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1.gif)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2.gif)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3.gif)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4.gif)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f1c16d9c5e5f6548ac282e51c6b35fc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
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洪河屯二中的李静波,今日我要说课的课题是质量守恒定律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对化学学科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原子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而且在本节内容之后,学生们又将面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些学问的学习,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科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中特别重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识记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改变前后质量守恒的缘由
能力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胜利的乐趣,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正确的应用
二、说教法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及随着这几年新课改的展开,学生有着肯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通过试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这个重点问题上,我主要采纳创设情景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三个个试验探究和三个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和谐、开心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法始终服务于学法。本节教学学生有着较多的动眼观看、动手探究、动脑分析和动口表达的空间,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中到达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4、说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和课外延长四个部分,共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即是导入新课,我用电视剧狄仁杰中的片段作为新课的导入,在这段视频中,狄仁杰遇到了两个困惑的问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思索:物质发生化学改变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改变呢?让学生产生疑问,分歧。并运用历史上科学家对于质量守恒的奉献讲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进展史,拉近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这样的环节设计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让学生和科学家产生共鸣并感觉到到化学和生活紧密相连,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增添自信念。
第二个环节教师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锥形瓶中的燃烧试验,提示学生留意观看和总牢固验现象,从而初步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观看和总结能力,并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质量守恒思想。
第三个环节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做“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试验〞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在试验中要求学生记录试验条件,试验现象,并总结表达试验结论,而在这两个试验中因为试验条件的不同,会发觉学生的试验结果不一,教师从中引导,让孩子在脑海中自主建构在封闭条件下,化学改变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觉定律,并且认识到定律的严谨性,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观看能力,总结能力,并培育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第四个环节,播放电解水演示试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质量守恒定律中因为改变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转变,让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进一步得到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个环节归纳概括,小结课题这个环节,以质量守恒定理为中心,把本节课的学问点做一总结。本节课主要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适用范围,应用以及实质。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稳固学问。
第六个环节?运用所学学问解决课题开始前导入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把做狄仁杰的感受,并利用所学学问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扩大学问的应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把学问转化为能力。为了进一步锻炼这种能力,我们把课堂延长到课外,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和拓展延长培育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说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两个表达、三个突出〞。“两个表达〞,即表达新课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和表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个突出〞,即以试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觉;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问内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根据。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学问,他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改变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过渡到“量〞;并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构建理论铺垫。本课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缘由及应用。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立足实际操作,以学生的进展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体验并得出化学反应的规律。
3、教学目标设计
①学生学问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原子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把握了一些简洁的化学反应。
②学生能力状况:初步把握了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③学生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心情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依据以上学生状况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能正确说出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能通过试验进行探究,并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归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的探究,培育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试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合作完成试验操作以及沟通、商量、分析试验,培育学生规律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
①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体会化学改变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观点;
②通过探究过程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二、说教法
1、情境激趣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试验法:通过小组试验,观看分析现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改变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把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归纳和规律推导,最终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三、说学法
试验探究法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本环节用时约1分钟〕
上课之初,以两幅反应图片引入。
2、探究置疑、突出重点。〔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大胆假设,然后采纳两个探究试验组织教学。
试验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试验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设计试验方案时,教师尽量削减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舞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索,大胆探究,标新立异。通过此过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试验操作中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育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同时还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回应反馈、得出结论〔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试验结束,课堂已进入回应反馈阶段,此阶段我将组织各小组商量并选派代表汇报试验结果,有问题大胆置疑,进行全班商量、共同解决。最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质量守恒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究过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辅之以适当习题,进行强化,以突出重点。如:“参与化学反应〞的理解。
4、互动深化、突破难点〔本环节用时约11分钟〕
措施一:多媒体动画模拟
[创设问题]: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如何从微观角度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恒的缘由: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转变。
5、互动小结、体验胜利〔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概括,其中蕴含的守恒思想不仅是化学学科思想,更是全部自然科学中一个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支配在第二章第三节“化学改变中的质量守恒〞中,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初步学问,对微观粒子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改变已经有了肯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试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模型联系到宏观物质的反应,从量的方面去讨论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预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这部分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老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宏观假设,再试验论证,后微观解释。而新教材先是微观分析初步得到结论,进而联系宏观,提出假设,并试验论证。由于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物质的量的概念,所以先进行微观分析,通过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这个桥梁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作用,同时有了微观的分析,也使宏观的假设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后学生在设计试验来验证是否符合微观分析,这样的设计也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三维目标要求是BBA,提出的活动建议是——试验设计:验证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的关系。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
意图、本节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以及质量守恒的微观缘由。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微观分析,宏观验证〞的过程,体验微观与宏观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设计试验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定量试验讨论方法。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方法,体验科学家发觉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感悟科学家细致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重点:由于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全部的支配都是围绕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实质。
难点: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学生很简单接受“质量〞“相等〞这些关键词,但对于定律中的限定词“参与〞“总和〞等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这也是把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定律内容中的“参与〞、“总和〞关键词的层层突破。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重点突破:整节课的设计均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学生有了亲身的感性认识,基本上能得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可以初步得到微观粒子改变后质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那宏观上质量是否相等?学生有了第一次怀疑。而后通过设计试验,对试验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宏观上质量是相等,由于是学生亲自参加设计并试验,接受程度会更深。接着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学生发觉质量削减?形成了认知冲突,思维有了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最终发觉问题,改良装置,从而完善了对定律的理解。这几个前后联系过程的实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对于“参与〞“总和〞这些关键词的突破,我是支配在第一个学生试验的分析中进行的,让学生讲出第一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第二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然后对反应前的氢氧化钠进行拆分,一部分为参与反应的,一部分为未反应完的,理所当然未反应的确定在后面的称量中也有,最终对两次都称量的互相抵消。剩下的就变成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会等于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通过拆分氢氧化钠,让学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参与〞。
二、说学情
经过两年的科学课以及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肯定的学问
基础和方法基础,
〔1〕学生的学问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学问,初步把握了一些简洁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把握了简洁的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心情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留意力。
因此做好演示试验和调动好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不久,已有的化学学问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和联系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加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在这节课上,我采纳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归纳推理、试验验证的方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试验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同时留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启发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1〕试验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重视化学试验,特殊是要重视发挥试验的探究功能。〞本课内容就需要进行试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发觉问题,对试验问题充满好奇心,继而引起学生剧烈的探究欲望并仔细去思索问题,这样的试验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使学生能自主获取学问、发觉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心理进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纳合作沟通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洁的化学试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学具预备
〔1〕试验用品预备:
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盐酸。
仪器用品:电子天平、锥形瓶、烧杯、试管、硬质塑料瓶。
〔2〕媒体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学流程
本课题的教学过程我是根据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试验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1〕提问引入
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学反应是什么?〞为问题进行引入,学生之前见过也做过一些化学反应,其中会有许多明显的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对这个问题学生确定都有话可以说。学生说的都是从宏观现象来描述化学反应,接着老师再问大家,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会回答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此时老师话锋一转,能否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描述化学反应了?这样很自然的引入到课题中来。
〔2〕微观分析,得出结论
提供给学生两个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学生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学生通过动手拆分,很简单明白改变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以及质量都不变,并能得到化学改变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微观角度看改变前后的质量相等。
〔3〕微观联系到宏观
提问:假如把水分子个数扩大阿伏伽德罗常数倍呢?你会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想到宏观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有什么改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作用。
〔4〕设计试验,宏观验证,
给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要求学生依据化学实质,假设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改变状况,并设计试验验证。试验完成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两次称量的物质成分,相同物质的可以抵消,同时留意把氢氧化钠拆分成参与反应的和没有参与反应的,能抵消的只是没有参与反应的,这就奇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参与〞关键词。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两次称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维“整体称量〞。
〔5〕制造认知冲突
提问学生是否只这一个试验就能证明,引导学生要选用不同的反应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留意科学探究的严密性。然后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称量前后质量发觉变小了,学生出现怀疑,思维有了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缘由,并改良装置,再一次试验,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定律。这个经受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也明确了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封装置中进行质量称量。
〔6〕形成概念
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请学生自主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样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7〕感悟科学精神
PPT呈现化学史:拉瓦锡和波义尔的试验。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反应,得到了不同的试验结果?感悟科学家擅长发觉,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
〔8〕练习稳固并小结
3.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缘由:化学改变前后
学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试验探究
试验名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改变。
试验用品:烧杯、试管、电子天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NaOHCuSO4Cu(OH)2Na2SO4
我的假设:mNaOHmCuSO4mCu(OH)2mFeSO4
试验步骤:略。
数据记录:
反应前称量的质量
反应后称量的质量
反应前称量了哪些物质质量
反应后称量了哪些物质质量
一、基础性作业
1.在反应A+B→C+D中,若15gA与10gB完全反应没有剩余,则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为〔〕。
A.15gB.10gC.25gD.5g
2.12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肯定〔〕。
A.等于12gB.大于12gC.小于12gD.等于0
3.4克氢气在32克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克水;若4克氢气在100克氧气中燃烧,生成克水。
4.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你认为他说的对吗?如何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学问,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而本节课是从生成何种物质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条形码、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技术在文档管理中的应用
- 2025年福建省职教高考《职测》核心考点必刷必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中国银行个人借款合同
- 正规的借款合同范本
- 航空运输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
- 事业单位的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
- 钢筋单项劳务承包合同
- 临设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消防产品的买卖合同
-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隐名股东合作协议书及公司股权代持及回购协议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高管绩效考核全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和答案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长沙医学院《无机化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一到初三英语单词表2182个带音标打印版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 2023年11月英语二级笔译真题及答案(笔译实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