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五单元智慧广场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五单元智慧广场教学设计智慧广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2.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有序性。教学重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尺子、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咱们山东省要举行“少儿戏曲大赛”,我们学校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算出有多少种组合方法?学生可能争先恐后回答:有4种组合方法,有5种组合,有6种组合方法。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究竟有多少种组合方法?①小丽小军②小军小杰③小杰小阳④小阳小军⑤小阳小丽⑥小杰小丽【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初步探究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为下一步有序思考做了一个铺垫。】二、合作探索1.合作探究,小结方法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找有多少种组合方法时,有的同学只找出4种或5种组合方法,没有找全6种组合方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可能回答:在找组合方法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容易遗漏。师:怎样才能有序的找出所有的组合方法呢?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想法?生1: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生2:我是这样找的:我用A、B、C、D分别代表这4名同学,连一连,数一数,就知道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了。生3:„„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思考后回答:这些方法都是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点拨、补充和小结。2.深入探究,总结规律师:如果从5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方法;师:这位同学我们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先思考,师再提示:如果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队方法,你能完成下表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下面拿出表格四人为一小组开始探究吧!找出规律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先独立填表,找出规律。完成后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巡视,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小组1: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增加一个人变成三个人时,增加的这个人,要和前面的两个人都各自有一种组队方案,所以就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再增加一个人变成四个人,就会增加3种组队方案„„小组2:两名学生,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比两名学生,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比3名学生,增加了3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比四名学生,增加了4种组队方案„„小组3: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一共有“1+2=3”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时,一共有“1+2+3=6”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时,一共有“1+2+3+4=10”种组队方案场。小组4: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2;有四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3;有五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4;有六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5;以此类推。„„师小结:如果从n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生答。教师板书:组队方案=1+2+3+„+(n-1)【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三、自主练习1.课本70页第2题从明明、红红、丽丽、平平4人中挑选2人代表班级参加社区调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课本70页第3题某校从5名候选人中选2名参加区“少代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3.课本70页第4题甲、乙、丙、丁4个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练习,不仅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四、回顾反思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第二篇:智慧广场教学设计智慧广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能阐述不同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学情分析.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敞开情况下的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这三种情况。这些内容是奥数中出现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重点难点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学校美丽景色,通过举办“绿色设计师”大赛,从而引出“在20XX路的一侧,每5米栽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活动2【活动】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动手实践、感知概念(1)出示比赛要求:“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20XX的小路一边植树,每5米一棵,请设计一个植树方案。(2)理解意思。a.读要求,知道了什么?b.理解“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让学生上台演示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从而让学生对间隔有感性的认识。(3)自主设计植树方案。设计意图:本课中所涉及的三种栽树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没有整体的认知,所以安排让学生自己设计植树方案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2、汇报展示、理解概念(1)展示三种植树方案。师:同学们根据要求设计了不同的植树方案,其实在植树活动中还有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2)观察三种方案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不同点:需要的棵数不同,栽法不同。(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相同点:间隔相同、都是每5米一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植树方案的展示,使学生对三种植树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3、根据设计方案中“棵数”和“间隔数”的数据来猜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师:大家真善于观察,咱们一起来看,这三种不同的栽法,都有四个间隔,棵树却不同。看来间隔数跟棵树有紧密的联系。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名说。设计意图:虽是让学生猜测,实质是让学生感知三种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学生猜测: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4、以“两端都栽”为例,验证猜测。师:我们的猜测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要求:(1)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来验证。(2)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线段图和表格来验证。5、汇报验证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的学生到讲台板书,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验证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6、由“两端都栽”的规律来推断“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的关系。师:刚才我们举了大量的数据来验证,通过画线段图,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比间隔数多1。师:我们已经验证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由两端都栽的情况我们可不可以推算出其他两种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呢?7、用式子表示需要的棵数。师:这三种情况我们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呢?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三种情况下需要的棵数。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在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先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然后求出间隔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1还是减1,还是不加不减。设计意图:通过对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建模的过程。活动3【练习】联系生活、应用模型.师:刚才我们同学设计植树方案,发现了在不同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在一条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一端不栽呢?两端都不栽呢?(三个问题分三次出现,体现相同的条件下,栽法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是都必须先求出间隔数,然后才能求棵数。)活动4【测试】知识应用于生活1、你能举出两个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吗?2、一段桥长50米,在桥的两端都要装上路灯,两边各装多少盏?3、一段长2米木头,锯一次需6分钟。锯成5段共需多少分钟?活动5【作业】到生活中解决类似植树问题1.在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20XX,每10米挂一个灯笼,一共可以挂多少个灯笼?2、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22分钟。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3、公园为了供游人休息,在一条长300小路的两边各每10米按装一把椅子,在两端都安装的情况下,小路的两边共需多少把椅子?第三篇:《智慧广场》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精选教案《智慧广场》教学设计威海高区钦村小学耿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递增递减问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由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的情景引出欢欢等4名同学为小树立警示牌的情景。师:同学们,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现在地球上的树木逐年在减少,你们作为地球小主人应该怎么做啊?(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有4个小朋友。生2:欢欢8岁种了第一棵树。师:你知道数学问题是什么吗?(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理解题意,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l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语言理解题意,话语不用太规范,理解即可。)活动二:利用已有知识基础,自主探索。1.尝试解决问题。师: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结果后,要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交流:A组:画图法。/3小学数学精选教案师:刚才A组同学先用画图法分别画出欢欢8、9、10、l1岁种的树的棵数,然后数一数一共画了几棵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B组:数手指。师:这组同学用数手指的方法记录欢欢各个年龄段种树的棵数,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手指,同样也编决了这个问题。2.学习表格列举法。师:同学们,你能继续求出欢欢12岁一共种了几棵树吗?13岁呢?14岁呢?(这些问题没有难度,只是为了后面的问题作铺垫。)师:20XX一共种了几棵树呢?师: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学生遇到困难,感受到画图法和数手指的方法不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想一想本册中我们还学习过哪种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预想学生回答列举法。)师:对,可以将每一年植树的棵数依次列举出来,然后加起来。自己试一试吧。(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交流展示:8岁1棵9岁2裸10岁3棵11岁4棵1+2+3+4=10(棵)师:这位同学将年龄写在前边,植树的棵数写在后边,并且用数字表示棵数,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学生感受到用数字表示棵数比画图表示简单。)师:这位同学用列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为了看起来更清晰些,我们可以给它加个表格,这就是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表格列举法。/3小学数学精选教案活动三:自主练习。师:你会说英语吗?小明周一背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你能求出到周五他一共背了几个单词吗?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用表格列举法。)(学生交流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及计算结果。)活动四:方法对比,感受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师:刚才有的同学用画图法、有的用表格列举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感觉哪种方法更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当数据越来越大时,用画图的方法就有点麻烦,而表格列举法只需要写上数据就可以,简单明了。)活动五: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回顾与总结。)/3第四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冯树云20XX.3.23囫囵吞枣学情分析: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位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由于不思考、不分析主人的话而盲目作出决定,让别人笑话的事,告诉我们“囫囵吞枣”的原意,就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结果毫无收获。年轻人与主人的对话包含着一定的哲理,那就是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不能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3、课后搜集一则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重难点分析:1、年轻人与主人的对话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抓住“两全其美”一词,反复品读人物对话,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生:我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笨死了,他想的办法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还很自以为是。生:我觉得„„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1、检查生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2、理解词义: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3、检查读文情况: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三、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对于简单问题,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预设:(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3)为什么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年轻人哪里可笑?2、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随即指导感情朗读。师: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读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四、拓展延伸积累词语:师: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学生读课文,画喜欢的词语。师:谁愿意读出你找到的成语?学生读。师抓住“两全其美”、“前仰后合”“囫囵吞枣”“若有所思”等成语,鼓励学生再次积累成语,写在“小本本”上。五、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六、作业1、把这些成语抄在积累本上。课后反思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基础。评价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才智2、默读是一种更有利于思考的读书方式,应重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3、交流记字和书写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4、结合学生的叙述,把年轻人的人物活动过程用四个字加以概括,使学生对课文线索有更清晰的把握。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再把问题还给学生,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6、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及时点拨,让学生抓住一些具体词句来自读自悟,凸显浓浓的语文味;在评价中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体现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引导学生理解到位;年轻人对主人的话不加分析,没有真正领会主人的意思。为理解“囫囵吞枣”的比喻义做好铺垫。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7、结合语境,读透“两全其美”的具体意思,为下面否定“两全其美”做好铺垫。细致地分析,深入地探究,才能避免学生学习上的“囫囵吞枣”。8、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对课文重难点有更充分的理解,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增强合作意识。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表达,在轻松的心态下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10、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通过实践活动激发讲故事的动机和欲望,提高其语文素养。二年级冯树云20XX.3.2517称象学情分析: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事,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的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并与官员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2、通过有趣的智力问答,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乐趣。3、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冲的聪明多智。2、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重难点分析:1、第四自然段曹冲所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重点,可利用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2、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是教学难点,教师可采用对比法加以引导。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具(用纸片剪的大象、船、石块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一)课件出示图画,猜猜它表现的是哪一个故事。(《盲人摸象》)(二)课件出示大象图片,谈谈大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三)大象是现如今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正因为它的大,才有了“盲人摸象”的笑话,也正因为它的大,造就了历史上一位小神童称象的千古佳话。(课件出示《称象》题图。)二、质疑导读,识字学词。(一)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的小脑瓜里一定生出许多问号。(课件显示问号。)你想弄清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点击课件出示问题。围绕“称象”,预设的问题有: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称出来了吗?(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和它们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3、交流识字。同桌互读,并介绍记生字的好方法。(三)检查学习效果。1、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能否读准词语。之后让学生简单谈谈对曹操的了解,以及什么是秤杆、船舷。2、课件出示“我会用”:用“秤、称、杆、赶”选字填空,并说说如何区分这两对生字。3、指名接段读文。其他学生当小评委对他们的朗读进行点评。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课件出示前面的问题。(一)解决“谁称象”的问题。课件出示曹冲图片。简单介绍曹冲:曹操儿子之一,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可惜13岁就病死了。(二)解决“为什么称象”的问题。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2、点击“议论”一词使之变红色。“议论”是什么意思?对一件事每个人谈自己的意见。3、官员们对什么发表议论?大象的形体和重量。指导朗读第一句话:“大象又高又大„„”“又高又大”、“墙”、“柱子”等词语能给人以重的感觉,应读重些。4、他们是怎么议论的?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去掉“到底”,跟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到底”一词强调了大象的重。5、他们的议论引发了什么结果?曹操决定让他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三)解决“称出来了吗”的问题。1、大象的体重最后称出来了吗?称出来了。2、那你知道大象的重量到底是多少吗?读一读课后关于大象的资料。考虑到文中的大象应属亚洲象,可补充以下资料:亚洲象的身长为5—7米,肩高为2.5—3米,尾长为1.2—1.5米,体重3—5吨。第二课时一、演示对比,深入探究。(一)感悟曹冲的称象方法。1、课件出示四个问题。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怎么称象”这个问题。2、课件出示语段,默读本段课文,想想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要求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说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3、画出表示动作或动态的词:赶、沉、画、赶、装、沉、称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动词变为红色。4、通过课件或教具演示,形象感知称象过程。学生叙述称象的步骤,教师做演示。教具演示:①先在黑板上画一条横线代表水面,贴上大船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位置。②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③再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④然后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使所画线与水面重合。这样,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5、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例如: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为了让石头和大象一样重。一样的重量才能让船下沉的幅度也一样。6、如果使用教具,可让学生一边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一边动手操作,再演示一遍。(二)了解官员的称象方法。1、课件出示语段,指名读。2、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可行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评论。造大秤,提不动;宰大象,害性命。板书:官员造大秤宰大象(三)两相对比,体会曹冲称象方法之妙。1、对比曹操前后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1)曹操听了官员和曹冲讲完称象方法后,神态有什么不同?(2)曹操直摇头,他可能在想——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可能在想——2、对比称象方法之优劣,感受曹冲的聪明多智。(1)思考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的办法好在哪儿?(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以船代秤,借助水的浮力,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以石代象,化大为小,既解决了称不了的难题,又保全了大象的性命。板书: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二、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一)课件出示邮票图片。20XX年发行的“曹冲称象”特种邮票共两枚,分别是“载象刻舟”、“换物知重”。(二)看着邮票图案,转换角色:年仅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作为在场的一名官员,你想说些什么?(三)把官员们的话用“有的„„有的„„也有的”连起来说一段话。(四)谈谈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如:善于动脑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能从别人的议论中获得启发;留心观察等等。三、分类指导,正确书写。(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二)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说说每一类字书写时注意什么。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1、称、议、论、杆、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居于左半格,右边字体略大占领竖中线。2、官、员: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官”字上宽下窄,“员”字上窄下宽。3、赶:半包围结构,捺画写长些。(三)学生独立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四、作业超市,由你选择。课件出示作业安排。(一)动动口:给爸爸妈妈讲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二)动动脑:除了曹冲称象的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吗?(三)动动手:和爸爸妈妈合作,做一次曹冲称象的模拟小实验。课后反思1、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识字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运用形声字和加偏旁的方法区分形近字,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读前质疑,读后解疑。教师伺机诱导,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3、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并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注重品词析句。4、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是本课教学重点。采用理清次序、抓住动词、直观演示、质疑问难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恰当地运用演示技能,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曹冲称象的情景和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感知的效果,为理解和应用新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演示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次是老师动手,这一次是学生动手实践,体现了“内化——实践”的层次性。5、文章的难点,采取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二年级冯树云20XX.3.2618找骆驼学情分析:这是一个启迪智慧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骆驼,却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读者在叹服老人的智慧的同时还会得到这样的启示: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句等习惯。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2、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特点的,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2、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课件、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进行表述以及辨别树叶等方法来突破。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制造悬念,激趣导入。(一)课件出示“沙漠之舟”字样。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被成为“沙漠之舟”吗?板书:骆驼。学生一边提示“骆驼”两个字的写法,一边书空。课件出示骆驼图片。骆驼之所以拥有“沙漠之舟”的美称,是因为它很耐饥渴,又不怕风沙,是沙漠地带重要的交通工具,许多商人靠它们来运送货物。你看,这边就来了一位——(二)播放动画课件。教师叙述:哎呀,骆驼哪儿去了。丢失骆驼的商人焦急地开始寻找。板书:找。将课题补充完整。那么他到底找没找到骆驼,让我们赶紧去《找骆驼》这篇课文中一看究竟。(课件出示课文题图。)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能读准。(三)检查自学效果。1、课件出示“字正腔圆读一读”,请学生认读词语。2、说说自己想到的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3、指名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插图。读中随机提问:为什么说是“一峰骆驼”呢?骆驼背部有驼峰。(四)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丢失了一峰骆驼,向一位老人询问,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故事。(五)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走失——询问——找到三、朗读课文,感悟对话。(一)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语气。(二)说一说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商人的语气要有变化:着急——高兴——生气(愤愤不平)。1、指名读。2、联系上下文理解“详细”。老人了解骆驼的很多特点,包括很多细节。3、重点指导朗读商人愤愤不平说的一段话。(三)再读,读出“愤愤不平”的语气。(四)当你被人指责的时候,心情怎样,语气会变得怎样?而老人却是“不紧不慢”,这说明什么呢?沉着冷静、早有预料、胸有成竹等等。(五)比赛读。两名同学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比一比哪组同学是最佳搭档。要求读得有感情,能通过表情和语气体现出人物心理。四、理解课文,引导探究。(一)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用两种不同的线条把相关词句勾画出来。(二)学生自读自悟,解决问题后可以相互交流。第二课时一、深入理解,读懂推理。(一)课件出示表格。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答案。(二)想一想,你明白老人是怎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这些结论的吗?请同学就下面问题发表见解。1、为什么脚印左边浅,右边深就说明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左脚有毛病,不敢用力踩,所以留下的脚印浅。可以让学生表演跛脚走路,加深体会。2、老人根据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就判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能想象牙齿印是怎样的一种形状吗?课件出示“火眼金睛辨一辨”,请同学们分辨哪片树叶是这峰骆驼啃过的?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第三片。因为缺一颗牙,所以少啃掉一块。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播放动画课件。看着走失的骆驼留下的这些痕迹,你能用上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说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吗?课件出示句式,学生按句式说话。因为老人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四)老人指点商人怎么找骆驼?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追问:为什么老人不建议商人顺着地上的米和蜜或者被骆驼啃过的树叶去找?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寻找骆驼的线索,但顺着脚印去找是最可靠、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五)导读最后一段。1、商人听从了老人的建议,结果怎样?齐读最后一段。2、结合语境理解“果然”的意思。事实证明了老人的办法是成功的。二、交流体会,启发明理。(一)课件出示“各抒己见评一评”。你怎么评价文中这两个人物?老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判断准确。商人不动脑筋,盲目行事。(二)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或不注意观察的事例。三、自主观察,独立书写。(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二)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书写时该注意什么。(三)交流。课件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商:下半部分里边是“八”、“口”而不是“古”。竟:与“竞”要加以区别,分别组词。顺:左边是“川”字,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长竖,三笔要写紧凑。(四)学生独立描红书写。四、课后练笔,续写故事。课件出示“展开想象写一写”:商人在找到骆驼之后,他会想些什么?假设他又一次碰见那位老人,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接着编写这个故事。课后反思1、播放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制造悬念,唤起阅读欲望。2、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适合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学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课文的意思也就理解了。理解词句与感悟课文同步,向学生渗透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3、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比赛读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并使之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4、表格的设计使学生对“骆驼特点”和“判断依据”一目了然,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5、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对脚印和牙齿印多问个为什么,既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又能让学生对老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有更深的感悟。6、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感受。二年级冯树云20XX.3.2719铜板的响声学情分析:阿凡提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敢于蔑视反动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势力。《铜板的响声》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汉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选词用语,各段衔接自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资料,包括人物简介和故事。2、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利用“智慧闯关”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3、讲阿凡提的故事,表演课本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喜欢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性格,体会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与智慧。2、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重难点分析:1、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认识阿凡提的智慧、幽默、爱打抱不平的个性特征。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歌曲,谈印象。(一)课件播放《阿凡提之歌》片段,出示歌词及阿凡提图片。(也可播放歌曲视频。)(二)同学们课前搜集了阿凡提的有关资料,谈谈阿凡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三)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阿凡提的故事——《铜板的响声》。课件出示课文题图,配有铜板图片及音效。板书课题。二、读课文,闯三关。(一)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围绕“故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展开交流,从中体会阿凡提的机智、幽默。出乎意料的地方可能有:阿凡提让穷汉把铜板掏出来;阿凡提把铜板握到手心里,贴近老板的耳朵使劲摇;阿凡提把铜板又还给穷汉;阿凡提给老板做出的解释等等。(二)先用不同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进行一次“智慧闯关”。课件出示三关要求:1、我会认——生字新词。2、我会填——重点词句。3、我会说——主要内容。先让同学们说说,可以采用哪些读书方式。个人朗读、轮读、分角色朗读、默读、边读边画重点词句等等。(三)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读书。(四)开始“智慧闯关”。1、课件出示第一关内容:我会认:铜板、智慧、幽默、穷汉、弱者、饭馆、扭打、讨要、拉扯、付钱、分辩、欠钱。开火车读。齐读。如有同学出错可以向伙伴求助。宣布过关。课件出示“过关啦!”及掌声。2、课件出示第二关内容:我会填:(1)阿凡提是个有()、充满()的人。他专爱(),给穷人和弱者帮忙。请同学说说所填词语“智慧”、“幽默感”、“打抱不平”的意思。提示学生再读课文应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特点。(2)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他(),你(),两相抵消,谁也不欠谁的了。”引导学生体会阿凡提并没有直接指责老板不讲理,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而体会阿凡提的智慧。宣布过关。课件出示“过关啦!”及掌声。3、课件出示第三关内容:我会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饭馆的老板因为穷汉闻了饭菜的香味就向他讨要饭钱,阿凡提用铜板的响声支付了饭钱,捉弄了老板。宣布闯关成功。课件出示“过关啦!”及掌声。三、品词句,评人物。(一)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品读感悟,相机指导朗读。如通过第二自然段中饭馆老板“扭着”、“又骂又打”等动作,可体会到他的蛮横;从“拉扯开”、“问”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阿凡提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再如通过第三自然段“贴近”、“使劲”、“一阵子”等词语,可以体会到阿凡提一定要让老板听到铜板的响声,同时也在捉弄老板,使他误以为阿凡提要把钱给他,结果空欢喜一场。(三)聪明的阿凡提捉弄了饭馆老板,替穷汉解了围。如果你是一位在场的老百姓,你会说些什么呢?四、观字形,写生字。(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二)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重点分析难写的字。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3、学生独立描红书写。五、搞活动,勤实践。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到四个大组,课后各组排演一个课本剧(也可以选阿凡提其他故事排演),准备讲两个小故事(不要重复)。第二课时一、宣布活动开始。课件展示“阿凡提的故事”题图。小主持人作开场白。二、表演。各组依次表演课本剧,讲故事。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评价。三、评选。由同学提名,举手评选“最佳表演奖”、“故事大王”,颁发奖品。四、观看动画片。播放《阿凡提》系列动画片之一《种金子》。课后反思1、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资料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语文。2、关注和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趣味行很强的故事,学生往往急于读完。此外,故事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对此肯定有较深刻的感受。3、利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享受互助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也让闯关得以顺利进行。4、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品词析句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让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5、课本剧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参与阅读。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6、从课内出发,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重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木偶动画片《阿凡提》是国产优秀动画片。观看动画片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唤起学生对阿凡提故事的阅读兴趣。二年级冯树云20XX.4.2综合学习五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包括:有趣的汉字、玩玩说说、把字写好看、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和一个口语交际。活动目标:1、通过猜字谜感受汉字的变化无穷和奇妙。2、通过“玩玩说说”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前一阶段学过的生字,并在活动中练习扩展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3、写好以“宀”、“穴”为偏旁的字。4、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形象美和色彩美。5、让学生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6、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策略:通过猜字谜、词语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奇妙,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等多种形式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发展语言能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字谜。教学过程有趣的汉字(一)课件出示“猜字谜”。请学生自由读谜面,独立思考猜汉字。(二)指名反馈说谜底,并讲讲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杏”、“呆”、“困”。(三)观察、体会:相同的部件由于结构不同、部件的位置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字。(四)继续猜字谜。教师可以出谜语,学生也可以出,大家一起猜。玩玩说说(一)说明小组比赛规则:用屏幕上的字(也可使用生字卡片)扩词、说话。分为必答、抢答两种方式。每扩一词积1分,说一句话积2分。(二)进行必答比赛。由某组同学自选屏幕上的第几个字,然后由该组同学自由起立扩词、说话,注意统计得分。之后依次进行其他组比赛。(三)进行抢答比赛。出示一个字,各组同学抢着扩词、说话,注意及时给各组加分。(四)根据总分确定优胜小组。用比赛的形式练习扩词、说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把字写好看(一)认读田字格中的四个汉字。(二)观察之后说说自己的发现。都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分别以“宀”、“穴”作为偏旁。(三)学生互相交流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提醒注意“穴“的两点不要外露。(四)学生仿写。(五)书写展示、评议,订正不足。通过观察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掌握写好字的方法。我的采蜜集(一)课件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读。(二)指名读,说说树的头发是什么?(树叶。)(三)齐读儿歌。(四)说说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五)边读边想象,体会树叶的美丽、可爱。课件变换背景,体现树叶的变化。(六)质疑:“头发”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不是真正的头发,而是一种想象,这样写更生动有趣,写出了树叶的可爱。(七)背诵这首儿歌。(八)把这首儿歌摘抄到采蜜集中。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语言的形象美和色彩美,让语言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活起来。读读背背(一)课件出示古诗。学生分句朗读,不会的字查查字典。(二)指名读,评议、正音,注意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三)齐读古诗。(四)图文结合,想象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体会“衔”、“浸”两个字表达的意境。(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六)背诵古诗。可以采用老师提词、看图等方式练习背诵。《村晚》是一首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优美诗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粗知大意,达到熟读成诵。口语交际:请你来配音(一)我们都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片子中的人物都没有台词。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给动画片配音。(二)播放动画片(如《小小鸭》)。提出要求:看的时候可别光看热闹,要想象他们都会说些什么。(三)交流;你喜欢片中哪个人物,讨厌哪个人物,为什么?(四)重放其中某个镜头,猜测片中的人物当时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应有的语气、表情进行表演。(五)小组合作,交流,分配角色练习配音。再次播放动画片。教师到各组巡视,提供指导。视具体情况可增加播放次数。(六)学生上台展示合作成果,要求观众认真倾听,并能大胆评价第五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买蕊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设计理念: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模块一: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教学重点: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2.板书课题与作者,请几名学生借助资料分别介绍这些外国作家。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三、小组检查,交流,汇报学习情况。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同学来读,并纠正错误。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蜷腿、橱窗、揉皱、耸肩、撇嘴、窜过、耷拉、抽噎、梗概、无赖、衣衫褴褛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摩平、梗概、吹嘘、保佑、衣衫褴褛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四、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1.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组汇报收获。1)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2)这篇课文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关怀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3)汇报: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小女孩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读《凡卡》小组交流汇报。1)读《凡卡》中的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日发略维夫: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2)简单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3)凡卡信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4)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所写书信的内容。3.读《鲁滨孙漂流记》,全班交流。1)汇报: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安全——养狗防御。孤独——救助“星期五”。„„„„2)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插图)4.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组交流。1)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读一读。2)在“梗概”中,汤姆·索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在“精彩片段”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比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五、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2.通过读梗概,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是不是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做准备。推荐阅读《蓝色的海豚岛》模块二:理解感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素养。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人物特点与命运的理解。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分别出现了四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谁?哪位主人公的命运值得你同情?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答案可以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可以是凡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感情。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1)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2)边读边想,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或句子来评价卖火柴的小女孩或是凡卡的(可怜、悲惨„„)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小女孩和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和凡卡是可怜的?读一读,画一画。3.分小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汇报。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4.分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5.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重点句子,: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指读,齐读这一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过路人、小女孩说点什么呢?3)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冷”这个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天冷极了又冷又黑的晚她又饿又冷她觉得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冷一堵又厚又冷的墙„„)6.反复引读,细细品味,边读边批注。1)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2)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3)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4)“曾经”我们可以换成哪些词?小组讨论,交流。7.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1)引导学生抓住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来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3)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和悲惨。4)展开想象,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5)朗读凡卡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心理活动。8.让我们用心来读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并说一说自己体会。三、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默读思考,写下感悟。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2)凡卡和爷爷在乡村的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吗?3)你认为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老师点拨指导。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四、围绕鲁滨孙和汤姆·索亚两个人物,读书讨论。1.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2.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你想象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3.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什么?为什么佩服?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可结合原著中的故事)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了解更深了,请用合适的词语来夸一夸他们,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1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丰富的知识技能„„理由:抢运东西、种粮食、造船、建房、打猎、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2汤姆·索亚:乐观勇敢、足智多谋、顽皮„„理由:山洞中三次探路、利用风筝线探路、吹嘘历险过程„„5.在本组课文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模块三:领悟表达模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小女孩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2.领会文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进行读写结合训练。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素养。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教学难点:1.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围绕中心,体会写法。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2.找出精彩,指导朗读1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小组听一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2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3.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写法。二、研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表达。1.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进行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小男孩拿鞋跑说明她常被人欺负,„„)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3)“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2.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刻画人物。1)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奶奶,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顺序能交换吗?2)作者为什么写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后,又擦燃了“一整把”火柴?用“一把”不行吗?3.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小组讨论这样写的好处。【设计说明:这样的结尾更让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以喜写悲悲更悲。】三、领悟凡卡的“苦”与“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信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苦”与“乐”,快速找出课文中表达不同感情的句子,再用不同的感情读一读。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老板拿楦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小星星„„把它擦亮了似的„„2.作者用一“苦”一“乐”的写法,让人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作者写这两段文字对展现凡卡的生活起什么作用?4.小组讨论,作者用“梦”结尾的含义?【设计说明: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凡卡的希望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联系前文可知,即使他写了详细地址,贴了邮票,也不可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因为他生在罪恶的社会。】四、默读梗概和精彩片断,比较写法的区别。1.小组讨论汇报: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独特之处?3.小组讨论汇报: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细节描写传神、语言描写生动、心理描写细腻„„)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五、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这篇文章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会怎样做?2.如果让你在后两篇课文中选一句话作为座右铭的话,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六、推荐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蓝色的海豚岛》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盗门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规范担保贷款协议样式版B版
- 2025年度25吨汽车吊车租赁及配套物料供应合同3篇
- 涵洞概预算课程设计识图
- 2024年适用金融担保协议范例版B版
- 2025版西瓜冷链物流配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版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协议模板集一
- 简单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 2024年适用贸易公司协议制劳务协议版B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袋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箱变平台吊装焊接施工方案
- 浅谈“五育并举”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论文
- TRIZ-2003矛盾矩阵表(重新整理)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的目录清单及内容(无仓储经营单位)
- 大树的故事 单元作业设计
- 2023-2024学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 走近翻译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格形式)
- 互联网体检对话版
- 2023~2023年压缩空气系统质量回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