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读“2011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千公顷)比较表”,回答34~35题。地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甲80.9418.7

36.3乙334.7

69.9

34.甲、乙两省区分别是()A.内蒙古、海南

B.山东、广东

C.安徽、宁夏

D.黑龙江、上海35.乙省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

B.光照强烈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参考答案:34.A

35.D2.报告说,北极2015年的地面气温比一个世纪前高出摄氏2.8度。气候暖化导致冬季气温上升、降雨量增加。雨水同雪接触后结冰,阻碍驯鹿在冬季摄取足够的地衣,进而导致饥饿的驯鹿流产,或产下体重较轻的小驯鹿。据此回答下题。关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针对海岸带来说,可能会淹没低地,造成土地盐碱化

②针对生态环境来说,可能会使一些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光合作用将会增强③可能会使我国山地垂直带向高处移动④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驯鹿体重下降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3.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而与之相关的“北斗”系列产业研发基地也在南京开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北斗三号”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部分构成②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测速服务③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实时性的特点④为野外调查提供大范围空间数据信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北斗”系列产业研发基地在南京建立,对该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B.环境质量得到改善C.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D.促进交通快速发展参考答案:1.D

2.A1.北斗已经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其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部分构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测速等服务,北斗系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实时性特点,为野外调查活动提供大范围空间数据的信息需要遥感技术支持,不是北斗系统的工作范围,①②③正确,故选D。2.A、“北斗”系列产业研发基地在南京建立,可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B、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B错误;C、研发基地建立在南京,对于南京城市化水平有影响但不会明显提高,C错误D、研发基地建立在南京,对交通运输影响也不大,D错误。故选:A。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冬季风参考答案:A5.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50~51题。50.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A.消费市场扩大

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51.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参考答案:A

D6.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图3)。完成4-5题。图34.字母所示区域,属于断块山的是(

)A.M

B.0

C.P

D.Q5.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

)A.该地属喀斯特地貌

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

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参考答案:DD4.读图对照,字母所示区域,属于向斜山的是O,岩层向下凹,地貌是山岭。M、P是背斜构造。Q是断块山。5.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是褶皱构造,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D对。不能体现喀斯特地貌,A错。岩层弯曲变形,地壳水平运动作用强烈,B错。不能体现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C错。7.湖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结合湖南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3.湖南省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包括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全年降水丰沛③土质疏松,多黄土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4.图中甲湖泊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湖泊周边地区应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价格工业C.利用水运,发展钢铁工业

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参考答案:13.D

14.B试题分析:13.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人为的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是红壤,土质黏重。选D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知识拓展】水土流失的条件:地形坡度较大;地表植被稀少;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是长期的植被破坏造成的;南方丘陵水土流失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8.河流之所以对城市的城址选择有深远影响,是因其具有

)A.供水和运输功能

B.人口聚居的地带

C.提供灌溉水源的能力

D.风景优美的特点参考答案:A9.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陆陆相连,且均为内陆国的是A.朝鲜、菲律宾、阿富汗

B.印度、越南、缅甸C.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

D.蒙古、不丹、尼泊尔参考答案:D蒙古、不丹、尼泊尔与我国陆陆相连,且均为内陆国,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不是内陆国。10.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参考答案:19.B

20.C19.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直接导致该地气温低、空气稀薄。空气稀薄即空气中水分、杂质的含量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白天该地的太阳辐射较强。由此可推断出②对应的内容为空气稀薄,①为气温低,③为太阳辐射强。20.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11.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上的薄弱部位经过“热点”时往往形成火山喷发,随着板块移动,这种“热点火山”形成连串的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示意某海洋的岛链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8.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29.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A.距今100-120百万年

B.距今120-140百万年C.距今140-160百万年

D.距今160-180百万年30.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参考答案:28.D

29.A

30.D28.根据材料内容,热点是固定不变的,板块是移动的。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形成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火山热点。根据火山锥形成时间可判断,板块是先向正南方向运动,再向东南方向运动,最后形成图中的火山锥分布,因此热点此时处于图中的西北方向,④附近,故选D。29.本题主要根据图中相邻两个火山锥之间的距离及形成时间间隔来判定板块的移动速度。结合选项可知,移动速度最慢的应在距今100~120百万年,故选A。30.根据材料内容,热点是固定不变的,板块是移动的。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形成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火山热点。根据火山锥形成时间可判断,板块是先向正南方向运动①,再向东南方向运动②,最后形成图中的火山锥分布,故选D。12.读下图,回答第24~25题。24.下面关于尼罗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C.以雨水补给为主D.是非洲最大的内流河25.利伯维尔日出时,其所在时区区时是A.6时B.6时20分C.5时20分D.6时40分参考答案:24.C

25.B【知识点】本题考查尼罗河的概况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第二十四题,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外流河,排除D,尼罗河水源地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使得径流补给季节变化大是其特色,排除A,下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补给少,蒸发旺盛,沿途农业、城市、工业用水量大,使得河水逐渐减少,排除B,故选C。第二十五题,利伯维尔位于赤道地区,其日出地方时为6时,该地区时为15°E地方时,故其日出时区时为6时20分,想B。【思路点拨】尼罗河是世界最长外流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定期泛滥是其著名的特点,且由于其下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使得河水越流越少,这又是该河的一个特色。13.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甲国位于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4.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参考答案:3.D

4.C【3题详解】甲国位于赤道到北纬10°,西经60°到西经70°之间,位于南美洲。【4题详解】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甲国位于南美洲东部,徐州产品需横穿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到达该国,故答案选C。而好望角在非洲南端,经好望角路程太远。苏伊士运河在亚非两洲之间,麦哲伦海峡在南美洲南部,如经过这些地方到达甲国,路程都太远。14.关于我国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B.以黄河水系上的蕴藏量为最多

C.西北水能蕴藏量占全国70%

D.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参考答案:A15.右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回答18-20题。18.甲地西侧的山脉名称是A.武夷山

B.雪峰山C.大巴山

D.太行山19.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20.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参考答案:18.D

19.A

20.B16.有关北京和石家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家庄能提供的服务职能北京一定能提供B.北京能提供的服务职能石家庄一定能提供C.石家庄的服务范围比北京小D.北京的城市等级比石家庄高参考答案:B17.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面对巨大的能源需求与环境问题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煤炭产业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9.山西省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法制健全B.风力弱C.降水少D.水土流失严重30.下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正确的是A.关停重化工企业,从源头杜绝污染物的排放B.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C.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D.开发清洁能源,全面取代化石燃料参考答案:29.C

30.C【29题详解】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小于江苏省,江苏省降水量较丰富,酸雨危害较大,故C项正确;法制健全与酸雨无关,故A项错误;冬季山西省风力较大,故B项错误;水土流失与酸雨无关,故D项错误。【30题详解】关停重化工企业,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环境的自净能力无法提高,故B项错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故C项正确;全面取代化石燃料,短期内无法实现,故D项错误。1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参考答案:D19.图5示意甲、乙两工业区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要素。读图回答11~12题。11、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廉价的劳动力资源C、农产品资源丰富

D、完善的公共设施12、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紧缺

B、技术水平落后C、生态破坏严重

D、地价上涨过快参考答案:11.A

12.B20.关于长江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大多数属于高寒气候

D、大多数地区雨热同期

参考答案:D21.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A.200米

B.239米C.250米

D.300米14.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大致为()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参考答案:13.C

14.C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图示等高距是50米,断崖处有4条等高线交汇,断崖处的相对高差约为(4-1)*50≤H<(4+1)*50,即150-2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250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河流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读图可知,河滩A、B之间的河段来自于A点北侧50米等高线凸向北侧的山谷,即河水由A流向B,河滩AB之间的河段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13题详解】图示等高距是50米,断崖处有4条等高线交汇,断崖处的相对高差约为(4-1)*50≤H<(4+1)*50,即150-2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250米。选C正确。【14题详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河流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读图可知,河滩A、B之间的河段来自于A点北侧50米等高线凸向北侧的山谷,即河水由A流向B,河滩AB之间的河段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选C正确。22.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21~22题。

2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2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参考答案:21.D

22.B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23.中国援建印度尼西亚的泗水—马都拉大桥是东南亚最大的跨海大桥,大桥连接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下图为爪哇岛和马都拉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5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从成因上看,M山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C.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D.断层形成的断块山7.N地1月降水327mm,7月降水22mm,造成1月和7月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1月N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②1月N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影响③7月N地受干燥的东北风影响④7月N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可能遇到A.冷锋过境,风雪交加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热少雨C.台风来袭,狂风暴雨

D.对流强盛,电闪雷鸣参考答案:6.B

7.B

8.D试题分析:6.读图可知,M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M应当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故选B。7.读图可知,N处位于南纬7?附近,1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向左偏转,N地盛行西北季风,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①对。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N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④对。②③错。故选B。8.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锋面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低纬度不易出现锋面,A错。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副高主要在中纬度地区,该地纬度低,不会受副高影响,B错。赤道附近没有地砖偏向力,不会有台风生成,C错。该地纬度低,容易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强对流天气,电闪雷鸣,D对。故选D.24.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38~40题38.“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的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C.环境管理制度

D.环境管理政策39.“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属于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②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③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④环境管理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0.“三同步”“三统一”与“三同时”分别属于A.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与环境管理制度B.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C.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D.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参考答案:38.A

39.C

40.A25.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14.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参考答案:12.A

13.D

14.C【12题详解】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13题详解】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14题详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26.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图1),回答7-10题。7.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8.“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城市分布

B.人口分布

C.地形类型

D.交通线路9.“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参考答案:B

A

B二、判断题(共10分)27.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答案:B28.不同纬度的地方时不可能相同。参考答案:正确

29.(判断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水电为主()参考答案:错误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三、综合题(共38分)30.下为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搜集的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材料二下表示意该区域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年份耕地林地草坡、草山湖泊其他197745.248240.8200730.81420.310.824.1

(1)在M、N两条河流中,哪一条更适合开展竞速漂流活动?并简述原因。(2)在甲、乙两城镇中,哪一个更适合建海港?并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条件。(3)根据图示内容,简要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参考答案:(1)N河,N河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有一定的落差,流速较快,而M河的等高线过于稀疏,流速太慢。(2)甲,原因:①处在海湾中,避风;②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停泊。(3)①西部主要为丘陵地形,东部沿海主要为平原地形;②西部高,东部低,总体地形起伏较小;③海岸线较为曲折,北部有港湾。【分析】题目通过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等高线分布图和土地利用构成,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详解】(1)在M、N两条河流中,因为N河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有一定的落差,流速较快,而M河的等高线过于稀疏,流速太慢,不适合竞速漂流。所以应该选N河。(2)在甲、乙两城镇中,甲城处有海湾,风浪较小;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停泊航行。所以甲城筑港条件较优越。(3)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平原;西部主要为丘陵地形,东部沿海主要为平原地形;西部高,东部低,总体地形起伏较小;海岸线较为曲折,北部有港湾等。3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5分)①

高原

半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