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语言的文化变异第一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二节称谓与文化第三节宗教与语言第一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共性文化对语法的影响文化对语用的影响文化对语言观念的影响文化对文字的影响
语言共性
文化共性认知共性语法共性
例1:文化共性god—goddessemperor—empresshost—hostesshero—heroine司机—女司机作家—女作家英雄—巾帼英雄语用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H.Grice)提出来的。合作原则的内容1.真实准则2.适量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1.真实准则
真实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黄鹤楼建在哪儿?——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
“可您老这么干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您垮了,我怎么办?”“放心吧,蓓蓓,妈垮不了。”刘立英微笑着,“我女儿还没成人呢,我怎么能垮?”苏蓓脸低得恨不得要埋进饭碗,片刻,站起身。“我去厕所。”苏蓓低头快步进厕所,关上门,背倚门上,忍了半天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王海鸰、王朔《爱你没商量》)2.适量准则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包含两条次准则:A、所说的话应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对方所需的信息。例如,甲问乙“你今天一天干什么去了?”假设乙作出下面三种不同的回答:(1)上午上了四节课,下午去新华书店买书去了。(2)上午上了四节课。(3)上午上了四节课。老师的课讲得很生动,课堂气氛很活跃。下午去新华书店买书去了。书店里好书真不少,就是定价太贵,有些好书很想买,可又拿不出钱。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鲁迅《祝福》)(2)甲你贵姓啊!乙我坐汽车来的。甲叫什么名字?乙我肚子不疼。甲家在哪住啊?乙我刚洗完澡。(苏文茂《答非所问》)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
同志们,对于我们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肯定那些应该肯定的东西,同时一定要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东西。我们不能只知道肯定应该肯定的,却不去否定应该否定的。也不能只去否定应该否定的,却忘记了去肯定应该肯定的。更不能去肯定应该否定的,而否定应该肯定的。
(伊万《听同义反复万无一失的演说》)礼貌原则:在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之后,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原则的研究。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逊准则5.一致准则6.同情准则1.得体准则: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得益“猜猜里头是什么?”宋丹拍着大饭盒。“不是饺子哪。”宋丹又说。肯定是饺子!但罗明明故意说:“烙饼!”“错了。饺子!”宋丹一掀饭盒盖,露出了饺子那一个个可爱的耳朵。非让你错不可——典型的宋丹风格。(黑子《阴影》)2.慷慨准则: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有一次也是没话找话说,说是他早晨出来碰到一对老夫妻在门口吵架,男的骂女的是尼秃子,女的骂男的是老滑头。对门的老头儿劝架了:“别骂啦,你们的水平比我差得远哩!”老头儿把帽子一脱,头上连一根毛都没有,油光光的。(陆文夫《井》)3.赞誉准则: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你说这齐大妈呵,”冯小刚走过来,“每回见她每回我就纳闷,身子骨怎么就这么硬朗?精神头儿怎么就这么健旺?风吹雨打全不怕,我羡慕您!”“嗐,还不是打小吃苦,摔打的。”齐大妈笑得皱纹模糊了眉眼。(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4.谦逊准则: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A:“你懂得真多。”B:“哪里,还是你懂得多。”A:“你懂得多。”B:“惭愧惭愧。”(王朔《顽主》)5.一致准则: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安夫人来招呼大家吃饭。席间,安振铭问方波:“小方啊,你和周华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有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没有没有,”方波忙道,“我们一切都是现成的,只是届时想请您……您全家去。”陶莉莉插问:“方编剧,你所谓的‘全家’包不包括我?”方波笑看安启森:“这我说了可不算。”“启森?”陶莉莉把笑吟吟的目光转向安启森。“包括包括,当然包括。”一桌的人都笑了,气氛非常轻松愉快。(王海鸰、王朔《爱你没商量》)6.同情准则: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贾玫领到一个盒饭舍不得吃,想带回家给孩子;一个小青年打趣说要替贾玫吃了,这令贾玫十分尴尬。)陶莉莉回过头去把方波那盒饭递给她:“贾老师,给,方波不吃给我了,我也吃不下,没动过。”“哎呀哎呀,其实我也不太饿。”贾玫说着伸手接过饭盒。“饿不饿多少吃点,挺好吃的。”贾玫打开饭盒吃,边解释:“我这人懒得做饭,凑合就凑合,可不能总凑合,家里还有个孩子。……盒饭带回去热一热就是一顿儿,不费事儿又保证了孩子的营养,大人怎么都好说。”边说边饥不择食地吃着。“就是就是。一盒饭值几个钱?不就图个省时省力么。”陶莉莉附和。(王海鸰、王朔《爱你没商量》)礼貌原则:利他得体准则:别人少吃亏,多受益慷慨准则:自己少受益,多吃亏赞誉准则:少贬别人,多夸别人谦逊准则:少夸自己,多贬自己一致准则:减少分歧,增加一致同情准则:减少反感,增加同情你真聪明!过奖过奖!Youareagoodperson.Thankyou.例2:认知共性——“隐喻”和“转喻”隐喻:用具体/熟悉概念来表示抽象/陌生的概念。脚——山脚腰——山腰多大了?Timeis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spendfivedollarsforamovieticketHowdoyouspendyourtime?花钱——花时间转喻:用相关的概念(来源域)表示某概念(目标域)。我喜欢读鲁迅。——鲁迅的书白宫没有表态。——美国政府
转喻的规律:用突显概念来表示另一概念。整体比部分突显。他戴着红领巾——他脖子上带着红领巾手里拿着锤子——手里拿着锤子的柄铅笔折了——铅笔的笔尖折了鲁宾杯
例3:语法共性句中NP的“定语从句”化TomsentamessagetoMarywithapigeon.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1)主语的定语从句化themanwhosentamessagetoMarywithapigeon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的人TomsentamessagetoMarywithapigeon.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2)表物宾语的定语从句化themessagewhichTomsenttoMarywithapigeon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的信儿TomsentamessagetoMarywithapigeon.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3)表人宾语的定语从句化thegirltowhomTomsentamessagewithapigeon?汤姆用鸽子给送了个信儿的人汤姆用鸽子给她送了个信儿的人TomsentamessagetoMarywithapigeon.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4)工具名词定语从句化thepigeonwithwhichTomsentamessagetoMary*汤姆用给玛丽送了个信儿的鸽子汤姆用它给玛丽送了个信儿的鸽子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1)主语的定语从句化用鸽子给玛丽送了个信儿的人(2)表物宾语的定语从句化汤姆用鸽子给玛丽送的信儿(3)表人宾语的定语从句化?汤姆用鸽子给送了个信儿的人(4)工具名词定语从句化*汤姆用给玛丽送了个信儿的鸽子
主语>表物宾语>表人宾语>工具名词汉语英语蕴涵共性文化对语法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语法的影响悟性——理性含蓄——外露柔性——刚性悟性——理性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庄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悟性语言-理性语言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人:男人?女人?一个?多个?含蓄——外露1、含蓄语言——外露语言2、意合语言——形合语言3、模糊语言——清晰语言1、含蓄语言——外露语言汉语隐性语法,英语显性语法(1)词类标记大量的英语词一看词形就知道是什么词性,如:mentationityorerismistness;fulalative;enfyize;ly汉语自己的能标明词性的词缀非常少:-头、-儿、-子受印欧语影响,这类词缀有所增加:-性-化-度-家(2)形态变化英语名词有数或格的变化代词有性、数、格、人称的变化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形容词有级的变化汉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研究研究很必要。学习很重要。
2、意合语言——形合语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若)知彼(而又)知己,(则)百战不殆;(若)不知彼而知己,(则将)一胜(及)一负;(若)不知彼(而又)不知己,(则)每战(将)必殆。你花浇的水够不够?Didyouputenoughwaterontheflowers?3、模糊语言——清晰语言语法单位的模糊——语法单位的清晰词句子(断句)词: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驴肉马肉虎肉鼠肉老虎肉老鼠肉
句子(断句)断句(加标点)的正确率,英文比中文要高得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Shehadapairofeyes,triangularinshapelikethoseoftheredphoenix,twoeyebrows,curvedupwardsateachtemple,likewillowleaves.Herstaturewaselegant;herfiguregraceful;herpowderedfacelikedawningspring,majestic,yetnothaughty.Hercarnationlips,longbeforetheyparted,betrayedasmile.汉语句子:意义单位英语句子:形式单位票!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作文柔性——刚性柔性语言——刚性语言面包吃了。Thebreadhasbeeneaten.我洗了脸了。Iwashedmyface。文化对语用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语用的影响
例1:生人见面,中国人一般是互问姓名,表明对对方的关心,以示礼貌和尊重,而不习惯于自我介绍,因为那样有目中无人、自我炫耀之嫌,是不谦虚、欠礼貌的表现。西方人相反,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处处要显示自我价值,与生人见面,他们往往是主动自我介绍。在他们看来,不这样就会被认为是你架子大,不易接近,或者是你缺乏自信,连自己的姓名、职业都没有勇气告诉别人。例2问候语话题选择的文化差异。“你吃饭了吗?”“今天天气真糟糕,你说呢?”“昨天夜里刮了一场大风,不是吗?”“看起来是要下雨了,你不这样想吗?”文化对语言观念的影响宏观微观
极端——中庸善辩——无言在以个人本位为主要取向的西方文化中,语言是影响和改造他人的工具。在古希腊,修辞学自问世之日起就是一门劝导和说服别人的学问。由于具有这样的传统,西方人喜欢辩论、善于言谈、习惯言辞对抗。面对面的、相互平等的对抗,对美国人来说是文明得以发展的动力。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辩论,更不习惯对抗。对抗,包括言辞角逐都是矛盾的根源,与中国人的中庸平和的目的背道而驰。中国人崇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不工、大道无言。外向——内省健谈——慎言以个人本体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人一般较为健谈,惯于表明自己,直言快语,直截了当,愿意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而以内省反思、道德伦理为主的中国文化,一直把“正心、修身”以及人格修养和语言高度融为一体,即所谓万物皆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言行合一。因此,对语言使用采取谨慎态度,推崇“仁者好静”,主张“慎言、寡言、戒言”。中国人不那么健谈,讲话尽量婉转隐含,语言交流善于察言观色,对他人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接受性,形成了内心自治和向外慎言的性格。微观南蛮鴃舌——粤语北上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汉语一直占据着较高地位。有时连外族统治者也自动放弃本族语而学习汉语。南北朝时的北魏政权为鲜卑人所建,但魏孝文帝却明令要“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也令八旗子弟学习汉语。这表明汉语在华夏文化圈中具有极高的文化地位。五文化对文字的影响藏锋点:1藏锋入笔2折笔向右下顿笔3渐行渐提4回锋收笔第二节称谓与文化一亲属称谓和亲属制度二社交称谓和人际交往三称谓的变化亲属称谓和亲属制度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1.高度描述性与高度概括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对于不同的人,根据关系亲疏、辈分大小、年龄长幼、性别不同赋予不同的称谓,详尽丰富,体现出高度描述性。英语亲属称谓系统明显带有高度的概括性。在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除了“father”和“mother”,“husband”和“wife”,“son”和“daughter-in-law”,"daughter"和“son-in-law”四组称谓外,其它所有称谓语至少有两个外延,如“cousin”就有八个外延。两套称谓系统在数量上也有很大差异。汉语有112个称谓语,而英语只有27个。英语中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只有一个称谓cousin,不分年龄、不论大小、更不管是父亲的亲戚还是母亲的亲戚,这至少相当于汉语中的八个称谓(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如果有些地方还要把阿姨和舅舅的子女分别用"姨"和"表"来称呼,cousin则囊括了12个汉语称谓的功能。2、不分长幼的英语亲属称谓语brother既是哥哥也是弟弟,sister既是姐姐也是妹妹。英语没有排行的习惯,如果一定要分清楚,可以用younger、older,如果超过三人,则只能用first、second这些序数词来帮忙了。uncle既是叔叔也是伯伯,aunt既是伯母也是婶婶,同样不分年龄大小。3、男尊女卑的亲属称谓语夫重于妻、父重于母、子重于女、兄弟重于姐妹,相应地,称谓语中区分出了堂亲和表亲。丈夫家的兄弟姐妹总比妻子家的兄弟姐妹亲近,兄弟的配偶总近于姐妹的配偶。在西方,强调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每个人与父系和母系的亲属的距离是相等的。uncle既是伯伯、叔叔、姑父也是舅舅、姨夫,aunt既是伯母、婶婶、姑姑也是舅妈、阿姨;grandfather既是爷爷也是外公,grandmother既是奶奶也是外婆;grandson既是孙子也是外孙,granddaughter既是孙女也是外孙女;nephew既是侄子也是外甥,niece既是侄女也是外甥女;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分,可以用paternal和materna,l或者onthefathers‘side和onthemothers’side。社交称谓和人际交往英汉社交称谓语可分为四类:姓名称谓、职务和职业称谓、通称及泛化了的亲属称谓。1姓名称谓英汉姓名的排列顺序不同:英美人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名更常用。中国人名是姓在前,名在后。中英姓名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揭示了中国与英美等国观念的区别。英美等国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故在姓名的排列上要首先强调自我,然后才是家族。英语中以名相称很常见。它适用于不同性别、年龄的朋友,甚至也运用于上下级、长晚辈之间。在中国,对长辈、上级或尊贵人物要用其姓氏加尊称,而不应直呼其名。单称名字是平辈熟人之间,或者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使用的一种称呼。姓氏+老、老+姓氏oldSmith、oldJohn2职业和职务称谓汉语中职业和职务称谓种类较英语多,可以是:姓+职务,姓+职称,姓+职业,如:陈主任、李教授、王老师、张律师等。汉语中头衔性称谓众多的原因之一或许是官本位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另一原因也许与汉族人喜欢抬高称谓的称谓习惯有关。如常常称呼“护士”为“医生”,“服务员”为“小姐”,称呼学校普通工作人员为“老师”。通过使用这些体面的职业称谓来表达对他人的敬意,而许多人也乐于接受它。但是英语中有限的职务称谓多见于皇室、政府官员军界、宗教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呼,如QueenElizabeth,GeneralPatten等。英语中一般用Sir或Mr.来称呼自己的上司、同事或其他部门的官员,很少有“姓+职务”的用法。这正是西方社会崇尚个性自由、崇尚平等的心理意识的表现。任何官职都只是一个职业,与社会地位无关。3通称通称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不分职业和职务,有时甚至不分年龄的一种称呼。在英语中,Mr./Miss/Mrs./Ms.+Surname(先生/小姐/女士+姓氏)是最常见的通称方式。sir和madam一般不与姓氏连用,它们表达的人际关系不亲密。具体说,sir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士兵对长官、老百姓对警察、学童对老师、商店店员对男顾客的通用称谓语。madam是对陌生女性的尊称,多见于商店店员对女顾客称呼时使用。同志师傅先生小姐4亲属称谓泛化在中国,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使用范围广,甚至可以运用到非亲属、无血缘关系的人身上。如常用“大爷”“大娘”来称呼素不相识的长者,用“叔叔”“阿姨”来称呼父母的朋友或与父母同辈的陌生人。这能有效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也根源于中国人对亲族关系的重视和家庭的依恋。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一般只限于家庭内部。不存在像中国那样使用亲属称谓来与陌生人或无血缘关系的人打招呼的现象。所以,当一个小朋友喊一个外国人为叔叔时,他会回应:“PleasecallmeTom,notuncle.I’mnotyouruncle.”称谓的变化汉语称谓语以丰富著称,在世界各国的语言中,很少有像汉语称谓语这样庞杂的称谓系统,然而我们却常常面对无称可呼的困惑———在宾馆饭店喊人“小姐”会不会引起反感?称呼年轻人“同志”会不会显得落伍,甚至产生歧义?向陌生男士问路的时候,叫“师傅”还是叫“先生”?去女老师的家里,见到她爱人怎么称呼呢?可以说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通用而且人人乐于使用和接受的称谓语,“先生”、“小姐”、“师傅”、“同志”似乎都不是。汉语称谓语系统复杂而丰富,我们却在称谓语选择上出现了困惑。1社交称谓语的困境调查问卷的第一题是针对称谓困境是否具有普遍性而设计的,高达87.5%的受访者在选择社交称谓语时曾经遇到过困惑,这一数据说明大多数人在泛尊称的选择上都曾有过颇费斟酌的时候。谓语的困境大致有这样几种:(1)女性的尴尬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选择称谓语时,您认为称呼以下哪类人困难更大一些?结果显示,64.1%的人选择了“中青年女性”。小姐大姐姐姐姐又比如,年轻的学生到女老师家做客,该怎么称呼老师的丈夫?(2)接受的烦恼
称谓的困境还包括另一个方面,说话人在使用了称谓词后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调查显示,一些泛尊称用语在接受方面遭遇了尴尬。产生称谓困境的原因?光明对话我该怎么称呼你特邀嘉宾:李树新(内蒙古大学教授)
余家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冯军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编审)缘起平时我们常会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得体地称呼对方的尴尬事,往往要问:“我该如何称呼你?”在宾馆、饭店、商场等公共场合,面对服务员或其他工作人员,不知道叫什么好。过去称呼“同志”、“小姐”很得体,可现在这样称呼人家不愉快。“称谓词”的变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变化息息相关,也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称谓困境影响社会交往
主持人: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感到不知该如何得体地称呼别人,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请问,应该怎样看待这种不好称呼现象?余家骥:不好称呼的现象的确存在。如称呼一个叫张志刚的处长为“张志刚处长”、“张志刚同志”,语气郑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相对来说,这种称呼缺乏亲切感。如果称呼他为“志刚”或“老张”、“小张”,语气亲切了,但尊重、郑重程度又大大降低了。同样,一个人由于职务或身份的改变,特别是由你原来的下级变成现在的上级,双方都可能会感到难于选择一个合适的称呼,让人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普遍感到选择称谓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冯军胜:说话人在使用了称谓词后没有得到听话人的认可,听话人或其他听话人针对说话人提出称谓建议,纠正说话人的不当称谓,这也是不好称呼的一种表现。称谓方式被别人否定,总担心自己所用的称谓是否被别人愉快接受,已经成为人们社交场合的一种心理负担。李树新:称谓词选择颇费斟酌可以定义为“称谓困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而是新旧文化观念和新旧人际关系的对立冲突在称谓词上的反映。称呼总是蕴涵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着特定交际语境中的人际关系。中国文化的封闭性和尊卑有序的文化心理定势,使汉语传统称谓词具有森严的等级特性。对人的称谓原则是一种“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的等级原则。同时,讲究情感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儒家义理的核心是情感和理性。由于等级文化和情感文化力量的冲击,使得现代汉语的称谓轨迹变得复杂起来,变得游移不定让人难以把握。
等差和情感两大原则造成困境
主持人:有人说造成“称谓困境”的原因是“称谓缺环”,认为目前汉语的社会称谓中存在着缺环与泛化问题。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李树新:所谓的“缺环”就是指整个称谓系统中主要称谓环节的短缺,并将此现象看作是一种汉语的机构性缺损。我们认为,称谓困境客观存在,是个人对称谓词语的选择问题,属于语言的使用范畴,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实际上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我们不能用逻辑的方法对应考查语言系统中的格局。假定承认称谓缺环,那么缺哪一环,怎么补上人为补上缺失的称谓词必然与语言约定俗成的社会性所背离,这不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存在不知如何称呼对方的难题,但人们还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或询问、或协商、或凭习惯、或根据主观意愿来选择称谓词,解决称谓难这个难题。这不能归咎于汉语称谓系统的问题。余家骥:谈到称谓困境的成因问题,要先分析汉语称谓的原则。通常的说法是汉语称谓原则包括礼貌原则、谦逊原则和合作原则。我们认为,这些原则仅仅是称谓的表层原则,汉语称谓的深层原则是情感原则和等差原则。情感原则和等差原则决定着汉语的称谓方式。称谓困境的根本原因或症结所在就在于等差和情感原则,等差原则和情感两条称谓原则决定了汉语称谓的复杂性,是人们选用称谓词的无形的紧箍咒。等差原则体现尊重但缺少亲和,情感原则体现亲和但缺乏尊重,要兼顾两个原则的效果,我们可能就会处在两难境地。主持人:可以注意到“先生”、“小姐”、“老师”的称谓有不断扩大使用范围的趋势,而一个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同志”称谓现在几乎不常用,这些现象和称谓原则有关么?余家骥:“先生”古代指称有德识的长者,含有尊重意味,旧社会指称那些地位较高、具有一定权势的人,体现强烈的等差性。改革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以后,交际需要我们使用世界通用的称谓,以便交际双方构建一个更加亲切、融洽、密切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先生、小姐等称谓,开始重新使用并注入新内容。国内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交往中,商店、服务业、旅游业等都使用“先生”这个称呼,则体现了人们希望淡化称谓的等差色彩,忽视阶层、职业、年龄、收入等情况,强化感情色彩,追求关系的平等和融洽。但“小姐”称谓后来又由于具有了特定的含义容易造成误解,使用范围缩小,于是出现了不能称女服务员“小姐”的现象。
冯军胜:“老师”的初义指年老辈尊、传授学术的人。目前在教育界、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医学界等领域,年轻人或资历浅的人在称呼比他们年长或资深的人时常常会选用“老师”称谓,也有年龄及资历相近的人互称“老师”。非同一领域,也有使用“老师”称谓的情况。“老师”称谓往往可以担当排解困境的角色,称对方为“老师”,一方面在抬高对方地位的同时降低了自己的地位,拉开了双方的距离,充分表现出敬意;另一方面将双方关系置于“师生”关系这一轻松、亲密的模式中,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实现了情感的沟通。等差和情感原则的适当结合是“老师”称谓泛化的重要原因。重视称谓文化建设
主持人:称谓的变化与社会文化变迁息息相关,反映着时代的进步,但有时候似乎是倒退。我们该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余家骥:解决称谓的困境,根本的出路在于称谓文化的建设。要构建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建立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关系和人际称谓系统。冯军胜:汉语传统称谓词中有一套完整的敬称和谦称形式。由于那种敬称和谦称形式有着等级因素和虚伪成分,与今天的社会不相协调。但是,文化传统中重人伦、讲究礼仪文明的合理成分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李树新:解决称谓困境的出路在于社会的进步,在于人们进一步摆脱传统文化中等级的意识网络,在于人们文化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在于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和谐、融洽。如果始终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始终不能摆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冲突的氛围,那么,称谓的困境就可能是一种长久的甚至是永久的困境。第三节宗教与语言
宗教是人类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传播离不开语言。1、宗教是语言传播和文字创制的重要推动力2、宗教影响了语言本体3、宗教是过去语言得以保留的载体4、宗教传播是语言融合的一种途径1、宗教是语言传播和文字创制的重要推动力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在创教或书写经卷的过程中,要么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要么把其使用的本不起眼的方言或土语推广到其它地区,甚至普及到全世界。犹太教曾把阿拉姆语和希伯来语,连同犹太语和西班牙系犹太语一起,从巴勒斯坦推向世界许多地方。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不仅把《古兰经》,而且将阿拉伯半岛南部原本封闭的阿拉伯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并对一些地方语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诸如波斯语、印地语、土耳其语、马来语、豪萨语等都吸收了相当数量的阿拉伯语借词。印度佛教在其鼎盛时期也曾将乔答摩(Gautma-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的佛经及其梵文(Sanskri)传入中国、印度支那、日本等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基督教建立在两种根基深厚的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之上,并将其作为传播教旨和教义的得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这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才存活至今而不至在野蛮的日耳曼民族的征服下遭灭顶之灾。在现今世界,人们之所以能熟悉亚洲、非洲、南北美洲以及太平洋地区许多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督教传教士对当地语言和文字的研究。不少传教士每到一个社区或国家,便着手潜心研究当地的语言,创制当地语言的书面文字形式,并以此翻译《圣经》供当地人使用。18世纪印度教徒也曾帮助爪哇人出版了其第一部宗教文献。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区,伊斯兰教教徒将《古兰经》译成当地各种语言,使这些地区第一次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亩荒地承包合同经典版
- 销售员劳动合同正规范本
- 软件定制居间合同
- 幼儿表演性舞蹈编创理论
- 小学人美版15.面具教案设计
- 棕色卡通风中小学生遵守班级公约
- 国内给据邮件全名址信息录入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4 和复习 课时练
- 人力资源培训委托合同模板
- 2025租房合同范本:公寓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政策分析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氯碱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研究报告
- 呵护地球家园点亮绿色希望-2025年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教育班会 高中主题班会优 质课件
- 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基础篇)-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中心
- 2023年4月1日江苏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岗客观题)原卷+答案
- 《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应用电子毕业设计论文
- 周围的人主题计划(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 01戴明十四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