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配线一般规范_第1页
电气配线一般规范_第2页
电气配线一般规范_第3页
电气配线一般规范_第4页
电气配线一般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配线一般标准电气配线一般标准电气配线配电一般标准电气配线配电一般标准10适用范围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标准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标准。本标准引用标准GB/T4884—1985绝缘导线的标记GB/T4026—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GB/T2681—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T2682—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GB/T13534—1992电气颜色标志代号GB/T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1、导线和电缆及配线标准导线和电缆的选用原则应具有承载一样电流的标称截面积,导线最高温度不1规定的值。1正常和短路条件下导线允许的最高温度(单位:℃)线最高温度短时极限温度701606020090250180350绝缘种类正常条件下导短路条件下导线1聚氯乙烯(PVC)橡胶绝缘种类正常条件下导短路条件下导线1聚氯乙烯(PVC)橡胶(XLPE)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 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以下因素确定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状况下,1中的规定值。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假设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7-112中的数值0.78减额系数。表2稳定环境温度40℃时,承受不同敷设方法的PVCI敷设方法(敷设方法(1-5)B1截面积/mm2B2CEI/AZ0.2--4.04.0电子设0.3--5.05.0备线对0.5--7.17.10.75--9.1-9.10.757.6---三相系1.010.49.611.711.5统中的1.513.512.215.216.1单芯非2.518.316.52122屏蔽电425232830缆63229363710444050521660536670257767848835978310410450--12312370--15515595--192192120--221221电压降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为此,有2规定值的导线。最小截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械强度且不减弱正常功能,3示出值小的导线。电柜内部具有最大电流为2A的电路的配线3的要求。位置用途电缆种类表位置用途电缆种类三芯或双芯双芯三芯或双芯双芯三芯以屏蔽无屏上屏蔽线蔽线线或无屏蔽线铜导线的最小截面积11.50.750.750.751-11111.50.30.50.3----0.080.750.750.750.750.750.20.20.20.20.2机械部件的连接外壳小电流外部(<2A)电线小电流(<2A)电外壳路中的连内部接数据通信- -配线

- - 0.08表4 导线的分类类别 说明,一116mm2铜或铝最少股的绞芯2线,一般大于25mm2多股细铜绞合线多股极细铜软线

用法/用途定安装用于频繁移动注:来源于IEC60228:1978《绝缘电缆导线》和IEC60228A:1982,第一次增补《圆导线的尺寸范围指南》安装方法 电柜到设备各单元间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见图5.安装方法所用的字母代码按 IEC60364-5-523B1导线装在导线管和电缆管道装置中B2 C D电缆悬挂壁侧和装在开式电缆托架上5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方法B1:用导线管(用于布线的管状部件,绝缘导线和电缆穿入其中,且可更换)和电缆管道装置(由底座和可拆卸罩组成的封闭外壳装置,是包涵绝缘电线、电)〔单芯电缆。方法B2:同B1,但用于多芯电缆方法C:没有导线管和管道,电缆悬装壁侧。方法E〔一种底部为连续条状略向上折边无罩的电缆支架。2、配线的一般标准连接和布线一般要求全部连接,尤其是保护接地电路的连导线,要特别考虑电蚀问题。连接。接线座的端子应清楚做出与电路图上相全都的标记。软导线管和电缆的敷设应使液体能排离该装置。供拢合绞芯束的方法。不允许用焊锡来到达此目的。屏蔽导线的端接应防止绞合线磨损并应简洁拆卸。识别标牌应清楚、耐久、适合于实际环境。接线座的安装和接线应使内部和外部配线不跨越端子〔GB14048.7〕导线和电缆敷设导线和电缆的敷设应使两端子之间无接头或拼接点。为便于连接和拆卸电缆和电缆束的需要,应供给足够的附加长度。假设导线端局部受到不适当的张力,则多芯电缆端部应夹牢。应尽量将保护导线靠近有关的负载导线安装,以便削减回路阻抗。不同电路的导线 不同电路的导线可以并排放置,可以穿在同一通道(如导线管或电缆管道装置)中,也可以处于同一多芯电缆中,只要这种安排不减弱各自电路的原有功能假设这些电路的工作电压不同,应把它们适当的隔板彼此隔开,或者把同一管道内的导线都用最高电压导线的绝缘。不经过电源切断开关断开的电路,应与其他配线分开,或者用颜色来区分(或两种方法同时承受),以便在电源切断开关处在”通”或”断”位置时均能够识别出它们是带电的。电柜内配线是背后接线,则应供给检修门或能旋出的配电盘。定在固定部件上和与电气连接无关的活动部件上。不敷入通道的导线和电缆应结实固定住。插销插座组合。动力电缆和测量电路的电缆可以直接接到想要连接的器件的端子上。电柜外配线一般要求 引领电缆进入电柜的导入装置或通道连同专用的管接头密封垫等一起应确保不降低防护等级〔掌握装置外壳防护等级一般不低于IP5。外部通道连接电气设备电柜外部的导线应〔如导线管或电缆管道装置或电缆支承设施,都可使用不封闭的通道安装。和通道或多芯电缆一起使用的接头附件应适合于实际环境。置开关和其他外部安装器件的连接。机械的移动部件的连接频繁移动的部件位。移动电缆的支承应使得在连接点上没有机械应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等径10倍。假设移动25mm距离。否则应在两者之间安设隔板。电缆护套应能而受由于移动而产生的正常磨损,并能经受大气污染物质〔如油、水、冷却液、粉尘〕的影响。缆的损伤。软金属导线管不应用于快速和频繁的移动,除非是为此目的特地设计的。备有标志电缆的预接引出线的器件(位置开关、接近开关)可不供给导线管的端接装置。连接沟通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导线应允许安装在全部按其中的最高电压来选用绝缘。机械上器件的互连 假设装在机械上的几个开关器件(.如位置传感器、按钮)是串行或并联的,建议器件间的导线返回到构成中间测试点的接线座这些接线应便于安装,充分保护,并在有关图上示出。插头插座连接假设设备是可移式的,插头应连接在电路的负载边。PELV电路除外。插头插座组合的设计应使得在全部带电极接通(多极接插件)的状况除外。16A或正常工作中需保持接通的插头插座组合,应为保持式的以防止断开。额定值为的联锁式的。应保持住。应做出清楚标记,建议承受机械编码以防相互插错。民用的以及GB11918给出型式的插座不应用于掌握电路。为了装运的拆卸 为了装箱运输需要在分段处具备防护实际环境影响的力量或被适当封装。备用导线应考虑供给维护和修理用的备用导和防护接触带电体同样的方法予以隔离。通道、接线盒与分线盒一般要求可能与导线绝缘接触的锐棱、焊碴、必要时应供给由阻燃、耐油绝缘材料构成的附加防护,以保护导线绝缘。通道应供给IP33防护等级。易存积油或水分的分线盒、引线箱、电缆管道装置中应允许留有直径6mm的排泄孔。为了防止电气导线管与油、气和水管混淆,建议电气导线管用实体隔离安设,或者做出明显标记。通道和电缆托架应刚性支承,其位置应离运动部件有足够的距离,并使损伤磨损的可能性减至最小。在人行通道区域内,导线槽和电缆托架的安装应为该通道供给至少2m高的净空。仅为机动保护装置供给通道和接线盒。导线槽满率 关于导线槽满率的考虑应基于通道的直线性和长度以及导线的柔性。建议通道的尺寸和布置要使导线和电缆简洁装入。硬金属导线管及管接头 接头应为镀锌钢或适合使用条件的耐腐蚀材料制成。应避开使用不同金属,由于它们在接触中会产生电位差腐蚀作用。导线管应结实固定在其位置上并将其两端支承住。管接头应与导线管相适应并适用。应使用带螺纹的管接头,除非由于构造上的困难阻碍着装配。假设使用无螺纹管接头,则导线管应结实固定在设备上。导线管的折弯不应损坏导线管,也不应减小导线管的有效内径。金属软导线管及管接头 金属软管或编织线网铠装组成,它应适用于预期的实际环境。管接头应与软导线管相适应并适用。非金属软导线管及管接头 应耐弯折,它应具有与多芯电缆护套类似的物理性能。这种软导线管应适用于预期的实际环境和使用在预期的环境温度内。管接头应与软导线管相适应并适用。电缆管道装置 电柜外部的电缆管道装置应刚性支承,并应与机械的运动部位或污染局部隔开。盖板的外形应正掩盖满周边;应允许加密封垫。盖板应承受绞链或挂链连接到电缆管道装置上,并应使用系留螺钉或其他适合的紧固件使盖板严密固紧。对于水平安装的电缆管道装置,其盖板不应装在底部。假设电缆管道装置是分段供给的,则各段之间的连接应严密协作,但不要求加密封衬垫。除接线或排水需用孔外,不应有其他开口。电缆管道装置不应有放开的不用的出砂孔。机械的隔间和电缆管道装置应允许用机械立间或电缆管道装置是与冷却液槽及油箱隔离并完全应被固紧,其布置应使得它们不易受到物理破坏。端子座、接线盒与分线盒 端子座应安置在易于接近的盒内。安装在机械上的接线盒和转接盒〔包括全部的孔口〕应供给至少IP44的防护等级。这些盒子的结合面或密封垫应经得住预期的实际环尘、油和冷却液之类的物质。电动机的接线盒 电动机的接线盒应密封,〔度传感器、反接制动开关或测速发电机〕进展连接。3、导线和电缆的标记主标记:只标记导线或线束的特征,而不考虑其电气功能的标记系统。补充标记:一般用作主标记的补充,并且以每一导线或线束的电气功能为依据的标记系统。识别标记原则识别标记必需标在导线两端,必要时,标在导线全长的可见部位。在某些状况下,补充标记已足够识别时,可不要主标记。主标记系统的应用独立标记与附属远端标记同属于主标记系统,这种标记不考虑导线的电气功能,其中,独立标记是与导线所连接的端子标记无关的一种标记,而附属远端标记是与远端所连的端子标记一样的一种标记。补充标记的应用补充标记和主标记一样,可以是字母或数字,也可承受颜色标记或适宜的符号。在某些状况下,为避开混淆,(如斜杠/)将补充标记和主标记分开。补充标记的应用表6标记极性标记相位标记保护导线和接类型地线的标记正极用+,负极用大写字母用-或数字或两PE直流系统的中者兼用表示不接地的保护间线用字母M相序沟通系PU假设负极标记统中的中性接地线用E与相连字符有,线必需用字母N标明,如保护导线和中性线共用一线说明则负极标记应果可能产生PEN使用放在括号混淆用以标内的连字明相位的数符”(-)”来表示字或字母应放在两斜杠(/8/)标记的排列假设标记包括不同的组成局部,应用以下方法将各局部区分开来。用一个间隔,或一个适当的符号,例如连字符;用不同的印刷字体;组成标记的各不同局部应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表示沿导线的轴向(纵向标记模向标记)。在任何状况下,字的排列应便于阅读。它们可以排成列或排成行,并且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导线或线束(电缆)上标记排列(7)7导线或线束(电缆)上标记排列标记形标记形式排成一排成一排成一行排成一列行的纵列的纵的模向标的模向标向标记向标记记记标记图示A1-B4B1A4B-1A4A1B4标记使用的字体及导线(或线束)上标记在接线图上的标注标记使用的字体标记应尽可能使用大写黑体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或用标准的图形符号;对附属标记,应尽可能用与端子标记一样的字体。导线(或线束)上的标记在接线的标注要求在图上标出导线的标记时,该标记应放在靠近导线图形符号处;当承受附属两端标记时,其导线两端的标记挨次,在接线图上的和导线上的必需全都;补充标记按其功能,可以只标注在接线图上、只标注在某些导线上或全部导线上、标注在接线图和导线上。标记根本原则字母数字系统由大写黑体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标志直流元件的字母从字母表的前半局部即AM中选用,标志沟通元件的字母从字母表的后半局部NZ中选用。字母“I”和“O符号“+”和“-”可以使用。8设备特定接线端子的标记和特定导线线端的字母数字符号导体名称字母数字符号导体名称设备端子标记导线线端的识别第一相UL1沟通系统其次相VL2电源导体第三相WL3中性线NN

正极负极中间线导体地导体机架接

CDMPEPU-ETEMM○1CC1

L+L-MPEPUPENETEMM○1CC11只有当这些接线端子或导体的电位与保护导体或接地导全的电位不等时,才承受这些识别标记。4、导线和电缆的颜色〔摘自GB/T2681-1981〕依导线颜色标志电路的规定〔见表9〕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见表10〕9依导线颜色示志电路的规定序导线颜色所标志电路号1黑色装置和设备的内部布线2棕色直流电路的正极3相3红色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闸管的阴极4黄色1相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极晶闸管和双向晶闸管的门极5绿色2相蓝色 直流电路的负极闸管的阳极淡蓝色白色黄和绿双色红、黑色并行

沟通三相电路的零线或中性线直流电路的接地中间线双向晶剖管的主电极无指定用色的半导体电路安全用的接地线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沟通电路表10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序电路 号1相相相零线或中性线线连接的沟通电路负极接地中间线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

黄色绿色红色黄和绿双色红黑色并行棕色蓝色红色极基 放射极二极管的阳极阴极门极阴极双向晶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