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_第1页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_第2页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_第3页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_第4页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目录分析内容摘要精彩摘录作者介绍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中国文化中国道文化历史劣根性中国人倾向中国文化关系人格社会政治世界良知个人问题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运用“良知系统”“身体化”“和合性”等概念来总结中国文化中对“人”的设计和“二人”关系,并进一步延伸至对个体与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对世界态度的分析与概括。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孙叔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垢》,是柏杨、李敖、项退结、武志红甚至百年前的ArthurSmith…等中国国民性著述的原理基础!一旦吃透本著作,後者一大堆推论作品不言自明,甚至可以省却不读…。高中之后就细分专业了,自认为闲暇时消遣般看多少历史学社会学哲学方面的书都只是聊以自慰,压根连入门研究的门槛都摸不着。看完作者对于“身”“心”的观点,这本书后面的内容基本上不用看了,后面章节和复读机没啥区别。写作的有些极端,绝不是表面呈现出来的“客观”。挺有味道的一本书,小到为人处世的生活习惯,大到革命政治的影响由来。这是一本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有深刻论述的书,对认识中国人、行为、文化等,对人认识社会处世有很大帮助!。更让人深思的是,传统文化结构产生了一个深远问题:当缺乏外部世界对照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看懂自身的问题,“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孙隆基先生所说:“这是一个未断奶的民族”。语句有些啰嗦。最初版本写于wg后,如作者所言带有当时的余绪,现在所看的版本已经是几经改版,或许已经删去了最尖锐的东西。精彩摘录精彩摘录人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是人的“认知意向”与客观世界之间达成的一项协定。从不同观点出发的认知意向,就会与客观世界达成不同的协定。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的——他是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了,“人”就被蒸发掉了。因此,中国人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中国人格的组成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制他律”而少“自我组织”的,因此一方面被造成自我压缩,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权利,整个“人”都被压得很低,另一方面又缺乏纪律,无须对一己之行为负责,也少尊重别人之权益。中国人的“人我界限不明朗”,人格之依赖性,以及上述的“桃源”情结,都易衍生自恋狂式的“万能的幻觉”。中国人的“良知系统”在个人身上造成的意向是“安身”与“安心”,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则导向“天下大治”“天下太平”“安定团结”,而其政治之意向亦为“镇止民心,使少知寡欲而不乱”我必须对“深层结构”这个概念予以进一步的澄清。这个概念的运用并非指中国历史从无出现变化,而是辨认中国历史上由古至今比较稳定的某些规律,它们是使“中国”在历经变化后仍保持它自身特殊认同的因素。目录分析(一)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三)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二)“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第一章导论(一)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三)中国人的“人心”逻辑(二)“身体化”的倾向第二章中国人的“良知系统”(五)“心”对“身”的组织(四)“心”对“身”的照顾第二章中国人的“良知系统”(一)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1.中国人对“人”的定义2.“二人”与“一人”3.中国人的“身”4.中国人的“心”5.中国人“良知系统”的特色(二)“身体化”的倾向1.“身体化”的诸般迹象2.“民以食为天”3.口腔化的倾向4.中国人的“养”5.“安身”与“安心”6.集体、团体、大体(三)中国人的“人心”逻辑1.“生”与“熟”2.“内外有别”3.心意不到之处4.有关“私心”的问题5.“上下一心”与“上下离心”(四)“心”对“身”的照顾1.中国人“二人”之间的照顾2.中国人两代之间的关怀3.“为人民服务”(五)“心”对“身”的组织1.口腔阶段2.肛门阶段3.“非性化”与性泛滥4.“自我”之被非组织化5.“母胎化”的倾向6.国家对社会的组织(一)中国人的“和合性”(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二)他制他律的人格第三章“二人”关系(一)中国人的“和合性”1.从中国人的烹调术说起2.中国人的“人情味”3.人我界限不明朗4.“和为贵”5.中国人的“在一起”感6.“团结”的倾向(二)他制他律的人格1.“良心”的内容2.“做人”与“面子”问题3.羞耻感的文化4.“门面”与“样子”5.渠道化的“做人”方式6.“听话”7.“治”与“乱”8.中国文化里是否有内省式的人格?(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1.代际的“和合”2.杀子的文化3.精神上从未断奶4.将成人当儿童5.少年的老年化6.“儿童化”与“老年化”的诸般排列组合形态7.“撒娇”的文化(一)“社会”对“个人”的权威主义笼罩(二)自我压缩的人格(三)“个人”的不发展(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第四章中国人的“个体”(一)“社会”对“个人”的权威主义笼罩1.“人”被当作生育的工具2.私人状态的不发达3.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二)自我压缩的人格1.“让”外必先“按”内2.逆来顺受3.“存天理,灭人欲”4.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5.“不敢为天下先”6.一潭死水的生存状态7.“心理形势”的问题8.“弱者道之用”9.中国人有无“自我扩张”的人格?(三)“个人”的不发展1.从身体动作看出的端倪2.被弱化了的“个人”3.没有“个性”4.“小丑化”的倾向5.依赖感6.推卸个人责任的倾向7.难于维持人格的完整性8.“类型化”的倾向(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1.党同伐异2.中国人的“私心”3.“人”是工具,还是目的?4.未开化的利己主义(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二)“大一统”的倾向(三)“小国寡民”的倾向(四)平均主义的倾向(五)特殊化的倾向12345第五章国家与社会(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1.“政”与“教”的混同体2.“良知”的国有化3.“礼乐”与“刑政”4.国家强大于社会5.“处列国竞争之世,行一统垂裳之法”(二)“大一统”的倾向1.中国式的“政治”2.“与中央一致”3.重京师而抑郡国4.中央与地方的“和合”5.所谓“共和”(三)“小国寡民”的倾向1.“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壁垒森严3.各自为政(四)平均主义的倾向1.“太平”思想2.跟大家一样3.“我出不了头,你也不要出头!”4.“我得不到,你也不要得到!”5.“嫉妒的普遍化”6.“自外于国人”(五)特殊化的倾向1.平均是为了特殊化2.“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二)中国人的现实感(一)锁国心态第六章对待世界的态度(一)锁国心态1.“匪夷所思”2.按“等级”“层次”“类型”来划分外面的世界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4.“大圈”心态5.“夷夏之防”6.所谓“里通外国”7.“洋鬼子”与“洋大人”(二)中国人的现实感1.天与人的“和合”2.士大夫——“政治挂帅”3.老百姓——没有超越,也没有拯救4.中国人之现实与不现实5.反省与批判官能的麻木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形而上学猖獗”8.中国人的幻想世界(一)代际的政治关系(二)“外抗强权”与“内除国贼”的关系(三)“团结”与“斗争”的关系(四)“天下大治”与“天下大乱”的关系第七章“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五)“广开言路”与“壅塞防川”的关系(七)“锁国”与“开国”的关系(六)“土”与“洋”的关系第七章“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六)“土”与“洋”的关系1.从“五四”到30年代2.中共党内的“土派”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