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_第1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_第2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_第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_第4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理论部分第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内部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目标——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平衡:指在一个国家内部,一个地区比另一个地区有着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如何做到区域间的协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平衡发展理论和战略不平衡发展理论和战略平衡与不平衡协调发展第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区域平衡发展理论概念:平衡发展理论和平衡发展战略主张在各地均衡地布局生产力,以谋求各地区经济均衡增长。即各地区“同步发展”。理论依据:各地区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资本的供给由储蓄的能力和意愿支配,资本的需求由投资的动机支配;第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优点: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稳定的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减少区域间利益冲突和摩擦。弊端:容易导致低投资效益和低效率的投资分配方式。虽然有助于抑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但却容易出现平均分配资源和分散力量的后果,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第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1、1958年赫希曼的联系效益理论2、1957年缪尔达尔德的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3、梯度推移学说——源于1966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1966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第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联系效益理论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中倡导把不平衡增长战略看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指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一处,巨大的动力将会使得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增长点集中。产业层面:将有限资源配置于最优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中,通过优势产业的优先发展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国家层面:一国不必同时发展各个区域,应集中力量发展某几个区域或部门,借助区域联系,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区域联动发展;第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伴随联系效益理论的两种效应:极化效应(PolarizedEffect)(弊):由于发达区域高工资、高利润、高效率及完善的生产和投资环境,不断吸引落后区域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从而使其经济趋于萎缩,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涓流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利):该效应的产生主要通过发达区域对落后区域的购买力或者投资增加以及落后区域向发达区域移民而提高落后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消费水平的过程来实现。涓流效应的产生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第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新古典理论:要素的流动性能使所有地区的要素价格(工资率、利息率等)趋向相等,从而克服地区间的不平等。“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认为:存在地区间不平等的条件下,“经济力和社会力的作用使有利地区的累积扩张以牺牲其他地区为代价,导致后者的状况相对恶化并延缓它们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导致不平衡状态的强化。“扩张效应”(利)≈“涓流效应”“回流效应”(弊)≈“极化效应”第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扩张效应”,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对另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的效应,包括市场、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扩散。“回流效应”,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对另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效应。包括劳动、资本要素从增长缓慢的地区流向增长迅速的地区,污染严重的项目由先进地区转移到落后地区。地区发展不平衡可以看做“回流效应”>“扩张效应”。第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梯度转移理论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从产品周期角度出发,梯度转移理论将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高梯度区域)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低梯度区域)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发生在高梯度地区的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例如,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亚洲雁行发展模式,将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理论局限:首先,地区梯度的划分容易在实践中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忽视了同一地区高、低梯度产业相互并存的客观事实。其次,人为限定地区间的梯度推进,容易固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地区间的差距。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践意义:第一,梯度转移理论符合客观实际,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地区发展效率。第二,梯度转移理论以地区差异为前提,有较强的适应性。第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七五”、“八五”计划,实行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战略,鼓励部分地区率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九五”后期,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际上是梯度推进理论的延伸应用。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1966年《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或“核心—边缘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弗里德曼指出,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导致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形成“中心”,其他区域因为发展缓慢成为“外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发展关系和格局。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以下六个效应支持了“中心”的成长:主导效应:外围的自然、人文和资本资源向中心的净转移;信息效应:中心内部潜在相互作用的增加;心理效应:创新的成功对更多创新的刺激作用;现代化效应:中心为适应创新而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化;连接效应:一个创新引起新的创新趋势;生产效应:为创新而提供有吸引力的结构支持,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专业化;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区域平衡与不平衡协调发展理论1、1965年威廉姆斯的倒“U”模型——阐明了动态过程中区域经济差距的跨时段变化特点。2、1955年诺斯的“输出基础理论”——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缝隙中的外贸乘数概念。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倒“U”模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一国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区域间增长差异将会扩大,由此存在区域不均衡增长;第二阶段: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第三阶段:即成熟阶段,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区域缩小及平衡发展;倒“U”模型解释了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依存关系,调和了区域均衡发展与不均衡发展的两种对立观点。说明“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强弱关系及“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的影响力大小。“扩散效应”<“回流效应”区域差距扩大,引起不均衡增长;“涓流效应”>“极化效应”区域差距缩小,趋于均衡发展;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输出基础理论基本思想: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业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增加区域的输出基础及区域所有的输出产业和服务,将启动一个乘数过程,乘数值等于区域输出产业与非输出活动的收入和就业量之比。区域输出基础是“一个区域所生产的可供输出的商品的总和”,其中“可供输出的商品”主要是指第二、第三产业生产的输出产品。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该理论认为,任何区域经济发展都应力求增加输出产品的生产,并使这些产品的生产不断提高竞争力,以开拓、占领越来越广泛的市场。倘若输出说如除用于简单再生产和居民生活消费外,其余部分用于扩大输出基本和非输出基础的生产,那么它的最终收入可能是输出收入的一倍以上甚至数倍,即“输出乘数理论”,该过程被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循环过程”。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间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国家间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国际化经济国际化不发生国家主权的让渡问题;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其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在此基础上共同行使一部分经济主权。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各国不一定要建立共同的国际性组织或机构,也不需要签订特殊的协定或协议;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最终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代表各成员国共同管理区域经济。经济国际化本身并非以国家的直接干预或参与作为前提条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各成员国按共同协议或准则直接参与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

国家间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往往包括成员国贸易、金融、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协调合作,而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限定成员国在某一部门或某一产品的协调生产或销售。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同一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组织,而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不是以区域为基础的,其成员国是以某种产品的优势而加入的。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整个世界形成统一的经济规则,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将完全让渡给全球性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部分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或一体化组织。从动态上说,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分类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特惠关税区——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1993年后的欧盟经济货币同盟——现在的欧盟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例部分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欧洲经济一体化√美洲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新自由贸易协定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欧盟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12颗星代表的不是成员国数字,而是寓意完美,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圣经·启示录》12章一节:“这时,天上出现一大异象:有一女子身披太阳,脚踩明月,头戴十二星辰的冠冕……“此女子通常被解读为圣母玛利亚。因此,“星冠”的构思,象征欧洲民族的完美统一。1986年,盟旗正式使用时,成员国恰好12个,数字的对应纯属偶然。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欧盟历史1946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1948年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组成的关税联盟,免除关税,开放原料及商品的自由贸易。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1951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意大利、西德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7年,六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共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987年7月1日,欧洲单一法案生效。1990年6月,签订申根条约,消除过境关卡限制,使会员国间无国界。1992年1月,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转型为区域政经整合的发展。并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更名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三大共同体纳入欧洲联盟,并另共同发展外交及安全政策,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并于同年增加瑞典、芬兰和奥地利三国,欧盟成员国扩大为15个。1999年推出共同货币“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欧洲联盟包括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两部分,它大大扩展了欧共体的活动领域,同时也赋予了欧共体的结构和决策体制以新的特征。政治联盟上,《马约》对有关共同外交和安全问题,对法律和内务方面的合作做出了规定。经济联盟上,《马约》规定在欧共体内建立内部大市场,实现商品、劳务、资本、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共同的竞争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共同的区域政策;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政治联盟欧盟vs.北约北约的26个成员国中有21个国家同时也是欧盟成员。北约是在1949年成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一个军事集团,是冷战时期美苏军事对抗的产物,是美国实现其国际战略的工具,用于对抗和遏制华约的军事性质的“集体防御”组织,是美国在欧洲抗衡欧盟,对欧洲实行分而治之的一个工具。在冷战期间,北约它既是东西方对抗的产物,又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和意志。欧盟则是二战后的欧洲联合或欧洲一体化的产物,是西欧国家为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欧洲团结与和平发展的欧洲内部战争(特别是法德两国之间几百年的宿怨)而设计与实践的一种和平方案。是主权国家联合体,通过主权转让和主权共享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集团,旨在创建一个全新的欧洲。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北约虽在1999年之后完成了向后冷战时代的转轨,但它仍有较为浓厚的冷战色彩。北约的改组是由美国主导的,改组后北约仍是美国寻求世界霸权的工具。而欧盟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欧盟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经济潜力及其与美国的微妙关系使它对某些国家而言,更多是战略合作者而非竞争对手。欧盟的成员国已增加到27个,过快的扩大使其政治一体化面临着许多困难。欧盟宪法草案被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所否决表明,目前要形成欧盟统一的外交和防务政策还需要克服大量的障碍。因此,欧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难以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来取代北约。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欧盟vs.欧元区根据欧盟的规定,欧元现钞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进入流通。止2009年,欧元区共有16个会员国,分别是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斯洛伐克。欧元的建立有利于欧洲资源整合与经济发展: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统一货币与统一市场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使得欧盟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提高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并有利于欧元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贸易的增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欧元的使用,不仅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而且还会减少近300亿美元的兑换和佣金损失,使欧盟企业无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实力。随着欧元地位的上升和欧洲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员国的资金成本也会下降,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4、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但对国内市场动荡的冲击仍然缺乏抵御能力。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6年的日元危机,都一度导致欧盟经济增长滑坡、出口下降、就业减少。事实证明,欧盟浮动汇率机制下各自为政的多国货币币值“软硬”不一,利率的差别、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引发过欧盟内部金融秩序的混乱。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后,上述问题将自然会大大得到缓解。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刺激企业投资——多种货币的存在,使得同样资源、商品、服务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价格。长期下去将扭曲各国的产业、投资结构,不利于大市场的合理发展。如实施单一货币,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利益将逐步缩小差别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水平的总体下降,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6、缩小各国物价差异,刺激消费——价格差异将引发套利行为,商品将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使得欧元区内各地区间的价格趋于一致。这也将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并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有利于消费者。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单一货币不利影响

——由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由欧洲央行决定,各国将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其经济。公共投资和财政政策将成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唯一手段。——虽然欧元区的面积和人口都和由美联储负责制定利率和货币政策的美国相似。但是与欧盟各国相比,美国各个州的自治权较小而经济的相似性较大。而且欧盟各国的经济并非“同步”的,某些国家位于经济周期的底部而另一些国家则位于顶部,不同的国家也面对着不同通货膨胀压力。由于欧洲国家间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欧元区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性也比美国低许多。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美国之所以可以采用单一货币是因为美元在国际上是处于统治地位的货币。在欧元出现之前,世界上80%的外汇储备是采用美元的形式。这给了美国经济一个巨大的“补贴”,因为储备美元相当于对美国机构或美国控制的外国机构投资。这种“补贴”有助于缓冲美国特定地区的采用单一货币的影响。若欧元可以取代美元或者和美元一起成为国际主要货币,那么一部分对美国的“补贴”就会转移到欧元区,这可以有助于解决因为经济结构不同而带来的问题。——欧元会给欧洲金融市场的带来巨大的波动性,因为政府和企业如今可以借入欧元而不是本国货币,这就使得市场上资金的来源大为增长。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以主权信用为基础形成的负债,传统主权债务危机指一国主权负债的利息和本金支付发生违约的情况。当代主权债务危机定义扩展为:不仅包括一国发生债务违约,而且要包括特定国债利差或信用违约互换利差超过某一水平的情况(Pescatori&Sy2007)。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此次希腊危机始于2009.10,希腊社会党在新一届大选得胜后,将前任政府可以隐瞒的巨大财政漏洞曝光。2009.10.21,希腊财长在欧盟财长会议中指出,2009年希腊政府赤字占GDP比率将达到12.7%,而债务率则将高达110%。信息披露后构成市场预期转变,成为希腊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之一。尽管希腊政府尚未正式违约,而其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过高过快增长,使得市场相信希腊如果不实行有效的结构调整,终将走向债务违约的局面。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过度消费是希腊政府债台高筑的原因:1990-2008年间希腊经济增长对消费依赖程度平均为90.4%。2007年美次贷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增长,希腊政府采取了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至2009年,希腊债务比占GDP已超过100%,达到115.1%。这意味着假定平均利率为3%,那么希腊需要保证GDP增长率约3.4%,才能在长期正常和按时支付利息。希腊的两难困境:到期偿还外债利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依赖消费导致政府必须继续借债。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004-2009年,希腊外债从1220亿欧元上升到2230亿欧元,五年间外债总额上升80%以上,外债占GDP的比例从65%上升到93%。

加入欧元区使希腊丧失了与主权货币相联系的汇率和利率两大调节宏观失衡的基本手段。利率工具:(1)加入欧元区前,希腊可利用“高利率”供给调节。高借贷成本客观上对政府举债行为构成约束,因而赤字率和债务率得以维持在相对可控水平。(2)加入欧元区后,“借来信用”获得廉价融资便利,与本国经济基本面相适应的利率调节工具不再发挥作用,诱致希腊过度借贷消费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汇率工具。丧失名义汇率调节工具使得希腊难以对外部失衡进行有效和主动调节。(1)加入欧盟前,希腊外部失衡长期维持在比较可控范围内。上世纪90年代赤字增长,然而名义汇率同时升值调节。(2)加入欧盟后,贸易赤字两位数背景下,希腊作为一员被动共享欧元大幅升值,使得汇率客观上从反方向加剧本国外部失衡。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看欧元危机的根结:同一货币区要求发行和流通该货币的,必须是同一个主权经济体,而不能是多元主权经济体。因为只有同一个主权经济体,经济周期才会一致,才会有一致的经济、财政政策。欧洲货币联盟,背后恰恰是多元的主权经济体。各国在丧失货币决策力下,往往只有靠财政政策调节国内经济。以至于许多国家屡屡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的限制,导致债台高筑。也是由于各国不能自主决定适合自己国家的货币政策,债台高筑时,就没有办法让货币贬值和使用通货膨胀等办法来刺激经济、扩大出口、降低失业率等。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980年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5年3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同美国总统里根会晤,首次正式提出了美加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并从次年5月开始,经过16个月的谈判,于1987年10月达成协定,1988年7月2日,两国政府正式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联邦议会批准,于1989年1月1日生效。美加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后,同年11月美墨两国政府首脑正式会谈,草签了一项有关磋商两国间贸易和投资的框架原则和程序的协议。1990年6月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访美,为墨美自由贸易铺平道路。同年9月美国布什总统向国会正式提出开始美墨自由贸易谈判的要求。

1991年6月12日,美、加、墨3国谈判团首次举行部长级会议,确定了市场准入、贸易规范、劳务、投资、知识产权和纠纷处理6项议题,并建立17个专门工作组。经过3国互作让步和积极设法推动,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文本达成协议。1992年12月17日,美、加、墨3国领导人分别签署了这份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正式成立。该协定已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开始生效执行。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战后以来,美国一直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经济为基础,通过关贸总协定,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美、加、墨3国毗邻,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相近,交通运输方便,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相互依存度较高。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减免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确定原产地规则;取消投资障碍;农业;金融和服务业;除上述内容外,协定还对环境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以及争端的解决作了相应的规定。;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美、加、墨三国有利之处:墨西哥将更多地获得美、加的投资和新技术,改造工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开辟新的市场,并解决长期以来债台高筑的问题;加拿大在贸易上依赖美国程度较深,倘若置身于同一大市场中,减少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就可有效地防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和扩大其美国市场,还可开发墨西哥市场;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对美国来说,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具有很大吸引力,在墨投资可使美产品成本降低;而且,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南移,可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美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墨西哥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有助于缓解长期困扰美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的问题。同时,美国把墨西哥纳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为了吸引拉美国家效仿,推动南北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第五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状况来看,经过10年的发展,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迅速,三边贸易额翻了一番;在直接投资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确保长期投资所需要的信心与稳定性;除贸易和投资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在服务贸易、提高成员国福利水平、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劳工条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5%;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APEC现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