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二首_第1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二首_第2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二首_第3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二首_第4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二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3.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人文主题体会古人笔下的自然风光之美。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情感。难点: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课前准备《新解新教材》配套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2.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默读诗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祖国的山川湖海、自然风光常常令人诗兴大发,从古至今,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引得文人骚客们驻足流连,在数不胜数的诗词中被记录、吟咏、流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组脍炙人口的古诗。2.理解诗题,读通诗句。课件出示课题:《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指导书写:注意“德”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2)引导学生抓住“宿”“六月二十七日”,知道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望湖楼”。(3)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出示《新解新教材》古诗朗读音频:指读,正音、识字,指导停顿、节奏。二、互相交流,提问检查1.同桌交换《新解新教材》“预习卡”,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三、学习《宿建德江》,感受愁绪之深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要点:移舟泊烟渚——(诗人所做)天色将晚,烟雾迷蒙,诗人无奈夜宿;日暮客愁新——(诗人所思)诗人满腹愁绪,无心入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所见)结合插图找到对应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2.品读新“愁”:诗中哪个字眼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要点:“愁”字。(1)引导学生由“愁”字想开去。结合已有积累和体验想开去。联系创作背景,以及自己孤身一人离开父母时的情感体验,深入感受孟浩然的羁旅之苦:“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此时此刻,孟浩然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联想其他作者的类似作品,联想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联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异客”一词,进一步体会孟浩然的思乡之愁。(2)走近“月”的意象。诗人孤身一人,只有谁陪伴他?他的满腹愁绪又只能向谁倾诉?补充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了解“月亮”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尝试带着体会到的诗人的愁绪,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诵读全诗。(2)借助插图,练习背诵。4.小结学法,回顾学习过程。教师相机板书,提炼学法: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四、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变化之快1.出示《新解新教材》古诗朗读音频。2.指名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词大意。3.想象画面,品读诗句。(1)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提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知道描述的时候要加上“好像”“仿佛”等比喻词才能准确表达诗句的意思。看到这幅画面,你会联想到哪些四字词语?(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和“黑云翻墨”比较,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诗人用新奇、贴切的比喻写出了乌云扩张、蔓延的变化过程,而且这一变化几乎发生在一瞬间。(2)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提示:描述画面,同样体会比喻的贴切、新奇,感受雨的大和急。(3)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提示:描述雨后的画面,感受雨后湖面的平静。(4)有感情地朗读。提示: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西湖雨景,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愉快、陶醉、愉悦、沉醉……)苏轼不仅醉在酒中,还醉在景中啊。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雷阵雨的变化之快,使朗读更有意境,并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5)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异同。要点:①相同之处:都写了西湖雨景,都用了比喻。②不同之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先雨后晴,《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晴后雨;前者是以景喻景,后者是以人喻景。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订正“预习卡”。2.背诵《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2.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建德江》,还记得这首诗描写了月下怎样的景色吗?预设:写了月下,作者乘小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低垂,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看看这首词又写了月下怎样的风景。齐读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课题有两部分,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第二部分“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3.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二、多种形式,初读词作1.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相机正音:“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现”,读音xiàn。3.出示《新解新教材》古诗词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读词的时候注意稍加停顿,读出节奏。4.教师小结:古诗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三、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3.指名说出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4.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四、合作探究,深入词情1.小组合作,默读词作,思考: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看到的:明月、惊鹊、星、雨、茅店闻到的:稻花香听到的:蝉鸣、说丰年、蛙声交流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闻到的是稻花香;听到的是说丰年、蛙声。(2)这儿的“说”字,是谁在说?预设:是青蛙在说,也是农人、作者自己在说。(3)发挥想象,他们说的是什么呢?(4)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交流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让你想到了哪句诗?预设:“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2)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预设:天气忽变,作者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他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3.对比阅读,体会情感。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对比阅读,通过抓住具体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两位作者内心的不同情感。(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五、延伸学习,日积月累古诗词中还描绘了许多的美景,大自然的景色在作者笔下不仅仅凝聚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思考。课下同学们可以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且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通过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本课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