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3.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难点:大气压的测量。三、教学策略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牛奶盒、矿泉水瓶、小瓶子、酒杯、注射器、玻璃片、吸盘、滴管、试管等器材。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游戏导入:谁能把这个气球装进一集气瓶中。老师利用抽气筒抽气要让这个气球自己乖乖的进到这瓶子里。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学生尝试:装不进去。

用抽气筒将瓶子里的空气抽走,内部气压小,外面的大气压大,内外存在一个压强差,将气球压入了瓶子。体验到大气压强在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挺容易忽视了。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教学(35分钟)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老师:物理就来源于生活,今天老师我给大家准备了准备了牛奶盒、矿泉水瓶、小瓶子、酒杯、注射器、玻璃片、吸盘、滴管、试管等器材。师:下面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等会我找同学们上来展示大气压强的定义:同学们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是有压强的,这就是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PPT)演示:将大试管装满水,用乒乓球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刚才我们这些实验都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其实在历史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他是用两个我铜半球,将里的空气抽掉,让16匹马来拉,都没有拉开。现场模拟: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实验。我找了两个新的马桶吸盘,大家放心,这都是新的,没有用过的。找两个壮一点的同学。怎样排出里面的空气。师:什么感受?“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课件展──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分组实验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小组展示。

发现大气压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学生回答: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与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非常难拉开,大气压强非常大运用类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大气压强的测量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那么大气压强的值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我们的刚才的实验操作和生活经验,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如何测量大气压的大小。简单思路就行。如果采用以上两种方式,量程够用,面积够小,如果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够用,吸盘的面积够小,这样测出大气压强是否够准确呢?覆杯实验:你能通过这个覆杯实验想到测量打气压强的大小吗。刚才用小酒杯能不能拖住,用高水杯能不能托住,师:矮的酒杯能够托住,高的也能够托住,那么,我们可不以这样认为,我们找一个极限值,那个大气能托住的最高水柱产生的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值是相等的。师;板书:P大气=P水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否升高到任意高度?视屏展示:大气压强能托起多么高的水柱。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引导学生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三、大气压的应用。师介绍水银气压计的原理。这种气压计,也有缺点,我们在生活中一般用金属盒气压计,练习:房子为什么没有被压塌呢?我们的人体为什么没有被扁呢?视屏展示学习了气压计以后,我用金属盒气压计测量了我们学校的气压,大家来看。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边防哨兵,边疆战士,确实是不容易。师:其实大气压还与天气有关。一般,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师:其实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大气压。视频:大气压的应用。利用视频展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方案设计: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利用P=F\S,可以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学生上台展示,通过生活中的注射器和吸盘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压强的公式是P=F\S,水能随着容器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当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可以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刚开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水银会下降。当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时,水银会停止下降。所以大气压就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练习,计算房子顶上受的大气压力多大。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托里拆利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大气压托起液体,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为了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有必要增加几个过渡性的实验。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小结:老师通过这节课与大家的一块学习,我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我感受了了大家的聪明与睿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谢谢同学们。作业:下课:我是用金属盒气压计测量了学校的大起压的变化。,课下同学们模仿教材上P页方法,测量一个大气压的变化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大气压强》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识和受力分析能力。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不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我始终以“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让学生在一系列情境中建构新知,发展思维。3、学生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生活中一些现象不是由大气压强而产生,会对大气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于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理解不到位。由于这一内容,不是属于教学目标之一,只是通过课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感性认知。《大气压强》教学效果分析这堂课如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总体反应非常好。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引入有效:“瓶吞气球”实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气压帮忙把气球压入瓶内。二、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理念新颖、教学设计合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o"成功"成功感。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从大气压强的存在到大气压强的测量再到大气压强的应用。特别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三、提问有效:不再是简单的设问,学生不是简单的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有较强的启发性与针对性,教给学生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思维的方法。四、教学活动实在有效: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有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例如:学生上讲台亲自拉马德堡半球、学生做覆杯实验亲自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五、学生学得有效: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感染着学生、鼓舞着学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语言清晰、生动有吸引力,充分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问题得到合理、机智地解决,充分反映教师的基本素养,使学生“善学、乐学、会学”。《大气压强》的教材分析大气压强为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四节,本节课程包括大气压强和大气压强有多大。教材首先给出大气压强的定义,接着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例子,如:什么力量把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引发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接着教材引用德国马德保市长格里克做的马德保半球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史实的了解和再一次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接着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有多大。在此处知识点教材包含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用两个塑料挂钩的吸盘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的压力,从而测出大气压强。接下来是视频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此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教材例举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实例,把物理知识与科学和地理的联系,展示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课程理念。大气压强在人教版中包含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量。课标内容与教科版一样。人教版也是以例举生活中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在大气压强的测量中,人教版直接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接着是介绍了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气压计。同时也例举了生活中气压计的应用——灭火器上的气压计。而人教版中教材设计了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此想想做做也很好的结合地理知识,注重新课程课程理念。总体而言,两教材都很好的结合了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理念。《大气压强》评测练习1、屋顶面积为50m2,大气压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P取1×105Pa)房子为什么不会被压塌?《大气压强》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在以下四个方面有较深的体会:1.物理情景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学习物理知识,就要让学生进入创设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学习富有新鲜和实在的气息。课堂上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们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1)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2)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3)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这些事例能够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2.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比如:在测量大气压数值的活动中,一开始在“分组学习,合作求知”环节中,可以不给任何器材,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和确定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在“思维对话,探究疑难”环节中,再分组由学生动手实验,这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兴奋,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3.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子装水银时进入空气会影响实验数据吗?为何选用水银,而不用水或其他液体?等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最后达到在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4、教学中教师虽然退出了绝对支配的地位,但其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外,还要灵活应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拓展延伸中学生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并做出及时评价。这要求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