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云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
2022.04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迄今为止,全球共进行了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既有环绕火星的轨道器进行遥感探测,也有着陆器
登陆火星表面进行定点探测,还有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勘察。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依旧不够深刻,而火星最有价值的科研,就是把它当做另一个地球来研究。火星的
海岸线、海洋沉积物、水汽循环等,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火星上也有沙尘暴、会下雪,有各种气象现
象,但其气象模型与地球相比要简单得多。将两者进行比对,科学家可以找到很多新的研究课题。火星上
还有高上、峡谷、冰川、寒旱区……许多学科都能在那里找到研究主题,获得全新的研究视角。
火星是类地行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科学研究表明,火星有过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具有很
厚的大气层和大量的液态水存在地表。火星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地球最为相近,但火星环境也有严酷
的一面。火星没有全球性的磁场,经过数亿年太阳风的剥蚀后,如今的火星只剩下由二氧化碳(含量95
3%)组成的稀薄大气了,而氧气含量约为0.15%;而地表类似于荒漠,人类发现火星曾存在盐水湖,但是
目前还未发现稳定的液态水。
生命需要很复杂的系统才能生存,少不了宜居的环境、液态水、大气、磁场、能源等。人类要想''殖
民”火星,需要让一些低等植物甚至是微生物先行作为移民火星的“先行军”,如细菌、藻类等。让它们
先到火星上适应环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然后产生有机质,改造火星的土壤,让火星表面环境越
来越像地球,对生命更加友好。
建设火星基地是人类一个长远的设想。建设火星临时基地,可以在宇航员抵达火星前,先用无人货运
飞船将满足基本需求的居住舱和非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送到火星。建设火星中期基地,至少需要使用物化
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实现物质更高效的循环利用。要建设火星永久性基地,则需要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
系统,实现物质的100%循环再生。
火星基地要有电源系统,比如小型核电站;还要有火星车,宇航员需要借此扩大活动范围。火星基地
的选址最好靠近有水的地方、阳光充足。为了抵御风暴和辐射,早期基地应采取地下或半地下形式。在火
星基地建设过程中,就地取材是一个重要原则。火星表面很容易获取的沙尘、土壤、赤铁矿,甚至干涸湖
泊里的盐类矿物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目标。
从长远来看,在火星上发展出独特的人类文明,包括各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技术文明是可以期
待的。
(取材于张晔、付毅飞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约40多亿年前,火星是个拥有孕育生命的适宜环境的星球。火星上曾经有过湖泊和河流。与火星的
流水时代同期,地球上的海洋中,生命诞生了,蓝藻是最早的成员之一。它们开创了光合自养系统,利用
阳光制造有机物,自此构成了生物链的基础;它们还与绿色植物共生,形成了植物的叶绿体,让地球上出
现了千姿百态的植物,把地球变成了一颗能种菜的星球。
某些蓝藻可以进入“脱水休眠”的无代谢状态来抵御失水的影响,或许可以在火星生存扎根。它们生
活在炎热或寒冷的沙漠中,每年仅能湿润几个小时,并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干燥或冰冻状态。
它们适应脱水作用的关键机制是产生大量富含多糖的包膜。胞外多糖可以像海绵般结合水分,稳定酶
和其他分子,显著促进蓝藻的脱水耐受性。它们通常能够承受夏季的高地表温度,峰值超过60°C:拥有
叶绿素-f的蓝藻更可利用其它植物无法利用的近红外光,在可深达岩表下数毫米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光合作
用。
胞外多糖的产生还可能与蓝藻细胞质中积累的海藻糖起协同作用:通过代替水分子的位置,海藻糖可
以阻止细胞膜失水破坏,并稳定干燥的蛋白质,同时增大胞内液的渗透压来抵消由冰冻和高盐度引起的渗
透压力。这让蓝藻可以在岩石矿床中定居,利用岩石潮解:当相对湿度足够高时,岩石晶体与吸收的大气
中水蒸汽形成饱和盐水滴,使细胞恢复代谢活动。这对于植物来说,都是很难拥有的超能力。
陆生蓝藻具有对高剂量的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的抵抗能力,在实脸室模拟下,干燥的单细胞层拟甲色球
藻在130kJ/m,的模拟火星紫外线通量下存活下来,这种抗性也归因于胞外多糖的存在。除此以外,它们合
成的保护性色素也提供了对紫外线含量增加的保护作用。
同时,这些蓝藻能够形成厚壁花子,进入休眠状态,通过避免基因组片段化和限制活性氧的产生保持
DNA完整性,并在重新湿润时修复干燥造成的损伤。这让它们能够抵抗高达15kgy的电离辐射,并有可能
在火星表面承受相当于200000年的辐射环境而不失活力。
从2016年起,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进行基于蓝藻的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工作。或许有一天,这些能够在
恶劣情况下生存的蓝藻可以乘着我们的飞船飞向太空,在火星上繁衍生息,将那里变成人类新的家园。
(取材于“科普中国”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探测任务方式,有轨道环绕、着陆、地面巡勘等。
B.火星气象模型简单,许多学科已获得全新的研究成果。
2
C.火星性质接近地球,大气地表等环境却相对严酷恶劣。
D.人类要想移民火星,需要适应、改造火星的基础环境。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抵达火星时,需携带居住舱和非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B.建设火星中期基地,至少需要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C.火星基地选址必须满足充足的水、阳光、矿物等诸条件。
D.火星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可就地取材利用的资源。
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流水时代,蓝藻让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植物。
B.胞外多糖可使蓝藻抗脱水、黑暗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
C.海藻糖协同胞外多糖,使植物细胞拥有恢复代谢的能力。
D,蓝藻对极端温度状况、渗透压力和极高的太阳辐射耐受。
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对火星的科学参照研究,价值在于使许多学科新的研究课题未来可期。
B.大气稀薄导致火星液态水逃逸,让火星不具备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环境。
C.火星基地如果一旦建立,未来在宜居星球上发展独特的人类文明或许可实现。
D.经过科学家的多角度研究,发现有多项生化特质的蓝藻或许可先行移民火星。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人类有移民火星的可能性。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法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何以言之?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恭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
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
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末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
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Q以其可以
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
草莽也。在后世方议其法之硫,而天下之人不见上之可欲,不见下之可恶。法愈琉而乱愈不作,所谓无法
之法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筐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
3
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鲤鲤然②,
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论者谓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孙以法祖为孝。夫非法之法,前王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创之,后王或不胜其
利欲之私以坏之。坏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乃必欲周旋于此胶彼漆@之中,
以博宪章之余名,此俗儒之剿说也。
即论者谓天下之治乱不系于法之存亡。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
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苟非为之远思深览,一一通变,以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
10,虽小小更革,生民之戚戚终无已时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
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
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
故日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取材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释:①庶孽:指汉初分封同姓王。②鳏(Xl)鲤然:恐惧的样子。③此胶彼漆:指拘泥于已有成法,不
知变通。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后世方议其法之瞬疏:简单,粗疏
B.利不欲其遇于下遗:分享,分给
C.日唯筐箧之摩虞:预料,意料
D.里小小更革虽:即使,即便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言之信臣精卒陈列兵而谁何
B法愈疏地乱愈不作德不厚地思国之理
C.用一人写则疑其自私积土成山,风雨兴售
D.像先王之法而在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宋代初期解除方镇的兵权,是因为方镇威胁到了君主统治
B.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不因为身在朝廷就变得尊贵,不因为身处民间就变得低贱
4
C.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
那些新任君主创制的法还没来及祸害天下
D.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
这样一来,如果这个人有才能,就可以做到心想事成
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法》中的''原”是推究之义,“法”在此篇中有法律之义,也有制度之义。
B.有人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孙以法祖为孝”,作者充分地肯定了这种观点。
C.作者认为“非法之法”越严密,天下动乱就越多,与“无法之法”形成对比。
D.黄宗羲认为“先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然后才会出现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
10.作者将“三代以上之法”名之“三代之法”,“三代以下之法”名之“后世之法”,请你结合本文具
体内容,概括“三代之法”与“后世之法”的区别。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
暮。念伊、嵩旧隐,巢、由②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
苦③。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①朱敦儒,宋代词人,本词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②巢、由:巢父、许
由,都是古代的隐士。③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犯,以铁索横江拒敌,终为晋人所破。
1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屯水府”三句,描绘了天上云层聚集,江面波浪翻腾,众水汇流东注入海的景象,肃穆雄浑的气
势,体现出词人旷远的胸怀。
B.“北客翩然”三句,写作者从洛阳逃难到了南方,空有报国壮志,却无报国之路,年龄又一天天老
去,暗示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C.“念伊嵩旧隐”四句,回忆过去与好友游乐于嵩山伊水间的美好隐居生活,而今感觉如南柯一梦,表
达出词人对隐居生活的怀念。
D.“铁锁横江”三句,写了晋军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作者借用晋军亡吴典故,明写东吴败亡
的教训,实为南宋局势担忧。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放船”句描绘了千里波涛、云水茫茫的江南美景,而一“略”字,表明作者无心欣赏山水。
B.本词中的“英雄”是指“抗金的英雄”,而“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是指杜甫自己。
C.“但愁敲桂棹”句中“桂棹”,是船桨的美称,在这里代指“船”,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D.本词由个人的悲欢写到国家的命运,一气呵成,浑然无间,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13.“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三句中,作者引用诸葛亮的典故,陆游的《书愤》也借用了诸葛
亮的典故,请你分别结合这两首诗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各自用典的作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诗圣杜甫,在书写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时,也暗示了家境之贫寒、生活之孤寂,如“花径不曾缘客扫,
";爱国诗人陆游,在书写生活的闲适之时,也暗示了郁闷与惆怅之情,如“矮纸斜行闲作
草,"。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思想内核却相似。
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古人的智慧,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告诫我们“,
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以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我们“,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
③成语“沧海一粟”是由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演化而来。
④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毫无修饰或者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
“,”作为批语,引导学生写作要“文质彬彬”。
15.根据《红楼梦》相关内容,完成小题。
(1)《红楼梦》中,“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分别指哪两组人物?请选择一组,结合原著谈谈他们的
爱情悲剧。
(2)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真”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请你从《红楼梦》中试举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内容,分析该人物形象的“真”。
6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忆蜀山
脚下的石板路,沿着依山傍河的小街蜿蜒。路面石板经历了千百年风雨,被无数代人的鞋底踩踏,虽
斑驳不平,却光滑如玉。走在镂空的石板街上,不仅能听见脚步声,还隐约有流水的声音。那是河水的韵
律,是山泉的吟哦,是积水从屋檐滴落在街边石条上的回声。小街的两边,都是古旧的砖木房屋。小街两
边的房屋间,不时出现一条条极窄的小巷。小巷虽不长,却让人感觉幽深。因为,两边小巷尽头的风景不
一样,一边,是绿意蓊郁的山景,是山脚下茂密箴蕤的兰草灌木,另一边,是波光激髓的河景,河水在斑
斓天光下流淌。
小巷尽头的山,是蜀山;小巷尽头的河,是蠡河。
五十多年前,曾经号罩在蜀山脚下。那时,我还是18岁的少年,第一次远离家门,在这里学木匠谋
生。我经常来蜀山脚下干活,遇见蜀山古镇时,心情郁闷,身体疲惫,没有旅游者的心情,但是古镇上的
景象,还是让我惊奇。
对蜀山古镇的第一印象,是镇头那座蜀山大桥。这是蠡河上的一座古老的石头拱桥。初春之晨,稀薄
的晨雾还在河面飘漾,蜀山大桥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高高的桥面上,行人熙熙攘攘,小贩在桥上摆摊卖
水果蔬菜日用百货,人们在桥上大声吆喝,讨价还价,也有人站在桥头聊天拉家常。桥下,暗绿色的蠡河
水在流动,河上船只来来往往,桥上的行人和桥下的船工高声应和互相打着招呼。稍大的木船从拱桥的圆
洞中穿过,艄公站在船头上,挥动一根长长的竹篙,在河面和桥墩上撑击点舞……这充满诗意的景象,很
像是《清明上河图》中那座大桥。
那时走过蜀山老街,总是脚步匆匆,没有看风景的闲情逸致。但是街上总有些独特的景物吸引我。蜀
山镇附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紫衫茶壶,那是天下少有的情景。让人惊叹的是制壶人那些灵巧的手,紫
泥犹如柔软的糯米糕,被这些手敲打着,揉搓着,拿捏着,搓刮着,塑造成一把把形态各异的茶壶。这些
未经烧制的茶壶泥坯看上去就是完美的艺术品,虽然它们玲珑学手,但不是成品,它们必须送进山上的窑
中经烈火焚烧,才能脱胎成紫砂壶。由砂石泥土变成紫砂茶壶这个过程,就在蜀山周围完成。我抬头看蜀
山,只见山上云气飘旋,那是烧窑的柴火在冒烟。
古镇上有好几家茶馆店,每天早晨,茶馆里人头挤挤。一天下午,提前完成了一天活计,我走进一家
坐落在山脚下的小茶馆。下午的茶馆,店堂里茶客寥寥。我找了一张临窗的桌子坐下来,窗外,绿荫闪
烁,那是蜀山的影子。一把紫砂壶端上来,茶香扑鼻。我用笨拙的动作把热茶斟入小小的茶盏时,从壶嘴
里射出的茶水大半都溅在桌面上。慌乱中一位面目涉逑,穿着朴素,举止文雅的中年人走过来,微笑着端
茶壶为我斟茶。这时,店里的一个伙计跑过来,惊讶地问我:“你认识他吗?顾景舟,他是名人,宜兴最
好的紫砂壶就是他做的!”
7
中年人见我一脸看像,笑着说:“别听他瞎吹。”接着问我:“那个上海来的小木匠?”我诺诺地点
头,又摇头答道:“我刚来不久,还没有学会做木匠。”说心里话,我并不喜欢做木匠,在这里拜师学
艺,曾被人告知,要先磨刀三年。每天的活计,除了为师傅磨刀,就是拉大锯,把粗大的树段锯成木板。
一天下来,精疲力竭,浑身酸痛。我想,做茶壶,比干木匠活有趣得多。他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
说:“你还小,应该读书。学点手艺也没错。”
我看着窗外摇曳的绿荫,突兀地问了一句:“这里不是四川,这座山为什么叫蜀山呢?”他脸上的微
笑没有消失,”这是因为苏东坡上过这座山。这座山原来叫独山,苏东坡来这里,觉得这里的风景和他家
乡很像,他说:此山似蜀。蜀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他喝了一口茶,看着窗外的绿荫,仿佛是自言自语:“蜀山脚下,还有东坡书院呢,在山的另一边,
现在是学堂了。”他放下茶壶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转身走出店堂,脚步悠然。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顾
景舟。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顾景舟作为紫砂艺人的地位,他是承前启后的紫砂工艺大师。我在蜀山遇见他
时,正是紫砂艺术被忽略的时代,也是他失意的日子。
那天从茶馆店里出来,我沿着山脚一路寻找,走到古镇尽头,绕过蜀山,在山的南麓,终于找到了当
年的东坡书院。那时,这里已成为一所小学,但依然保留着东坡之名:东坡小学。我站在校门口,隔着门
墙往里看,只见院落里古树参天,天井里散落着一地斑驳的树影。正是放学的时候,孩子们的欢笑声从里
面一路传出来...
我在东坡小学门口站了很久,心里想象着苏东坡当年如何在蜀山脚下流连忘返。东坡小学的古老前
身,曾经是苏东坡住过的草堂,故被人们称为东坡草堂,后来,在这里建起东坡书院,再后来,成为东坡
小学。
那天离开东坡小学,已近黄昏,但我还是不想急着回我寄居的村庄,我要登上蜀山顶看看。山不高,
从南麓攀登,越过山峰,下山就可以回到蜀山大桥边。登临山顶时,正好看到日落,天边的云霞如无边无
际的火焰,慢慢吞噬着一轮血红的残阳。从山顶俯瞰,蠡河是一条晶莹的光带,古镇的黑色屋脊在山脚下
蜿蜒,像泼酒在山河之间的一道浓墨。我也看见了依山而建的龙窑,那是一条攀卧在山坡的巨龙,被古树
掩隐着,被烟雾笼罩着。巨龙的腹中,蕴蓄着熊熊火焰,那些被灵巧的手捏制成的茶壶和陶器,正在烈火
中涅槃新生……
半个多世纪过去,山河依旧,但人间的景象天翻地覆。近日重返蜀山,看到了新时代带来的变化,陶
都丁蜀,是富甲江南的名镇,紫砂工艺,早已成为举世嘱目的中华国粹。东坡小学又成了东坡书院。龙窑
进了博物馆。蜀山古街上,石板路还在,老房子还在,当年的气韵还没有消散……
(取材于赵丽宏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8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哪哪在蜀山脚下跳躅:徘徊
B.虽然它们玲珑温期温润:细润
C.慌乱中一位面目年那清瘤:清秀
D.中年人见我一脸置医懵懂:不解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部分,描写了依山傍水的小巷,突出了它的古朴、幽静、狭窄等特点。
B.作者写他18岁时远离家乡来到蜀山谋生,因为心情的苦闷而无心欣赏当地美景。
C.文中交代蜀山的得名与苏轼有关,因他觉得那里风景与家乡很像,后称“蜀山”。
D.结尾处作者重返故地发出感慨,那里虽然山河依旧,可却有着浓郁的新时代气息。
19.文中横线处的一段文字,能否删掉?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20.题目为《忆蜀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忆”了有关蜀山的哪些内容。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
①除夕之夜,美轮美奂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央视虎年春晚。②舞者以“青绿”之身,舞出如
诗如画的无垠山河,以山水人文之美,颂赞祖国千里江山。③此剧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每一帧
都是一幅山水墨画。④舞蹈融合了当下新视觉技术,将科技与山水墨画结合,将服饰与绿水青山融合。⑤
舞台绿水隐现,烟波浩渺;青峰叠嶂,层峦起伏。⑥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激情热感按摩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展会条码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购物中心店面租赁合同
- 中国空气调节器压缩机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速释制剂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19-2025年中国北京地铁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2025年度茶艺馆线上线下推广合作合同
- 买文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度猪舍租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教学设计
- 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锻造安全生产》课件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30篇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文献的载体课件
-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解析
- 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方案
- 历年中考地理生物变态难题
-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