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供参考)第一篇: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供参考)企业突发环境应事件急预案编制指南(供参考)一、基本情况(一)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1、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地理位置、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等;2、当地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3、救援力量及装备;4、其他。(二)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1、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体等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用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堆放等)、最大容量及日常储量,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或污水收集管网图等;3、污染物的产生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企业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4、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等;5、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等运输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等;(三)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1、周边区域50米、1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常在人数;居民点、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与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企业基本情况;2、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排放到水体及执行标准;区域地下水执行标准;3、周边区域道路情况;4、区域空气质量执行标准;5、其他周边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四)环境保护目标潜在的危险性分析基本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二、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一)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成立指挥中心。(二)组成人员1、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2、现场指挥人。(三)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应急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上报及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调事故的处理;9、组织应急预案演练;10、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数据;11、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12、负责组织外部评审。三、事故报告与通报(一)企业内部报告程序;(二)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三)事故报告内容;(四)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五)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六)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七)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四、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一)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二)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三)应急过程中工艺生产过程中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基本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四)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五)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六)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七)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八)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五、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一)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二)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三)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四)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五)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六)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六、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人员出现受伤时,现场急救的有关方法;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药物、器材储备信息。七、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一)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二)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三)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四)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八、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一)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三)应急终止的条件;(四)事故后的生态环境措施;(五)应急终止的程序。九、应急终止后的行动(一)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二)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三)应急评价过程;(四)事故原因的调查;(五)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六)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七)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八)善后处置和保险。十、应急保障主要指通讯、防护、消防和车辆等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十一、应急培训计划(一)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二)员工基本培训、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外部培训;(三)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四)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五)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十二、演练计划(一)演练准备;(二)演练范围与频次;(三)演练组织;(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十二、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一)内部评审;(二)外部评审;(三)发布的时间、送抄部门、企业、居民区等。报主管部门备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组成要素:一、XX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意见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本部门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草案进行评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当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相关行业协会和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以及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当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相关行业协会、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以及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预案报备流程:1、企业自行编制预案(或委托具备资质单位编制)→2、专家现场评审(或企业委托具备资质单位组织专家现场评审)→3、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预案备案申请(一式三份)→4、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审核→5、预案备案登记第二篇: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一、基本情况(一)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1、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地理位置、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等;2、当地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3、救援力量及装备;4、其他。(二)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1、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体等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用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堆放等)、最大容量及日常储量,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或污水收集管网图等;3、污染物的产生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企业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4、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等;5、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等运输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等;(三)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1、周边区域50米、1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常在人数;居民点、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与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企业基本情况;2、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排放到水体及执行标准;区域地下水执行标准;3、周边区域道路情况;4、区域空气质量执行标准;5、其他周边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四)环境保护目标潜在的危险性分析基本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二、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一)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成立指挥中心。(二)组成人员1、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2、现场指挥人。(三)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应急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上报及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调事故的处理;9、组织应急预案演练;10、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数据;11、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12、负责组织外部评审。三、事故报告与通报(一)企业内部报告程序;(二)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三)事故报告内容;(四)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五)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六)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七)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四、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一)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二)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三)应急过程中工艺生产过程中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基本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四)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五)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六)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七)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八)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五、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一)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二)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三)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四)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五)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六)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六、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人员出现受伤时,现场急救的有关方法;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药物、器材储备信息。七、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一)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二)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三)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四)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八、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一)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三)应急终止的条件;(四)事故后的生态环境措施;(五)应急终止的程序。九、应急终止后的行动(一)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二)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三)应急评价过程;(四)事故原因的调查;(五)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六)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七)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八)善后处置和保险。十、应急保障主要指通讯、防护、消防和车辆等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十一、应急培训计划(一)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二)员工基本培训、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外部培训;(三)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四)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五)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十二、演练计划(一)演练准备;(二)演练范围与频次;(三)演练组织;(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十二、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一)内部评审;(二)外部评审;(三)发布的时间、送抄部门、企业、居民区等。第三篇: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特指定本预案。1.2工作原则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工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1.2.2全面覆盖。对项目部范围内的污染源、水系河流、水源保护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1.2.3突出重点。对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公示、为员工参与创造条件;开展培训教育,确保员工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1.4适用范围项目经理部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应急组织职责2.1.1项目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由项目部领导和各部门成员组成,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安全管理部,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指导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指导组织预案演练;督促指导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应急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开展效果评价,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2.2项目应急组织职责2.2.1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组织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和预防控制措施,制定和完善项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现场指挥部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等四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防治组:由安全管理部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等。物资保障组:由物设部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信息宣传组:由办公室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治安工作组:由工程部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应急管理机构(环保领导小组)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各部室组织指挥体系结构图3.预测、预警3.1监测与信息收集安全管理部为环境监督与信息收集机构,收集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3.2报送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各项目部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环保领导小组、上级部门、地方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判断,并把情况1小时内报送公司环保领导小组和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3.3报告方式与类型3.3.1可采用:口头、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面等报告。3.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可采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3.4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健全项目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3.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3.5.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8)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3.5.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3.5.3较大污染事故(ⅲ级)(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3.5.4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1)造成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4.1基本响应程序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现场指挥部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6)波及其他区域的,要及时相互通报;(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4.2协调指挥的分类4.2.1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发生较大污染(ⅲ级)(含)以上事故的报告后,立即向公司环保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根据项目环保领导小组指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项目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按要求到达指定地点,并开展工作。项目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传达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各应急队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抢险救援、经费保障、信息综合、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并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4.2.2项目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事故的报告后,立即向公司环保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项目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传达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各应急队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抢险救援、经费保障、信息综合、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并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4.2.3现场指挥部设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物资保障、应急通信、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治安警戒、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等工作。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2)发布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4)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有关情况;(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6)组织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7)组织对伤员的急救;(8)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9)组织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10)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扩散及渗透;(11)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5.信息发布和后期处置5.1信息通报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情况,按照要求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并及时由上级主管部门向毗邻、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的地区环保行政部门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5.2应急结束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影响,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失,警报解除。5.3后期评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结束后,协助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将评估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6.保障措施根据污染事故的级别,确立相应的保障。6.1技术保障6.1.1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污染源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预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6.1.2应急队伍的建设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队伍,应急队伍根据突发污染事故种类和出动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并配置相应装备;定期开展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练。6.2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涉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所有机构及人员通讯录,保障有关机构及人员通信畅通。6.3物资保障项目部根据本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应急工作需要,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应急所需技术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第一时间供应。7.应急通信组长:(项目经理)电话:副组长:(项目副经理)电话:以上人员在防汛抗洪期间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出现险情及时进行抢险。防汛抗洪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值班电话:第四篇: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文章标题: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草案)1.1总则1.1.1目的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1.1.2工作原则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发布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1.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1.4适用范围。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家咨询小组,由聘请的水、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第五篇: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1总则1.1.1目的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1.1.2工作原则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发布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1.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1.4适用范围。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家咨询小组,由聘请的水、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承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1.3预测、预警1.3.1监测与信息收集市环境监测、环境监察部门为环境监督与信息收集机构,承担所辖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的日常监测,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内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1.3.2报送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环保局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1.3.2.1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局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省环保局报告,并同时报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3.2.2一般(ⅳ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市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报市应急办。1.3.2.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市环保局应当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办和成都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1.3.2.4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市环保局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省环保局报告1.3.3报告方式与类型1.3.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书面报告等。1.3.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1.3.3.3核与辐射事故的信息报告在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的同时,还须按照有关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1.3.4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1.3.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1.3.5.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8)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1.3.5.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1.3.5.3较大污染事故(ⅲ级)(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1.3.5.4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1)造成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1.4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1.4.1基本响应程序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6)波及其他区(市)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市相关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办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1.4.2协调指挥的分类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治安警戒、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物资经费保障、应急通信、信息综合、新闻报道、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1.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2)发布启动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 教案装订顺序
- 四个自信课件
- 玉溪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田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练员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知识题库
- 湖南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二)(英语)
- 电商公司整体薪酬设计(早期)
- 《信号基础设备》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双频、双模移动通信手机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老年人生活照护》试卷A卷及答案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MSDS-SBS(热塑性弹性体塑料)
- 防错管理程序
- 普罗米修斯盗火(多幕剧)
- 系统平台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
- 国家职业标准-花艺环境设计师
- 市政工程技术标(doc 78页)
- SDR特别提款权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