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小练3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小练3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小练3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小练3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小练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乡村要多些人情味,少背些人情债。正常的___①___无可非议,但陈规陋习要不得。不少人被所谓的人情世故裹挟,心有不愿却____②___。这些陈规陋习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说到底是维护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农村矛盾,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要久久为功。应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___③___。从陋习背后的客观因素入手,消除陋习存在的环境土壤,乡村新风筑好经济基础,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吸引群众远离陈规陋习。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②③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小练3答案与解析1、D(3分)【解析】“揭示人类潜在心理”错误。2、D(3分)【解析】“其主要价值”错误。3、C(3分)【解析】是表现性象征,其余都是比附性象征。4、①依照约定俗成机制,利用形象与意义形成联系的比附性象征来表达明确稳定的建筑内涵;②利用形象隐喻、暗示来构建建筑意蕴;③把比附性象征和表现性象征结合运用,构成多向度、多层次的象征复合体,来丰富建筑意蕴。[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①七个花环、七个小拱、七个小纪念室中的数字七是比附性象征,形象与意义之间是一多对应关系,需要借助语境认知是七次战役。②七是依附于具体形象表现出来的,属于比附性象征的抽象形式[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D【解析】D项,“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错误,“折腾”写出了大马林鱼临死前在海水中不断翻腾的状态,表现的是它死前的挣扎和痛苦。7.B项,“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错误,“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体现的是他的硬朗和倔强。8.外表强大漂亮,姿态优雅,始终保持镇定与清醒,懂得搏斗技巧,懂得忍受痛苦,坚持不懈,是一个男子汉一样的强大对手。9.借小说中的老人形象,我看到了海明威骨子里不一般的东西。那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对手或困难时,即使身体极度疲累、痛楚,依旧能够与其较量、抗争的刚毅顽强、永不言弃的精神;那是在追寻自己的美好理想时,即使“感觉自己都要垮掉”,依旧能够与自己的内心、意志对抗的坚韧执着的高贵品质。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考试失利、技不如人等挫折,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海明威,用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去和对手,和自己较量,永不言弃,勇往直前。10.D11.A(鲁仲连当时不是隐士)12.C("继而指明了救赵的策略"无中生有)13.(1)如果让他无所顾忌地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就只有跳进东海去死了,我不甘心做它的顺民。(4分)(2)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天下才德非凡的人所看重的),就在于替人排除祸患,消解灾难,解决纷争而不索取报酬。(4分)14.鲁仲连解赵被围之急而不居功自傲,不慕名利,拒收千金;李白以淡泊闲适、潇洒放达为精神追求,与鲁仲连志趣相投,对其产生共鸣。(3分)参考译文∶鲁仲连,是齐国人。他擅长谋划一些奇妙宏伟、卓越不凡的谋略,但又不愿意出来做官,喜欢保持高尚的节操。鲁仲连到赵国游历,恰好遇到秦军围攻赵都,听人说魏国派来的将军想让赵国尊奉秦昭王为帝,就去求见平原君,对平原君说道;"这件事情您想怎么处理?"平原君说道∶"前不久,赵国在外面损失了四十万大军,现在秦军包围了国都邯郸,而我却不能让他们撤兵。魏王派来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如今这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胆敢议论国家大事!"鲁仲连说∶"我当初还觉得您是天下贤能的公子,我今天才明白您其实不是。从大梁来到赵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里呢?我请求替您斥责他一番,让他回魏国去。"平原君说∶"那就让我来为您介绍,让你和他见面。"平原君于是面见新垣衍说∶"东方的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里,我来替您介绍,让他跟您成为好友。"新垣衍说道∶"我听人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贤士。我是魏王的臣子,我出使赵国是因为自己有事情要办,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将你在这里的事情透露他了。"新垣衍只好答应。鲁仲连见到了新垣衍,说∶"那秦国,是一个鄙弃礼节道义而崇尚以斩获敌首计功的国家,国君靠着权术来驾驭各级官僚士人,像对待仆役一样役使本国人民。他如果无所顾忌地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就只有跳进东海去死了,我不甘心做他的顺民。齐愍王到鲁国去的时候,夷维子替他拿着鞭子像随从一样为他赶车,向鲁国人问道;'贵国将要用什么来招待我们的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会用十太牢的礼数来招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从哪里学来的礼节,竟然这样接待我们的国君?我们那位国君,是天子。天子巡查各个诸侯国,诸侯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大堂下面伺候天子用饭,等天子吃完饭,才可以退出去处理本国的朝政。,鲁国人把关口的大门锁上,不肯接纳他们入境。齐滑王无法进入鲁国,就想到薛地去,但要从邹国借路而行。就在这个时候,邹国的国君去世了,齐滑王想进入邹国的国都吊丧,夷维子又对邹国的新君说道∶'天子到邹国来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柩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的大臣们说∶'假如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宁可拿着宝剑自杀。'所以齐洛王不敢进入邹国了。邹国和鲁国的大臣们,在国君还活着时没能尽心尽力地侍奉和供养,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全地完成葬礼,可是当齐滑王想在邹、鲁两国行天子的礼仪,邹、鲁两国的大臣们却能够坚决地不接纳齐滑王。现在秦国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梁也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都是据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在名分上都是王,看到它打了一次胜仗,便想顺从地尊奉它为帝,这使得韩、赵、魏三国的臣子比不上邹、鲁两国的奴仆、婢妾。"新垣衍站起来,向他拜了两次,道歉道∶"刚开始,我认为先生只是个普通人,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先生是才德非凡(天下最优秀)的士人啊。请让我离开赵国,我不敢再劝赵国尊奉秦国为帝了。"秦军的主将听说这件事,为此向后退兵五十里。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把千金送给鲁仲连为他祝寿。鲁仲连笑着说道∶"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天下才德非凡的人所看重的),就在于替人排除祸患,消解灾难,解决纷争而不索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了。"鲁仲连于是向平原君告辞,离开了赵国,到死也没有跟平原君再见面。15.A。【解析】“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熊狐惊吼”并非作者“亲见”“亲闻”。16.“哀”:①动作描写。“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压抑、悲愤的情绪。②比喻手法。作者将正遭受战火而飘摇欲倾的明朝比喻为“欲折”的“天柱”,为国担忧之情溢于言表。③精炼字词。“空”“独”两字自叹势孤力单,无回天之功,是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悲凉。“激”:①运用典故。“燕然勒”化用汉代窦宪率兵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激越心情。②虚写想象。“绝影”等三句展现了一幅骏马奔驰、冲锋陷阵、克敌制胜、勒铭记功的英雄凯旋图景。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答出1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3点给满分,但必须既有对“哀”的分析,也有对“激”的分析。)17.(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8.B【解析】第一空,落实: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响应:对某种号召或倡议表示赞同、支持。原文形容中国政府支持“倡议”内容,故选“响应”。第二空,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原文主语是“农耕文明”,且句意强调的是历史积淀的纵深感,故选“源远流长”。第三空,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审时度势: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原文强调各地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引导,而非研究或估计,故选“因势利导”。第四空,赋能:赋予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或空间。蓄势:积蓄势力或能量。原文强调为乡村振兴挖掘新的增长点,而非积蓄势力或能量,故选“赋能”。故选B。19.C【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多方参与、惠益共享、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语序不当,应改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惠益共享”。二是:“坚持以……的原则”句式杂糅,可改为“坚持……的原则”或“以……为原则”。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C项。故选C。20.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解析】首先找出“农业文化遗产”的“邻近属概念”。根据“……等类型众多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独特的系统被传承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可知,“农业文化遗产”的“邻近属概念”是农业生产系统。再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根据“在与周遭环境长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先民创造出稻作、粟作、农林牧业混合及经济作物等类型众多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独特的系统被传承下来”,可提取出关键词“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的”。最后整合为一个长单句的形式即可,注意字数要求。即: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21.①礼尚往来②身不由己(无可奈何)③循序渐进【解析】第一空,结合语境“乡村要多些人情味”,此处是说正常的人情往来,可以用“礼尚往来”。“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第二空,结合语境“心有不愿却……”,此处是说自己不能做主,可以用“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