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_第1页
“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_第2页
“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_第3页
“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_第4页
“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一、实施背景学校在二十多年的办学中,一直坚持狠抓专业技能教学,特别是近几年,围绕“行动导向”,开展了模块化、项目化、专题化、案例化以及分层、分项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改革中,我们碰到了一些严峻的困难:一方面,教材内容与市场企业的技术规范脱节。市场和企业已更替了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规程、新标准,而教学内容仍然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技能培养与市场的脱节导致了学生就业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与学校实训条件脱节。教材的实训内容与学校的实训条件犹如两张皮,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实训条件与现有的教材内容千差万别,教材内的实训任务和实训要求无法在实训室内实施,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实训教学之间难以取舍。这一对矛盾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此我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参阅了教育部及部分省市有关精品课程的文件,借鉴了高职高专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校本精品课程”建设的设想。二、主要目标“校本精品课程”的建设重在“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不仅是能够代表我校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而且必须是融入了本地区应用技术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的一体化课程。“校本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必须能够有效推动我校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通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进行建设和改革,推动我校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我校“校本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点:1、我校独具特色地提出了“校本”概念。第一,“校本”定位准确,精品课程首先是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先行先试,2010年广东省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课程研究的并无先例。我校提出“校本”概念不仅借鉴了高等院校的建设经验,同时又能兼顾地方和学校的环境和条件,做出独具我校教育教学文化的特色。这不仅影响着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也影响着老师们的建设热情,从这一点上说,其定位高度适中、难度适中、角度适中,具有独创性。第二,“校本”定位意味着精品课程必须依据地方和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充分调研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水平,充分了解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充分利用和改进学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和实训设施等等,从这一点上说,我校精品课程将是架通企业技术与学校资源的桥梁,这是一条创新之路。2、我校开创性地由学校自主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纵观各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平台无一不是从企业购进,如此“拿来”固然可行,但我校由一线专业教师组建团队开发平台不仅锻炼了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同时使得我校的精品课程更加具有“校本”特色。特别是在精品课程项目设想之初,精品课程“是什么?”、“能否建?”“如何建?”等诸多问题困惑着学校管理层和骨干教师们的时候,我校教师开发的网络课程《网络综合布线》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以此为蓝本开发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其设计思路和组织架构也必然具备创新性和引领性。这无疑给学校管理层们和各课程建设团队注入一剂强心剂,因此,学校毅然决定“自创”而非“拿来”。如此,有全国获奖课程作为引领,有资源平台作为依托,有本校教师的开发团队作为技术后盾,精品课程建设进程才得以稳步推进。从这一点上说,自主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平台是学校管理决策上的一个创举。三、实施过程1、学习与培训阶段(10.2-11.4):设想、考察、培训、规划此阶段提出建设校本精品课程设想,邀请戴士弘教授作精品课程建设讲座,精品课程建设小组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科技管理学校考察。经过培训与考察,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统一了思想,确立了“校本”的定位,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推进的总体路线:以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校企合作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启动与论证阶段(11.4-11.7):调研、论证、审批、立项此阶段通过了23门课程的立项申请,决定由学校教师成立团队开发与组建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经过调研与论证,制定了我校《“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并对参加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出建设内容“四个五”的要求:教学内容“五”统一:指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模式、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五个教学文件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统一。教学资源“五”一体:指理论与实操、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就业岗位与学习学位、学习教室与岗位车间的一体化。实训环境“五”一致:指企业需求、实训内容、实训设备、技能考核、技术发展五层面保持一致。师资队伍“五”个“入”:指教师必须学习、引入先进技术、行业标准、操作规程、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教学模式。3、建设与研究阶段(11.7-12.9):调研、分析、建设各建设小组根据建设计划,通过教师与工程师合作开发相结合、项目化管理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等的渠道,开展技术调研、讨论规程、分析提炼、训练技能、编写教材等建设工作。例如,《汽车维护》校本精品课程对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要求、汽车维护(二级保养)综合作业、汽车维护(二级保养)作业项目及汽车维护企业习惯用语等四个方面调研,组织召开了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和本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参加的本课程建设论证会,制定了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环境建设融为一体的课程建设方案。学校也加大了力度对校本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此阶段,自主开发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平台并投入使用,召开了大大小小的培训会、交流会、检查会、汇报会、工作会等不下十次,多次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参加指导。此外精品课程也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畴,于每次教研组会议上实时指导、交流、反馈、检查建设情况。学校还制定了“校本精品课程”相关管理制度、指引和系列精品课程标准文案。4、试验与调整阶段(12.9-13.1)各课程组将初步建立的校本精品课程投入教学试验,对本课程的实施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情况予以调整。5、修改与完善阶段(13.1-13.3)各课程组修改与完善建设内容,收集与整理建设材料、规范管理教学资源。6、总结与验收阶段(13.3-13.7)此阶段,各课程整理与制作评审资料,学校精品课程领导小组制定了验收评审标准,从课程团队、教学文件、教学条件和教学实施四个方面,通过材料审查、示范教学、汇报演示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对精品课程进行验收评审。为展示建设成果,起到交流与辐射作用,我校还邀请职教界和企业界专业参与,召开了“校本精品课程”汇报总结会。四、实施条件(一)组织保障精品课程建设以备课小组为基础,组成校和教研组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机构。1、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校中层领导和专业部部长担任组员,另特聘教育界专家和各专业的1-2名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组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审批、过程管理、评审验收等工作。2、各教研组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教研组长、专业方向带头人和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教研组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申报、指导和实施等工作。(二)经费保障对于每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投入经费4-5万元,于建设期内每学年按比例投入。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参考资料、教学辅助材料的购买,进行与本课程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调研以及对外合作费用等。(三)制度保障1、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陆续出台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各年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文档,引领、指导并保障各课程顺利开展建设研究;2、学校于每学期末组织建设进度检查和阶段评审,推进各课程按照计划落实建设研究。(四)其他保障学校在总体教学环境建设上,优先保障精品课程建设所需购置的硬件设备等。对于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及参与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聘任、评先评优及晋升工资级别时给予优先考虑。五、实施成果1、本项目共申报立项了23门校本精品课程,其中22门课程于2013年7月通过了验收(见附表1)。各课程制定了实施性课程标准,完善和丰富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平台、教学视频、习题试题、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2、自主研发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环境,汇集、展示和共享了海量优质教学资源,部分课程更基于此平台实现了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的自主性、远程性数字化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3、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校教师多次说课比赛、技能比赛获省、全国获奖,其中,精品课程参与建设的教师近年来在全国获奖的就有9人次(见附表2)。4、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改造和完善了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共8间,如自控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汽车保养实训室、制冷技术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物流配送实训室和印刷专业实训室等。5、开发了一批特色教材。在建设中,各精品课程落实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行业规范和企业文化,开发和编写了一批特色的校本教材。在于兄弟学校交流中,我校的校本教材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和好评,也得到了出版界的关注和认可,目前已与人民大学出版社达成出版意向的精品课程教材有15本(见附表3)。6、学生培养卓有成效,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近2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9%,专业对口率和稳定率每年不断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5%,其中有218位优秀毕业生受到企业高度评价和奖励,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项目和获奖人数(见附表4)在全省居于领先位置,近三年在国赛中获奖的项目就有18项。尤为值得庆贺的是:我校2012届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同时也是我校留校教师叶志伟,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综合布线项目(该项目为精品课程建设课程)亚洲预选赛获得特等奖,并且创下了该赛事的2013世界记录。这是迄今为止我校师生获得的最高荣誉。7、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为我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许多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参观、交流,或者邀请我校领导前往讲学。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校校长受邀赴广州、佛山、东莞、湛江、清远等地市教育局、职业学校做“精品课程”专题讲座达10余次,另外兄弟学校来访就精品课程专题进行交流达到20余次(见附表5)。8、我校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校邀请了珠海泰坦科技等十余家当地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参加精品课程的论证会、评审会、汇报会等,指导课程的建设。各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依据企业调研的资料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将企业文化和职业标准引入课程,实现校企深度的融合。六、体会与思考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能“走多远”、“走多好”取决于学校领导意识的高度和举措的深度。广闻博记,把握职教发展新脉动。“内涵质量、课程建设”,这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永恒课题。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育技术的进步,不同时代的课程建设必有不同的内涵。作为学校发展掌舵者的学校领导必须要广闻博记、广征博览,才能把握职教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紧扣新时期“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职教改革新主题,着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的调研,将职业技能标准引入课程,使得我校课程建设更富时代内涵。高瞻远瞩,抢占职教竞争制高点。2010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唱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音之后,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各地职业学校风风火火争先改革、争创优势。然而,职业学校如何在这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做出特色与典范,这需要学校领导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路提出之时虽有高职院校的先行先试,但在同类中职学校却未有先例,改革之初困难与疑惑重重,如果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何来今日的丰硕成果与社会效应?推陈出新,引领职教改革新浪潮。课程是人才培养的着眼点,课程建设永无止境。然而职教改革潮起潮落,课程建设有高潮也有低谷,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