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课件_第1页
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课件_第2页
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课件_第3页
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课件_第4页
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因病机1ppt课件第一节

病因概述1.概念: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2.分类⑴外感致病因素⑵内伤致病因素⑶其他致病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异常、地土方域时行疫疠之气)生活因素(饮食劳倦房室劳伤)引致疾病的内在因素(情志因素体质因素)内生因素(痰饮、瘀血)其他因素(金刃虫兽跌仆药物及食物中毒社会环境)2ppt课件

(一)六淫1.概念⑴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⑵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⑶内生五邪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燥、化湿、化热、化火等病理反应一、外感致病因素3ppt课件2、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六淫”的相对性)变化骤剧气候异常变化非其时而有其气时、气失序有其时而非其气

机体反应性超过人的适应能力

发病气候并非异常变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个体正气不足疾病不能适应气候变化4ppt课件

(一)六淫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⑴外感性⑵季节性⑶地域性⑷环境性⑸相兼性⑹转化性

一、外感致病因素5ppt课件

风风为春天的主气,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一种无形的流动气流,来去较快,时有时无,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风和日丽一会就可以狂风大作,东南风可以变为西北风。风一刮,尘土落叶都飘起来,有时一阵风可以热,有时一阵风可以凉。在我们这儿西南风可以使人暖和,西北风开始变冷,夏天东北风要下雨。6ppt课件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邪一、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恶风汗出开泄腠理疏泄开张阳位肌表、头面、项背腰恶风头痛项、背、腰强7ppt课件二、风性善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指风邪致病发病急、变化快三、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四、风性主动头晕目眩、抽搐。

8ppt课件临床表现:风邪犯表: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为主症。兼见头痛,鼻塞流涕,咳嗽。风郁皮肤:皮肤瘙痒,皮疹或风团。风中经络:肢体麻木拘急,甚则痉挛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兼寒湿,流注关节:关节游走性疼痛。9ppt课件风邪的辨认要点(1)发病多在上,在表,在末梢(如头,肌表,四肢末梢)。

2)动摇不定表现:抽搐,震颤,角弓反张。(3)症状变幻无常,游走不定,发病急,变化快,忽起忽消,瘙痒(如中风,风疹块,风痹)。(4)常与其他邪气合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寒湿等。10ppt课件分为外风,内风两类。1、外风常见(1)伤风:发热,恶风,自汗,肝浮缓,或见喉痒,咳嗽,鼻塞,流清涕。(2)风痹:关节疼痛游连不定,时发时止,天气变化,即有反应。(3)风水(急性肾炎):头面或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发热恶风。(4)风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发则搔痒其他风寒、风热、风湿则分别从寒热湿予以辨治。11ppt课件内风证主要是肝气病变的一种表现,常见有头目眩晕,四肢抽搐,肢麻振掉,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涡斜,半身不遂,其症大多关系于筋,目和精神情志异常。而肝主藏血,淫精于目,淫气于筋,又主疏泄和精神活动有关。故风从内生,主要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临床常说“肝风内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多半是由于阴虚血少,风扬上扰,筋脉失养,也有由阳热太盛,火灼肝经,煽动内风而发。如临床上见到的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均属于这种内风病机的概括。12ppt课件13ppt课件

寒为冬季的主气,其他季节虽亦可见到,毕竟不如冬令之甚。其病变有外感,内寒之分。外寒指外界寒邪而言,致病又有伤寒中寒之别,寒邪伤于肌表者,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者,称为“中寒”。内寒则是指机体的阳气不足所产生。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受外寒,而外寒侵入机体,积久不散,又常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的产生。寒14ppt课件寒邪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寒象水液清稀冷②寒性凝滞气血凝结、阻滞疼痛15ppt课件③寒主收引:收缩牵引气机收敛、腠理闭塞客于肌表无汗、恶寒、发热、客于经络关节经络筋脉收缩挛急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寒客血脉血脉挛缩头身疼痛、脉紧16ppt课件内寒证主要是由于阳气虚损机能衰退的一种表现,所以又称“虚寒”。阳虚便不能充分发挥其温煦的作用。“阳虚而阴盛”即所谓“寒以内生”的病变。其主要见证有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甚至手足逆冷,呕吐清水,清谷,小便清长,倦怠嗜卧,病变的局部发生冷痛,在临床上多见于脾肾阳虚的病人。第四、寒性清澈,分泌物及排泄物清晰状。17ppt课件

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暑邪较其他五邪有一个特点,它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令。(夏至—立秋8月8日)但根据我的观察,我省的立秋以后仍然很热,一般到处暑以后也就是8月23—24号左右,这以后不容易感受暑邪。寒邪是冬令主气,但在夏天也可见到,四季都可能有,暑邪只有夏令。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暑18ppt课件暑邪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一系列阳热症状暑邪伤人高热、面赤、心烦、脉洪大19ppt课件②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多汗气短乏力耗气汗出过多散:腠理开泄伤津口渴喜饮,尿赤短少轻则心烦闷乱,头晕恶心重则突然昏到,不省人事升:上扰心神20ppt课件③暑多挟湿暑热症状湿困脾土*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而不爽*肢体困倦、沉重发热、烦渴21ppt课件

湿

湿为长夏的主气,以其正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因运)蒸腾(烟雾弥漫的样子,事物内相互作用,而变化生长)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故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有内湿外湿之分。22ppt课件(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与水同类,由水所化,故为阴邪。脏腑聚湿邪(有形)经络气机阻滞痰关节血瘀胸膈脾胃下焦关节胸闷呕吐,脘腹痞胀小便短涩关节肿胀不利便溏下利不爽23ppt课件损(遏)伤阳气湿为阴邪,阴盛则阳病,所以湿邪侵犯机体,最易伤阳,但其伤阳,以困遏损伤为主,特别容易遏伤脾阳。其一,脾湿同类,均属土,同类易相招;其二,脾性恶湿而喜燥,湿易犯所恶之脏;其三,脾主运化水湿,得阳始运。因此,湿邪外感,最易犯脾,遏伤脾阳,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发为腹泻、水肿、腹部胀满而不思饮食等。24ppt课件(2)湿性重浊“重”,有沉重、重着之意。湿:有形质重头昏沉重如裹布帛,症状沉重感体四肢困重如负重物阳气困遏清阳不展病位重着不移关节疼痛重着固定不移(“湿痹”、“着痹”)25ppt课件“浊”,有秽浊、污浊之意。湿邪秽浊,其为病,常致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洁或出现各种秽浊症状,面垢眵多,苔腻。湿疹浸淫,破溃流水。大便溏泄或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量多等。26ppt课件⑶湿性粘滞一是指症状的粘滞性二是病理过程的粘滞性祛湿棘手,难以速去,有望缓图。27ppt课件⑷湿性趋下,易袭阴位“阴位”,指腰以下的部位。湿性类水,水质沉趋下,故湿邪为病,或起于下部,或以下部症状突出。如妇女带下、小便混浊、泄泻下痢、阴部湿疹,水肿以下肢为显等。故《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28ppt课件内湿主要是脾病的表现:脾本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如果脾阳不足,健运失职,不能运行津液,便聚而为湿,甚积而为水,常见食欲不振,口腻不渴,胸闷呕恶,头重身沉,便溏泻泄,肤肿,面萎黄,小便浑浊,妇女带下等。湿29ppt课件30ppt课件

燥为深秋的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燥邪为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由感受外界燥邪而发病,每以口鼻而入,其病常以肺卫开始,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因为秋天有夏天的余气,故可见温燥,又有近冬之寒气,故又有凉燥。内燥多又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以致机体阴津亏虚所致。燥31ppt课件燥邪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口鼻咽干燥(官窍)*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脏腑)*皮肤干燥甚则皲裂,

毛发干枯(肌表)32ppt课件燥邪的辨认要点

A干—口干,鼻干,唇干,皮肤干燥皱裂

大便干结,小便量少,毛发枯而不荣。

B涩——咳呛不爽,大便滞涩难解分泌排泄液——少,粘。33ppt课件⑵燥易伤肺

口鼻(鼻为肺窍)燥邪肺皮毛(肺之外合)耗伤宣发肃降失清润肺津干咳少痰,痰液胶粘难咳大肠津伤痰中带血,喘息胸痛大便干结34ppt课件2.内燥证主要是由津伤液燥所致。临床常见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瘦削。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津伤血少的症状。在临床上常见糖尿病后期,以及发热病人,电解质紊乱的脱水病人。及一些维生素缺乏症。燥35ppt课件

火为热之极,故火与热常互称,火邪为病,有外火内火之分。外火多是直接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也可由风寒暑湿燥五气转化而成。内火是脏腑功能失调和情志过激变化而生。五气和五志在一定条件都有化火的可能。(有些医家认为,季节气候并无火这一气,火只是热之极,而且火症多由其他五淫转化而来,故主张不把火列为六淫之一)火36ppt课件⑴火热为阳邪,其性趋(炎)上

燔灼亢奋火热之邪躁动阳邪口舌生疮升腾牙龈肿痛上炎:头面部的火热症状突出目赤肿痛高热咽喉肿痛阳偏盛产热增加:火热征象恶热面红

“阳胜则热”肌肤灼热小便短赤37ppt课件⑵易扰乱心神

火热通于心躁动心神失宁轻:心烦、失眠。狂躁重:神昏谵语38ppt课件⑶火易伤津耗气火为阳邪,具有烧灼蒸迫之性。烧灼津液火邪伤津蒸迫津液汗出阳气机能亢奋口渴喜饮、咽干舌燥、产热过多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耗气:少气懒言、疲乏无力阳虚、亡阳39ppt课件⑷火易生风动血火热可引起如风之“动症”,故谓之“生风”。躁扰火热肝肝阳亢逆变动

燔灼劫伤肝经之阴津四肢抽搐筋脉失濡风目睛上视

“热极生风”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40ppt课件脉道扩张火性急迫血流迫疾出血灼伤脉络

发病急传变速

故“生风”及“动血”都很急速。41ppt课件⑸火易致疮疡入于火热血分结聚局部气血壅聚不散败血腐肉灼肉坏血痈肿疮疡红肿热痛局部化脓溃烂42ppt课件43ppt课件(二)疠气

1.概念疠气——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邪2.致病特点⑴发病急骤,病情危重⑵传染性强,易于流行⑶一气一病,症状相似3.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因素①气候因素;②环境与饮食因素;③预防因素;④社会因素。一、外感致病因素44ppt课件疠气与六淫的异同这一类致病因素由于是从口鼻或肌肤侵入人体,故与六淫均属外感病因。但其性质和特点又与六淫明显不同,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疠气的孽生及存在与季节气候无确定的对应关系,不同于六淫可以直接感受或观测到,住住来而不知,感而不觉;二、其致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三、病变的发生及传变与机体正气强弱无关;四、病邪所致病理变化不会发生相互转化;五、发病骤急且病势险恶。45ppt课件疠气与现代传染病的关系疠气所致疾病包括大头瘟(腺鼠疫)、虾蟆瘟、疫痢、烂喉痧、天花、霍乱等,实际上包括了现代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46ppt课件(一)七情

1.概念:⑴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⑵五志——为喜、怒、思、忧、恐的简称2.七情致病的特点⑴直接伤及内脏心、肝、脾功能失调为多见。⑵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⑶影响病情转归。二、内伤致病因素47ppt课件病因怒则气上过度愤怒→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喜则气缓缓解紧张情绪—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心气涣散—暴喜过度→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48ppt课件病因恐则气下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吓,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脾运化无力,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49ppt课件(二)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饮食无一定规律,失其常度而致疾病⑴过饥⑵过饱2.饮食不洁: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引发疾病的发生。3.饮食偏嗜:饮食嗜好于某些食物,可因食物营养不均衡。⑴寒热偏嗜⑵五味偏嗜⑶偏嗜饮酒、肥甘厚味二、内伤致病因素50ppt课件(三)劳逸失度

1.过劳⑴劳力过度则伤气⑵劳神过度则伤心脾⑶房劳过度耗伤肾精2.过逸二、内伤致病因素51ppt课件(一)痰饮

1.含义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2.形成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3.病证特点痰饮病证常随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病证特点。三、其他致病因素52ppt课件病因

痰的病证特点

痰滞在肺,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53ppt课件病因

饮的病证特点

饮在肠间,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隔,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54ppt课件(一)痰饮

4.致病特点⑴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⑵致病广泛,变化多端⑶病势缠绵,病程较长⑷易扰乱心神⑸多见滑腻舌苔三、其他致病因素55ppt课件

临床上一些凝难病症即所谓“怪病“往往一时找不到病因,无法明确珍断,虽经多方治疗难以收效,在这种情况下,可着眼于痰,从痰论治往往能提高疗效。凡有如下的表现,而且经过治疗,效果不明显者,都可以考虑到痰病或痰之症为患。1、久病形体不衰,病症时发时愈。2、眼神滞涩不流利,面色晦暗或眼眶周围明显晦暗其形如肿。3、皮肤油垢明显,手心足心及前阴腋下等处常有泌液渗津或面色光亮如涂油。56ppt课件4、形体肥胖,掌厚指短,手足作胀。5、厌油腻,喜素食、淡食或焦香干燥食物。6、神志恍惚或抑郁或兴奋。7、舌体驰纵胖大,脉沉或弦或濡缓或滑.8、自感头痛、头胀、头重。9、恶心、噎膈或呕吐痰涎,或口粘口腻。57ppt课件10、咽喉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时消时现。11、胸腔痞闷或突发压榨性心绞痛。12、易惊悸,或失眠昏厥,抽搐或神志失常,但神经科检查无异常。13、嗜睡或困顿。14、大便粘腻,痰涎,或大便秘结不畅,而用行气化痰之剂则大便迅速通畅58ppt课件研究进展

对痰饮的实质,有人认为无形之痰的实质包括:①血胆固醇、甘油三醋、游离脂肪酸高于正常;②细胞膜胆固醇含量增加致膜流动性下降;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并设想正常水平表达的粘附分子属于中医学所说“津液”范畴,而病理性表达升高的粘附分子则属于痰浊。有人则认为痰是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失控生成并过量积累的各种病理产物,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新的致病因素的那些物质的总称。

研究与进展59ppt课件(二)瘀血

1.含义瘀血:①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②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2.形成⑴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血行不畅而凝滞;⑵内外伤、气虚、邪热等→出血而虽血离经脉,积存体内。3.致病特点①疼痛、②肿块、③出血;④面唇甲舌青紫;⑤脉涩或结代。

三、其他致病因素60ppt课件病因瘀血的病证特点

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成块,或见崩漏。瘀阻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瘀阻于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61ppt课件

中医探究病因的主要方法:辨症求因辨证求因——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症求因”,又称“审症求因”。

不同的病因导致不同的病理改变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有诸内)(形诸外)判断不同的病因根据不同的病理表现(求因)(辩证)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审因)(论治)

62ppt课件

举例:就症状而言,若患者临床出现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腹胀,便溏,周身困重,头重如裹等症状。由于湿邪性质有重浊,腻滞特点,即可运用中医理论来分析,确认其致病因素为湿邪。这就是“审证求因”。临床上不管实际致病因素多么复杂,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