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癫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莫斯科济贫医院的医生,父亲那由于生活的艰难而紧缩的眉头和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穷苦病人的苍白脸色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出生地是古老莫斯科最凄苦的地区之一。这里曾是一片墓地,“埋葬在这里的大多是一些被社会抛弃的人:流浪汉、自杀者、罪犯、以及无人认尸的被杀者”。四十年代他曾与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接近,并参加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俄国最早的进步知识分子革命组织,因而于一八四九年被捕,被判处死刑,只是在临刑前几分钟被沙皇赦免。刑场上的经历,十年监狱、苦役以及流放生活,对于他的身心产生了可悲的影响。四十年代末他入狱时是一个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无神论者;十年后,当他从流放地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时,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君主主义者。今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祖国被公认为堪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在群星灿烂的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为了爱,我甘愿忍受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页/共30页1人物介绍1第2页/共30页
拉斯柯尔尼科夫:男主角
拉斯柯尔尼科娃:男主角妹妹
拉祖米欣:男主角好友亚力山德罗芙娜:男主角母亲
马美拉多夫:小官吏
索尼娅:妓女,男主角情人、马美拉多夫的长女
卡捷琳娜:索尼娅的继母、马美拉多夫的妻子
卢仁:拉斯柯尼科娃曾经的未婚夫、律诗、“一切为了个人”的“聪明人”
左西莫夫:医生
莉佩韦泽:卡捷琳娜的女房东
安德烈:卢任的监护对象,索尼娅的爱慕者
波尔费利:警官,看穿男主角心思的人
斯维里加洛夫:地主,杜尼娅的爱慕者、卑劣的酒色之徒阿廖娜和莉沙维塔: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其妹妹(被男主角杀害)第3页/共30页2故事梗概第4页/共30页
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彼得堡读书,因交不起学费失学了。他看到贫穷对自己一家和退职文官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威胁,便想改变境况。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并在慌乱中还杀死她的妹妹。最后,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
然而,杀人后他良心不安,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于是向马尔美拉多夫的女儿、妓女索尼娅坦白了杀人的事。索尼娅劝他自首。最终他被判了8年苦役,索尼娅则自愿跟他到了西伯利亚陪他受罚。
第5页/共30页3病态人物形象第6页/共30页超人理论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心理实验英雄的代表。他的姓——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意就是“分裂”的意思。他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大学生。他正直善良,不愿妹妹为自己的求学牺牲个人的幸福,同情下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又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不愿做逆来顺受的普通人,希望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的善良,做一个拿破仑式的英雄和世界天才。
第7页/共30页拉斯柯尔尼科夫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他的人格的两面是如此的不可调和:拉斯柯尔尼科夫既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同时他的性格又有着病态的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竟然可以去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这两种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换着”。拉斯科尔尼科夫根据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创造了这样一种理论,人可以分为两类,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前者能推动这个世界,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甚至杀人犯罪。后者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不过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前者的工具。他的理论可分为“超人理论”和“强者的权力”。但最终破产,他本来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强者,一头狮子,但结果却成了远离人群的孤独的人。第8页/共30页索尼娅索尼娅是人类不幸的化身。索尼娅绝非一个,而是一支看不见首尾的大军。这个形象是和拉斯科尔尼柯夫相对照的人。如果说拉斯科尔尼柯夫代表理性和理智,那么索尼娅就代表心灵和感情,拉斯科尔尼柯夫依照理性引导走向了犯罪道路,索尼娅则靠心灵的指引走向了博爱。从道德角度而言,她也犯了罪,但她是为自己所爱的人做出了牺牲。索尼娅作为全心装着人类苦难和爱的人,在生活把她抛进泥泞时,仍然保持不朽的纯洁。拉斯科尔尼柯夫接近索尼娅,就是走进心灵拒斥理性。第9页/共30页卢仁卢仁是作者鞭挞的对象,“吃人”的蜘蛛的形象,是拉斯柯尼科娃曾经的未婚夫、律师、也是“一切为了个人”的“自私人”。他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而且有一套利己主义的理论:“大家对我说:‘去爱人吧。’而我爱上了。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我把一件长褂撕成两半,跟亲人分而穿之,于是我们俩都变得衣不蔽体……科学却告诉我们:首先只爱你自己,因为世上一切都是以个人利益为根据的。”正因为如此,为了他一己私欲,可以不择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他对于婚姻、对于拉斯柯尼科娃和拉斯柯尼科夫一家的态度是他的人品的最形象的说明。第10页/共30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苦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1.体现了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2.在清醒地提出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之后,作家却诉诸于人的天性和宗教,企图用宗教和伦理的方式去消灭恶,去解决社会问题。3.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塑造“只顾自己受苦的利己主义者”,关注苦难问题,对苦难题材十分偏好。4.注重人物深刻的心理分析。第11页/共30页作品主题思想
——犯罪主题和病态主题小说以社会犯罪及由此引起的道德后果为题,描绘了当时俄国可怕的城市贫困和社会生活的无出路现状,显示了金钱对各类人物性格的毁灭性影响。这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心理小说。19世纪俄国作家大都直接揭露和批判专制主义和农奴制,而作者却着力表现城市的病态,城市贫困带给人们的心理变态和世纪末的惶恐。为此,他的小说主题都是城市贫困和病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形成独特一帜的病态主题。包括:虐待狂、年龄悬殊的性爱、失败的爱情、奸污幼女、思辨中的反叛、偶合家庭。作品的中心是两条线索构造起来的两个家庭的悲剧: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和拉斯科尔尼柯夫的凶杀案件。作者将其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社会心理故事。第12页/共30页标题的双重含义1.法律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犯罪行为,以及受到法律惩罚。2.理性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和犯罪动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理性专横的罪;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在实践中失败,杀人后内心不安,精神崩溃,“超人”哲学的理论破产,这是精神上的负罪感的惩罚。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基督教宣扬爱一切人,包括爱仇敌,拉斯柯尼科夫杀人违背宗教道德与博爱,这行为构成了犯罪,因而他受到良心的谴责,痛苦万分,这便是良心道德的惩罚,最终他选择皈依宗教来赎罪。
第13页/共30页在文学上,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别何在?
托尔斯泰是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代文学的开山祖师。陀虽然更关注精神方面的,小说人物过于典型与具有独特性,但除了极少数个体之外,从不涉及自己。而是与俄罗斯国家与民族联系在一起。
而托尔斯泰却更多的表达自己,他虽致力于社会,想溶入俄罗斯农民之中,但他的贵族身份却使他无法真正理解人民,处与两种阶级之间,而更多的是他个人的挣扎。托尔斯泰的不少小说其实就是自己的自传,《童年少年青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即是托的真实内心与写照。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点像是古希腊史诗的英雄人物,他有一种悲壮的震撼力,那种宁肯舍弃一切,也要达到升华的宿命观.他笔下的人物,也是不断地叩问人存在的最终是走向何方.是因神的存在而存在,还是因神的不存在而走向虚无!
第14页/共30页在文学上,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别何在?
托尔斯泰也很伟大,但貌似大家更同情那个疯狂的人多些。陀写作的状态相比托尔斯泰似乎更容易处在一个癫狂的状态,他写得更投入更用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写作,因此才会爆发出无穷无尽的能量,也因此可以在几百年后仍然震撼到读者。托尔斯泰身为贵族阶级,情感要隐忍克制得多,他身上有几乎与生俱来的俄罗斯民族性的恢弘开阔,但他对于普通人、对于底层的描摹,却不可能达到陀那样深入骨髓的地步。
陀并不是没有缺点,但他的伟大与动人之处,正在于那种毫不介意与掩饰自己短处的写法,甚至这些瑕疵也成了他自身才华的一部分。第15页/共30页复调小说
所谓“复调”,是音乐中的术语,是多声部的一种。曲调中若干支旋律同时进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而各声部在节奏、重音、力度等方面都有独立性。总括一句话,复调音乐中各声部都具有独立性又彼此和谐。
巴赫金论述陀氏小说的复调性:“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第16页/共30页多声部小说
这里的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性”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同时,巴赫金还认为陀氏的主人公与过去人物不同,这些“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绝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的实际功能;与此同时,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也非作者本人的思想立场的表现”。(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意识是他独立存在的意识,不代表作者意识,主人公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第17页/共30页“对话性”对话理论是巴赫金的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文艺学和美学概念,同时也是极为广泛、具有普遍性质的哲学概念。巴赫金意义下的复调小说其实就是对话性小说,复调是巴赫金强调的一个比喻形象,他借助于音乐术语把“多声部”改为“多声音”,将对位置换为对话。巴赫金的理论更关注小说语言的“对话性”,以通过对话引起人们倾听和追忆。因此,他的理论理更注意语词的所指,利用所指的“差异性”造成了一种对话不可终结的过程。这种“差异性”中的对话,使得话语不仅仅是表达一种赞美、祈祷、惊叹的声音,而且应该是一种在集体之中不断地商谈和约定的“谈话”、是一种获得了社会意义的“对话性”的语言。巴赫金认为,这种“对话关系是超出语言学领域的关系”,所以,他关注的中心问题不是一般语言学的语音、语汇、语法和修辞问题,而是各种语言材料按照不同的对话角度组成的语言类型(即对话类型)。这样,巴赫金的语言学问题就进入了“元语言学”领域。“纯语言学的语言仅仅是为对话交际提供了可能性。”
第18页/共30页“独白性”“复调性”是与“独白性”相对立的概念,也就是说,“复调性”小说对不同声音的处理不同于“独白性”小说把这些声音统一在唯一的“作者”的声音之下,而是始终赋予它们以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地位,从而得到复调齐鸣、众声喧哗的效果。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列夫·托尔斯泰独白性小说的复调小说,其主人公的语言和作者的语言一样具有同等价值,主人公并不依赖于作者,这也是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性小说的根本特点。第19页/共30页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复调结构的含义
巴赫金对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理解含义:一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二是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三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概括起来,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第20页/共30页《罪与罚》的复调在《罪与罚》里,几乎所有的重要主人公都有他自己的声音,拉斯柯尼科夫的哲学,女主人公索尼娅的“东正教观念”,预审员波尔费利的“生活求实和法律的观念”,卢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同样极端的“边沁主义”以及地主斯维里加洛夫的无耻哲学等等……在小说里如果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议论,几乎每一种声音都是振振有词的,显得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而互相之间并不发生融合。每一个人物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主人公的意识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他人意识”的东西。第21页/共30页《罪与罚》的复调《罪与罚》的复调结构主要表现为拉斯柯尼科夫和索尼娅的对比,一个代表反抗、个人主义,一个代表顺从、集体主义,二人各按各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
第22页/共30页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当尼采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之后,受到很大的震撼与感动。《罪与罚》引发尼采的因素很多,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拉斯科尔尼柯夫说出了尼采的“强力意志”、超人哲学观点。
但是陀氏和尼采的分歧就在于此:前者揭示了超人思想对人毁灭性的影响,后者对之却倍加推崇。1.两者都极其信仰上帝,但陀氏比尼采明确提出“上帝死了”命题要略微早些。和尼采一样,陀氏也试图赋予虚无主义以某种意义。他认为自杀是一种表达自己意志的极端方式。并以此证明人的意志自律,人能够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支配自己的命运。这与尼采由上帝之死而发轫出强力意志和超人观念的思想过程是按相吻合。第23页/共30页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2.在陀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这样一句著名理论:既然没有灵魂不死,就没有道德,一切都可以做。这令人想起了尼采说过的同样的话:“一切皆虚妄!一切皆允许!”很显然,“一切皆虚妄”是“上帝死了”的必然结果,“一切皆允许”又是“一切皆虚妄”的必然结果。永生的希望一旦破灭,人生就成了一场梦,而做梦是不必受任何道德法则制约的。第24页/共30页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3.陀氏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实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坚持信仰上帝,相信“我们和另一世界、上天的崇高世界有着血肉的联系。”这样就还能保住爱、善和道德。与尼采不同,具有宗教神秘气质的陀氏本人确实怀抱着这种希望。但这毕竟靠不住,陀氏不得不考虑,没有上帝,如何保住善?于是有了另一种答案,“只要人类全都否认上帝,那么所有旧的世界观都将自然而然地覆灭,尤其是一切旧道德将全部覆灭,而各种崭新的事物就将到来。”这样,人将成为“人神”,作为“人神”,“可以毫不在乎地越过以前作为奴隶人所必须遵守的一切旧道德的界限。”第25页/共30页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每个人都知道他总难免一死,不再复活,于是对死抱着骄傲、平静的态度,像神一样。他由于骄傲,就会认识到他不必抱怨生命短暂,而会去爱他的弟兄,不指望任何的报酬。爱只能满足短暂的生命,但正因为意识到它的短暂,就更能使它的火焰显得旺盛,而以前它却总是无声无息地消耗在对于身后的永恒的爱的向往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亩荒地承包合同经典版
- 销售员劳动合同正规范本
- 软件定制居间合同
- 幼儿表演性舞蹈编创理论
- 小学人美版15.面具教案设计
- 棕色卡通风中小学生遵守班级公约
- 国内给据邮件全名址信息录入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4 和复习 课时练
- 人力资源培训委托合同模板
- 2025租房合同范本:公寓租赁合同样本
-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 五年级《欧洲民间故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废品入库单模板
- PFMEA的严重度SOD的评分和优先级别
- INVOICE-商业发票样本格式
- 圆周率1000000位 完整版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岩芯鉴定手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试讲PPT
- 甘肃历史与甘肃文化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