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1.gif)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2.gif)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3.gif)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4.gif)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f74f4ed98ac08fe87500b7d580ecb90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科学教育教案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七篇
科学讨论通常是通过竞争过程获得资助的,在这个过程中,对潜在的讨论项目进行评估,只有最有前途的项目才会获得资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1)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肯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熟悉真正观看应当是有目,制订观看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看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看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洁工具对大树进行观看和测量。
用简洁词语记录观看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看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熟悉。
进展观看大树爱好,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气勃勃感受。
在观看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看目标和方法,熟悉到观看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观看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预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看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看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内里、大路旁、山坡上……处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内里植物最熟识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识植物——大树开头观看讨论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老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认真地看图,你能发觉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觉几点?)
2.同学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认真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觉,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1.老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晰,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觉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大树与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2.同学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老师激趣:同学们汇报内容真丰富,有内容大家都观察过,有内容有人还从来没观察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认真细地看一棵真正大树吗?
4.同学沟通: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老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认真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看活动就开头了。
6.同学小组沟通并汇报:假如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看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看到更多内容?
四、观看真正大树
1.沟通:老师引导孩子们沟通在头脑中制订好观看大树个人方案。(观看内容、观看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看一棵真正大树,我们确定有更多发觉。同时把观看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平安状况下老师带同学按方案开展真正实地观看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相互观赏各自观看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看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观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观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看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看一棵树让我们发觉了一个生气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看更多树呢?请在课外连续观看不同树。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2)
【学情分析】
五班级的同学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阅历,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需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转变而转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熟悉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看、去发觉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转变而转变;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5、影子的外形和光源照耀物体的侧面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试验,并将观看结果用线条和图形精确 地进行记录。能依据试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培育空间想象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仔细细致,实事求是,擅长合作沟通。
【教学重难点】
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实际地观看,使同学自己去发觉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
从生活现象动身,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终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器材预备】
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今日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隐秘
1、影子产生的条件
老师:同学们做过手影嬉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日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嬉戏,做这个嬉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看的器材预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同学的初始想法。同学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视了需要“屏”,也不肯定会说出物体要拦住光才能产生影子。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订正,让同学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觉问题,自己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老师:各组预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头试验了,还缺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试验胜利的小组要预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同学预备材料,开头试验。老师巡察。
大组汇报:通过汇报争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常观察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强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影子的特点
老师:在影子嬉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觉吗?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连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隐秘。大家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试验方法和步骤吗?
活动一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转变而转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转变包括光线照耀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量,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老师示范并演示试验和记录方法。
活动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肯定,只转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活动三影子的外形和光源照耀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耀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同学分组试验,观看记录。
总结:
(1)、光源的位置发生转变时,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转变。光源照耀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当屏和光源位置肯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拦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外形和光源照耀物体的侧面有关。
老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
老师:回顾一下我们今日学习了光的哪些学问?我们再做一次影子嬉戏,验证一下我们发觉的这些规律:
1、转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转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光源照耀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争论、分析活动,熟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熟悉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简单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受争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力量,留意在争论分析活动中准时汲取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把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同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
二、探究过程
1、争论:它们谁吃谁?
(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2)用简洁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
(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熟悉食物链,熟悉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看报告。
(3)对比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看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觉?
(6)熟悉食物网。像这种错综简单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索。
(1)出示一组同学比较熟识的生态系统,让同学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同学们观看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4)
环境问题
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活动,其次课时完成调查争论活动。
本课的学习活动与下两课时的学习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与下面两课时统筹设计,进行单元备课。
活动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熟悉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进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进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
3.情愿与其他小组沟通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
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现了人类的四个进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同学展现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状况。教学中老师可将人类社会进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同学展现。重点引导同学熟悉科学技术进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关心同学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同学整理人类社会进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争论分析变化的缘由,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熟悉科学技术的进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查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老师要留意组织同学整理人类社会进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同学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缘由,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同学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同学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同学的基本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同学独立环境与爱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学问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同学思维活动的组织。在组织同学整理人类社会进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纳老师介绍资料、个人思索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在个人活动开展前,老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同学绍人类社会进展的四大阶段。主要包括:
(1)科学进展的进程。火的使用——铁的发觉——蒸汽机的创造——电的创造和电脑的问世。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同学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些内容。但留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自然 材料——加工的自然 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生产方式的转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消失便利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消失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_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消失。
老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同学供应直观的图片,用同学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同学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同学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索和记录整理:
教学中要留给同学肯定的思索时间,让同学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同学能用理解后自
己的语言表达清晰就应赐予确定。
小组沟通:小组沟通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教学中老师要准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晰、精确 的记录展现给全班,
以供分析争论时使用。争论分析变化的缘由。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此教
环境与爱护学环节中,建议老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同学争论,使同学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①人类进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以上变化的根本缘由是什么?争论后可板书: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分析熟悉生产技术的进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同学争论: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本内容老师应尽力启发同学利用以前学过的学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争论中盼望同学能提出:空气的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水体的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有毒、有害)。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环境的破坏:植被削减、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学内容老师应尽量启发同学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详细事实。以上所列的内容同学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老师可以关心同学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
总结:同学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熟悉,在此
老师町将同学的争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关心同学形成概念系统。
同学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科学的进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带来厂环境问题。调查查找身边的环境问题。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
两步进行。课上调查时老师可组织同学对教室环境、校内环境及校内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为后面专题讨论做肯定的预备。调查后要准时组织同学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内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同学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做好示范以指导同学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同学:
(1)采纳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
(2)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查阅资料等。
(3)外出调查时肯定要由家长陪伴,并留意平安。
(4)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预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看大树的年轮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时间的长短。
2、经受一次运用各种方法查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
3、使同学初步熟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周的事物正静静地发生着变化。
教学重点:会查找时间的痕迹,知道时间的珍贵。
教学难点: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周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预备: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旧衣物等,搜集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植物与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受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查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同学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看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查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四周的事物中查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争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同学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沟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想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学校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同学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精确 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难点:体会科学讨论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老师预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同学预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
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知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学问吗?
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同学回答)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
生猜想。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知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同学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沟通信息。
依据沟通的状况,老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看。
在沟通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
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
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看一下,对比你所观看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像之处。
老师剖开鸡蛋,指导同学弄懂二者的相像之处。
三、指导同学探究
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老师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同学进行观看。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了解了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的内部有酷热的岩浆。
生2:我知道地球内部隐藏着巨大的力气。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是活动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科学家们从这些表象中推想出地球内部的很多信息,其实,他们还运用了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地球内部的隐秘。我们来做个小嬉戏:老师讲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里面装有不同的物品。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预备怎样做?
同学争论预备如何做,得出方法:摇,钻等。
同学动手操作。
同学汇报沟通。(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并提示同学完整的表达)
师:刚才的嬉戏我们进行得很胜利。我们都当了一次小科学家,由于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揭开地球内部的结构隐秘的。
四、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肯定的了解,大家有爱好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吗?
小组争论制作的方法和挨次,师在争论沟通的过程中相机课件展现制作步骤:
(1)先捏成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红色橡皮泥小球做内核。
(2)再捏一个直径约1.7厘米的黄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外核。
(3)然后捏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地幔。
(4)用一层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壳。
(5)最终小组合作进行组装。
小组活动。合作动手做地球模型。老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制作完成后,提示同学把桌面整理洁净)
同学展现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引伸。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旧还有很多迷团,很多信息科学家也是一种猜测。老师盼望你们课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与大家一起进行沟通,好吗?下课!
学校生科学教育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转变而转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听课评课记录2
-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听课评课记录1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2 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2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评课记录《2.2合理利用网络》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 制作包装盒》听评课记录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我们的文化自信》听课评课记录
- 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 医院医生聘用合同范本
- 城市个人财产房屋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 电和磁整章思维导图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动物疫病传染病防控培训制度
- 美团代运营合同模板
- 初中英语七选五经典5篇(附带答案)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及 制造、使用和运行情况
- GB/T 43676-2024水冷预混低氮燃烧器通用技术要求
- 《预防脊柱侧弯》课件
- 特种设备检验现场事故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