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务经济学_第1页
保险业务经济学_第2页
保险业务经济学_第3页
保险业务经济学_第4页
保险业务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经济学重庆大学梁平提纲一、保险的性质二、保险的历史三、保险基金四、保险与风险管理五、保险种类六、保险合同七、保险理赔八、保险营销

绪论一、保险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分配领域中体现的特殊的经济关系,简称为保险经济关系。(一)保险分工协作关系

从宏观来说,是指保险主体即保险人(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微观来说,是指保险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促进的关系。

(二)保险经济利益关系

从宏观来说,包括保险企业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险企业与被保险人的关系、保险企业之间的关系、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从微观来说,包括保险企业内部个层次人员的利益分配和占有关系。

(三)保险数量关系

即保险与其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指当某种与保险有关的要素发生变化时,对保险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值或负值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数学模式计算出来。

(四)保险效益关系

即保险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从宏观来说,是指整个社会在保险业上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与保险为社会所节省经济利益或通过补偿为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总和之间的量的比较关系。从微观来说,是指保险企业自身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保险企业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与其获得的收入之间的比较关系。结论保险学是研究保险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保险学的研究内容

1、保险学的内容与对象的关系

联系:保险学的内容由其对象决定;保险学的对象通过其内容来体现。区别:一门科学只能有一个研究对象;但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所阐发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2、保险学的主要内容

1)保险经济关系

主体内容。2)法学因为:第一,保险关系是按照国家颁布的保险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第二,保险关系双方都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以保险合同的形式相联系的。第三,一旦发生保险合同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保险双方须按照合同规定处理赔付关系,若发生合同纠纷,则须通过法院以法律程序加以解决。3)数学

从宏观来看,概率论是保险经济建立的数理基础,是制定保险费率的科学依据,使保险经济建立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基础上。从微观来看,保险企业承保的每一个具体风险的保险费都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加以计算。4)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保险经济离不开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与建筑、工程、原子能、航天航空等技术科学也有联系。例1:某保险公司承保由大连运到香港的一船大豆的海上货物运输险。船到香港后大豆全发了芽。货主要求赔偿。保险公司经过化验,证明大豆发芽的原因是经淡水浸泡。按照货物运输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只负责赔偿海水浸泡所至的损失,此案不属于赔偿之列,故拒赔,保护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例2:香港某家保险公司承保一个仓库的火灾保险。仓库里存放的是棉纱。某日,邻居失火,救火时水浸渍了仓库的棉纱。依据火险合同的规定,救火时水渍的损失理应赔偿。投保人据此要求赔偿仓库里存放的全部棉纱。保险公司到现场进行拉力实验,证明只有下层棉纱受水渍,上层完好无损;即便下层虽受水渍也没有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故按合同仅赔了1/3,保护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第一章

保险的性质

主要内容:一、保险的定义二、保险的依据三、保险的职能四、保险的作用五、保险与社会保险六、保险与赌博、储蓄、担保案例1:蒋乃群从1962年起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为全民固定工,连续工龄30年。在此期间,他在南京缴纳了养老保险费。1992年50岁时离职到深圳一家外企工作,继续在深圳缴纳保险费直至2002年4月退休。由于深圳和南京两地有关部门“踢皮球”,蒋乃群竟然在退休后领不到退休金。案例2:

1997年,一位32岁的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投了10万元的保险。两个孩子15-22岁期间每人每年可以得到2万元教育年金共7次。如果父亲去世,两个孩子每人每年还可以分别得到养育年金6万元,共13次。到2011年两个孩子年满22岁时,还可以各自领取10万元的满期保险金。这几笔费用共计240万元。1999年,父亲不幸病逝,但给孩子留下了丰厚的保障。

一、保险的定义

(一)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保险学说1、损失说以损失概念作为保险性质的学说。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损失赔偿说。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

“保险是当事人的一方收受商定的金额,对于对方的损失或发生的危险予以补偿的合同。”(马歇尔,英)

“保险是约定的当事人的一方根据等价支付或商定,承保某标的物发生的危险,当该项危险发生时,负责赔偿对方损失的合同。”(马修斯,德)损失分担说。强调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对损失的共同分担。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华格纳。

“从经济意义上说,保险把个别人由于未来特定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事故在财产上所受的不利结果,使处于同一危险之中,但未遭遇事故的多数人予以分担以排除或减轻灾害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这个定义既能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险种、任何部门的保险,同时也可适用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甚至还可适用于自保……所有的保险都是损害保险。”

危险转嫁说。认为保险是对损失的赔偿,是对危险的转嫁。

“保险是为了赔偿资本的不确定损失而积聚资金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依靠把多数的个人危险转嫁给他人或团体来进行的。”(魏兰温,美)2、二元说将否认人身保险说和择一说归为二元说。否认人身保险说。否认人身保险是保险。

经济学家科恩说:“因为在人身保险中,损失赔偿的性质极少,它不是真正的保险而是混合性质的保险。”埃斯特说:“在人身保险中完全没有损失赔偿的性质,从国民经济来看,人身保险不过是储蓄而已。”威特认为,“人身保险不是保险而是一种投资。”择一说。这种学说不同意人身保险不是保险的说法,但又不能找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共同概念,因而主张将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分别以不同概念进行阐明。爱伦贝堡认为,对保险合同的综合性定义应该是,“保险合同不是损失赔偿的合同,就是给付一定金额为目的的合同”,二者只能择其一。3、非损失说几乎完全脱离损失概念的学说。技术说。费芳德为代表人物。他认为,计算保险基金时,一定要通过特殊技术,使保险人实际支出的保险金总额与全体投保人交纳的净保险费的总额相等。保险的性质就在于采取这种特殊技术,科学地建立保险基金,这样就没有必要在保险合同是否以损失赔偿为目的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了。

欲望满足说。倡导者是拉札路斯。戈比创立了欲望满足说。戈比指出,保险的目的是当意外事故发生时,以最少的费用满足该偶发欲望所需的资金,并予以充分可靠的经济保证。

所得说。代表人物是休鲁兹。他认为,保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不稳定,即保险是为了解除因经济的不稳定以致储蓄无能为力的缺点,在经济不安定的情况下,把储蓄的负担分摊给多数经营单位,以保障所得。

经济确保说。代表人物为胡布卡。认为,一切保险的目的或加入保险的动机,都不是为一定事故的损失做准备,而是在未来的不确定的灾害事故发生后得到经济的保障。

上述论述虽有差异,但以下几点认识趋于统一:①保险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制度;②保险的目的是处理风险;③保险的机能是赔偿损失;④保险计算的基础是合理分担。

(二)保险的经济学定义

定义Ⅰ

:保险是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提供的服务劳动形成的一种服务商品。

定义Ⅱ: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该定义描述了保险活动的过程:交纳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理赔。保险性质的体现:第一,经济性。保险体现了一种供求关系:从需求看,大量标的存在共同风险,与之有利害关系的社会主体希望付出一定代价,在受损后能够获得补偿;从供应看,保险人运用概率的技术手段证明通过收取保险费,可以对损失进行补偿,并可以获利。

第二,金融性。保险组织通过收取保险费聚集大量资金,再对其进行运作,实际起到了融资作用,成为金融的中介机构。

第三,商品性。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因而是一种商品。第四,服务性。保险是通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进行分配与再分配活动,为社会服务。

(三)保险的法律定义

是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定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保险合同正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的协议。

二、保险的依据

(一)自然前提(或自然基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1、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是原始保险产生的自然前提

2、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同样是现代保险永存的自然前提(二)物质基础:一定水平的社会生产力1、保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生产力水平越高,保险经济关系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保险经济关系就越发展。

(三)(现代)保险的经济基础:商品货币经济

1、现代保险的经济基础:以盈利为目的;货币补偿形式

2、商品经济越发达,保险业也就越发达

(四)保险的法律基础: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保险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没有保险合同就没有保险经济关系。

(五)(现代)保险的技术基础:概率论及自然、技术科学事后均摊需要概率。保险离不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三、保险的职能

(一)保险的基本职能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1、经济补偿职能在保险活动中,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的损失承担赔付保险金的责任。这种职能适用于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2、经济给付职能对于人身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不是经济补偿,而是经济给付。(二)派生职能:⒈保险的融资职能

含义:保险人将保险资金中的暂时闲置部分,以有偿返还的方式重新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的职能。实际上就是资金融通的职能。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资金的闲置被认为是一种不容宽恕的浪费。

可能性:收取保险费到赔付保险金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和规模差,使一部分保险资金始终处于暂时闲置状态。

方式:

一是将保险基金存入银行,由银行贷放出去,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进行运用。

意义: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产生收益,在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的同时,增大保险资金总量,降低保险经营成本,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⒉防灾防损职能是指保险人参与防灾防损活动,提高了社会的防灾防损水平。

这种职能的必然性和条件:

第一,有利于保险人的自身效益,愿意主动参与。

第二,保险人有能力参与。

第三,能够提高被保险人的防灾防损意识。

四、保险的作用(一)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1、有助于受灾社会组织及时恢复生产或经营2、有助于社会组织加强经济核算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的大额的损失,变成确定的小额的保险费支出。3、有助于促进社会组织加强风险管理第一,保险公司可以帮助投保人尽可能地消除风险的潜在因素,达到防灾防损的目的。第二,还可以通过保险费率这一价格杠杆调动被保险人防灾防损的积极性,共同搞好风险管理工作。4、有助于安定人民的生活5、有助于保证民事赔偿责任的履行,保障受害的第三者的利益致害人可以作为被保险人,将这种责任风险通过责任保险转嫁给保险人。(二)保险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1、有助于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畅进行保险对经济损失的补偿,能及时和迅速地对因经济损失的中断和失衡发挥修补作用,从而保障社会再生产的延续及其顺畅进行。

2、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技术的采用,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意味着新的风险。而保险的作用正是在于通过对采用新技术风险提供保障,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使用专利撑腰壮胆,以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3、有助于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保险业务的发展,如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等险种的发展,既可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保障国际经济交往,又能带来无形的贸易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4、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保险通过对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伤害的补偿和给付,分散了被保险人的风险,使被保险人能够及时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从而为社会的稳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三)保险的消极作用1、产生道德风险,出现保险欺诈2、增大费用支出保险的开办费用;保险欺诈带来的查勘定损乃至侦破费用。

五、保险与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1、社会保险的定义也称社会福利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在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业中断劳动,本人和家属失去生活收入时,能够从社会(国家)获得物质帮助。

2、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

第一,强制性。由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政策,在法定范围内的保险双方都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二,与劳动挂钩。所确认的成员是指参加过社会劳动的人,所承认的危险仅仅是指由于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所致,所确认的补偿经济损失是直接收入损失。

第三,补偿水平偏低。补偿水平只能维持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保证维持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更不会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

第四,福利性。并不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直接联系,即并不依据劳动者和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实际生活需要,只有在劳动力丧失时才发挥作用。任何人丧失劳动能力都能享有这种权利,因而是一种福利。3、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

第一,传统型。以俾斯麦的理论为依据。它贯彻“选择性”原则,强调“个人责任“,给付与收入和交费联系,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支付有一定期限,费用由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或两方负担,工作由国家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第二,福利型。以贝弗里奇的理论为依据。它贯彻“普遍性”原则,强调“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按统一标准交费和给付,保障水平足以维持正常生活,享受时间以需要为准。保险基金由国家税收解决。保险业务由国家机构统一管理。

第三,国家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保险范围广泛,职工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包括生、老、病、死、伤、残等,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险。保险费由国家预算开支,职工个人不付保险费。由国家统一的保险组织经办,工人参加管理。以前苏联为代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亦如此。我国目前已改变。

第四,储金型。实质上是由国家强制实行的储蓄保险制度,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金局,职工退休和其他需要时,连本带息发还职工。被保险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不能共担风险,因而是一种有原始保险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4、社会保险的内容(险种)

第一,老年、伤残、遗属社会保险。

第二,生育社会保险。

第三,疾病社会保险。

第四,工伤社会保险。

第五,医疗社会保险。

第六,失业社会保险。

(二)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1、联系: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

2、区别1)保险的性质与原则不同

从性质来看,保险是自愿的,社会保险则是强制的。从实施原则来看,保险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社会保险则不强调保险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实际上是一种福利。

2)保险基金的来源与待遇支付不同

保险基金全部来源于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社会保险基金则主要依靠国家减免所得税、劳动者所在单位缴纳,以及劳动者个人少量交费而形成,必要时国家财政给予补贴。从待遇支付来看,保险坚持权利和义务严格对等。社会保险则只要求权利和义务基本对等。

3)管理体制与法律范畴不同保险由保险公司管理,严格履行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由经济法规加以调节。社会保险由政府的劳动部门管理,发生争议时,用行政法规进行调整。六、保险与赌博、储蓄和担保1、保险与赌博有本质的区别:1)赌博中的风险是主观引起的,是否获利不确定,而且无法转移;保险的风险是客观的,是可以确定的,而且能够转移。2)赌博可能获利,保险则无此可能。所以赌博面临的风险是投机风险,有损失和获利双重性;保险面临的风险是纯粹风险,只有损失而无获利的机会。3)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不同。保险要求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而赌博则无此限制。2、保险与储蓄其共同点都是:将现有的剩余财产用作准备,以便将来在一定条件下满足经济上的需要。尽管保险中的人寿保险储蓄性特别强,但二者仍有明显区别:1)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储蓄是个人行为,个人出一部分财产做准备,应付将来需要,无须别人帮助;保险是互助行为,大家各自出一部分财产,应付将来共同的需要。2)遵循的原则不同。储蓄采取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所准备的财产是个人财产,个人对其始终拥有所有权,可以任意支配;保险采取投保自愿、退保自由的原则,在不退保的情况下,个人一旦投出准备财产(保险费),便失去了对着部分财产的所有权,成为共同财产准备,其使用途径与方法由保险人根据保险条件决定,投保人一般无权干涉。3)储蓄对个人而言,支付与反支付具有对等关系(等价交换),个人将一笔钱存入银行,将来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保险从整体看,支付与反支付具有对等关系,但对个人则不具备这种关系,而是一种对价关系,即保险人付出保险费,如果没有发生保险事故,保险费不返还;但如果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将获得比保险费高得多的赔偿。4)保险采取了特殊的精算计算方法,储蓄则不需要这种复杂的计算技术。3、保险与担保有的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担保业务,但与担保仍有区别:1)保险的运作是双方的行为,投保人缴纳保险费,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后赔偿,双方都有义务;担保行为中仅仅担保人有单方面的义务,在出现违约后负责赔偿。2)保险基于对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精确计算,有保险基金积累;担保则没有这种基础,仅仅出于当事人主观上、心理上的确信和担保方的财产准备。.(.....)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提供60万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详情查看:/map.htm提供5万集管理视频课程下载,详情查看:/zz/提供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硬盘拷贝,详情查看:/shop/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目录下载:/12000GB.rar高清课程可提供免费体验,如有需要请于我们联系。咨询电话:020-.值班手机:.网站网址:在线文档:

年度工作总结汇报ANNUALWORKREPORTSUMMARY信托业务发展与创新研究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王信举目录信托业务发展现状研究01信托业务创新研究——两项导致信托业务突破性发展的重大革新02信托业务创新案例分析03信托业务发展现状研究一般理解政策与法律环境发展现状一般特点发展桎梏信托的一般理解以信为本以诚治业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讲诚信就是要守诺、践约、无欺。如果有人要问英国人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最独特的成就是什么,那就是历经数百年发展起来的信托理念…这不是因为信托体现了基本的道德原则,而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它是一种具有极大弹性和普遍性的制度。——英国法学家梅特兰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像力相媲美。——美国信托法权威斯科特信托的一般理解贯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投资的独特优势最好的非IPO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信托制度框架下突出的财产管理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政策与法律环境法律框架逐步完善《信托法》(2001.10)——信托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6)——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规范《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2.7)——信托主体业务的规范分类监管办法即将出台,诸多单项条例即将出台——信托证券专用帐户、信托公司及业务信息披露、房地产信托、信托公司治理指引、内控指引和信托核算等政策与法律环境监管思路逐步明晰信托公司分类监管原则、属地监管原则协调规划,统一监管尚需加强发展现状目前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共59家,截至6月底,信托从业人员4600人近三年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053个,大部分获得了成功,信托公司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近2000亿元人民币。84%的信托财产为资金信托,财产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中国长沙信托论坛(2004.10)一般特点由单一信托到集合信托由资金信托向财产信托过渡运用范围由单一领域到多领域运用工具由单一向多种工具相结合发展桎梏信托登记信托税收信托会计信托业务创新研究两项导致信托业务突破性发展的重大革新信托内部信用增级信托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权解析内部信用增级外部信用增级由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提供者包括政府、专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等,增级工具主要有:政府承诺函、保险、企业担保、现金抵押帐户和信用证等。信托内部信用增级利用基础资产产生的部分现金流来实现,可避免利用外部信用增级工具较容易受信用增级提供者信用等级下降风险的影响的风险。增级工具主要有:构建优先/次级结构、利差帐户和超额抵押等。优先/次级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需求,将信托或资产支撑的证券产品的收益权分为不同信用品质的档级,不同档级的受益权承担风险、享有利益及利益分配或退出的顺序有区别。内部信用增级——构建优先/次级结构遵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通过组合策略,向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结构特征的投资者分配不同现金流的结构化设计,能保证不同层次受益权对应的现金流汇总能够复原为项目整体的现金流,摆脱了项目本身性质以及外部信用担保的制约,而仅仅依赖于项目自身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分配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优先收益的实现。可保障那些偏好于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能够在总体收益状况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稳定收益,同时使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在总体收益情况较差时自愿让渡财产以补贴保本型投资者,而在总体收益较好时获得独享较高收益的权利。信托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权解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的基本涵义中国信托法律框架下的所有权概念简析信托业务创新案例研究某国企国有股权退出信托解决方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某酒店式公寓收购项目信托解决方案某国企改革信托解决方案项目情况根据有关部门对某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指示,经方案慎重比选,该企业欲将其下属某子公司通过信托方式转让,转让资金作为重组基金,从而实现国有资产在该公司的退出。经研究,决定发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用于受让该企业持有的下属公司的股权。信托计划分别向优先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募集,并重组董事会和监事会,选聘经营者,同时在信托计划项下设立特别委员会(由部分普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根据投资规模的大小派员参加的投资人代表大会组织)以应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以外问题。

某国企改革信托解决方案简要分析本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信托法律框架下的所有权的可分拆性和内部信用增级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同时,该项目通过改组董事会和监事会,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考核,并在信托计划项下设计特别委员会,以应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创造性地将信托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予以完善,同时满足了市场上各类投资者的收益及风险预期。华融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项目情况2003年6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涉及全国22个省市256户企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