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梁测量专项方案_第1页
高架桥梁测量专项方案_第2页
高架桥梁测量专项方案_第3页
高架桥梁测量专项方案_第4页
高架桥梁测量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工程概况31.1工程总体概况31.2本标段概况31.3编制依据52.控制测量62.1前期准备62.2建立控制网6平面控制测量6高程控制测量9控制点的保护措施113.施工放样123.1高架工程13桩基施工测量13承台施工测量13墩身施工测量143.1.4支座安装施工测量143.1.5现浇箱梁施工测量153.1.6悬臂浇筑箱梁施工测量153.1.6钢箱梁及板梁吊装183.1.7桥面铺装、防撞栏杆的测设183.2道路工程183.2.1管线搬迁测量183.2.2新建管线测量193.2.3地面道路测量194.施工变形监测195.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206.测量工作质量保证措施207.竣工测量218.安全生产措施219.测量设备及人员22S6公路工程8标测量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总体概况S6公路〔原名A17公路东起外环线西北端.向西穿过S5〔原A12沪嘉高速公路.在宝安公路与薀藻浜之间接上G15沈海高速〔原A5嘉金高速公路。本工程途经宝山、嘉定两个区.设置全互通立交三处〔沈海立交、嘉闵立交和外环立交菱形立交二处〔永盛路菱形立交和浏翔公路菱形立交.全长约11.77km。该道路为高速公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0m.两侧隔离绿带各50m。图1-1S6公路的地理位置1.2本标段概况S6公路新建工程8标的工程范围是外环立交.主要包括主线S、N线.WS、SW、WN、SN、NS匝道。桥梁部分主线上行线S线起讫点桩号为K9+592.293~SK11+445.112.全长约为1853m.其中跨现状S20外环线采用两跨〔55+55m跨径连续钢箱梁;主线下行线起讫点桩号为K9+580.482~NK10+956.831.全长约为1376m;WS匝道长336.7m;SW匝道长949.8m;WN匝道长145m;SN匝道长917m.其中跨现状S20外环线采用两跨〔56.125+52m跨径连续钢箱梁.跨蕴藻浜采用挂篮法施工预应力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55+90+55m.桥宽13m;NS匝道长768.2m.跨蕴藻浜采用挂篮法施工预应力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55+90+55.桥宽13m。外环立交NW、EN、NE匝道及SN、NS、WN匝道余下部分为远期预留匝道.不包括在本次工程范围内。地面道路部分分别位于桥梁落地点至外环线顺接处.其中上行线S线起讫点桩号为SK11+445.112~SK11+765.521.全长为324.409m〔包括300m与外环线S20拼接段段;主线下行线起讫点桩号为NK10+956.831~NK11+641.008.全长为684.177m〔包括400m与外环线S20拼接段段.跨卢泾和浏中河采用地面桥.跨径分别为22m和42m;SN线起讫点桩号为SNK0+000~SNK0+206.646.全长为206.646m.以及与外环线S20拼接段长310m;NS线起讫点桩号为NSK1+765.858~NSK1+967.919.全长为202.061m.以及与外环线S20拼接段长325m。招标人:上海公路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1.桥梁工程1.立交主线主线高架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标准段采用双立柱桩式桥墩.桥梁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S、N主线横断面为:0.5m〔防撞墙+6.75m*2+0.5m〔防撞墙=16.5m。S、N、SN、NS单幅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0.5m〔防撞墙+1.0m〔路缘带+7.5m<车行道.3.75×2>+3.5m〔硬路肩+0.5m〔防撞墙=13m。图1-2主线桥标准横断面图2.立交匝道上部结构.曲线段一般采用L=25m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的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桥梁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SW、WS单幅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0.5m〔防撞墙+1.0m〔路缘带+7.0m<车行道.3.5×2>+1.0m〔硬路肩+0.5m〔防撞墙=10m。.2.道路工程本标段中地面道路均为立交主线匝道桥台与现状外环线S20的接线部分.四条主线匝道S线、N线、SN线、NS线地面道路部分总长度约为2052m.其中与外环线S20拼接段总长为1335m.为双向4车道布置.其中S线、N线设计时速80km/h.SN线、NS线设计时速60km/h.设计标准轴载:BZZ-100型标准车。采用双车道Ⅲ型匝道形式.单侧路幅宽度12m.单侧标准横断面为:1.0m〔左侧路缘带+7.5m〔双车道机动车道+3.5m〔右侧硬路肩=12.0m〔匝道宽度.不含土路肩。本标段内地面桥有两座.分别为卢泾主线桥〔北线.浏中河主线桥〔北线.其中:卢泾主线桥〔北线跨径组合为:单跨22m;浏中河主线桥〔北线跨径组合为:13m+16m+13m.总长42m;本标段内管线桥有两座.分别为浏中河管线桥.蕴藻浜管线桥。1.3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S6公路新建工程"的《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基础.并根据下列规范标准作为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5、《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规范》DGJ08-118-2005〔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076-95〔8、《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9、上海公投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72.控制测量2.1前期准备工程开工前.所有进入工地的测量仪器均需进行统一的强制检定.为减少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本标段测量仪器〔LEICAGPSR530、LEICATC1201+全站仪、苏一光DS05水准仪、苏一光DSZ2水准仪、50m钢卷尺、5m塔尺由上海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校。对指挥部交桩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在使用之前都应当进行复核.复核时须注意相邻标段控制点的校核。平面控制点的精度应满足四等导线网控制测量.边长相对中误差限差≤1/80000.测角中误差≤±2.5"。水准点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要求应符合±12mm.L为线路长度〔km。复核结果报送驻地监理组.经由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报总监办批准后方可使用。2.2建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路线平面控制网是桥梁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平面控制测量S6公路工程8标的全桥首级控制网由指挥部委托上海市测绘院完成.共有平面控制点五个.点名分别为G1717、G1718、G1719、G1720、G1721。其中平面控制点G1717为相邻标段7标的工程控制点。本标段位于宝山区顾村镇陈行村.工程范围内树木较为茂盛.居民房屋较多.且立交跨越现状A20外环线.现场通视条件较差。结合工地现场实际情况.我方拟设置施工加密控制网.其网型如图2-1所示。沿本标段施工沿线分别设置加密点ZD01~ZD09.用于本标段内工程基准线放样控制。图2-1施工控制网加密网型示意图加密控制网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观测.对于通视条件良好的加密点.使用1秒级LEICATC1201+全站仪进行观测.本次测量复核依据的规范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平面加密控制点测量为一级导线测量.其各项技术指标见表1-2至表1-4:表1-2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表中n为测站数表1-3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表1-4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对于通视条件较差.无法通视的点.采用卫星定位测量进行加密观测。卫星定位测量各项技术要求如下: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3GPS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GPS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GPS网测量中误差;N——GPS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的环闭合差;WxWyWz——异步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下式的规定。m≤σ4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5GPS测量数据处理需满足各项规范技术要求。加密点点位选择应注意事项:为了长期地保存点位.控制点一般应设置具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顶面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的标石.精确标志点位.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注意点位的保护.减少无谓的破坏。考虑到控制点的稳定需要时间.拟控制点测设在控制点选择、埋设后一周进行。控制点布设、测设完毕后.需报审监理组、总监办批准后.方可使用。上述方案是建立在前期施工阶段的基础上.后期施工将根据施工实际需要再进行临时加密.具体加密方法参照上叙要求。高程控制测量本工程由指挥部交桩的高程控制点共有五个.点名分别为S1712、S1713、S1714、S1715、S1716;其中.高程控制点S1712为相邻标段7标的工程控制点。结合工地现场实际情况.为满足施工要求.我方拟设置水准加密控制网.其网型如图2-1所示。沿本标段施工沿线分别设置加密点BM01~BM09.用于本标段内水准高程线放样控制。本标段水准点布设三等水准要求.加密点布设四等水准要求.具体要求如下:水准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表2-6要求:表2-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张长度〔km。2水准测量精度计算应符合表2-6的规定。〔1高差偶然中误差M△按式〔2-5计算:〔2-5式中:——高差偶然中误差〔mm;——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水准测段长度〔km;n——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2高差全中误差MW按式〔2-6计算:〔2-6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L——计算各闭合差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3特大、大、中桥施工时设立的临时水准点.高程偏差〔h不得超过按式〔2-7计算的值:h=±20〔mm〔2-7式中:L——水准点间距离〔km。对单跨跨径≥40m的T形刚构、连续梁、斜拉桥等的偏差〔h不得超过按式<2-8>计算的值:hl=±10〔mm 〔2-8式中:L——水准点间距离<km>。高程偏差在允许值以内时.取平均值为测段间高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重测。所有加密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要注意保护.避免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点位需要按照相关要求经常复测.复测结果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若控制点的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精度.则应及时提出复测要求.由指挥部通知建网单位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并交付新成果.作为施工单位参考依据.不能擅自根据测量结果对控制网数据进行随意更改。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时.必须以最新一次交桩资料为依据。控制点的保护措施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对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向其讲解施工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动员全体施工人员对测量控制网点进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准确、完好。控制网点测设完毕后.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首先在控制点附近设置明显标志.起到警示作用。其次对处在例如路边等环境恶劣地方的控制点.要在周围采取围护等措施.防止意外损坏。同时安排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若发现控制点已被破坏应首先通知项目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时逐级向标段监理组等单位反应.以便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对所出现有偏倒、毁坏等现象,除了要追查原因外要及时进行恢复.并将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校对、签证验收后方可继续使用。3.施工放样本标段工程施工放样分为高架工程和道路工程两大部分.高架部分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平面设计有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纵断面设有竖曲线.地面道路部分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为主线及匝道落地后至外环线拼接段。每道工序的施测流程如下:测量数据核定测量数据核定上报监理组审核测量作业〔放、复报验〔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图3-1施工放样控制流程图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者卫星定位测量系统放样法.使用全站仪时.需注意在对好后视点后.找一个已知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点位放样。使用卫星定位测量系统放样时.需注意放样位置的周围环境.各项条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放样的各项精度标准:1、放样误差应小于设计提出的允许误差范围。2、一般平面位置应≤±10mm.高程误差≤±5mm。3、无相关规定时.放样复核各项误差参照验收质量标准的0.4倍控制。3.1高架工程高架桥梁结构施工为本标段主要结构形式.由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组成.下部结构有桩基、承台、墩柱施工.上部结构有挂篮法施工现浇箱梁、现浇连续预应力箱梁、钢箱梁和板梁预制及安装施工.以及桥面附属工程施工。桩基施工测量桩基施工是整个工程的测量的第一步.它的正确与否、精度要求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对每个放样数据先做好详细的内业计算.并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外业放样使用。鉴于本标段内一个承台内桩基数目较多.有3~20棵不等.为群桩形式.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直接放样桩位中心点.或者使用卫星定位测量系统直接放样出桩位中心点。为减少施工放样工作量.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桩数较多的承台.考虑使用全站仪放样每个承台的四个角点桩位.然后采用直接丈量法进行桩基施工定位。对所放样的各点都需及时做好配线桩并予以保护.以便随时复核桩位误差。表3-1钻孔桩验收标准项目放样复核允许偏差竣工验收允许偏差孔的中心位置<mm>20群桩:100;单排桩:503.1.2承台施工测量承台施工的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放出承台的角点.使其能顺利进行模板的支设。在承台基坑开挖时控制好垫层低标高.做到不超挖不少挖.在承台砼浇注前应对承台顶标高进行测量.做好相应的标记.确保承台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承台成型后需符合表3-3相关规定。表3-2承台验收标准项目放样复核允许偏差<mm>竣工验收允许偏差<mm>轴线偏位15顶面高程±20平面尺寸±303.1.3墩身施工测量墩身施工测量主要进行墩身平面位置测量、垂直度的控制及墩身顶标高的控制。平面控制采用极坐标法放出墩底四个角点.垂直度及高程控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墩身立内模之前.用水准仪测设底模的绝对标高.使得预制墩柱四角处于一相对平面高程.控制在+2.-5mm之间。2钢模板拼装前.先用2m直尺检验一下其表面平整度.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度达到≤1mm的规范要求.拼装前钢模板的外形尺寸〔长.宽.肋高也同时进行检验.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长和宽≤1mm.肋高±3内模拼装成型时.务必控制好其垂直度.使用两台经纬仪放置于相互垂直的轴线方向观测.或者在风比较小的情况下.用两只三角垂球挂设.立柱垂直度偏差:0.15%H.且不大于10mm4模板拼装、钢筋绑扎后.外模的拼装如同上述过程控制。在砼浇捣之后收水作业之前.进行墩台高度复核.立柱预制高度采用钢卷尺倒挂的方法测设。1在墩柱四侧分别作出标志点对应砼的收水作业面.以便及时的进行砼的量的控制.引起立柱预制高度的偏差过大。2进行量取立柱各侧面的预制高度.取其高度平均值作为立柱的实际高度。根据公路桥梁规范要求.立柱预制高度值控制在±20mm表3-3立柱验收标准项目放样复核允许偏差竣工验收允许偏差立柱轴线位置<mm>支座安装施工测量通过极坐标的方法测放出支座的中心点.定出支座的位置;支座初步安装完成后再复核支座顶标高.使其平面及高程都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表3-4支座安装验收标准项目放样复核允许偏差竣工验收允许偏差支座中心位置<mm>现浇箱梁施工测量首先根据现浇箱梁的线形特征.计算出箱梁投影线的纵轴线及边线.再将平面坐标点投影到地面.放出设计箱梁控制线;根据箱梁控制线测出钢管支撑的平面位置.曲线梁测量桩应加密;严格控制梁底标高.钢管支架的高度应根据梁底模标高来确定。由所放样点位对应的设计箱梁底标高反推出支架顶标高.从而控制模板顶标高。待模板铺设完成后.重新放样箱梁投影线坐标.测设标高.对不符合要求的点坐相应调整。悬臂浇筑箱梁施工测量由于箱梁在悬臂浇筑施工时.线性控制尤为重要.为保证成型后桥梁的中线、标高准确无误.减小附加应力对连续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中跨顺利合拢.必须制定周到、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以测量作为搜集数据的外业手段并严格执行控制方案。线形控制是悬臂灌筑过程中对各梁段线形的动态控制过程.准确地定位施工中梁体顶面、底面标高和纵横向位置.并将其与理进行比较.找出其偏差值后对偏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找出修正值.指导下一梁段施工。从而使连续梁顶底面线形平顺.各部的高程误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悬灌施工时梁体线形变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若测控不及时、不准数据丢失或失效.将无法通过二次施工或测量予以补救。因此.在施工前就要对测量的方法、时间、布点、位置、次数和精度等内容的进行认真分析和安排。观测点布设在线性控制中.要测试主梁的梁高。主梁标高的测点布置在沿桥梁纵向为没个梁段的前端。沿桥梁横向的测点设在腹板上方及桥梁结构中心的上方。如图3-1所示。图3-2沿桥梁横向的标高测点位置图2、控制措施结合实际经验.我部拟选用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将仪器置于梁上.以0号段上所设的水准点为准进行测量控制。从理论土讲.此法会受到两个T构墩身压缩下沉不等的影响.此下沉值一般较小.不会超过合拢允许值.并可在合龙前提前4个节段联测时进行调整消除。此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速度快、不受地形.在任何条件下都可采用。1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hN1。

2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硬化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hN2。3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hN3。4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hN4。5计算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测点的标高差Δh1=hN2—hNl.以及该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前后的标高差Δh2=hN4—hN3。将这两个标高差与线形控制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ANl、AN2分别进行比较.如果Δhl与ANl、Δh2与AN2相比的误差都小于设计值.则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若两个误差值中有一个或两个都大于规定值.则需要从施工现场和数据文件两个方面查找产生差别的并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输入微机、重新计算后.对下一梁段的立模实际标高进行修正。按上述步骤不断循环.直至悬灌梁段施工完毕。3、线形控制中的注意事项:1对每套挂篮都要进行等预加载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出其弹性变形.为确定立模高程提供基本依据。2严格控制混凝土容重.尽量使梁段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术指标与计算采用值接近.减少实际值与计算采用值之间的误差。3严格控制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准确度和张拉时混凝土的龄期要求<龄期达到3天以上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4在每个承台和0号段上布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和墩身压缩观测点.定测基础沉降和墩身压缩情况.并将结果反应在合拢前4个梁段和边跨段的高程中。5定期观测温度对T构悬臂端挠度的影响.通常在早晨进行初测.在下午5点后后进行复测.以消除温度影响。观测后将成果图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全桥的立模标高和线形调整提供依据。6从合拢段前4个梁段起.对全桥各梁段的标高和线形进行联测.并在这4个梁段内逐步调整.以控制合拢精度。7保证挂篮预留孔位置准确。当预留孔位置偏差较大时.挂篮不好调甚至调整不到中线位置.因此必须提高各预留孔的准确度。同时为了防止捣捣混凝土时移位.预留孔要用钢筋网固定。8一般情况下.施工时对挂篮本身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都能比较重视地考虑。但大都对挂篮与滑道之间、滑道与钢<木>枕之间、钢<木与梁顶混凝土之间的非弹性变形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了。根据经验.这方原因造成的挂篮前端沉降高达5—8mm。所以.施工时必须对此予以重并加强观测.积累经验.准确控制.消除影响。9根据实践经验及资料研究.薄壁空心墩及箱梁变形对环境温度和日照非常敏感。受日照时.受日照一侧的顶腹板温度与另一侧的顶腹板温度是不同的.且一天内也是反复变化的.且变形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因此.应对日照及环境温度影响进行自始至终的观测。10在T构悬臂灌注施工期间.梁顶面所放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线形控制软件计算模式的要求。在悬灌即将结束时.梁体悬臂最大.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的对称.并对墩的变形加强观测。11线形控制观测点要有明显标记.并在施工中妥善保护.避免碰撞后弯折变形。用Φ20直径的钢筋棒作观测点.钢筋露出混凝土面以5mm为宜.并将钢筋顶磨圆。12通过线形控制将竖向挠度误差控制在15mm内.轴线误差控制在10mm内。3.1.6钢箱梁及板梁吊装1.对预制场生产的每片板梁进行编号.进行截面尺寸和梁板高度的校核。2.对工厂生产的钢箱梁在现场进行拼装后.进行截面尺寸和箱梁高度的校核.并做好方向及位置标记。3.重新确定基座顶面标高〔即梁底标高。4.在安装好的基座上放线.安装导向装置.保证钢箱梁〔板梁定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1.7桥面铺装、防撞栏杆的测设采用坐标法和常规测设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测设。首先根据主线平面线型要素表用坐标法测设要素点位置〔中线和边线.即测设直线和曲线的起讫点。然后用常规测设方法根据要素点位置.按照施工需要测设线上各点.直线用通视法.曲线用偏角法。标高测设必须按照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来进行放样.必须充分考虑坡道线型是直线坡还是曲线坡〔竖曲线.横坡是单向〔超高的还是双向的.横坡方向如何.路脊线的两侧是否对称等因素来选择标高点的位置和密度。标高点的选择还需结合结构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3.2道路工程本标段道路工程包括现状管线搬迁、新建市政综合管线、地面道路路基及结构层施工。管线搬迁测量本标段道路工程全线跨越陈广路、陈富路、顾陈路及A20外环线.现状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前需对现状管线进行搬迁或保护.因此.对现状管线的精确定位尤为重要。在工程开工前.仔细分析现状管线图纸及施工设计图纸.踏勘现场实地地形.做到了然于胸。还需联系各家管线单位.请其做现场管线交底.摸清实际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利用本工程坐标控制系统.精确放样出现状管线位置.然后对其进行样沟开挖.从而做到有针对、有准备施工.避免野蛮施工等现象发生。3.2.2新建管线测量在开槽前使用全站仪对各类井位和管道中线进行放线.根据管线平面、高程和土质情况确定开槽上口、下口、宽度和深度.按规定坡度放出槽宽.在开槽前对中线和上口边线撒白灰线。用水准仪控制槽底高程.施工采用机械开槽.施工中边开槽.边控制管线中线及高程.随时清槽到设计位置.严禁超挖.在沟槽挖完后.重新用全站仪施放出检查井位.点位误差±1cm.并用经纬仪进行中桩加密.间距10m.以确保管道基础直顺。高程采用边桩控制。深槽作业应在槽底布设临时水准点.并做闭合.每10m设一对高程控制桩.并对高程进行复核无误后.将正确结果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重要部位的施工控制点、和控制线及高程等要由测量人员进行测量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双方签字。3.2.3地面道路测量使用全站仪对道路中线进行放样.对于道路直线段.沿道路中心线50m.按道路横断面.以路中和路边分别进行钉桩。对于道路曲线段该道路中心线每10m进行钉桩。在施工中根据施工需要对中线及高程桩进行加密.直线段控制桩按10m.曲线段控制桩按10m或5m布设。在测量高程时由两个人进行.即一个人施测后.再由另一个人进行复测。道路中线及高程测设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按城市快速路等级控制。施工时将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的高程及道路边线位置。4.施工变形监测针对桥梁工程整个大型构筑物.从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应定期进行变形观测。变形监测一般以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标志采用耐腐蚀材料.测量点布置应方便观察.埋设应牢固.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要求.沉降观测标志根据设计要求每墩设1处.桥台设2处。使用苏一光DS05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观测顺序:立柱、桥台浇筑完毕→上部结构架设或浇筑完毕→完成桥面系后→终验前。如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应缩短观测时间。每次观测应及时做好记录及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观测后应及时绘制出各观测点的变化曲线.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应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5.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1.测量人员应负责并检查仪器的使用及保管和维护。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操规程。3.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