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从以下四点展开。首先,明确复习目标,展示本章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1.掌握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2.理解阿基米德定律内容,以及探究过程。3.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和应用。重难点:1.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2.浮力结合压强与简单机械的综合计算题。其次,根据导学训练完成3个考点,查漏补缺。通过讨论,查课本,快速的回忆起重点知识。本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复习思路,以学生自主复习,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考点一: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浮力的测量:F浮=G-F(3)施力物体:液体和气体考点二:阿基米德定律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F浮=m排g=ρ液gV排(决定式)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4.影响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考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物上浮:ρ液>ρ物下沉:F浮<G物悬浮、漂浮:F浮=G物下沉:ρ液<ρ物悬浮:ρ液=ρ物计算浮力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①根据浮力的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已知ρ液、V排。③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拉力。这三个力平衡,即G物=F浮+F拉,由此得F浮=G物-F拉。④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此式只适用于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运用上述公式计算浮力时,一定要明确各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切不要死记硬背,乱套公式。题型示例及解题的基本方法1、由F浮=G物-F­­拉求浮力。当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时,物体被一个力拉住悬浮在液体中,则物体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由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应用公式:F浮=G物-F­­拉,再由F浮=G物-F­­拉求浮力。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说明:上题属于浮力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已知物体在空气中的重G物和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示数F拉,就可以用F浮=G铁-F­­拉求浮力的大小。这是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的问题。2、应用F浮=ρ液gV排判断浮力的大小。例2:将体积相同的木球A,塑料球B,铜球都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则()A、A球受的浮力最大;B、B球受的浮力最大;C、C球受的浮力最小;D、三个球所受的浮力大小相同分析与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F浮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ρ液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3、应用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大小例3:将体积是5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一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ρ煤油=0.8×103kg/m3)g取10N/kg解:(1)物体浸没水中时,V排=V物=50×10-6m3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10-6m3=0.5N(2)物体一半浸在煤油中:V排'=V物=25×10-6m3F浮'=ρ煤油gV排'=0.8×103kg/m3×10N/kg×25×10-6m3=0.2N答:物体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0.5N;当物体一半浸入煤油中时,受到的浮力是0.2N。说明:应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大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代入ρ液时要注意物体浸入的何种液体,若浸入水中应写ρ水,并将水的密度值代入,若浸入其它液体时,应代入其它液体密度。(2)V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它的大小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当物体浸没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物。(3)V排的单位是m3,公式F浮=ρ液gV排中的各项字母都统一用国际单位。4、应用漂浮条件F浮=G物计算浮力5、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总结浮力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通过审题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它所处的状态。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若物体浮在液面上,则有V排+V露=V物,因此V排<V物。2、要注意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力的示意图,在图中标出已知力与未知力。3、解浮力题时要注意判断状态:涉及两个物理状态的浮力问题,往往要对两个状态下的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列出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出结果。看到返回来的视频,自己反复看了几遍。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反思如下:首先语言和仪表,语气语调都是平平,没有抑扬顿挫,更没有去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我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当自己先活越起来,再把这种激情传递给学生,一起创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知识和例题设计方面。复习的三个知识点主要以陈列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应该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通过自己的导训总结出来。在后面的例题展示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去扣前面的知识点和中考的考点,让学生知道在中考时,这部分的考点和题型。例题的展示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学生的导训知识点部分应该在课下提前完成,在课上就能节约部分时间,导致最后的综合分析题没有时间去展示了。通过这次录课,让我学习到很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任重而道远,唯有努力、学习、付出,才能做得更好。课标分析浮力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的一级主题中的“机械运动和力”二级主题下。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主要内容,一直被认为是初中阶段较难的知识点。难点之一就在于解题的逻辑复杂性,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使这部分的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因此,把握好新的课标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关键。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A.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B.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C.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等因素2一个体积为300cm3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它的2/3体积露出水面,它受的浮力是多大?(g取10N/kg)3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A.相等B.铝球的比铁球大C.铝球的比铁球小D.浮力都等于重力4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5.如图是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发明的水上自行车,车下固定5个充满气的气囊,每个气囊的体积均为3.0×10-2m3,已知该水上自行车的总质量为25kg,不计车轮浸入水中的体积。(g取10N/kg)(1)当自行车停放在水面上没人骑行时,气囊排开水的总体积为多少?(2)当质量为75kg的人骑行时,固定在正中间的1个气囊破裂,该自行车是否还能安全骑行?请通过计算说明。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章课内容多,概念性强,学生复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复习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