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D.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迎来了网友一片点赞。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3.下列对闻一多的《红烛》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闻一多选择“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意象,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B.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种表面矛盾的描写,表现了五四运动落潮后先进青年的典型心态:坚持斗争,不满现实,可又感到压抑和苦闷。D.诗歌最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表达了作者为真理而献身的生活态度,一种希冀光明和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B.昌耀的诗总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壮硕的艺术精神。似乎不屑于浅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将土地的全部丰富性展示出来。C.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是这所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关乎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而且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D.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5.下列是关于诗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而“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如唐朝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沁园春.长沙》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它不仅让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作者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C.《红烛》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D.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内涵丰富,阅读时要注意发挥想象,体味“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的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感受其中蕴含的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B.“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C.《论语》之后又出了《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D.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混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人肺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得闲愁千斛”语带夸张,《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设喻,又都有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之妙。B.“却忆安石风流”中,“却忆”由实转虚、承上写登高所见所感,启下用典抒怀;苏轼“遥想公瑾当年”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C.“宝镜”三句,词人继续虚写过去,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无人劝酒,暗喻知音难觅及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的苦闷。D.全词以吊古伤今之法表现主题,写景与抒情都极为“老辣”。写景时,景中寓情,浓郁蕴藉;抒情时,抚今追昔,笔调深沉悲凉。8.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诗中的意象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丰富的象征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1)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2)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关山月徐陵【注】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备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徐陵,南朝陈时期的著名诗人。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苍苍的关山图景,寄寓了客子身在边地思念亲人的幽怨情怀。B.羁旅中的客子与家乡高楼上的思妇在春末夏初之时,满怀伤离之情,两地情感同书,互相映衬,思念深重。C.诗中描写星旗云阵的方式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北风飞雪的方式虽不相同,却各尽其妙。D.“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本诗虽大体没有超出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但蕴涵丰富,艺术个性鲜明。10.有人认为,最后两句表达思妇盼归之情,也有人认为表达客子厌战之意,还有人认为表达夫妇充满矛盾的内心,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小阅读-课内1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12.“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要表达怎样的情怀?13.“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含意是什么?14.闻一多的《红烛》寄寓了诗人丰富强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受到哪些启发?请结合诗歌加以阐述。15.如何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16.《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四、现代诗歌阅读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问题。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17.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18.“红烛”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请写出这一意象的三个特点,并分析其内涵。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啊,向阳花[英]威廉·布莱克①向阳花啊!你等得累了吧,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作为一生旅途的归宿。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朱维之译)①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画家。19.“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0.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倾向?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节选)闻一多(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归来罢,流落的孤禽!与其尽在这水国的绝塞,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梦,不如擢翅回身归去罢!啊!但是这不由分说的狂飙挟着我不息地前进;我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由着我的心性回身擢翅归去来呢?听雁(节选)付秀红在这肃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21.下列对杜甫的《孤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B.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沉重的悲哀与伤痛。D.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团聚在一起的羨慕、向往之情。22.三篇作品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23.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给读者一个攀登者的形象,这一形象是高大、勇敢、坚强的,他登上山顶,所以说是“征服”。B.“落日”“山海”等意象形象地写出了攀登时脚下的险情,也象征了一个人在生活的困境中身心的遭遇。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不管是动作的叙述,还是画面的描写,都极具视觉冲击力。D.诗人描写到落日的场景,只是因为攀登时看到了这样的自然景象,所以写了出来,和诗人心境没有关系。24.诗中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景象的(划线诗句)?有何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节,先总写凝滞的死水,再从色彩、光泽上具体描写了死水的肮脏和污浊。B.第三节从静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则从动态上写出了死水的沉寂。C.第五节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深刻地说明: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D.全诗是一种比喻,以“死水”比喻黏滞不动、沤得发臭、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精神。26.诗歌中最鲜明的意象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它有何象征意义?选篇理由:①本课四首诗都运用意象抒发情感:郭沫若的“白云”,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蜘蛛”,雪菜的“云雀”。把握意象特点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本诗中,诗人运用多个意象抒发感慨,通过此诗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②题目设置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与高考相吻合。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注】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神女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贫家渔女,盼夫未成化成石人。2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女峰引得人们驻足瞻望,诗人选取了向神女峰挥舞花手帕的游客,将镜头对准他们。B.“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说明诗人被神女峰的神奇秀美震撼而非常激动。C.“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指江水的澎湃,其实指的也是诗人内心的澎湃,引出了下文的反思。D.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批判了约束女性的旧道德。28.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基本不着标点,形式自由,“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B.“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中,对衣裙这个意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环境的安静、冷清。C.“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一疑问发人深省,正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峰传说中蕴含的价值的批判。D.“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中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既指长江两岸的植物,又象征着新时代女性新思想的觉醒。29.请简要分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达的情感。30.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例并分析这种组合的作用。阅读以下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一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红烛》节选)3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想象,联结北冰洋和太平洋,使得意象异常之大,显示其宏伟、壮观。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呼喊,也是时代号角。D.“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此因果何等不公平,但这是社会使然,诗人劝勉红烛的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32.下列对两则材料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读起来连贯、上口,形成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易于抒发作者的感情,富有感染力。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铺陈排比的句式,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C.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诗人歌颂红烛奉献的精神,并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二)冬(之一)穆旦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1976年12月33.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B.“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C.《冬(之一)》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D.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34.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什么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35.《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五、语言表达36.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语言生动,诗意连贯。灯亮着——在晦重的夜色里,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但我并没有沉沦,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37.丁香是传统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的有白、紫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花草意象还有很多,请仿照示例,完成对下面意象的解读。梅
松
菊示例:兰,常用来代表脱俗、高洁或孤芳自赏的气质。六、小阅读-课外38.你认为《红烛》第五节至第六节写了“泪”的哪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七、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像邮票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____________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通常也就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海明成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又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舍伍德·安德森、弗兰纳里·奥康纳,他们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舔舐着童年与故乡的痛苦中写作而成的。(
)莫言早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故乡正在写作群体的笔下渐行渐远。坚持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_________________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能够带来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依赖
江郎才尽
历练
期待B.依照
江郎才尽
经历
憧憬C.依赖
黔驴技穷
经历
期待D.依照
黔驴技穷
历练
憧憬4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岛(
)。A.对作家们的考验,关键在于这痛苦能否被超越并正视B.能否超越并正视这痛苦,成为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C.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痛苦,成为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D.对作家们的考验,关键在于这痛苦能否被正视并超越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家才能挥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B.作家才能真正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C.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D.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大自然、岁月、生命。是人陷入岁月的困境中_______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________的搏斗精神。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复杂的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奥秘,则是诗歌所要_________的永恒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独出心裁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这是他的诗歌最让人激动的魅力所在。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而他此后之所以能________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一套语言系统,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能自已
不屈不挠
寻找
水到渠成B.不能自拔
不屈不挠
探究
顺理成章C.不能自拔
勇往直前
寻找
水到渠成D.不能自已
勇往直前
探究
顺理成章4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B.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C.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我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D.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4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他从人生中寻找答案B.这个问题要说明,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C.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D.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人生中寻找他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郭沫若对祖国有着复杂而又澎湃的情感,完美地融于了《天狗》这部作品中,它就像一把利剑,唤醒沉睡着的中国,它期望像天狗一样咆哮,以唤醒沉睡国人;它期望像天狗一样疯狂!诗人的疯狂是近代五四新青年的疯狂,正是这种疯狂的天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使衰败的中国。和平年代读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虽然祖国目前不再陈旧腐朽“梧桐褪去了枯槁,醴泉不会再消歇”!世界不会再沦陷为“胧血污秽着的屠潮”“群鬼叫号的坟墓”“群魔跳梁的地狱”“悲哀充塞的囚牢”。整个世界都获得了永生,一切都变得新鲜、净朗、华美、芬芳,一切都变得生动、自由、雄浑、悠远……读着《天狗》,我这股精神力量,背负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使命,向那一切新鲜、净朗、华美、芬芳,那一切生动、自由、雄浑、悠远而奔赴。在这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奔赴当中,(
),我在自己的生命力的中感到狂喜和惊异。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前赴后继
脱胎换骨
带着
流淌B.前仆后继
脱胎换骨
携着
流淌C.前赴后继
浴火重生
携着
流泻D.前仆后继
浴火重生
带着
流泻4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郭沫若对祖国复杂而又澎湃的情感,完美地融于了《天狗》这部作品中,这部作品就像一把利剑,刺醒沉睡着的中国B.郭沫若对祖国有着复杂而又澎湃的情感,完美地融于了《天狗》这部作品中,它就像一把利剑,唤醒了沉睡着的中国C.郭沫若对祖国复杂而又澎湃的情感,完美地融于了《天狗》这部作品中,它就像一把利剑,叫醒沉睡着的中国D.郭沫若对祖国有着复杂而又澎湃的情感,完美地融于了《天狗》这部作品中,这部作品就像一把利剑,刺醒沉睡着的中国4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生命充满饥渴,也感到生命力的不断涌动B.我的生命充满饥渴,因此感到生命力的不断涌动C.我感到生命力的不断涌动,生命充满饥渴D.我充满生命的饥渴,同时又感到生命力的不断涌动参考答案1.B2.A3.A4.A5.A6.C7.C8.(1)狂风、波浪、屋的意象运用,明写江上波涛险恶翻屋之景,同时也暗示了南宋国势的危急和主战派的凶险处境,也是作者极不平静的内心的象征,表现了对时局险恶的忧虑。(2)雄鹰、雪豹,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精神。蜘蛛,象征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外在如此普通、渺小,却能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说明真正的强大、壮美在于内在的精神、意志。9.B10.(示例一)表达思妇盼归之情。诗歌前四句分别从客子和思妇两方面表达思念之情,五、六句则侧重家中思妇在三五之夜当窗对客子生活的想象,最后两句与上文呼应,写思妇对客子从军多年,遥无归期的幽怨,从而表达了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情感。(示例二)表达客子厌战之意。诗歌前四句看似分别从客子和思妇两方面表达思念之情,但第四句中的“应”字表明,思妇在泰川家中登楼盼归的情形是客子在远方想象中的情形,并不一定是实情,与一、二句构成一虚一实的关系,加重对客子情感的抒写。五、六句写客子在关山抬头仰望看到的情形,最后两句是客子感受到浓重的战争氛围,从而想到从军多年,归家无望,发出的怨战情绪。(示例三)表达夫妇充满矛盾的内心。他们向往团圆脚的生活,但并不无视国家的安危,“战气”如此,想到的是“从军”,足见其深明大义;但分离已有几年,且还要分离下去,难免会心生抱怨,一个“复”字即含无限怨情。二人的内心确实充满了矛盾。11.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湖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12.(形式与内容、情感)排比,有气势;比喻,形象。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绘画,是多彩的;舞蹈,是不约束、自由的;音乐,是充满激情的;诗歌,是有格律、有章法的;韵律,是美的,有抑扬顿挫的。力,就是力量,就是挥洒的青春与激情,是创造世界的原动力。像创造绘画、舞蹈、诗歌一样,来创造世界。创造多彩的世界、充满活力的世界、万紫千红的世界、充满美感如诗如画如音乐的世界。表现诗人激情澎湃、昂扬斗志、火热赤诚的情怀。13.毁坏,推翻旧世界,摧毁旧思想、旧道德;创造,指建设新世界、新的宇宙,呼唤自由、民主与科学。努力,即坚持,有恒心,有理想,有担当与责任。展现了作者的积极、奔放的、不受约束的自信与决心。14.观点一: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既制了,便烧着!”红烛的价值在于燃烧发光,个人的价值呢?只有在投身社会、造福人类时才能实现。那些持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是无法理解红烛的献身精神的,也无法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观点二:家国情怀,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诗是真诚的、严肃的,它使我们想起了狂风翻卷、个性张扬的“五四”时代,热血青年无不探求着祖国的命运和自我的价值,闻一多也是搏击于这一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尽管身居异乡,与祖闻相距甚远,但当时这块土地上的蒙昧、落后、麻痹使他忧心如焚。他把个人的价值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鲜明地表挥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这种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正是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具有的精神品质。15.诗人从景物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是这首诗歌思想意义之所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不断的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的,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的。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体现着、磅礴着“力”,于是他在由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出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写出大海白云的景象和洪涛滚滚的声音,可是诗人意犹未尽,最终还高喊“力的律吕呦”,这意思是说:无论绘画、舞蹈、音乐与诗歌,其中都贯穿着、体现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穿着、体现着“力”一样,这样对诗的总结就更为完善了。16.一方面,“可怜”表明蜘蛛是物质世界里极其普通、渺小的事物,“默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却能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进而表明真正强大、壮美和坚韧的不是外在的样式、形象,而是在的精神、意志。另一方面,“可怜”“默享”与第一节诗的“无穷”“嚣鸣”相照成,这样的安排使第一节诗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地拆迁清概培训
- 高校学生管理培训
- 电力行业智能化发电与输电方案
- 水处理合作服务合同
- 事业单位聘用短期合同
- 历史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知识考点介绍
- 家庭高级家政人员聘用合同
- 物流配送精准调度系统
- 贵阳口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车辆维护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四年级美术艺术测评学业指标试题及答案
- 三14《情绪对对碰》心理健康课件
- 双硫仑(戒酒硫)药片药品说明书
-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8 第八章 小组社会工作
- (读书笔记)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网络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路基石方破碎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二年级美术上册课件 《3.我的手印画》 赣美版 (共18张PPT)
- Q∕SY 126-2014 油田水处理用缓蚀阻垢剂技术规范
- 环保管理制度(适用于软件企业)
-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价考试三级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