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环节构建体系·夯实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回答“世界是什么”(第4、5课)(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辩证法——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回答“世界的状态是怎样”(第7-10课)(唯物的辩证法:四大观点即联系、发展、矛盾、创新)认识论——揭示人的认识、认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第6课)(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社会历史观——11课人生价值观——12课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结构图认识论决定反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特点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的特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真理谬误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第二环节考点概览·考向分析考点概览考向定位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4.认识活动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认识活动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从试题类型看: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难。非选择题以体现(反映、说明)类、原因依据类、认识(评价)类为主。3、关注热点:①结合我国航天等科技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比如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发射卫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②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发展理念的创新,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人们在探索太空、制造机器人(AI技术)、医学等认识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的成就,理解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④结合十九四中全会制度创新的成果等,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的过程。[考点考向详析]

1.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高考的常考点,多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选择题,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2.真理是高频考点,高考中多以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为背景材料设题,考查真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同而不同。以国家制度、政策的变更为背景材料,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高考中会设置一些干扰选项,如“推翻原有真理,获得新的真理”等,做题时要注意排除3.认识的过程是全国新课标卷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此处都会设计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多以对一些科学发现、实验、当前的社会问题或者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理论的认识提升为背景材料,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复习备考时要系统把握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并注意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真理以及发展的观点结合起来。【实践观的考法】

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展、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征、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真理观的考法】在对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时,往往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和认识的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调整等材料为载体,设置体现类、分析类、原因类等题型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和认识的过程。第三环节考点梳理·精准讲练1、实践的含义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一: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对象直接现实性活动注意: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②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③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直接现实性设计方案盖房子房子(主观)(客观)(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实践的特点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一: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提醒(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一: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变革社会的实践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①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

②小行星撞击地球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农民种田⑥现代化强国目标写入十九大报告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⑧科研人员研制C919飞机×××××猜一猜: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B(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表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和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2、区分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3、区分“来源”与“动力”(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某一认识产生的源泉,不强调认识本身的变化、提高。(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原有认识出现新的变化、发展,其原因在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表现侧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知识竞赛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学然后知不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吃一堑,长一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港珠澳大桥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大桥线路需经过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线,一方面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和航班降落限高需求,还要满足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安全通车。大桥建设者们的自主研发的建设方案经受住了考验。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大桥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7项世界记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12分)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每点3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能够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019年全国卷Ⅱ2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2019·浙江4月)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C(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1、真理的含义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三:真理的含义、特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客观对象谬误相符合不符合不容混淆真理特点理解要求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特点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三:真理的含义、特点1、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思考:认识过程具有什么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点梳理核心考点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的特点)

含义原因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1)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活动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活动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活动的特点;认识活动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的过程)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区分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区别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归属唯物论)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归属认识论)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论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联系

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8)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C(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认识论的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重点掌握】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5、认识活动的特点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的过程原理)【重点掌握】

(2020·江苏卷)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答案: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的客观条件出发,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独特的地域品格。②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探寻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在服务现代社会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③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既保持文化的区域特色,又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第四环节易错剖析·矫正训练1、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2、物质是认识的来源。()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点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点拨:盲目的实践一般指的是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4、认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