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并由此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通过合作探究,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3结合所学,分析该地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习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等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实事新闻“一带一路”战略引入新课。通过实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目标1读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并由此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通过合作探究,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3结合所学,分析该地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代表朗读了解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旧知回顾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通过旧知回顾的过程,明确区域研究的方法,为后续学习的展开做以铺垫。看图说话读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73°E——120°E40°N——50°N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概括的能力。发散思维思考:1、如果让你来动手绘制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你会选取什么颜色作为主色调黄色入手的问题形象、生动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2、选取这一颜色的理由是?3、为什么气候如此干旱干旱地形:山地阻挡青藏高原隆起高原面积广大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学生做答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总体特征的认识。合作探究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对水文的影响:稀少、短小、多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冬季断流。对地貌的影响:降水少,风力大,以沙质土为主,风蚀、风积地貌。对植被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对能源的影响:干旱地区,晴天多—太阳能、风能丰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渡西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它拥有的能源种类远不止这些,大家知道还有哪些呢?我们选取什么颜色来描绘西北的能源最为恰当呢?煤、石油、黑色合作探究1.结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本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有哪些?推断其分布地区并说明理由。2.选取恰当的颜色对农业加以描绘1、畜牧业——内蒙古高原、天山种植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沙漠中的绿洲2、绿色用自然特征引出人文特征,进一步树立学生整体性的观点。拓展延伸推测天山北坡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的分布特点,并说出主导因素。冬季牧场分布在山地草原;夏季牧场分布在高山草甸。主导因素是热量。适时的做以延伸,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渡与自然赋予的黄、黑、绿不同,新疆有些颜色是通过人们的辛劳和智慧描绘上去的。例如,现如今的人们常常提到的“一白一红”,指的是棉花和红色产业。近年来“红色产业”赋予了新疆炫目的色彩,包括番茄、辣椒、红花、枸杞、红枣等等这些红色农作物,正逐渐成为新疆最亮丽的一笔。观看新疆红色产业的视频短片。通过视觉的形象冲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思维拓展阐述该地区促进棉花种植和红色产业发展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通过问题思考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合作探究分析农业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通过问题分析的过程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维延伸西北地区城市与交通的分布特征?介绍新疆的坎儿井沿河谷、山麓地带分布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缺水)分析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在次强化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达标检测见导学案巩固当堂所学课堂小结西北地区也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么苍凉,它也有多姿多彩的绚丽颜色,希望大家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发现的眼睛来探究生活中的美。总结全课【板书设计】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学情分析:《西北地区》属于初二地理学习内容,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的知识,能独立进行读图分析,获取一定的地理信息;除此之外,在学习《西北地区》之前,已经回顾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都属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范畴,所以对于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以及主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已有基础,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效果分析本效果分析分为两部分:课堂学习部分和课后作业部分一、课堂学习部分1、本节课以颜色为主线,将西北地区的地理事物都作比成颜色,将死板的知识赋予灵动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与教师配合默契。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问题,乐于交流分享成绩。2、本节课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思路为方法,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的原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设置若干探究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而然的完成对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究。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学习任务的压力,而是体验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因此学生学习过程顺畅。综上,本节课课堂达成效果理想,完成了制定的学习任务。二、课后作业部分基本实现课时目标,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提高。总体来说,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比较高。但是个别学生和个别题还是不尽人意。我班有53位同学,选择全对的有30位同学,错一个的有14位同学,错两个的有5位同学,错三个的有1位同学,另外有3位同学不及格。综合题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不能用地理专业语言答题,部分同学思路略显混乱;二是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不到位。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加强训练。教材分析:《西北地区》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关键是要抓住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教材中首先介绍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明确该地区是中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为下面的气候特征做铺垫;接着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的特征,并配有各种地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西北地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干旱;自然地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对我们的人文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主要是介绍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以及农牧业、交通之间的相互联系;环保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教材的最后提到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的问题是草场遭到破坏及沙漠化严重,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警惕我们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树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西北地区》评测练习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据此回答1~2题。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南美大陆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南美西海岸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2.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切实可行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设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改变农业耕作制度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3~5题。3.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4.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5.以上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属于()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8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6~9题6.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A.内蒙古、甘、藏、青B.新、内蒙古、藏、青C.青、藏、内蒙古、新D.新、藏、甘、青7.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8.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化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9.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区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B.滥垦C.滥伐D.滥牧11.该种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12~13题。1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1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读我国野骆驼分布区的变迁图。回答14~16题。14.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2\*GB3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③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4\*GB3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5.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①开垦草原②过度放牧③本量捕杀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图示地区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山地示意图,自然植被由下往上是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云杉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近年来高山移牧的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甚佳,颇受市场欢迎。回答17-20题。17根据天山山地自然植被分布图分析,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18.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三河牛B.伊犁马C.滩羊D.阿拉善骆驼19.高山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坡向及其产生的原因是()A.南坡,地形雨较多B.北坡,地形雨较多C.南坡,光热条件充足D.北坡,光热条件充足20.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退缩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暖②工矿业开发③扩展牧地④燃料需求A.=3\*GB3③=4\*GB3④B.=1\*GB3①=3\*GB3③C.=2\*GB3②=3\*GB3③D.=1\*GB3①=4\*GB3④二、综合题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3)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并简述其发生过程。(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2.(16分)阅读材料,读图,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黄圃“食洽会”于11月9日在中山市黄圃镇隆重开幕,食洽会特别安排主题推介会——“红色香颂”品酒会,期间有20多家法国葡萄酒生产企业与国内参展商欢聚一堂,交流两国葡萄酒文化与经贸合作。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辛勘劳动,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地点海拔高度(米)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R2012.620.754.160.6824.51975.3Q1111-8.423.31.242.2193.72975.7(1)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P河段会发生现象,容易产生决堤泛滥。法国葡萄酒举世闻名,根据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葡萄酒厂属于_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2分)(2)简述法国R地一月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6分)(3)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4)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应当避免可能在本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4分)西北地区评测练习题答案选择题1-5CBABB6-10BDBCD11-15DDAAA16-20BABBA综合题1.(1)地势较低,气温较高。(2)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易形成降雪天气。(3)凌汛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4)灌溉水源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2.答案要点:(1)凌讯(1分)原料(1分)(2)原因:①R地海拔较低;(2分)②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2分)③R地地处沿海,P地地处内陆(2分)(3)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1分)②土壤有机物质含量高;(1分)③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1分)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计分)(4)对本地区的不利影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2分)对黄河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可能造成黄河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2分)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设计思路总体来说比较清晰,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人文环境主要是以农业为重点,由于干旱的气候导致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所以本节在讲授时抓住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围绕、干旱开展,通过景观认识到气候干旱,再来分析原因为什么干旱,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进一步认识干旱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及人文活动的影响,突出整体性的教学思路。2、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探讨、合作完成知识的网络构建,进而提高各种能力,达到学习的目标。同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