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经典思想精简版_第1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经典思想精简版_第2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经典思想精简版_第3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经典思想精简版_第4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经典思想精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学科经典思想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内容提要我们为什么要解读地理学经典思想?我们如何解读地理学经典思想?

我们的追问:地理学科究竟是什么?其核心思想究竟有哪些?地理究竟是不是关于世界上有几条河流、几座大山的科学?我们为什么要解读地理学经典思想?1.有助于把握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2.有助于将科学史融入地理教学中3.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1.有助于把握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由一堂初中社会课引发的思考:地理课我们该怎么教?2.有助于将地理学史融入地理教学中基于地理学史的课程资源“探究之探究”

“探究之探究”的教学方式最早由施瓦布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根据其资料的来源,可以分为基于科学史的探究和基于当代科学问题的探究。基于教育重演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恰似生物学上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重演祖先的进化过程。角色扮演历史故事穿越对话3.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袁孝亭)任何学科,我们最终教给学生的,只能是思维方式。(张建珍)二、我们如何解读地理学经典思想如何总结概括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哪些是地理学科经典思想?1992年8月国际地理联合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区域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地理学的五个核心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它在哪里?(空间思想)它是什么样子的?(空间描述思想)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区域思想、综合思想)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人地关系思想)六大地理问题学科知识心理操作问题情境经验本次探讨的主要地理学思想(一)地理学的空间思想(二)地理学的区域思想(三)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四)地理学的综合思想(五)地理学的野外考察传统(一)地理学的空间思想1.什么是地理学的空间思想2.地理学空间思想的演变3.地理学的空间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1.什么是地理学的空间思想地理学则为地方(place)。地理学者总是关注于地方的属性(attributes)——它的区位、位置、方向和距离——以及和这些属性有关的形态及移动方向。学习地理,受到地理学的熏陶,会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袁孝亭简而言之:地理学者经常要思考:它在哪里?地理空间位置

它是什么样子的?地理空间格局怎样将地理环境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据此认识地理事象?地理空间尺度各种地理事象在空间上有何联系?

空间距离现象及规律、空间移动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教学中要致力于使学生:掌握这样的技巧:用一个或几个参照物,来描述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形成这样的地理思维方式:将空间位置和它有关的诸多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形式、有内容的地理综合。区域“地理位置”认知结构概念图描述地理空间格局高考试题地理空间尺度古希腊人的空间尺度概念Geo(地球)Chora(地区)Topos(小地方)从不同的尺度去看同一地理事象,会有不同的发现《简明浙江地理教程》中对浙江自然位置的描述:中纬度干旱荒漠带中的湿润区第三阶梯上的起伏地形地跨两大构造单元空间距离现象及规律、空间移动与扩散地理科学中的空间概念,与数学中的空间概念不完全相同,是专指地表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理空间或环境空间。地理空间更强调空间中事物的地理位置和事物之间的距离关系。

区位论与中心地理论

区位论源于经济学理论。古典的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都是经济学理论。2.地理学的空间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学会: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空间格局)据此,地理教学设计就有了“主攻方向”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教学中要致力于使学生:掌握这样的技巧:用一个或几个参照物,来描述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形成这样的地理思维方式:将空间位置和它有关的诸多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形式、有内容的地理综合。地图:地理学对人类的最伟大贡献!中国血吸虫病分布区血吸虫病流行区与黄壤区心理地图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心理地图是个体对地球表层地理事物的内部表征,它代表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尺度上(从学生卧室的布局到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地方的位置和特征的感知,它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理解世界的方法,储存、记忆有关形状与格局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信息”;“心理地图包括有关地理特征的位置等客观精确的地理知识,如大洲、国家、城市、山脉和海洋。它也包括更主观的不精确的信息,如地方印象、相对大小、大致形状和位置,一般意义上地域间的特定联系,以及反映绘图者自己偏好的优先次序。”如何发展中学生关于世界的心理地图——一位美国中学地理教师的相关研究为了帮助七年级的学生发展他们关于世界的心理地图,美国中学地理教师JohnJ.Chiodo设计了四节课开展研究。有两个班的44名学生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一个班(即“控制班”)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讲授世界地理,另一个班(下称“实验班”)采用其设计的四节课,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该研究提出的问题1.按设计的四节课上课后,学生的心理地图提高了吗?2.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后,学生的心理地图提高了吗?3.按以上两种不同方法上课的学生,他们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心理地图有差异吗?4.按设计的四节课上课后,学生有什么反应?研究过程1.前测教师发给两班学生每人一张空白纸,让他们画一幅世界地图。要求他们画出并标注主要的大洲和大洋,要尽可能画得准确。学生画图时,教室里没有任何地图和地球仪。所有学生在规定的320分钟内完成任务。前测完成后,控制班(20人)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在下周五还要画一幅世界地图。教师鼓励其利用教科书、地图、地球仪以及其他资源。他们的目标是尽量提高刚完成的这幅世界地图的水平。对控制班的学生,教师没有进行直接的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共同完成这项学习和准备活动。对实验班(24人)的学生,教师则按设计的四节课进行直接指导。设计的四节课第一节课,涉及世界各大洲的基本形状,使学生利用几何形状画出七大洲,并标注大洲和主要大洋的名称。第二节课,让学生将本初子午线和迟到作为参照线,控制大洲的相对位置,提高画世界地图的精确度。第三节课,让学生利用大洲拼图块,拼出一幅世界地图。第四节课,让学生独立地画出每个大洲的轮廓。后测在第二个周五,两个班的学生每人画一张世界地图,标注大洲和大洋的名称。研究结果分析研究者利用Likert量表(1=低精确度,5=高精确度),对学生在前测和后测时所画地图的精确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附录:实验班的四节课教学设计鞍部是“两边高中间低,两边低中间高”的部位如何将抽象地图直观化?这样讲等高线是不是很酷?

(二)地理学的区域思想1.什么是地理学的区域思想2.地理学的区域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1.什么是地理学的区域思想让我们思考:什么是区域?地理学的研究为什么要有区域的划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区域是按某些准则界定的地方。请思考:假如地球上的事物是均质的,需不需要划分区域?假如地球上的事物是杂乱无章的,可不可以划分区域?正如历史学家创造了年代或时代以时间来划分事件,地理学家很早就创造了区域以空间来划分事件。时代和区域都是为理解世界而施加次序、寻求格局和创造类别的工具。我们都熟悉区域的思想:将不同的地方以某些共性(共有的特征)统一起来。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美】苏珊·汉森商务印书馆2.地理学的区域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区域地理为何难教?原因有二:深受地方志传统的影响;(中西方地理学史上区域传统研究的差异,中国倾向于对国内地理事象的描述,国外倾向于对他国地理事象的描述)没有理解通过一个个的具体区域,背后想让学生掌握的区域地理素养是什么?举例:地理学中的“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辩证关系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0100200Km高加索地区大高加索山脉里海黑海索契45°实际:亚热带气候0100200Km高加索地区大高加索山脉里海黑海索契45°45°N理论:温带气候表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影响气温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结合信息排除干扰地形海陆位置组织答案

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南部黑海冬季有增温作用

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地理教学的启示:(1)虽然看似特殊,但从一般性法则出发,对“他处所无”的地理现象进行阐释;(即将特殊还原为一般)(2)仅仅注重一般性法则,不能圆满解释“特殊性”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机制。(3)重点在于,要从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围绕个别作具体分析。(4)应重点关注地球表面具有差异性的地方和区域。把握“特殊性描述”的角度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生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无?——《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我们尤其要关注某些特定的地理现象只发生于某处而为其他地方所无;或者是某地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Whatispowerfulknowledgeofregionalgeography——AviewfromChina2015年1月31日英国地理教育年会牛津Amodel12LevelsofknowledgeApplytogeographyLevel2:organizedsysteminformationExample:theframeworkofhowtoknowaplaceLevel3:therulesofhowtheinformationorganizedExample:theconcepts;thecentralplacetheoryLevel4:disciplinedthinkingwiththeinformationnExample:thinkgeographicallywithinformationLevel5:whatisthenatureofthedisciplineExample:whatisthenatureofthegeographyLevel1:informationExample:theinformationofthelocationorcharactersofoneplace(三)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1.什么是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2.地理学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1.什么是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人”的内涵“地”的内涵“人”的内涵

自然属性的人与社会属性的人。生产活动的人与消费活动的人。人是一种理性、正义、仁爱、自由、情感、欲望、权力、意志、贪婪、丑恶、疯狂、荒谬并存的“社会动物”。人是主体性与受制性的对立统一。对“人”的理解不断深入现代地理学对“人”的理解从完全理性的人转向“真实的人”。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段义孚代表作:恋地情节“地”的内涵

埃利兹·雷克吕(1830~1905年)第一个使用地理环境这个概念,提出地理环境是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即他称之为“动态”要素的结合。(《人和土地》1905)阿尔贝·德芒戎(1872—1940)明确地指出这个地理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由人类创造的,并在其中劳动和生存的那种改变了的环境(《人文地理学诸问题》)。地理环境的构成

地理环境即是人类的环境,其构成为:自然环境——人类与其它生物所共有的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为人类所特有的。

人为环境(CreatedEnvironment)

人为环境是为人类所特有的环境,它是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物质实体,它构成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人类屏蔽层。一方面人为环境是自然环境为人类所提供的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的转换器,也是人类所需求的物质产品的加工厂。另一方面,它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屏蔽层可把环境对人的限制和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人化自然是指打上人类活动明显烙印、受人类意志明显影响和控制、并已改变了原生状态的自然系统。它们的运行仍遵循自然规律,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人为的改变,以适应人的需求,并依赖人的劳动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

人为环境可划分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物质,经过劳动过程,创造出来的物质系统,它们具有不同于自然状态的新结构、新功能。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社会环境也是人类所特有的环境。包括人口(即人类种群)、社会生产技术方式、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约束和协调人类行为的非物质因素。

地理环境构成出现的先后次序:自然环境从地球诞生之日就开始出现,经过45亿年的演化成为现代的形式人为环境中首先出现的是人化自然,以农业的出现为标志,距今已有近1万年的历史继农业出现之后出现的是社会环境,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为标志,大约出现于5000年前,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趋复杂人为环境中的人工自然部分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距今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人和地的内涵在“人地系统一体化”的今天,纯粹的“自然环境”的“地”的概念已不复存在。“地”是包容“人”的一部分的“地”,“人”是不断被“地”渗入、特征化的“人”。人地关系的特点

人地关系的多重性

不仅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包括人与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彼此之间的关系。人地关系的特点

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主动性

人类的进化过程实质上是人类在其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的主动性不断增加的过程。人类主动性的增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加;二是人类科学发展使得人类对地理环境认知水平提高。

人地关系的多重决定性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关系,决定人地关系的因素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因素都会走向极端。历史上对自然环境的作用的过分强调是产生“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根源;过高地估计技术因素的作用,是“人定胜天论”产生的根源,对社会因素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作用的强调,导致了“和谐论”的产生2.地理学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神定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人类中心论和谐论文化决定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初期成为地理学的一种范式。1.自然环境对生理、心理与行为的直接影响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

他的工作主要关注陆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方面,确信人的各个方面完全决定于他所处的环境,身材、健康、心理、社会和政治结构,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地理环境。他是一位坚决的环境决定论者。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在其《政治学》的著作中,他试图用气候来解释社会关系中一些特征,如一些民族的民族特性。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他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论证不同的气候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他还指出,“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是很低的;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就多些。”2.自然环境通过影响社会而影响人类

关于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罗马甚至古希腊时期。孟德斯鸠在此方面的探索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识推进到对社会政治影响的领域。3.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

通过影响生产来实现的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康德把生产活动与环境和资源联系起来,他正确地把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首先看成是能促进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把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识扩展到生产领域。英国的亨利·巴克尔(1821~1862)在他的《英国文明史》(1857)中,把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气候扩大到气候、植被、土壤和一般自然面貌四类,他指出:“如果我们分析哪些自然要素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就可发现它们主要有四种,即气候、食物、土壤和总的自然面貌。”

4.自然环境的供养能力的限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马尔萨斯发表的《人口论》被认为是这个时期最光辉的成就之一,也是在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问题上的又一里程碑。

在地理学家中被称之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始祖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1844-1904)。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1897)中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国家是地球表面上的特殊空间组合;一个社会系统的消费需求增加,要求环境提供更多的资源来维持社会发展。拉采尔认为,土地和气候、面积和位置在影响着地球上的人。他把位置、空间和界限作为支配人类分布与迁移的三组地理要素.

生存空间拉采尔5.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继承人中,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进一步发展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指出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而在他之前的学者在讨论自然环境的影响时基本是把自然环境当做不变量看待的。亨丁顿(1876—1947)

亨丁顿在他的《亚洲的脉动》、《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其气候对文明的影响的观点。尽管亨丁顿的观点和支持他的观点的证据均有许多错误,他推进人们对自然环境作用的认识方面的积极意义是无可否定的

鲁道夫·克伦(1846—1922)他主张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国家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决定国家生命的因素是维持生存权的本能、扩充领土的意向和伸张权力的意志”。二次大战中卡尔·冯·豪斯浩弗提出的德国为工场,其他国家为大日尔曼的农业原料产地的“大空间经济”论,实际上沿用了地缘政治学思想。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修正与否定

把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归于自然环境作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一直都是受到反对的,即使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占绝对优势的时期也是如此。许多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或持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的观点也并非是极端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把自然环境看成是人类历史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其错误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并理应受到批判。在科学上的错误不在于它承认地理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条件,而在于它把这种影响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评价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中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正确成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内核1.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神权统治”,推动了地理学向科学化方向的发展。2.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在环境决定论的一般概念下统一起来,开创了人地关系的理论化探讨。3.强调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二)或然论与调节论

法国地理学奠基人维达尔·德·拉·白兰士(1845—1918)从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出发,在修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缺陷和不完善之处的基础上发展了“或然论”学说。白吕纳发展了维达尔的人地关系观点。罗培士特别强调维达尔提出的人类创造力的作用,包括人的选择力,人类凭借这种能力去适应环境,如有可能,进而改变环境的能力。法国地理学奠基人是维达尔·德·拉·白兰士(1845—1918)自然为人类的居住地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白吕纳人类与自然环境有连带关系,其关系并非自然环境单方面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环境也有选择的自由和活动的余地。自然是固定的,人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时代而变化。费波尔(Febvre)《历史学的地理学导论》首次称这种观点为或然论。“世界并无必然,到处都存在着豁然,人类作为机遇的主人,正是利用机遇的评判员。对或然论的评价1.无法提出具体的模式和适当可行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人地问题;2.缺乏决定论那样的研究深度和明晰度;3.缺乏一套可检验、可实证的标准。(三)人类中心主义漠视自然环境的观点对人类科技理性的崇尚(四)文化论1.文化决定论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一个地区居民在其态度、目标或技术上如有任何重大改变,则自然资源基础对他们的意义就需重新估价。2.对文化决定论的评价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的。解决新的人地问题时,需要文化创新。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五)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地关系新模式

人类(西方世界)认识自然环境影响的三个阶段3.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把握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基本维度?”、“如何把握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基本方向”、“正确阐明人地关系阐述到何种程度为佳”?“一般场合下,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而非决定性条件;还可进一步提升的是:在特殊场合,地理环境会对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五)地理学的综合思想1.什么是地理学的综合思想2.地理学综合思想的演变3.地理学的综合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4.1.1早期思想

缺乏地理科学总的理论概念,妨碍了建立综合性、概括性的思想。罗蒙诺索夫指出,地理学是统一中研究自然、人口和经济及它们的地区差异。他是最早提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存在规律性相互联系这一思想的学者之一。4.1地理学的综合洪堡认为地理学应该“从相互依存的方面对地球诸现象作一般阐述,应该研究地球上各种现象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联系。”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由各部分组成的活的整体。他十分强调地理学的综合性、整体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学的特殊性。4.1.2近代地理学的综合

局部与整体:“局部只能从它与整体的关系去分析,作为世界现象的一部分区研究它。”有机的整体:“明智的观察,自然是众多事物和现象的统一体,是各种形式和成分的联合。自然及有机现象的地域结合:他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观测某一种现象,而是要说明景观中大量可观察的现象在不同地区的相互结合和相互联系的方式。这是他的概念的精髓。

李希霍芬也指出:“地理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发掘人类和物质的地球以及与自然现象也有联系的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近代自然地理学创始人之一的B.B.道库恰也夫提出的自然地带学说强调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整体,认为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的实质。GAIA假说

Gaia是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的名字。古希腊人用以代表大地和大地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所组成的大家庭。

20世纪30年代,Gaia一词出现于科学文献中,被用来描述生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与控制。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地球物理学家Lovelock(1972)重新定义了Gaia,并和美国生物学家Margulis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概念和假说。Gaia假说的主要观点

Gaia是一个由地球生物圈、大气圈、海洋、土壤等各部分组成的反馈系统或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关键是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因为早在动、植物出现以前,微生物统治了地球生命历史80%以上的时间。地球表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是由于生命和通过生命活动而表现出来。假如地球的生命消失,那么Gaia也就消失。地理学的综合

地球表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

地理学坚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信条。从整体性与相互关联中来认识世界

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同性:任何部分不能独立于其他部分而自由地存在。

因果关系的有序性

主导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众多的因素中,只有少数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对系统的状态起决定性作用。

作为实现区域研究手段的综合

地理学的野外考察传统与地理实践力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自然第四规定在都市的学校,最好有一个学校园,培养种植物……以为活的教室和教科书。并应常往野外采集,或至工厂、商店、医院参观,充分利用活的教科书和教室。乡村小学更应利用田野、山林为做学教的场所,别拘束于死的教室。国际地理教育走向田野:共识与潮流在英国,规定高年级野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此外,学生在学期中或假期还可以在活动中心长期居住,对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地理考试时也大量引用野外工作的资料和成果;

在英国还有专门的户外教学的网站为教师的户外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网站。Councilforlearningoutsideofclassroom(户外教学委员会)

.uk/.国内地理教育走向田野:

缺失与呼唤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建构一种基于“田野调查”的中学地理教育,这里的“田野”是指野外、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能不能把我们的中学地理课堂更多地搬到社会搬到野外去?这种教育方式在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中已经是很普遍了。从我们学生状况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更需要强调的方式。地理学是一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在野外或社会调查中来学习的科学。田野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内涵。”

北师大王民对2008年我国选手参加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分析中指出我国选手在野外考察部分表现最不理想。这与国内注重教学和考试,忽视野外考察不无关系。这也是我国地理课程改革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理技能必须体现在对现实环境的考察中才能建立起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布置一些让学生自己去考察的课题,如对城市、农村的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绘制剖面图等,改变我们的学生一到野外就不知所措的问题。名人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和李特尔(CarlRitter,1779-1859)仰望星空,你看到了什么?

俯视大地,你有什么感觉?平视我们的世界,你又了解多少?仰望星空有关天体的距离最近的恒星:4.22光年(半人马座α)牛郎星:16光年织女星:北极星:6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