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东营市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赛事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东营市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赛事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东营市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赛事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东营市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赛事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东营市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赛事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5页内容【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为三角形面积推导做铺垫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求它的面积?生:底×高师:想一想: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生:“转化”的方法,就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师:为什么不转化成三角形或梯形呢?转化就是要把未知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转化”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一单元小数乘法和三单元小数除法中也用到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我们还要用到“转化”的方法。出示学习目标:1、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2、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二、学习新知1、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小组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师:请每个小组从纸袋中拿出所有的三角形。师:都有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生: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组的三角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2)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屏幕出示: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1.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2.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3.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吗?(写出过程)合作开始(3)小组汇报:方法一: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2=长×宽÷2=底×高÷2方法二: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面积÷2=底×高÷2=底×高÷2小结:三角形面积=底×高÷2(4)它们能不能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看哪个小组摆的最快。小结:任意的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5)助导提升:教师边讲边播放课件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面积÷2=底×高÷2三角形面积=底×高÷2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生:s=ah÷2(板书黑板)刚才,在推导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推出来的?(6)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进行引导)生: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对。师追问: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生:“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后,让学生齐读公式)(7)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出示课件)“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求出它的面积。播放课件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伟大吗。你们也不简单啊,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咱们自己!(响起掌声)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课件出示例2: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师:老师这里有一条红领巾,(举起实物)如果想求它的面积有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需要三角形的底和高。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四、检测(一)填空: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4.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8米和6米,面积是(24平方米)。(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直观图)1、第一组:3个图直接求三角形的面积2、第二组:2个图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底和高

(三)判断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高是2米,底是5米,面积是10平方米。(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四)拓展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8厘米、6厘米和4厘米,它的面积是()。四、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P86--87页第2、4、5题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S=ah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但是在知识的认知水平水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虽然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对图形的转化,对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基础差,能力差别大,活动经验也层次不齐,因此本节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以好带差,经验互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本节课公式的推导呈现多样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来理解所学知识。效果分析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有四个环节:新课的导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检测巩固。在导入这一环节,我简单明了,由平行四边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入手,抓住“转化”这一方法,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了“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这一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在检测巩固阶段,从巩固公式推导过程到灵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再到拓展题,每一组习题检测目的性明确,层次递进,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基础。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一方面设法将未知的图形转化成已知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未知的图形与已知图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把公式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渗透转化,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这节课的内容在这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评测练习一.填空: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4.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7.三角形的底是9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8米和6米,面积是()。分析:1.填空1—5考查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否掌握。2.填空6和7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3.会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分析:考查学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分析:考查学生运用公式求三角形面积时,知道底和高要相对应。三、判断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三角形高是2米,底是5米,面积是10平方米。()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分析:考查学生这节课容易出现的错误和混淆的概念。五.拓展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8厘米、6厘米和4厘米,它的面积是()。分析:考查学生是否会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确定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课后反思1、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从导入开始,我就以“转化”方法为入口,进行方法的复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而不转化成三角形或梯形?在小数乘法和除法中都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等;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后,又进行方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转化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公式推导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三角形的联系,让学生多角度的展现推导的方法,如:有的学生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则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实现方法共享。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面积的动态推导过程,特别是用课件演示了古代数学家刘薇用一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眼前一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视野,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对学生总是放手不够,说的太多,在让学生去探究时,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够,学生思维的空间受到制约,教师急于推导公式。还有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够及时、到位。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是学生逐步学会利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问题。如果学生具备了分析问题和阐述问题的能力,就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一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标分析《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梯形、组合图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