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题分类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1页
高三地理高考题分类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2页
高三地理高考题分类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3页
高三地理高考题分类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4页
高三地理高考题分类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012·高考全国甲卷)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eq\a\vs4\al(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上图a中的()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eq\a\vs4\al(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eq\a\vs4\al(3.)(2012·高考浙江卷)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表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m)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012·高考全国乙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4~5题。eq\a\vs4\al(4.)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eq\a\vs4\al(5.)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2012·高考江苏卷)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eq\a\vs4\al(6.)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eq\a\vs4\al(7.)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2012·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8~9题。

eq\a\vs4\al(8.)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eq\a\vs4\al(9.)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2012·高考北京卷)右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eq\a\vs4\al(10.)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eq\a\vs4\al(11.)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

(2012·高考四川卷)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13题。eq\a\vs4\al(12.)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eq\a\vs4\al(13.)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2012·高考四川卷)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14~15题。经纬度位置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33°N,98°E-12.88.7561.4<0.2eq\a\vs4\al(14.)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植被eq\a\vs4\al(15.)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 B.台风C.泥石流 D.暴雨洪涝(2012·高考四川卷)右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6~17题。eq\a\vs4\al(16.)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①曲线 B.②曲线C.③曲线 D.④曲线eq\a\vs4\al(17.)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eq\a\vs4\al(18.)(2012·高考广东卷)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eq\a\vs4\al(19.)(2012·高考全国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eq\a\vs4\al(20.)(2012·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eq\a\vs4\al(21.)(2012·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2)比较图(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eq\a\vs4\al(22.)(2012·高考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eq\a\vs4\al(23.)(2012·高考广东卷)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处。答案:1.D2.C通过读甲、乙两水文站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可知该湖泊对这次暴雨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3.B通过气候表格材料,最低气温为16.5摄氏度,在15摄氏度以上为热带气候,从各个月的降水上可看出降水不均匀,为夏季多雨性且变化明显,为热带草原气候。4.B由材料可知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而图中向西距甲120千米的地区的风向,即为24小时后甲地主要风向。风向画法:①画原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长江中下游在北半球,右偏,形成东南风,故B项正确。5.C根据材料和图形分析,可知30~48小时该地受低压槽控制,出现阴雨天气,但由于运行速度较快,冷锋不会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因此C选项正确。6.B世界上降水类型分为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图中所示为冷暖两种气流的交汇,应为锋面雨,是锋面活动产生降水。7.C读图很容易能看出中国东南降水较多;如长时间降水,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西三个方向上地势较高,水很容易向珠江三角洲汇集,易发生洪涝。8.D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④处地下岩层的地质构造都属于背斜,但①、④处背斜岩层的弯曲程度更大,更易被侵蚀而形成山谷。9.C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岩层埋藏深度线发生断裂,说明此地岩层发生断裂,并且⑤处岩层埋藏比周围岩层深,应为下降。10.B东非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故A错;此地游牧活动随雨带移动而南北移动,故B正确;南北无飓风灾害侵扰。11.D甲在南半球赤道附近,则说明雨带移至赤道附近偏向南半球部分,即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亦移至此处,带来降水。当太阳直射点南移在赤道时为9月23日,故移至甲处为10月,选D项。12.A根据图中山的形态,特别是有陡崖,可以判断此山为断层山,其成因属于断裂上升。13.B从题干中可知,此山“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气温低,容易有积雪覆盖。14.C从经纬度可以判断此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上,此地气温较低的原因是海拔高。15.A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上,气候高寒,易发生雪灾。16.C北美大陆在纬度0°~10°之间没有陆地,所以就不存在降水,可以排除A和B选项;D选项中,④曲线在40°附近没有降水,说明④曲线所在大陆不分布在40°附近,这与北美大陆西岸的纬度不符。17.D①曲线显示该地西岸在赤道附近降水较少,再结合题干四大陆西岸中,只有南美和非洲在纬度0°附近有陆地分布,可以判定①曲线所示为南美大陆西岸,此岸有秘鲁寒流经过,此寒流强度大,降温减湿明显,使得M地降水量较少。18.B洞庭湖对长江洪水蓄积时,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的时间段,即①③段,故B项正确。19.【解析】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难分析该地的气温、盛行风和洋流特点从而分析该地气候干旱的原因。【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20.【解析】读图可知A、B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地貌类型以及外力作用不同。特别应注意图中的信息,图中显示的每一信息都有出题者的意图。例如图中的断层陡坡是很明显的提示学生该山为一断块山。【答案】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1.【解析】(1)河口三角洲的成因皆为流速减缓、泥沙堆积。主要关键点为河口、流速、堆积。(2)对比(a)(b)两图,可以看出河道的两方面变化:①为宽窄;②为分叉的多少。第一问的关键是读图对比分析。第二问原因的人为原因则主要从水利工程的修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