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_第1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_第2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_第3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_第4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动力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个案法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测验法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调查法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主要由细胞体、轴突、树突三个部分组成。.神经冲动是在同一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它们是一种电传导的过程。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两(())部分.大脑皮层主要机能代表区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感知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分工不同,以及右手比左手更为灵巧等功能上的差别。这种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内分泌系统中,被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反射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的无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芽阶段。意识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催眠状态,表现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对暗示接受程度的提高,它是在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意识的状态既包括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还包括睡眠、梦、催眠等半意识状态还包括冥想、幻觉、强烈的宗教体验以及可以引发精神促动,类的药物.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成反比例关系,感受性愈强。的适宜刺激是光波。可见光在电磁波上只有很窄的一个波段,其波长大约在纳米至400纳米之间。700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可以看到在进入暗室后感知光的阈值逐渐下降。将不同时间测得的阈值连成曲线,即暗适应曲线。强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知觉与感觉的关系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系。、相同点:a.1b.、异同点: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2c.a.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b.c.、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3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元记忆是元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个组块,是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遗忘曲线:了实验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12的数量:识记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识记材料数量越少,则遗忘越慢3的意义:学习4位置的学习材料的遗忘进程不同。表现为序列位置效应,即材料中的首5的程度。一般而言,学习程度越高,保持越牢固,遗忘越少,但过度学习为%时,保150持的效果最好。213思维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表象、概念和语言是思维的三个基本组成单位。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直觉思维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会指导我们的实践,有时也会误导我们。分析思维思维。思维过程包括哪些?、分析与综合。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即1紧密联系又相反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都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较与归类:前者是在人脑中确定客观事物之间异同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人2脑3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在思想中抽取出同类客观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在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客观.4具体化:前者是在人脑中将知识的各个要素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有机的、层次分明的作用,并且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功能:、分类功能:个体能够通过概念,把当前认识的客观事物归到某一类别中:1去,2能:指个3结功能:指个体对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并通过各种组合而形成更加复杂的概4进行有效学习或进一步的探索。1复杂概念,具有较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比较难以掌握。研究表明,客观事物具有具体特征的图例,如房子、脸等,要比具有空间特征的图例,如圆、树、形状等容易识别,而抽象图形,如数量或就很难识别,概念的有关具体特征或属性越鲜明突出,就越能5 2、下定义: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概念内涵的过程,下定义会对概念掌握产生很大的影3()()合理利用学习者4已有的知识()()()形成概念体系,5中。推理有效推理过程,必须合乎逻辑(。三段论推理演而来,只有两个前提均为真,结论才会为真;大前提通常是一种普遍原则,小前提是特殊事例,结论是所推出的新命题。决策失误的心理学依据:我们进行决策时经常依赖于直觉和经验,实际上,这是十分不可靠的,人在判断时有着严重的缺陷(。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代表3 性发错误。当一种选择看上去更能代表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就会赋予这种选择更多的权重。如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单身年轻男子与一个来自富人区的中年已婚父亲相比更容易被 感情也会影响判断力,所以有经验的公共领袖非常善情绪化导致的错误()判有罪。2 也就是忽略事情发生的潜)于调动公众的集体情绪来赢得支持。忽略基础比率错误。(3问题建构形式引起的直觉错(%问题的表述或建构形式影响了判断。一般来说,看问题越全面,就越有可能做出最合误。的决策,当然,有时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无论如何,简洁清晰的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捷 生活中智慧是辐合思维、智力与推理以及创造性和()智慧。径。如选择未来的职业。5 独创性的综合。有的人聪明但没有智慧,学习好但生活却很糟,有的人聪明但没有创造力。生活中,智慧是辐合)而清晰理性的思维会导致正确但缺乏创见的答案(2001Sternberg,.思维、智力、推理以及创造性的综合。()机械式问题解决:是一种尝试错误或反复尝试的办法,通常种算法来指导思维,即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规则()2到解题方法。先要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案,并在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启发式问题解决:先对不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确定和评价,根据“只保留3一个4如果答案在眼前突然出现,就是发生了顿悟,通常包括对问题元素的重新组织,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他是发现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方法。()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刺激模式:指个体知2觉到()3不到它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如幼儿用饭碗装泥土。()()45型启发: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相似性越强,(动机和情绪6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如害怕失败而采取小心谨慎()个)人格特征: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观念基础上的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如艺术家与科学家。情绪和情感观反映,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体状况作用所引起的体验,只是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与认识过程不同。基本情绪:本需要相关联,具有很高的紧张性。情感有的心理现象。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埃利斯的情绪理论。代表诱发事件、代表信念、代表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很多 CA BABC认为情绪发作是因为某件事情引发的,事实上是信念与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情绪智力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行为过程的能力。不良情绪的调控指的是?恨、悲伤的事情。因此会产生诸如焦虑、愤怒和悲哀等负面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1转移()()主动用言语控制调节情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具有复杂的多层次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需要位于下层,抽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为匮乏性需要。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个体成就动1()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与童年期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切;()教师()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个体要比一4般人的成就动()个体的成败经验对成就动机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个体对工6会影响成就动机。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活动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是个体通过练习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1括化系统,但概括的水平不同;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掌握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知()2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并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难易、灵活性和熟练程中,经过练习的环节,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练习及练习的一般趋势习一般是在指导者的教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的一般趋势。在技能形成过程中,通过练习曲线,可以看出技能发展的一般趋势。()练习初期成绩提高较快,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绩上升变得缓慢;()在练习成绩逐12步提高的同时,存在着成绩的起伏现象()练习后期,会出现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这3为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的“高原期”现象,即练习曲线力涣散、兴趣降低、疲劳厌倦等,都会使练习成绩出现高原现。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运用正1确的练()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集中练习与分散4()()利用迁移规律,是指在练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一种学习6种学习或训练的现象。能力和潜在能力两部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这在能力与知识、技能。.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区别:能力、知识和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知识和1技能()联系:三者相辅相2作用于个体。正确理解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区别与联系,将有利于鉴别与培养人才。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果。智力的内涵。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等。智力发展趋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受到心理学研究的高度重视。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发展的水平1参差不齐,它们主要用智力测验量表来测定,用智商表示。在同龄群体中,按智力发展水(2早慧;中年成才;大器晚成()智力表现的类型差异:智力是由各种认知要素构成的综3种智力,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类型。智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与思维等认知方面。知觉方面的类型差异;记忆方面的类型差异;言语与思维方面的类型差异()智力表现的性别差异:男女在不同智4型上各有优势,包括在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速度、智力类型上的差异,虽然科学研究表明,男女之间在总体智力水平上并不存在差异,但女性取得的社会成就客观上确实要少于男性,这与社会环境、教育训练、社会角色期望与角色地位、行为动力水平等,未能使女性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关。总之,智力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可以参照;智力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只是体现在既定时间与空间当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智力的发展是直接与一个人的后天环境及个体主动性息息相关的,差异也是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综合效应。()遗传因素在智力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因素在智力1的作用:家庭与智力发展、文化与智力发展、教育与智力发展、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智力测验的各种基本心理过程的综合体现,因此智力测验智力测验主要用于鉴别个体的智力水平、对心智缺损作出早期诊断或作为选拔、任用各类人员的依据。智力测验是对个体能力的一种综合测定。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性格与气质。人格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心理倾向性,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成分组成;二是人格的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成分组成。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并一直沿用至今。性格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心理健康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而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与现实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包含以下四种状态()正常的健康状态,以有无心理疾病,心理功能是否良好1为判断尺度,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等处于协调状态()正常的平均状态,从统计角2度强调正()正常的理3想状态,以此评价个体的行为而非描述其行为,例如,幸福感和满足状态等()正常的4一种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心理健康者能够不断地在职业或所从事的工作中,学习有效的技巧来应对现实中的紧张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社会适应性标准的具体化,需要从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及其功能角度,为多数人共同具有的状态为评价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但是,至今在国内外尚无共同认可的心理健康的统一标准。在制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上存在着种标准依据:底线标准是以医学上身体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常规标准包括以统计学的正态分布为标准、以是否合乎社会规范为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