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检测_第1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检测_第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检测_第3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检测_第4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

【3年模拟】

A组基础题组

时间:45分钟分值:66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

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

C.农业耕作D.饲养动物

答案C农业耕作是采集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符合材料中“人类第一次通过

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故选C。采集渔猎、磨制

石器和饲养动物不符合材料中“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

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信息,A、B、D错误。

2.自秦汉移民开发宁夏引黄灌溉区以来,以无坝引水为主的灌渠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溉区

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总灌溉面积已达828万亩。这可用来说明()

A.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

B.宁夏引黄灌溉区是我国最古老的灌溉区

C.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始于秦汉时期

D.水利工程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答案A据材料“以无坝引水为主的灌渠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溉区范围逐步扩大”,说明

了我国水利事业不断发展,体现了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故选A。最古老的灌

溉区在材料中缺乏依据,排除B;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水利工程建设,排除C;水利工程

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命脉,排除Do

3.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该食物,教

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

该种食物的是()

A.马铃薯B.小麦

C.水稻D.牛肉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答案A据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传入

欧洲,由于《圣经》没有提及该食物,被教会禁止食用,16世纪末,开始作为食用作物在欧洲

推广,故A正确;据所学可知小麦、水稻、牛肉,本身就在欧洲,与题意不符,故B、C、D排除。

4.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

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甘薯在东南

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答案C题干中反映的是18世纪亚欧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商品交流的广泛,逐渐在改变

着亚欧人民的生活,故选C。A不是“根本上”的体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

除B;D中的“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5.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

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

C.我国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

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

答案C从题干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粮仓储粮量巨大,这反映了古代储粮技术的进步,故选

C。材料未涉及均田制和土地兼并,排除A;材料不能得出对农民的剥削沉重,B错误;D与史实

不符。

6.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

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许多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

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答案B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

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选Bo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原始社会末期也不可能有发达

的纺织技术,A错误;材料不仅限于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C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

手工行业分工细致,D错误。

7.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

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

A.奴隶制集体耕作

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

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

答案A据题中“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可知当时是集体劳作,

结合所学可以推导出奴隶制集体劳作,故选A。商朝时的农业工具有石、木、骨和少量的青

铜农具,B错误;C、D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8.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

件是()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答案C机器的发明使工厂大量出现,导致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C正确。

9.下面为1750—1850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

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社会阶层数量所占总数比例觥)

上等阶级83.0

中等阶级14253.4

底层中等阶级8531.95

劳工阶级3111.65

A.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

B.社会阶层的向下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中等阶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力

答案A从表格信息可知,1750—1850年间,很多底层中等阶级和劳工阶级通过自己的奋

斗转变成了工业资产阶级,这说明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开放性,故选A。从表格

数据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工业家是由底层中等阶级和劳工阶级

转变而来,这说明向上流动也是工业化社会的特点,B错误;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就已

经确立,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流动,D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10.1956年,在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

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这反映出()

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

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答案D根据题干可知,“在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

织了一场研讨会……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表明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

用,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的需要,排除A;材料只是说他们主宰了人工智能领域,但没有

体现人工智能在新科技领域的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世界的改变,排除Co

11.《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中与商务有关

的条文几乎占总条数的一半,如关于商业损失补偿风险分担机制的规定等。这反映了古巴比

伦()

A.商业历史悠久

B.对外贸易发达

C.政府垄断了商业活动

D.商业非常繁荣

答案I)法律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古巴比伦商品经济繁荣,是国家法律重视商业的主要原

因,D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A、B、C。

12.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

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

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B.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

C.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

D.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

答案D由材料“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可知南宋时期多种货币并用,故选D;“已

经成为”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铁钱和纸币,排除B;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表现,排除Co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对此影响最大的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世贸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C材料反映1945—1975年前后,世界贸易发展变化趋势是关税逐步降低,贸易总额

逐步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削减贸易壁垒,降低关

税税率,促进贸易自由化,故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维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工具,不具有题图所反映的功能,故排除A、Do

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合,排除Bo

1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

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答案A由材料“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可知,新经济

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A。

5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5.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

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

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公里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

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

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

过至少5万人,而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

普通劳动者。

一一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三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

政治和经济条件,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一一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D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4分)

(3)材料三提出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视角是什么?(4分)

答案(D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精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

会分工和生活状况。

(3)视角:技术;历史背景。

解析第(1)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

的石块建筑物"''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吉萨来”作答。第(2)题的第一问“新发现”可根

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第二问可根据第一

问的答案作答。第(3)题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拘泥于技术问题”

作答。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

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

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

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

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

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

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

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

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一一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

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

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

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加国家财富,

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

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

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

带来福祉,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

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B组提升题组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时间:45分钟分值:77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

这说明当时()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答案D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

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

选Do材料与水稻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A;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排除B;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C«

2.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

美洲特产的是()

A.茶叶、丝绸B.象牙、瓷器

C.玉米、烟草D.香料、甘薯

答案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玉米、烟草,故选C。茶叶、

丝绸属于中国,A排除。象牙、瓷器,也属于中国及东南亚、非洲,B排除。香料,也属于东南

亚地区,D排除。

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

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8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答案B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新的物种传入欧洲,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

见欧洲的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故B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排除A;材料并没有反映经济繁荣的内容,排除C;D说法错误,排除D„

4.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

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

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D.人口的快速增加

答案D人口的快速增加与食品安全问题无关,故选I)。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过度

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排除A、B、Co

5.《礼记•王制》云:“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

之蓄日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答案D"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大意是:国家

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说

明周代的统治者主张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

性,没有涉及百姓生活勤俭节约问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性,没有涉

及鼓励消费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o

6.《史记》载:新(音灼)木为耙,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这表

明()

A.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

B.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

C.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

D.中国农业是在神农时期出现的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答案A据材料“断(音灼)木为耙,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并结合所学可知,相、耒都是古代中国的翻土农具,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故选AoB不是材

料体现的主旨,排除;材料中不能体现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排除C;从材料中无

法得出中国农业是在神农时期出现的,排除Do

7.下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纺轮和骨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D.中国的丝织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

答案B陶纺轮和骨梭都是典型的纺织业的生产工具,但由于都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发现的,所以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故选B»题干材料没有体

现A中“人工育蚕”,C中“相当重要”,D中“起源于黄河、长江”信息,排除。

8.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由国教教会管理,学校课程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870年颁

布《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

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这说明近代英国()

A.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B.思想解放的历程较为缓慢

C.宗教束缚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D.最早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A材料反映了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由于工业革命的展开,近代英国经济飞

速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要求教育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故选A。材料并没有体现思想解放,排除B;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显示英国

教育与其他国家教育比较的情况,无法得出D。

9.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试验的国家,同时

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

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10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B.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答案D依据题干“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试验的国家,同时嫦娥工

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可

知,反映的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即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

实力的重要展示,故I)正确;A、B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错在“决定”,应排除。

10.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保罗•格拉森在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指出:互联

网带来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自控问题,主要是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控能力。这说明()

A.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信仰

B.保罗•格拉森是一个互联网专家

C.互联网的弊端需要人们自控

D.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

答案C从材料“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自控问题,主要是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控能

力”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弊端需要人们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也就是自控能力,

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出互联网与信仰之间的关系,A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互联网的弊端

与人的自控之间的关系,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各国对互联网的态度,D排除。

11.宋朝城市商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其根本原因是()

A.经营时间限制被取消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外贸易发展

答案B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是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的表现,这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

果,故选Bo

12.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

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

A.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C.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I).欧洲实现自由贸易

1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答案B由“1860年,法国政府”可知当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错误;由“法国政

府克服多方阻挠……降低关税的风潮”可知国际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基本达成共识,使世界经

济交流更加理智,作用增强,标志着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

C错误;“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不能说明欧洲实现了自由贸易故D错误。

13.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

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展

1).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从题干时间信息”1750年”判断是早期殖民扩张。

14.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公司创办时间地点备注

轮船招商

“1872年上海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

上海机器

1878年上海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

织布局

中国电报

1881年天津中国最早的电报局

总局

烟台绿丝

1882年烟台发行中国第一张合资公司股票

中国铁路

1885年天津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

公司

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

A.逐步探索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

B.近代工业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起步

C.出现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结束了外国资本对证券市场的垄断

1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答案A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结合表格可以看出近代

在多个行业出现股份制企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故A正确;我国近代工'也出现在洋务运

动时期,地区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与当时洋务派政策有关,排除B;材料中“轮船招商局”“上

海机器织布局”等多为洋务企业,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继昌隆堞丝厂、贻来牟机器磨

坊、发昌机器厂等,排除C;材料中反映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成立,无法判断此时是否被外

国资本垄断,故排除I)。

15.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再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出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

A.多元化B.整体化

C.国际化D.制度化

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到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再到世贸组织的

建立,表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故1)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6.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

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

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10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

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

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

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

件。

一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

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

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

“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

1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

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8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

鉴哪些因素。(6分)

答案(1)因素:政府立法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积极从事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活动;

圈地运动带来自由雇佣劳动力;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

(2)特点: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

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3)借鉴因素:政府的鼓励及扶持,主动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思想

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解析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