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加强学生对不同物理量之间关联的认识与理解,正确把握不同公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通过训练更加熟练地掌握功和功率、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相关公式的应用条件及单位的转换。3、熟练地掌握功和功率、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相关计算题的正确解题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认识与理解各种物理量,包含对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的认识与区分。2、 在对基本公式的认识过程中能熟练地转换公式,进行各种公式的变形。3、 运用公式进行基本计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相关物理量的计算体验,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在课堂上的听、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以物理的视角审视世界拓展思维,学以致用,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不同公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条件及单位的转换。【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流程图】回顾功和功率、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相关的公式回顾功和功率、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相关的公式。相关的物理量及公式的展示强调准确判断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强调准确判断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功和功率计算复习,讲练结合。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中力臂如何确定。和嘎嘎嘎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中力臂如何确定。和嘎嘎嘎简单机械计算复习,讲练结合。强调滑轮组和斜面的效率公式不一样,滑轮组的公式较多。机械效率计算复习,讲练结合。。

强调滑轮组和斜面的效率公式不一样,滑轮组的公式较多。机械效率计算复习,讲练结合。。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关的物理量及公式的展示。【知识回顾】让学生回忆与功和功率、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相关的的物理量及公式,并按下表填写: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公式……学生积极思考,抢答并填写。引导学生在填写时要书写规范。让学生在思考回顾相关物理量及公式时,准确区分各种物理量符号,如:功(W)、功率的单位(W)功和功率计算复习,讲练结合。【公式强化】让学生回顾功和功率计算有关公式:w=Fs(w=Pt)P=w/t(P=Fv)【运用实例】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动30min,跑动的总动力为40N.求:(1)他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跑了多少路程?(2)他在这段时间内做了多少功?(3)他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己知:ⅴ=5m/st=30minF=40N求:s,w,p解:(1)s=vt=5m/s×30×60s=9000m=9km(2)W=Fs=40N×9000m=360000J(3)P=W/t=360000J/1800s=200w【规律总结】求物体做功,首先要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如果做功则运用公式W=Fs计算,计算要特别注意:eq\o\ac(○,1)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eq\o\ac(○,2)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功率的计算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学生先按要求将所有己知条件和待求物理量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即写出已知、求。然后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已知条件的关联,并写出公式。学生练习: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上前进10m,重力所做的功等于J,拉力所做的功等于J。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做好题目的分析工作从而理解题意,并形成一般解答计算题的规范格式。简单机械计算复习,讲练结合。【公式强化】让学生回顾杠杆计算有关公式:F1l1=F2l2【运用实例】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身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g=10N/kg)(1)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2)若0B=1.0m,BC=0.4m,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已知:m=56kg0B=1.0m,BC=0.4m求:G,F解:(1)G=mg=56kg×10N/kg=560N(2)0为支点,重力G为阻力,0B为阻力臂,那么动力臂即为0B加BC,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BC+0B)=G×0BF×(1m+0.4m)=560N×1mF=400N【规律总结】对于杠杆类的计算,首先应将复杂的实物简化为杠杆模型,准确判断出支点,找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学生先按要求将所有己知条件和待求物理量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即写出已知、求。然后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已知条件的关联,并写出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扁担长l=2m,两端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1=100N,G2=300N。若不考虑扁担的重力,(1)人的肩头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平衡?(2)若扁担两端同时增加G=100N的重力,肩头应在什么位置?本节简单机械计算复习,主要针对杠杆平衡公式的应用,并加强学生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与判断。而对其它简单机械滑轮及斜面的计算则放到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中。机械效率计算复习,讲练结合。【公式强化】让学生回顾机械效率计算有关公式:对于斜面来说:η=w有/w总=G物h/Fs对于滑轮组来说:s=nhF=(G物+G动)/nη=w有/w总=G物h/Fs=G物/nF=G物/(G物+G动)【运用实例】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已知:F=80NG=120Ns=4mh=2m求:W有W总η解:W有用=Gh=120N×2m=240J.W总=FS=80N×4m=320J.η=W有用/W总=240J/320J=75%.【规律总结】明确那些功做的是有用功,那些又是额外功和总功,再用公式W有用=Gh、W总=FS、η=W有用/W总来求解。运用公式时特别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对应,切忌张冠李戴。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先按要求将所有己知条件和待求物理量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即写出已知、求。然后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已知条件的关联,并写出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物体的重是______N.引导学生在对不同的机械要选用不同的公式,注意所有物理量都用国际主单位,对于滑轮组来说,s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指物体随动滑轮移动的距离(方向可能竖直向上也可能是水平方向)。n指动滑轮上绳子的条数。【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了哪些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学案二。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基本掌握了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对相关计算公式也有了深入理解。课堂小结,课外拓展,布置作业。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需要回家动手实验,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能表读数,为了使效果明显些,最好选电功率较大的用电器,单独工作半小时左右。及时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布置难度大一点的课外拓展任务,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强的探索欲望和动力。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1.知识方面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物理的能力。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杠杆和滑轮组的知识。这一节课,学生已经有了,知识上和能力的准备。2.能力方面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3.情感方面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复习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对学习习惯进行反思,使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得到升华、落实。第一,本节课运用“问题诱导

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复习,考虑到实际落实情况,本节课去掉了环节五:达标检测。检测反馈复习效果,可以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的方式,“分层要求,异步达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的喜悦。第二,对学生的调动还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评价学生的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语言不够丰富幽默。

《功

功率

机械效率》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知识。主要内容有功的概念、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意义及计算、机械效率的测量等。《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可见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容量比较大、综合性强,既是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简单机械等知识的的综合运用、总结升华,同时又是学生后续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2.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A.拉力F做了150J的功 B.拉力F做了300J的功C.重力做了600J的功 D.重力做了1200J的功3.如图所示,已知.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则力F所做的功()A.A情况下F做功最多B.B情况下F做功最多C.C情况下F做功最多D.三种情况下F做功相同4、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求:(1)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3)物体A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5.用同一水平力F拉一个物体先后沿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距离都为S,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l和t2(t1<t2).若物体沿光滑水平面运动时,拉力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物体沿粗糙水平面运动时,拉力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那么() A.W1=W2,Pl>P2 B.W1>W2,P1=P2 C.W1<W2,Pl>P2 D.Wl=W2,Pl<P26.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用力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的功率为,物体重,则()A.拉力的大小为 B.拉力做的功为C.物体受到摩擦阻力大小为 D.绳端的移动速度为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A. B.C. D.本节主要讲述功、功率、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的基本概念,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机械做功与机械效率的问题。初学这部分内容,往往对这些概念陌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分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含义以及计算功率、机械效率,就必须使学生分清楚那部分功是有用功,那部分功是额外功,或者那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那个力做的功是额外功,那个力做的功是总功。所以本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中在概念的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应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通过剖析额外功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和途径,认识机械效率的高低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能源短缺这种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突出体现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物理知识不仅有趣,而且还是很有价值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完全达到这种效果,其原因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