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陈师道《后湖晚坐》古诗赏析陈师道《后湖晚坐》古诗赏析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陈师道
这首五律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至绍圣初召为秘书省正字这几年家居赋闲之时。内容是写诗人后湖晚坐时所见景致,及其悠闲情怀。
前面两联写景不及人,但字里行间却隐然有一诗人在。晚坐后湖,首先扑入眼帘的自然是后湖,故首句即写"水净'。净,指水清。明眼,乃因水之明净而觉眼前一片明澈,极写水之清亮。偏,出乎寻常或意料之意,具有强烈的感受语气:那湖水竟是非同寻常的清澈啊。次句写荒城。城荒,写诗人其时看见自己所居之城很荒僻。因城市荒僻而以为"可当山',联系颈联之"身致江湖上'一句,是说,尽管诗人由于某种原因,不得隐于山林,只能隐于朝市,那么就把这座荒城权当山吧,在意念之中,自己便也就隐于山了。偏、可当,是诗人的感受、感觉,故而读者能于首联的带有主观感受色彩的景致外,感觉到诗人的存在。颔联写青林、写白鸟。暮色笼罩下,诗人看见远处青林中,不断地升腾起迷漫的雾气,蓊蓊郁郁,似那青林怀有着无限情意;又见白鸟时而停在湖边,时而集于树上,显得从容、悠然,仿佛极有余闲似的。其实,从这两句带拟人化色彩的景物描写中,读者又分明看到了诗人自己:因为他遥望青林,其意无限,故觉青林似亦有无限之意;恰是他长时间(极有余闲地)瞩目白鸟,才以为白鸟也很有余闲。于写林、写鸟中,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悠闲情怀。
颈联便明写自己。江湖,指隐士居住之处,说明他现在正过着隐居生活,是一个无所羁绊的隐士(因而才能如此悠闲地长坐后湖,观赏着水、城与林、鸟)。伯季间,语本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又《晋书王湛传》:"王济对武帝曰:臣叔殊不痴,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湛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此处当指二苏门下诸君。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云:"子瞻、子由门下客最知名者,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世谓之四学士。至若陈无己(无己,师道表字),文行虽高,以晚出东坡门,故不若四人之著。故陈无己作《佛指记》曰:余以辞义,名次四君。'后来陈师道、李廌与"苏门四学士'并称"苏门六君子'。此句即谓:(我虽隐于江湖之上)然则文名成于苏门诸君之间,亦颇为世人所称道。言外不无欣然自得之意。
尾联写景亦写自己。天色已晚,暮空中,雁儿急急归去。诗人纵目追随着它们的归踪,直至在视野中完全消失。雁既已归尽,人是否亦可兴尽而归?否,诗人还在饶有兴致地坐等着暮鸦归来。人之闲散,情之闲适,于此又可见矣。
后山诗在艺术上的最突出之处,便是淡而实腴,此诗亦然。虽出以淡淡的笔墨,诗味却是极其丰腴醇厚的。诗人将自己那种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运用农艺师试题及答案
- 一道数学pisa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考试行动目标的制定试题及答案
- 护理编笔试题型及答案大全
- 掌握福建事业单位考试攻克重点难题试题及答案
- 一本通晓花艺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招聘考试成功之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考试植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 微专题 对称性质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
- 学前教育考编试题及答案
- 道法国测题附有答案
- 异地就医备案的个人承诺书
- 航空航天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航空学院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提纲(填空版)
- 2024年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国家八年级数学质量测试题(六套)
- MOOC 宋词经典-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工程材料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基于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江中药业估值分析
- 矿山设备授权书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