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辨析易混淆表现手法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之辨析易混淆表现手法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之辨析易混淆表现手法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之辨析易混淆表现手法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之辨析易混淆表现手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shīgē)鉴赏之辨析易混淆表现手法第一页,共15页。1、渲染与烘托2、烘托与衬托3、衬托与对比4、比喻与象征5、比喻与比兴6、联想(liánxiǎng)与想象第二页,共15页。1、渲染(xuànrǎn)与烘托

A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biǎodá)效果,它主要是正面着意描写。例1: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例2: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第三页,共15页。例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zuòzhě)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明确: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惆怅、行绕去还来、折寄、沉吟日落、独自回)第四页,共15页。B烘托: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清代刘熙在《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例1: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例2: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mèilì),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第五页,共15页。在常见借景抒情诗歌(shīgē)中二者的联系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从而烘托情感。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情感,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

注意: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jùtǐ)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第六页,共15页。2、烘托(hōngtuō)与衬托

衬托:用一近似事物来陪衬或对立事物来对照另一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可从正面写,也可从反面写,从正面写的叫正衬,从反面写的叫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例:“回眸一笑(huímóuyīxiào)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例:“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第七页,共15页。二者异同(yìtóng)A相同点: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B不同点1、“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只写一种事物)“衬托(chèntuō)”是两种事物都写。2、烘托写得细,衬托(chèntuō)写得略。(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chèntuō)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第八页,共15页。对比、衬托(chèntuō)(正衬、反衬)辨析明确: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例1: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从而烘托情感。B烘托: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chèntuō)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欲知此后(cǐhòu)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例1: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B烘托: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常见(chánɡjiàn)的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例1: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chìchénɡ)。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3、衬托(chèntuō)与对比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zhǔyào)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例: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第九页,共15页。对比、衬托(chèntuō)(正衬、反衬)辨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chìchénɡ)。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对比(duìbǐ)对比对比正衬反衬以动衬静第十页,共15页。4、比喻(bǐyù)与象征象征:是指借助描写具体形象的外在特征来表现某种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手法(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常见(chánɡjiàn)的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例: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第十一页,共15页。象征和比喻(bǐyù)的区别①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gàiniàn)、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②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③象征是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都是运用的象征手法。比喻只限于修饰语句。第十二页,共15页。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cǐhòu)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桂岭瘴来云似墨”中,诗人把乌云比作墨水,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第十三页,共15页。5、比喻(bǐyù)与比兴

比兴,“比”,就是(jiùshì)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jiùshì)联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例》:《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比喻自己的青春。第十四页,共15页。6、联想(liánx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