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年《我心归去》教案11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我心归去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季江勇
教学进入“月是家乡明”这个专题,我始终在思索,“向青春举杯”专题的教学重点在活动体验,“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的教学重点在问题探究,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在“文本研习”。按教材的意旨,前面两个专题的文本是不是仅仅是衍生某种活动或某个问题的“母体”,重点在于活动或问题,而非这个“母体”;而本专题才是真正进入“母体”,进入“阅读”。这是否应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种科学序列,姑且不论,但对于“文本”研习的由浅入深却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确立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我便和同仁绽开争论,既然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本教材的“两翼”,我们当然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前面两个专题的话题是“青春”和“教养”,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有了思想熟悉和情感增进,是为“人文进步”;不仅如此,我们的同学在活动中学会了诗歌朗诵,学会了沟通沟通,学会了设计将来;在问题探讨中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求学,如何创新等,是为“工具进步”。本专题的话题是“家乡”,人文方面,我们应当让同学了解古人和今人对“家乡”的已有的思想和情感,并乐观参加这个话题的熟悉和感知,力争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工具方面,我们应当让同学把握研读文本的种种方法,如怎样理清文章思路,怎样归纳文章主旨,怎样揣摩重要语句等。如何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既完成了思想熟悉的“过程”,又体现了文本阅读的“方法”,即“过程与方法的完善统一”始终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我心归去》的教学便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本专题的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重在阐释人与家乡的关系,点明“乡愁”是中外自古以来一种极其深厚的情结。其次、三板块“漂泊的旅人”和“恒久的烙印”则对“家乡”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和剖析,阐明“家乡”不仅是一种思乡心情,还是一种散发着文化气息,指向祖国与民族,甚至精神意义上的皈依,是人生命的确证。《我心归去》属于其次板块,是作家韩少功访法归来写就的一篇富有抒情颜色和哲理意味的美文。
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明显,这有肯定难度。
如何导入本文,我比较钟情于情境导入法,于是课前便展现了一幅《思乡图》:苍穹下,一轮明月,两句古诗,几茎翠竹,一下子调动同学的情感,进而调动同学“复活”已积累的诗句、歌词、成语或俗语,不断强化和渲染这种情感。在同学踊跃发言之后,我用抒情的语调小结道:“人可以重新选择居住地,却无法重新选择生命之源;即使那里有你无法忍受的贫困,和灾难;你无法重新选择你的父辈,他们的脸上隐蔽着你的笑容,他们的皱纹里有你的丝丝脉脉;你也无法重新选择你的童年,一只口哨,一个打兔草的竹篮都会让你热泪涌流。那里处处流淌着你的母语,假如你曾经用她说过最动情的心事,最欢快和最辛酸的体验,你就再也不行能和她分别。那就是你的家乡,一个让人永久无法割舍的地方,今日让我们和作家韩少功一起共同走进他的乡愁。”
手捧着这样一篇美文,我们究竟该学些什么?很多同学并不清晰。有老师以为,这无关紧要,只要老师心中有数即可。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全部活动绽开的依据,可谓灵魂所在。假如同学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清二楚,他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矫正”自己,主动“出击”,学习效率必定大大提高。新课程的学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笔者以为,这一理念应当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导人新课后,我和同学一起,共同商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即“体会的思想情感”(人文方面),“揣摩本文的行文思路”(工具方面)。明确了目标,同学的努力便有了方向。
我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标题是‘我心归去’,的心由何处归往何处?”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为了引导同学通过文章标题,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脉。
读完文章,同学立刻回答:“由法国回到中国”。我说:“对,这是一种回答方式,详细而实在;但还有另一种答法,要求有点概括性。”同学又纷纷回答“由异国到家乡……由异乡到故土”等。我在黑板上板书:“异乡--故土”。紧接着又问:“本文哪些段落是关于‘异乡’,哪些段落是关于‘故土’?”同学回到文本,思索一番后,回答:“第5-9段是关于异乡,第1-4段是关于故土。”至此,文章的第一、二大部分已经划分好,文章的基本思路也就理清了。但问题还没有完,我进而又让同学反思一下:“我们这一步是怎样理清行文思路的?”同学领悟到一个阅读方法:从标题人手,理清文章思路。(用投影展现)
进入到“异乡”部分的研习,我说:“在文中有一句话‘我不想移民’,试问,为什么不想移民?请用一两句话概括l、2、3段的内容来回答。看谁概括得既准又快。”很多同学皱起眉头,明显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我启发道:想一想第一段写的是哪方面,其次、三段又写的是哪方面。看看这两方面是什么样的关系?同学回答说:“第一段写的物质方面,其次三段写的是精神方面。”我确定了他们的回答之后,再问:“异乡的物质生活怎么样,精神生活又怎样,你能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有同学站起来说:“异乡物质优裕,但精神空虚,所以不想移民。”我和同学一起鼓掌。我又问:“异乡的物质生活优裕到什么程度?”同学说:“有别墅、四床、三厕、蓝海、绿公园。”我再问:“既然这么好的一个家,为什么还加了个引号?”同学笑了:“这‘家’并非自己的家,并非心中真正的家。”我说:“感到精神空虚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不能替概括一下,化繁为简?”同学说:“与世隔绝。”又有同学不断补充。最终形成:“声响隔绝、人际隔绝、语言隔绝、事务隔绝。”我说:“在法国感到精神空虚,是由于那里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自己的亲人,所以不想移民。他有一句话引起我的深思,他说,‘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我想问你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同学陷入了深思,经过争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乎的是活得欢乐,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好”,由于欢乐与物质并不完全成正比,没有了事业和亲人,再好的物质生活也不能给人欢乐。
“故土”部分是文本研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的思想精髓所在。我问:“说他‘不想移民’,‘很惦念家里’,试问,为什么‘很惦念家里’?请在第5段中找到答案。”很快,有同学举手:“家里有他的亲人,家里有他的过去。”我说:“是的。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正是由于家里有亲人,有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都会、湖泊、城堡和大森林,甚至贫瘠而脏乱,却使我感到亲切和感动。这一切又是为什么?他对自己这个顿悟进行追问,最终得出答案,请你们帮回答。结合第7、8、9三段的意思,分别用三句话。”根据我的要求,同学四人一组绽开争论,五分钟后,同学回答说:“第7段中说,是由于家乡构成我们的生命。第8段中说,是由于家乡寄予我们的期望。第9段中说,是由于家乡意味我们的付出。”这时我又让同学反思:“我们以上这一步一步是怎样理清行文思路的?”同学说:“是抓语言标志和关键语句。”我总结道:“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其次种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从语言标志人手。我们抓住了‘我不想移民’和‘很惦念家里’这些关键语句。”同学若有所悟地点头。
我说:“我刚才要求你们要擅长‘化繁为简’,假如让你们把本文内容浓缩为一个字,你预备用什么字?试一试!”有同学说:“归”,我摇摇头;有同学说:“我”。我还是摇头。过了一会,同学恍然大悟,纷纷说:“是‘我心归去’之‘心’。”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她的理解。她说:“‘心’是灵魂,是精神,是情感。的‘灵魂’在异国漂泊,流浪,没有归宿,找不到根系;它需要回家,由于它牵挂着亲人,留恋着以自己的血泪和汗水浇注的生命。可见,‘心’、‘灵魂’、‘精神’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核心,是区分于动物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的本质。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没有情感的人是可悲的。”她的精彩表达赢得一阵掌声。至此,我又总结道:“理清文章思路,不妨从整体布局人手,由面到点。”
文章第7、8、9三段有很多富有哲理和文采的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重锤“敲打”很有价值。既能训练同学的理解力量,又能训练同学的表达力量。于是,我和同学一起,在教材右边空白处“评点”这段文字,评点方式不拘一格,可为思想方面,可为语言表达方面,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现成的诗句或名言。目的是培育同学主动与文本对话,学会表达。
有同学对“家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评点道:“这片土地浸透了我们的血泪和汗水,她与我们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有同学对“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经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评点道:“看来,真正的美是悲的,由于悲总是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美的东西就是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动。人类历史不就是一部与自然搏斗与邪恶搏斗的布满悲情颜色的悲剧吗?”
有同学对“家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诞生地不是一回事”进行评点:“诞生地只是自然意义上的概念,那儿没有我们的付出,没有陪伴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
有同学对“没有家乡的人身后一无全部”进行评点:“人需要家乡,实质是需要精神寄予,一个人没有精神家园,没有安排灵魂的栖所,他将陷入空虚和不幸。”
评点过程中,甚至有学提出:“人有自己的家乡,那么,整个人类有没有自己的家乡呢?”大家七嘴八舌,有同学说:“人类也有自己的家乡,那就是地球。人离开了地球,离开了脚下这片土地,也会陷入空虚和茫然。”也有同学说:“大自然也是人类的家乡,人原本就是生活在大自然中,只是为了进展,慢慢脱离了自然,形成了城市,但随之产生了很多都市病,就是由于人脱离了自然。”我顺便总结说:“是啊,人类与大自然的割裂,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割裂或许是人类空虚的根源!”
这几段文字在师生的共同解读,互为启发下,已经超越了原来的意义。笔者以为,基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适时放飞一下思维,谁说不行以呢?我说:“前面我们理清文章思路是‘化繁为简’,‘简’到只剩下一个字;刚才我们评点文章语句,很多同学把原本的一句话洋洋洒洒扩展为一段话,这叫--”同学齐声回答:“化简为繁。”
本节课的最终一个环节是仿照文章中的富有文采和哲理的句子,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
“家乡”这个话题的熟悉和情感。我先作了一个范例:“家乡--遗忘家乡,就意味着背叛自己。家乡--一个让沉重的生命变得轻快的所在。”同学仿照着造了许多句子,虽然未必精彩,但确的确实得到了熬炼。
在结束本课时,我说:“一个喜爱家乡的人,意味着你是一个喜爱生命的人,一个喜爱劳动的人,一个真正富有而充实的人,从而也是一个幸福的人。让我们在费翔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音乐《家乡的云》响起)
一堂胜利的语文课,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善的结合,而教学设计是其必要保证。笔者以为,好的教学设计应当有这样一些原则:一是教学主线突出,最好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眼”,由于设计奇妙,讲解精彩的文本能使同学终身牢记。试想,为什么我们提起从前学过的某些课文,还能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这唯恐要归功于当年语文老师的细心设计。二是教学板块简洁明快,板块之间连接流畅,环环相扣,忌繁琐简单,“枝繁叶茂”,主次不清。三是突出“语文味”,即时刻不忘对同学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书面和口头)。四是过程即方法。在教学过程自然渗透阅读方法。对比以上几点,本人教学本课时,确定本课的教学主线为“心”,即关于家乡的思想、情感和灵魂,整个教学以此为轴心绽开,这好像有些牵强,但笔者水平有限,也只能如此。教学过程有两大板块,一为“理清文脉”,即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13《猫》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 Unit 4 Customs and Traditions:Review of Passives 语法衔接活动案例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沪外版必修第一册
- 8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西藏小区变压器施工方案
- 27《巨人的花园》(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3 我的本领大-循环模块与执行器模块组合应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001
- 9元日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Unit 3 Seasons Lesson 2(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二年级下册
- 倒卖人口合同范例
- 邵阳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 稀土配合物和量子点共掺杂构筑发光软材料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中国风军令状誓师大会PPT模板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即兴口语(姜燕)-课件-即兴口语第一章PPT-中国传媒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