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教具准备:各装有半杯水的相同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药瓶石块各一支,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师: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生3: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师板书:空间)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一下这个新内容(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二、探索新知1、认识体积首先让我们做个小实验,看是不是石头占据了空间实验一:同样大小的两个杯子,各装半杯水,向其中一个杯子投入一个小物体,请同学们观察水面的情况。(鼓励小组回答,看哪个小组表现积极,为小组争得更多的荣誉,一组答)生答:投入的物体水面升高了。师:为什么会升高?生:因为药瓶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出来了。师:是不是正好验证了乌鸦之所以能喝到水,是因为石头占据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像我们每个人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个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谁能举出生活中占据空间的例子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和木块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样一个小实验同样是大小相同的两个杯子,各装半瓶水,在1杯里放一个大物体,另一个杯子里放一个小点物体的石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看哪个小组表现积极为小组争得更多荣誉,三组)生:我发现放大药瓶的杯子水面上升的更高。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说明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师:像冰箱、电脑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生:冰箱最大。师:看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冰箱所占空间大,就说冰箱体积大,手机所占空间小,就说手机体积小。认识体积单位既然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体体积,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并比较二者体积大小?思考有何办法生:可以将长方体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看谁分得多,谁的体积就大。师:如果分得的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可以吗?生:不可以,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请举例说明。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生答师板书)体积单位:立方厘米㎝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师:先认识1㎝³,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³,看哪个小组想的多?生(五组):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1㎝³,像花生米,骰子,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³。课件出示1㎝³的物体,充分感知1㎝³的大小。师:1dm³呢生(二组):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粉笔盒,小碗等。生(四组):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靠在墙角,可以感受1㎝³,或是一个1m高的方桌。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这五个小组都表现不错,请闭上眼睛,再想一想,1㎝³,1dm³,1m³的大小。三、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3)一只手机的体积约是33()。(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5)我们五三班的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80()2.判断下面的单位是否合适?(1)一台家用计算机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2)小华口渴了,一口气就饮了1立方米的水。(3)在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干劲特别高,两个人一次就抬了5立方厘米的土,另两人一次就抬了1立方米的铁。(4)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四、指导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从内容和方法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和总结。五、家庭作业做一个大小为1cm³和1dm³的正方体纸盒,并举出大小约为1m³的物体。板书设计: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立方厘米㎝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和正方体、长方体认识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物体有广泛的接触,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显得特别重要。《体积和体积单位》效果分析

一、收获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人是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使学生空间观念得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整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1、故事引入,感受空间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引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空间的存在及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使体积概念的教学有了形象可感的依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对物体所占空间的感受,不是单纯地观察物体论其所占空间,而是把物体放在一定的空间中,感受其空间的存在。通过故事、实验、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物体占有空间,占有的这个空间就是体积。这样避免了让学生用抽象的语言描述眼前的物体,说不清道不明,更无自主需要的尴尬。2.注重知识迁移,找到知识生长点升华新知学生早已学习过长度和面积单位,因此在体积单位的教学中,以“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引发出矛盾冲突,再通过用不同体积单位比较两个长方体,再次引发矛盾冲突,直至引出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突破难点。

3.多种活动的实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观参与学习,通过看一看判断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摸一摸去感受物体体积大小、通过想一想建立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猜一猜去想像物体体积的大小,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二、问题1.对教学细节关注不够课堂上,还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脑中还在想着教案。如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就不会因出现预设之外的问题而着急,相反,会为出现始料不急的问题而高兴,因为问题来自学生,哪怕问题很简单,也是学生的需要的。没能更好的关注全部学生。2.课堂调控不够灵活本课教学,结尾处请学生写对生命感悟时间可在适当引导,多留一些时间,教师没能根据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显出教师教育机智不灵活。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知识体系上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了,这说明石头占据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3)一只手机的体积约是33()。(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5)我们五三班的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80()2.判断下面的单位是否合适?(1)一台家用计算机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2)小华口渴了,一口气就饮了1立方米的水。(3)在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干劲特别高,两个人一次就抬了5立方厘米的土,另两人一次就抬了1立方米的铁。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3、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

),体积是(

)。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

),体积是(

)。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

),体积是(

)。4、单位大小的感知。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

;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课后反思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等等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3、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中我设计了钻一钻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4、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1.体积。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为此对于体积的教学我先通过诗句引入,让学生在师生地交流中感悟到空间的相对大小。然后让学生用手放到抽屉中活动一下,再把书包放进抽屉之后再活动下,感受到抽屉的空间被书包占了,所以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