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司马谏议书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强聒()卤莽()壬人()怨谤()胥怨()会晤()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不复一一自辨()(2)于反覆不宜卤莽()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2)不任区区憧憬之至古义: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3)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古义: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2)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2)终必不蒙见察。()译文:(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译文:(4)以谓受命于人主。()译文:(5)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译文:(6)至于怨诽之多。()译文:二、语基习题化细练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复一一自辨B.于反覆不宜卤莽C.欲出力助上以抗之D.故今具道所以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B.于反覆不宜卤莽C.而世之奇伟、瑰怪、格外之观,常在于险远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9.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缘由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念,忧虑D.度义而后动度:考虑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B.冀君实或见恕也冀:期望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对待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特殊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①故今具道所以,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eq\b\lc\{(\a\vs4\al\co1(①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eq\b\lc\{(\a\vs4\al\co1(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eq\b\lc\{(\a\vs4\al\co1(①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缘由。(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为论证的立足点,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对的句子是:,。三、课文高考化精练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全文,完成题目。14.下列对“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B.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1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文中“书”即上书,一般是给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或给地位高的人写信。B.某启,古人书信格式即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先王,是已经去世的君主。“先”一般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父”。16.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与司马光争辩政事时意见经常不全都,并非由于有个人恩怨,而是由于彼此所持的政治主见在很多方面有分歧。B.本文直指当朝诸多士大夫们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现状,表明白自己推行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坚决态度。C.文中第三段的最终一句寓刚于柔,既照看了多年交往的友情,又坚持原则,全力维护变法的立场。D.全文一气贯穿、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缘由,接着紧扣保守派的几个论点进行立论,最终表明态度,又不失基本礼仪客套。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译文:18.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答:四、文本联读化巧练19.《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在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答:素养提升练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王安石变法,一开头便收效颇丰,但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御史中丞吕诲气冲冲地在皇上面前历数王安石的十大罪状。面对吕诲的强词,王安石并不在意。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自此,王安石与司马光从前的友情、信任已。也由于这样,王安石与友人决裂,开头反击。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使新法免受,王安石写下了《答司马谏议书》。他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名实问题。他指出打算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旨意;新法的制定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争辩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相关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的合法性说得明明白白。名实已明,说明司马光的攻击全是谬论。王安石面对责难,假如就事论事,一一加以辩驳,那就很可能会由于被对方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或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越辩驳越显得理亏;必需站在高处,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冒犯万劫不复非议高屋建瓴B.触犯荡然无存非难高瞻远瞩C.触犯荡然无存非议高屋建瓴D.冒犯万劫不复非难高瞻远瞩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一‘受’、一‘议’、一‘授’”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B.这个“十一黄金周”,他们部门方案集体到三亚旅游。C.宝宝洗澡时,浴缸里会发生微型“海啸”。D.鲁四老爷和“善女人”柳妈,共同为祥林嫂织了一张命运的网。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     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转变原意。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4.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的交往状况写一段文字,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评价。北宋的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既是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成就极高的学者或诗人。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分歧很大。宋神宗重用主见变法的王安石,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失去宰相位置。后来变法受挫,王安石被开除,司马光重新为相。但他们对对方的评价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王安石说,他和司马光之间“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苏轼也是王安石变法的猛烈反对者,这极大影响了苏轼的政治命运。而在“乌台诗案”时,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被贬黄州后,某日路过江宁访问早已退居的王安石,二人相聚甚欢,同游数日,共览江山胜迹,尽论文章学术。答: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际,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答:二、课外拓展深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一)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①解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于鲧。唐垌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二)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常衮辞堂馔②,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迩英殿进读,讲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行变也。”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注】①青苗:青苗即青苗法,下文中的“市易”也即“市易法”,都是王安石的变法措施。②堂馔:唐宋时政事堂预备的公用膳食。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B.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C.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D.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官员年老辞官退休,一般退休的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病患则可提前退休。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时君主经常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C.华岳指西岳华山,五岳之一,与东岳泰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合称五岳。D.“所以不足者”中“所以”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含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弼由于阻挠施行青苗法被解除了宰相职务,王安石说这不足以阻挡奸邪小人,甚至把富弼和办事不力的人作比。B.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他恳求致仕,王安石却不挽留;富弼、韩琦是王安石曾追随过的人,为了变法王安石也加以排斥。C.王安石认为司马光的才能不足以危害政治,只是一旦让其身处高位,那么对变法持不同意见的人会依附他。D.王安石与司马光因变法立场不同,两人为此争议不休,神宗说同意司马光的意见,但不会赐予司马光答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唐垌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译文:(2)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译文:10.王安石与司马光就变法产生严峻分歧,司马光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述。答:答司马谏议书基础积累练1.答案:ɡuōlǔrénbànɡxūwù2.答案:(1)“辨”同“辩”,辩解(2)“卤”同“鲁”3.答案:(1)书信往来。(2)谦辞,用于自称,指区区之心。(3)写回信。(4)大吵大闹。4.答案:(1)名词作动词,办事(2)名词作动词,施恩惠5.答案:(1)推断句所持的政治主见和方法大多是不同的原因啊。(2)被动句但终究肯定是不能被您理解。(3)状语后置句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打算。(4)状语后置句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5)宾语前置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6)定语后置句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6.答案:C解析:A项,“辨”同“辩”,译为“分辩”;B项,“卤”同“鲁”;D项,“具”同“俱”,译为“全,都,详尽”。7.答案:D解析:生事:制造事端。A项,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B项,古义:书信来回。今义: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C项,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8.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是名词作状语。9.答案:D解析: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陈述句。10.答案:B解析:谤:指责。11.答案:D解析:D项,特:仅,只是。12.答案:D解析:A项,①表缘由,……的理由,②表凭借,用来……;B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用在定语后置句中,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①表转折,“却”,②表承接,“那么”;D项,都是“来”,表目的连词。13.答案:(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4.答案:B解析:理解句意,找出句中主语、谓语、宾语等关键词,再结合重点虚词断句。“我以在位久”作“责”的宾语,排解A、D两项;“不事事”的意思是“不做事”,作前面副词“当”的中心语,排解C项。15.答案:A解析:A项,本文中“书”是书信这一文体。16.答案:D解析:D项,应是“驳论”而不是“立论”。17.答案:(1)我私下认为与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但是谈论起政事来(意见)经常不全都,(这是由于我们)所持的政治主见大多不同的原因啊。(2)盘庚并不由于有人怨恨的原因就转变自己的方案,考虑到(事情)适宜就实行行动,是由于他认为正确而且看不到有什么值得懊悔的地方的原因啊。18.答案:①人:习于苟且。②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③上:欲变此。19.答案:(1)同:两篇文章都用到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谏太宗十思疏》其次段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出历史的事例:“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以历史上曾有过的盘庚对待怨诽的做法为鉴,表示自己不因流言蜚语而动摇,既委婉地反对了怨诽之多的责怪,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决决心。(2)异:除了举例论证,《谏太宗十思疏》还接受了比方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先用比方从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远”,“德厚”才能“国安”,再用比方从反面论述,说明德不厚国不能安。素养提升练1.答案:C解析:冒犯: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触犯:冒犯;冲撞;侵害。语境说的是利益,应用“触犯”。万劫不复:永久不能恢复(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逝净尽,不复存在。语境说的是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友情和信任不复存在,应用“荡然无存”。非议:责怪。非难:指摘和责问。依据语境可知,两个词均可以使用。高屋建瓴:在高屋的顶上把瓶子中的水倒下来。形容居高临下、不行阻挡的有利形势。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依据后文中的“必需站在高处”可知,应用“高屋建瓴”。2.答案:D解析:D项和题干中的引号都标示突出强调。A项,标示直接引用。B项,标示特定称谓。C项,标示特殊含义。3.答案: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规律,应将“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改为“让王安石寒心的是”;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写下”与“接连”互换位置。4.答案:君子之争,不在意气。“所操之术多异”,而其“大归”则同。“大归”者何?道义。要把人当作人,敬重人,爱护人。《论语》讲,不以言废人。立场观点,人各不同,该争的要争,该坚持的要坚持,但人与人都是“人”。司马光、苏轼与王安石,是立场不同的对手,但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敬重异己,客观评价,当对方境况困难,反而可能伸出援手。这就是“人品”(格局,胸襟)。此三子立场虽异,人品则同。做事是一时的,做人是一生的。地位是临时的,人品是永久的。解析:评价三人的交往方式,可以确定,也可以否定。但是,三人的分歧,是施政方针、改革与保守的分歧,并不是人格、人品有凹凸。抓住这一点进行评价即可。5.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际,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解析:首先选择出恰当的句子作为“标本”,然后将其他句子依据统一结构和句式进行调整。如可以选择如下的句式:“最……不是……(而)是……”句式确定之后,再调整各句句式即可。6.答案:B解析:“市易”指的是市易法,此处如与“之”这个助词组成一句话,句意不通,故在“之”后不能断开,且“为小人”是介宾结构,做“发”的状语,中间不行断开,排解A、C。“遏”是动词,宾语是“其奏”,宾语后断开,排解D。故选B。7.答案:C解析:“与东岳泰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合称五岳”说法有误。应是北岳恒山,南岳衡山。8.答案:D解析:“但不会赐予司马光答复”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以不允答之”,是答复他“不允许”,并非不答复。9.答案:(1)唐垌本是因王安石的推举(或引荐)而担当了谏官,借奏对的机会极力论说了王安石的罪过,结果被贬谪而死。(2)这或许是桑弘羊哄骗汉武帝的话,太史公把它写入史书就是来显示这种做法的不明智啊。解析:(1)“以”,由于;“因”,借;“谪”,被贬谪。(2)“盖”,或许;“见”,显示;“明”,明智。10.答案:①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通过与民争利的手段来扩充国库,实为剥削百姓。②司马光认为祖宗之法不行废,推行新法不利于连续统治。解析:从材料二原文中“善理财者,不过箕敛尔”“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通过与民争利的手段来扩充国库,实为剥削百姓;从材料二“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行变也”可知,司马光认为祖宗之法不行废,推行新法不利于连续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