独向偶”中“羁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自己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并且“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诗人借写嫦娥在月宫的孤凄寂寞,实则抒发了自身羁旅在外的孤独之情。苏诗:这首诗记述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而“明月明年何处看”写到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和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上描绘出战争的激烈残酷,烘托出战士们英勇作战的悲壮气氛。(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答案】①.角声满天秋色里②.塞上胭脂凝夜紫③.朝菌不知晦朔④.蟪蛄不知春秋⑤.舳舻千里⑥.旌旗蔽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胭”“晦朔”“舳舻”“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沈从文的墓碑是一块大石头,正面刻着他这样两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有一种在20世纪的中国的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这种“觉醒”是“现代”的“觉醒”,“觉醒”以前糊里糊涂,“觉醒”之后______,焕然新生。但是,这种断裂式的“觉醒”没有发生在沈从文身上。他的“我”,不是抛弃“旧我”后新生的“新我”,而是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______地确立起来。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生命的来路______。可以说,它们基本的不同在于断裂式“觉醒”的“新我”是靠否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而沈从文的自我是通过肯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两个“我”字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恍然大悟②.自然而然③.历历在目18.“照我思索”中的‘我’指沈从文;“能理解‘我’”中的‘我’指自己。19.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种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觉醒”以前糊里糊涂和后文“‘觉醒’之后……焕然新生”,可知觉醒后不再糊涂、突然明白,所以填“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指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第二空,根据前文“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可知,这里强调自然发展,所以填“自然而然”。“自然而然”指出于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的效果。第三空,根据前文“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可知生命的来路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所以填“历历在目”。“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景象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情景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这句话意思是“依照我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解自己”,第一个“我”指沈从文自身,第二个“我”指看到这句话的人自己。【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是语序不当,把“有一种”调整到“中国”和“关于”之间。并且删去原文中“中国”和“关于”之间的“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处暑,既是夏日的休止,___①___,对于农家人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处暑之后,昼暖夜凉对农作物的干物质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庄稼成熟很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秋不凉,籽不黄”“气收禾黍熟”,___②___也是十分有利的。“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在南方,一片片金黄无边无际,稻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在北方,粟秆粗叶壮、谷穗硕大、籽粒饱满,___③___。家家户户开始修筑贮藏米谷的仓库,为接下来的丰收做充分的准备。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答案】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看好创新和出海关注基本面向上细分赛道-国元证券
- 光伏智能跟踪支架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中国结肠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合集五)
- 方型太阳能警示桩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商场项目可行性报告
- 2024河南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半导体封装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 2025办公设备维修合同
- 2024江苏泗阳县交通产业集团招聘第一线操作人员招聘3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GB 19272-2024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分数乘法(三)课件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2024年演出经纪人资格《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麻醉与舒适医疗
- 全国林草行业森林消防员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治安保卫部规章制度(2篇)
- 2024年保密知识测试试题附答案(综合卷)
- 猪粪供应合同范本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5.4 扇形的面积 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